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649|回复: 14

对“资助人没有收到孩子来信”这件事的回帖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12-12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工中,干活干得郁闷,本来应该集中精力继续干活的,但是还是忍不住跑到LOH上看看。结果就看见信件交流版班班的帖子。原帖已锁,就重新找一个地方说一下,实际上也是一个跟帖。

吵架我曾经很喜欢看,还喜欢掺和,但是后来渐渐好像兴趣就淡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许是因为做了义工了?不知道。
很早以前了,有一天困困对我说:“没想到你(做LOH义工)能坚持这么长时间,超过了我的想象……”

我也想过,我算坚持的很长的了吗?也许算吧(其实不算),而且看样子,我似乎还将继续坚持下去,和那些因为感到“无力”而退出的义工们相比,我能坚持,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不够投入,一直以来,我似乎都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在这个地方。俗话说,爱之深,责之切。所谓爱到深处是伤害,好像在LOH也挺适用的。而我恰恰因为不投入,所以不会受到伤害,所以一直呆着。

但是前段时间见到了有不为,我有点惭愧,和他谈论LOH的过程中,一直有一个念头萦绕:你还可以做得更多……。想起了十年前的电影《辛德勒名单》中,最后辛德勒离开时,哭着说自己还可以帮助更多的犹太人的情节。

和很多LOH的义工相比,我确实做得很不够,不仅是在对LOH的认识上,更是在一些具体的工作细节上。
前段时间我成了外联组的副组长,但这个岗位,只让我感到更多的惭愧。

这次班班的信件这件事,到现在,问题已经很清楚了,正像熊所说,工作交接出了问题,外联的组长和副组长没有及时发现并指出,也没有对工作进行跟踪,实际上就是这个岗位的失职。

这个责任明确了,还可以来看看进一步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义工对自身工作的陌生。说实话,现在的义工对论坛,对数据库,对自身工作其实都不是很熟悉,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包括我,就对外联副组长究竟要做些什么常常是一头雾水。
导致义工对自身工作如此陌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的义工从进入希望之光后好像不能接受到系统的培训,大多数义工都是凭自己的“钻研”和悟性摸索自身岗位的工作。

没有系统培训的原因大约很复杂,但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熟悉LOH工作的资深义工。
缺乏资深义工的原因倒是很简单:他们都退出了。

从这次的这件事就可看出。许多LOH的前义工在回帖讨论这件事,大家其实对事情都看得很清楚,因为大家都对LOH的各个工作环节和流程都非常熟悉,相比之下,倒是现义工对工作似乎更生疏一些。

这似乎不能怪任何人:前义工凭自己的经验可以看到问题所在,但是仅止于指出;现义工不熟悉工作,因为从来就没人告诉过他该怎么做。

我不知道接下去该怎么写,也许只有又回到那句话:其实每一个都可以做得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12-12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资助人没有收到孩子来信”这件事的回帖

很久没见过胡兄写这么多字了,胡兄忽略了一个问题,确实每个人都可以做得更多,但是,是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做得更多?因为我记得LOH一直对外的解释就是义工只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做点点事情,能做已经很不错了,不能要求太高,那么既然内部都是这样对待的,又怎样可以要求义工做得更多呢?
以前有一部分很勤奋,也很有些悟性的义工,所以很多问题不至于会很严重,于是慢慢的,习惯上大家对一些问题也感觉不会那么严重的,只是某些人故意夸大而已
所以胡兄前面说的,仅仅可以看做是LOH本身对于义工要求的问题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哪天进一批既勤奋又悟性高的义工进来,问题就解决了

系统的培训关系到好几个方面,人,时间,材料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光喊是喊不出来的,有段时间争论得很激烈的话题是LOH到底需不需要制度化,后来被无则加勉给加勉去了,对于制度的认识还是停留到社会主义初期阶段,既然胡兄突然有了这类感慨,我把我的一些经验和你交流一下
其实,制度在另一个方面就是一种经验的传承,特别是一些关于工作流程的制度,其本身就是从一些工作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好的制度,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培训材料,本是不可忽略的,胡兄真有意思在这方面尽力的话,应该多放些时间在这方面的整理归纳上,有一部分人并不适合做具体的细致工作,例如我,让我长期去做一个联络工作,会郁闷疯掉的,偶尔做一做可以算是调节,胡兄和我一样,长期坚守岗位是做不出很突出的成绩出来的,这和人本身的知识面,性格等等有关,认识自己才可以最好的发挥自己,胡兄也不是一个喜欢指派人去工作的人,因此,先要给自己的工作一个定位,我建议你应该多花些时间在制度整合和资料收集方面,慢慢的把一些工作上的经验汇集起来,这样即使在短时间内无法形成有效的系统性的培训,也可以有本葵花宝典花洒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2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资助人没有收到孩子来信”这件事的回帖

嗯,其实现在我觉得,在LOH这样的地方,也许仅靠制度是无法推进工作的,更多还是需要一种“温情化”,所谓“如沐春风,润物无声”那样的,仅靠冰冷的制度不够。
关键的问题确实在于:可以做得更多还要愿意做得更多。
但似乎让人愿意做得更多的办法不能依靠制度。也不能靠发泄情绪――不能指望在希望之光用制度去驱使人干活,也不能在别人不愿意干活时就谩骂或者嘲讽。
让人更愿意做得更多的办法,也许赞扬比指责更有效,关怀比制度更有效。

