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730|回复: 78

[讨论]希望之光的希望之光 【已回复】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6-15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希望之光的希望之光

北京刀客(2006年6月15日)

        我首先声明本人不是任何一个公益组织的义工,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普通的热心网友而已。最近一年来我一直比较注意几个公益网站或论坛,希望之光也是其中之一。并且诚恳的说,我在希望之光里学习到了很多的东西。

        近几日看希望的网站很热闹,大家都讨论的很投入,也就忍不住想说一些自己个人的简单想法,敬请批评指正。

希望之光现在正处于一个上升阶段的高原期或者说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瓶颈,那么是什么制约了希望之光的进一步发展呢?我觉得原因有几个,并不是单一的原因造成这种情况的。我们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可以吗?

一.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1.        希望之光的面铺的太大,太广。这有好的一面,因为希望的会员或网友来自全国各地,这么做有助于扩大希望之光的影响,也可以覆盖更多更广泛的地区。也许在最初进行这样设计的时候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点带面,促进全国公益助学组织的蓬勃发展。但同时也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力分则弱。据我观察了解,至少在目前希望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可以做到着一点,如此一来问题实际上就出现了:这么大的面积,在信息的收集与反馈上都给希望带来了负担。而且每个点通常一般只有多则十几人,少则几个人可以受到资助,不能形成批量,这样在受助点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也就差强人意了。

2.        地区经济的差异性。在如此广阔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的难度不用说我也略知一二。而更重要的是:在如此广阔地区的考察中,对各地的地区经济的差异并不好把握。因为工作的原因,我走过咱们美丽祖国的很多地方,对于地区经济的差异体会颇深。在经济发达地区的贫困可能已经是经济落后地区的小康水平了,这就不免给最终的审核人员造成困难。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人有可能真正了解那么多地区的经济情况与各自地区对本地贫困的准确认知,再加上各地的经济状况每年都会有增减的变化,就又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为最终的审核增加了困难。

3.        受资助孩子的通过率过低。实地调查义工采集回来的孩子在通过最终审核时的淘汰率过高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且不说为此而付出的义工的无用功如何计算,只说对采集点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什么,不知是否有朋友考虑过?我们来做一个换位思考好吗?假设我现在是一个学校的负责人,我为希望之光推荐了50名贫困生,经过初选有30名学生的名单被上报。但最后却只有3名学生被确认可以获得资助,那么这时我的想法会是什么样呢?肯定是不大好吧。(具体怎么想就不一一描述了)至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次的合作我就不会再有第一次时的热情了吧?而这里还没有计算对实地调察义工积极性的挫伤。

4.        受资助地区的环境。目前中国有200多万各类公益组织,里面做助学的也不在少数。这些助学的公益组织大多是地区性组织,辐射面以本地区,至多是以省为中心。这些组织虽然规模较小但因为覆盖面也相对较小,再加上对当地比较熟悉,所以通常可以集中有限的力量于刀刃上,起到一些不错的效果。在这种影响下,希望之光于点的建设上投入的力量对比就显的不足了,所取得的效果也未必很理想吧?是否有事倍功半的感觉呢?

5.        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在这种种情况下,希望之光又准备如何解决呢?在想当年红军反围剿时期,我党我军的一位大军事家曾经对全党全军的指战员说过一句名言:“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句话我以为在现今也一样的适用。希望是否可以考虑:在维持现有规模下不再进行全国范围内新的资助活动,现在已有的资助点继续保持。同时,在现有的资助点里选取1、2处作为试点,加大投入进行重点扶持。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很多信息收集、实地调察、与信息反馈的工作,集中有限的力量做更多的事。而且当试点形成可以形成规模时,希望的影响也自然就随之扩大,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6.        选择试点的建议:初期选择试点地区时:A要注意避让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一般来讲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基础设施较完善,对中央的“两免一补”也比较容易执行,再加上经济发达地区的助学公益组织也比较多,所以失学孩子的比例不会太大。B注意避免热点地区。热点地区因为比较引人关注,会有很多其他的公益组织或有爱心的企事业单位去关注,并不缺少希望之光这样的民间公益组织的微薄之力。

