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493|回复: 29

思考之三----集中与分散的相对论

[复制链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6-10-14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来论坛上盛行一种理论,那就是为了降低希望之光的成本,为了提高助学的效率,为了将地区做大做深,为了......需要将孩子人数少的地区的孩子转让给其他团体,需要放弃那些一个学校只有少数几个孩子的资助.需要......
  这个问题涉及的层面很多,首先讲跟后面的主要论述无关的两个大家经常发生的误区:
  一.希望之光按照企业那样来计算成本和收益是否必要和可能.
  因为希望之光的活动经费原则上是由承当工作任务的人来自己付出的,比如一个调查员,按照效率的原则,这个调查人去湖南的成本要低很多,但是这个人想去云南啊,因为去云南可以旅游,因为云南有他自己资助的孩子,因为..总之就是人家自己会珍惜自己的口袋里的钱财的,不用我们总是从希望之光的角度去计算的成本和收益来强加为调查人个人的成本和支出,他自己会按照经济人或者社会人的原则来判断是否要去做这个事情的.实际上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LOH的成本和收益其实是并不是跟工作人员个人的成本和收益总是一致的,而在我们这个完全由工作人员自己来承当费用的团体里按照LOH总体意志来计算成本和收益那就失去其意义了.
  二.转让孩子是否必要和符合原则
  很悲痛的是,目前已经由于前任常务的决策,将四川叙永的几个正常资助的孩子转让给其他团体了.且不说被转让的团体是否将工作做的妥帖,就论我们在没有任何必要的情况下(各项工作完全可以继续开展,地区也没有出现特殊问题)仅仅因为一个所谓提高效率的原则就将孩子转让,地区活动停止是否适当呢?这个问题我不想多论,但这是我无法理解的观点.

  下面来具体论述本文的主题;集中和分散的问题.
  经常发现一个争论,LOH资助的孩子是集中好,还是分散好?也许有人说,那当然是集中好了?可是我却不这样认为.虽然按照集中资助可以提高效率的经验,那结论是非常明确的,但大家忘却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如果我们的资助标准非常统一的话,那真实的情况是能够集中一个村子资助50%以上家庭的地区(比如四川布拖),那绝对是交通闭塞,通信落后,语言不通....(调查和联络的成本都相对高很多).....,而一个村子能资助20%左右家庭的地方(比如云南勐纳的几个瑶族寨子,比如贵州的一些山区),那调查和联络的难度就相对容易很多.而那些一个村子只能资助1-5个孩子的地方(如山东蒙阴,广西大化,陕西佳县等地的一些地方),却一般交通便利,通信发达,非常容易找到复查人员,非常容易跟地方上的人电话,通信联络....
  整理一下上面的思路.那就是
  在资助标准相对统一的假设下.非常落后的地区,可以集中做,但单个成本极高.而相对发达地区,不能集中做,但单个成本非常低.综合一下,如果非要算成本,效率,效益,和开展工作的难易程度的话,那落后地区的集中资助和相对发达地区的分散资助应该是差不多的.----(当然这里面剔除了因为资助标准相对统一而就不存在的在相对发达地区的大面积资助的可能).
  所以说,我们的许多同志,没有认识清楚我们调查对象的实际情况,根据本本上的经验,想当然的认为集中资助就是比分散资助好,以至不知觉的就形成各种对调查.联络,等工作上的许多阻力.
  所以我写这篇短文,目的不是说我掌握了真理,来教育大家,而是将自己跑过这么多地区结合实践而形成的内心想法和认识说出来跟大家商榷.因为我发现现在许多朋友多对这个问题很关注,以为我是凭空反对所谓的做大做深,反对搞地区评估.其实以上两者我都不反对,相反是持积极的态度的,只是我不喜欢在做大做深的口号下就开始批驳那种一个村一个孩子的调查模式(其实象陕西佳县和广西容县都是一个村几个,甚至一个乡一个的.而象容县的那批只资助孤儿的活动效果就非常好,后续的复查,调查,联络也都没有太多问题)---我提倡的是在开展活动困难(调查时路难走,联络时电话不通)的不发达地区应该集中资助,而对于相对发达的中部地区,或者不发达地区中的靠近集镇的村子那是可以开展较分散的资助的;只是不喜欢在地区评估的幌子下就根据几个人提供的资料就武断的停止一个地区的资助活动,以及根据评估结果来指挥LOH资助活动而带来的评估结果与义工意愿相背离情况下给工作开展带来的困难.
  这里绝对不仅仅是只从调查组考虑的,对调查组来说,难度主要体现在交通上,而对外联组来说,难度主要体现在通信上.所以不要局限在仅仅以学校的数量来衡量工作量的大小的模式,而应该积极考虑在通信顺畅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联络水平,和在通信不通畅的情况下对联络工作的最低要求(记得宁夏盐池就是因为邮政不通而没有发布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2%