二.关于实地调察与最终审核的简单想法:每个组织都有自己对实地调察与贫困审核的目标底线,我不对此多评论什么,只在这里说一些自己的简单想法。

1.        实地调察的义工在进行调查之前应首先了解当地的经济状况以及在当地的贫困标准,以此为基点再去调查。此条应为实地调察的基本原则,使用于各个地区。

2.        虽然每个组织都希望调查的准确性最好是100%,但即使是每家都去一一走访也未必可以做到没有失误,那么是否有简便一些的办法呢?我想是有的。不妨先去走访一家在贫困生中条件还算较好的家庭,这样就有了基本概念:条件较好的贫困家庭都是如此,那么其余的就更差了,不是吗?这就是一个划线的标准。其余的贫困家庭只要按一定比例进行随机的抽查就可以了。当然,这种方法更适合于在学生相对集中的地区进行。

3.        实地调察的义工人选最好是社会经验丰富且可以准确掌握划分标准的义工为宜。但我也知道这样的人很难找,那么就请一位可以相对准确把握标准的义工出任。这是第二条基本要求,否则的话就有可能变成无用功。

4.        最终的审核标准是什么?我认为最终的审核标准应该和实地调察义工采取同样的标准。如果审核的标准高于调查的标准,则难免就会出现调查工作大部分属于无用的情况出现。这实际也是对调查义工工作缺乏尊重的一种体现。

5.        最终审核的依据是什么?是依据希望本身所制定的规定还是以所调查地区的实际经济情况为标准?这实际上是一个和担负调查义工所持标准是否统一的问题。如果同一个标准的话,就很难想象30个孩子只通过3个的情况了。我以为应该以被调查当地的实际经济情况为标准可能更好一些。

三.关于希望之光的三原则:希望之光的三原则在设立之出自然有其设立的背景,并且也取得了积极的意义。但社会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希望之光也发展成了如今拥有近13000名会员的组织,那么这三原则是否也可以再重新斟酌呢?我无意于要求希望之光如何如何,还是只谈一下我个人对三原则的理解吧。

1.        希望之光不转接任何对失学儿童的捐款。是否有这个必要?在这一点上也许同为民间组织的格桑花做的就更大方一些。里面会出现一些困难,但并非是不可以克服的。建议不妨和格桑花进行一下交流。

2.        希望之光暂不接受任何外界资助。呵呵,并不是只要接受商业赞助就不纯洁吧?我们的主要目的不是集中更多的力量来帮助更多的孩子吗?那么在可行的情况下又何乐而不为呢?我曾经对这个问题写过一篇文字,不怕现丑,拿出来请大家指教:http://www.gesanghua.org/ReadNews.asp?NewsID=335

3.        希望之光暂不接受任何官方媒体的采访。这点我只说出我自己对宣传一词的理解:事实是基础,宣传是方法。只有事实而无有效的方法,那不是宣传。只有以事实为基础,以媒体为武器、以思想为脉络、以理念为血液,符之以适合的环境、适合的方式、适合的场合还有适合的人群与适合的人员搭配,才可以构成为艺术。宣传是一种用心去做的事,只有用心去做的宣传才可以去真正的感动别人。

最后,我想提一个问题:
希望之光的希望之光是什么?
希望之光的希望之光又在哪里?

洋洋洒洒的说了许多,限于篇幅还有一些想说的话就留待以后了。我没有任何指责希望之光的意思,只是想告诉大家我心里的希望之光。
如果文字之中有言辞不适之处,请大家原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6-15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希望之光的希望之光 【已回复】

具体内容先慢慢看着。
就这些文字和问题的提出,可见楼主的一片热忱和见识。先谢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6-15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希望之光的希望之光 【已回复】

没看内容,不过这是我看过的最舒服的一个长贴

谢谢楼主选用了这个字号,我很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6-15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希望之光的希望之光 【已回复】

同楼上一起谢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6-15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希望之光的希望之光 【已回复】

看了“刀客”侃侃而谈的一篇帖子,感到很感动,应该说在来到LOH以后。经常都有这样感动的机会。在许多方面,是值得我去敬佩的!关于里面提到的一些问题,我也想说说我的一些看法。

1.        希望之光的面铺的太大,太广。

---根据我了解的LOH开展工作的地区的确是比较多。我觉得这不是矛盾的主要因素,因为辐射面的大小与辐射点的多少不是关键的,关键在于各辐射点的人力资源分布,能否保持持续性。不能因为一次或两次可以长途跋涉组织考察就决定设点,因为那可能给想开展的后续复查带来一些麻烦。当地的义工资源不够,谁去做呢?能否保证复查的质量?

所以我觉得可以根据义工资源分布情况,适当的确定重点。然后以该重点为中心向周边城市辐射这样既可以减小义工调查、复查工作的经济成本,也可以缩短时间。对于我本人而言,我是很想参加一些调查工作的,但是如果远了,我会考虑到经济条件与时间。更何况有句很朴实的话,也是很有道理的话,“你身边就有那么多可以资助的人,为什么要跑那么远去做?”

2.        地区经济的差异性。

---地区经济的差异的确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但是我觉得“刀客”先生在后面也提出了一个建议,就是尽可能的减少对经济发达地区或较为发达地区的关注因为相比而言,这些地区的助学组织和政府有更多的条件去做相关的事情;同时因为这些地区的助学资源可能分布很散而不集中,调查的成本远远高于助学的成本;还有很多因素,比如邻里互助等等,就不一一赘述了。

3.        受资助孩子的通过率过低。

---关于首资助孩子的通过率的问题有很多帖子都提到了,而且在这个问题上我也曾经有过一些错误的看法。但是作为建议来讲,我们还是可以继续探讨的。我觉得要提高资助孩子的通过率,就应该采取一些相对应的措施。我们应该看是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情况,根据我的观察,有以下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A、        首先是接受推荐的问题,这应该是第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就该利用更多的手段去进行沟通,明确LOH及推荐机构对于贫困生的标准差异,或者直接把LOH审核贫困生的资料直接公开给对应的机构,让他们自己先根据审核条件预先进行筛选,最终缩小一些可能不会被LOH接受的资助对象。

B、        在充分沟通信息的基础上,确定调查名单。然后对报名参加去调查的义工和网友进行有效的培训。培训的方式建议采用语音房间。先将LOH的审核标准公布给需要去的志愿者,让我们自己先去熟悉、理解。然后约定一个时间,在网络上进行现场问答。不要等到别人调查完了回来,审核的时候才提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要提,你就先把格式统一了,出发前你没要求的问题,你审核的时候就别再提。LOH 走过了这么多年了,对于资助完以后审核要提什么样的问题应该是一个很成熟的格式了。至少不会有太多的随意性和变动。那么你只要没有确定的问题,你就不能在审核的时候去提有时候设定的选择项目,既然为选择的,别人没做也许是因为时间等其他因素,这就不能成为一个抓住不放的问题。这样做对前去调查的朋友至少是不尊重的,不平等的。

C、        同时,不该把审核搞得太神秘。直到现在我都还不清楚审核的流程和具体的内容,只是因为我没有参加过。为什么这个不能公开?难道这是不足为外人道?我是疑惑的!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这些资料不能公开。同时也建议,将一个完整的审核流程公布给大家,最好再提供一次完整的审核案列给大家参考。审核不是一种权利,而是一种责任
D、        关于对调查参与人员的培训。前面说了,调查人员明确了所需要进行的内容后,我们还应该进行完整的培训因为毕竟有些新参加的对流程和注意事项不明白,不知道怎么去问一些敏感的话题,而可能这些又是必答题。还有,他们困难在调查中出现的那些问题,我们都应该预先提醒,而不是做事后诸葛。等别人出了问题了,回来以后再以某种很应该BS的姿态去告戒或建议。这些培训需要很多时间吗?我觉得不然。我曾经看到一篇帖子,是一个参加调查的朋友写的,里面写到了,当被问到某些问题的时候,恨不得把电脑给砸了。而且有些资深义工,也不一定就都能完全清楚,如果说他们不是完全清楚,那么他们更可能去误导新参加的,这样的事情是有出现过的。