发表于 2006-10-14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考之三----集中与分散的相对论

这个问题很值得讨论,建议转到《建言与发展论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10-14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考之三----集中与分散的相对论

评价效果的标准、效率的指标有哪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4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考之三----集中与分散的相对论

门外汉,麻烦您尽快去调查组论坛确认一下您的内勤岗位.不然是要下岗的哟.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6-10-14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考之三----集中与分散的相对论

-

舟舟.密密麻麻要你的贴去建议论坛,成吗??要是行,你给转过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4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考之三----集中与分散的相对论

还是不转吧,呵呵,呵呵

回头去那边发一个?不过不喜欢跟那些讨论要不要改三个原则的帖子放一起.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10-14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考之三----集中与分散的相对论

呵呵,那天和无锚聊了下这些问题,就把它放上来讨论.
无锚说的话不无道理.不过总觉得还是过于绝对.
成本与效益的问题还是存在的,调查就是调查,不同与旅行,是要担着一份责任的,出去玩可以随性,想去哪去哪,说不去就不去了.可调查复查不能如此地随性.这份责任,要投入的精力,时间都是成本.我想大家计算成本的意思是说,在有限的能力下,同样的时间,精力,以致财力,调查集中的地方可以帮助更多的孩子,此为机会成本说.当然如无锚这样旅行着调查,他认为收获的可以抵补他的投入,则不在此列.总之成本与收益不是用唯一经济指标. 我想不是所有的调查复查人员都觉得自己是去旅行的.至少我是这样,觉得到处玩玩没什么,不过做起调查来和单纯的驴行感觉完全不同.我还是会计算.再说对资助孩子的管理不光是调查复查的事,还有大量外联,论坛的工作,并非总是愉快地旅行的问题.
总之我的观点是,值得不值得,不可以唯一标准来衡量.

关于将我们资助的孩子转移给别的团体的做法.我和无锚的看法正好相反,我很支持.当然我不知道叙永的移转最后的效果如何,但并能否认这个做法的好处.我觉得同一地点有其他更专注的资助团体来做,交给他们有何不可.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能读书,达到了这个目的,谁来管理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倒希望光光成为一个助学项目的孵化机构,把开发了的地区转给专做当地助学的组织.没什么不好,横向联合,有利于提高效率,也可以信息,资源共享,没什么不好.这样希望之光可以开发更多的地区,对自有的地区也可以更集中的投入.(我知道这又会被无锚批判成成本与效益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10-14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考之三----集中与分散的相对论

我赞同考虑成本效益,但现在进一步思考的是:其计量除了货币还有什么?还可以有什么?还应该有什么?

而也许许多的争执也正在于此。由于计量范围不明,计量标准各异,从而不能达成业绩评价的基本认同,导致对进一步发展策略、方向的选择差异。

德鲁克说得好,一个组织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员工认同组织目标。而我们现在是组织目标不明,从而无法引导成员,从而导致无数的争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4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考之三----集中与分散的相对论

呵呵,希望之光的目标应该还是比较明确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10-14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考之三----集中与分散的相对论

我觉得成本一说是不能绝对,远的地方不代表就成本高了,不能说义工都是去旅游顺便就调查了,那是不一样的,也需要投入更多的经历,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心态,我觉得这里我们没必要讨论,其实希望的宣传力度大了,义工的覆盖面广了,成本自然就减少了,如果只是想着那里需要的成本低就做那里,那不是违背了我们的本来的想法么,我自己认为是哪里的孩子最需要我们的帮助,那我们就去那里,而不是由成本来决定,成本只能做为我们一个其中的因素,最不愿意看到就是某一天,希望资助的孩子都分布在那些旅游景点附近了,而那些最贫苦,通信和交通都不便的地方却因为那些种种的因素而搁浅

还有就是我不赞同把已经捐助的地区孩子转给其他的资助机构,如果我是被资助人,我会怎么想?大家估计都会有坐车被人转的经历吧,虽然这比喻太不恰当,但是我只是想我们每天都在讨论我们自己怎么做的时候,也应该考虑下被我们资助的那些孩子心里怎么想,还有就是,作为我们一个这样的组织,给别人承诺一样事情,然后中途为了工作的需要而转给另外的我们不能保证是否能做好的组织,我觉得不妥,就象我答应给一个人带路,然后中途由于有事情离开,我就托付给一个不能完全相信的人做这件事情,作为我,会心不安的,至少我后来需要了解托付的人是否帮别人带到了目的地.

有点罗嗦,不过是自己的一些想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4-29 01:53 , Processed in 1.07844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