E、        对于完成调查之后总结。对于某些地区完成调查之后,应该及时的总结。有些资料的整理是另外的问题。 我这里所说的总结,是参加调查的人员回来之后,再把相关资料进行整理的同时,把所去的地方的风俗习惯和该注意的礼节。当地的消费情况,交通条件,住宿条件等等,这些都可以写一下,或者要求交流一下。避免下次去的时候没有这些资料。最好把这些资料整理出来,作为去当地的一个向导性的帖子存档,这样既可以给去调查的朋友一些方便,而且也可以给其他的助学机构进行交流,能帮一点是一点,大家都是做助学,但是不是竞争的对手。

呵呵写着写着就下班了,却还有些刹不住车的感觉。以上的这些观点仅仅提供给我们LOH的诸位参考,其中有偏颇或不当的地方请大家指正。我和楼主的原意没有对LOH的指责,只是在某些问题上和大家探讨。同时,我也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有自己的很多弱点和缺点,请楼下的诸位愿意参加探讨的朋友,本着就事论事的原则来进行讨论。而不要涉及到人身问题和做人的深刻问题。谢谢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6-15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希望之光的希望之光 【已回复】

看过楼主的帖子,写的很好,提到的一些问题确实也是希望之光实实在在存在的,很中肯。由此可见楼主对希望是很了解的,但很遗憾的是作为希望之光的义工,我们暂时可能也没有很好的方法解决楼主提到的全部问题,当然了,有些可能不是问题,大家看法不同罢了。

针对=石头=兄提到的问题,一个是地域问题,以义工多少来决定开展地区目前看来行不通。目前希望之光义工最聚集的地区和中国经济应该是一致的,主要是京津鲁环渤海区,沪浙苏长三角地区,以及珠三角地区。这些地区经济相对发达,组织众多。

第二个我简单解释下审核吧,就是找几个义工针对调查义工调查回来的资料进行投票,多数通过则发布,多数通不过则不发布。以前讨论过网友参与审核的问题,但考虑到权限设置 资料保密等一些东西吧(具体我个人不大清楚)直到现在也没有执行。至于审核通过率问题,我没有做过仔细统计,感觉不算低,有空做个具体的数字来参考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6-15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希望之光的希望之光 【已回复】

审核通过率?在调查资料比较完好的情况下,一般在70~100%之间。

唯一一次基本全部否定只是个小失误,我们没能选好点。

至于说50%以下的通过率,基本少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6-15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希望之光的希望之光 【已回复】

不知道大家看过李书福助学的报道没有,那里面对于成本的描述简单却很深刻。

这高昂的代价是每一个团队必然要面对的,有时候我在想大家的成本实际上都差不多。

说实话,因为成本而放弃一个地区,和因为成本而放弃在我看来是没有差别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6-6-15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希望之光的希望之光 【已回复】

上面石头的关于调查的一些建议还是比较中肯的,不过其实你说的那些许多已经是调查组正在或早已经做过的了,只是在外部可能看不到那么完整的制度和规程而已。

对于贴主的想法,能写那么多,那是绝对不能简单的说是不了解LOH了。嘿嘿。不过,其实还是那个老思路拉。

希望之光已经得癌正了,真是得吗,呵呵。其实应该不是得吧,怎么我就感觉现在希望之光一切正常啊。
得病后怎么办呢,要断手指了,嘿嘿,怕怕哈
其实断下手指也没什么了,毕竟还留了一根的嘛,关键是又建议要换心换脑的,那才是真的怕怕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6-15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希望之光的希望之光 【已回复】

呵呵,我们已习惯用某种东西去衡量几乎所有的东西。信上帝者,得水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4-29 02:18 , Processed in 0.69416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