具体说到培训,其实更多的还是需要有指导义工帮带,靠自己的摸索,终归不是办法,悟性再高,走弯路也是浪费。再好的制度,自己看的效果,终归不如有人指导。
其实,我倒是希望已经退出的前义工们在条件许可的时候,来帮助培训一下LOH的新义工,即使不谈具体工作,哪怕谈谈自己的工作体会、经验、感受,甚至谈谈LOH的历史、文化,也是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12-12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资助人没有收到孩子来信”这件事的回帖

制度是一个方面,老义工带新义工也是一个方面。但是有一点大家都忽略了,就是不干活的义工对其他义工的潜在影响。这个影响是看不见的,但是却是实实在在的起着很大的作用。一个组织,如果干活的多,那么不干活的就会有压力;如果大家都不干活,那么其他人同样会认为没关系,因为大家都是这个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12-12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资助人没有收到孩子来信”这件事的回帖

那不大实际,退出有两种情况是比较普遍的,一是实在没有时间继续下去,二是实在对LOH有些失望,你能指望这两种情况的人做培训吗?
帮带在人员流动不是太大的情况下是个很不错的方法,但是,问题是,帮带者本身也有些不清楚明白的情况下,怎么保证质量呢?其实呢,你对制度的理解过于表面化了,总是以为有制度就一定是冷冰冰的,其实不是的,温情与否与制度是没有关系的,而是在于运用者,项羽用约法三章和刘邦用约法三章,结果肯定是不一样,制度是让工作更加简单更加高效,有了简单高效以后,自然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感情交流,没有了工作的烦恼,自然聊聊天的时候也轻松很多,这有时候也是一个良性循环,不能一看到制度化就首先和冷冰冰绑在一起
温情管理是在于有一个非常有掌控大局能力的人担任管理者的时候才可以实行,否则,危害非常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12-12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资助人没有收到孩子来信”这件事的回帖

嗯,2000说得挺好。

所以,首先:不是有制度不好,而是组织需要合适的制度。其次:制度建设只是交响乐的乐谱,制度使用者却是乐队指挥。

我也提自己的一个看法是:从制度建设到制度文明。简言之,让制度成为习惯,让遵者荣违者耻成为普遍的认知。

当然,这几句不是就NGO或LOH讲的,任何组织的制度管理都应该是这样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12-12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资助人没有收到孩子来信”这件事的回帖

小胡太悲观了,主力义工虽然走了很多,但我看了一下义工名单,论坛组至少还有糊涂,外联至少还有哈港和阳光,数据更是还有花花,小青,糊涂,笑鱼,烙铁等,(说至少是因为我仅对这些义工还算熟悉),这几位义工对组内工作应该是了如指掌的,培训一下新义工,肯定不是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12-12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资助人没有收到孩子来信”这件事的回帖

我也提自己的一个看法是:从制度建设到制度文明。简言之,让制度成为习惯,让遵者荣违者耻成为普遍的认知

当然,这几句不是就NGO或LOH讲的,任何组织的制度管理都应该是这样的吧。


主政者应该有这个意识,可以频繁的讨论制度该如何修改,但是不能轻易的不遵守制度,这样带来的危害可能比较大,好在,loh义工还是非常遵守制度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12-12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资助人没有收到孩子来信”这件事的回帖

问题确实在于:可以做得更多还要愿意做得更多。
但似乎让人愿意做得更多的办法不能依靠制度。也不能靠发泄情绪――不能指望在希望之光用制度去驱使人干活,也不能在别人不愿意干活时就谩骂或者嘲讽。
让人更愿意做得更多的办法,也许赞扬比指责更有效,关怀比制度更有效。


胡卯说的好,主贴跟贴都好~~~~~~

ps  胡兄很厉害了啊,赞同你上面这句话,大概我至少是作义工好几年以后才认识到这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6-12-12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资助人没有收到孩子来信”这件事的回帖

这次班班的信件这件事,到现在,问题已经很清楚了,正像熊所说,工作交接出了问题,外联的组长和副组长没有及时发现并指出,也没有对工作进行跟踪,实际上就是这个岗位的失职。

这个责任明确了,还可以来看看进一步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义工对自身工作的陌生。说实话,现在的义工对论坛,对数据库,对自身工作其实都不是很熟悉,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包括我,就对外联副组长究竟要做些什么常常是一头雾水。
导致义工对自身工作如此陌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的义工从进入希望之光后好像不能接受到系统的培训,大多数义工都是凭自己的“钻研”和悟性摸索自身岗位的工作。


比较有同感,其他各组情况我虽不是太了解,但从最近出现的一些问题来看,感觉一点还是对工作把握不很到位。我想主要问题还是出在工作交接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好,包括各工作交接、组长间工作交接,如果再算上带新的话,这些工作其实都需要一段时间,对于接手新工作的新人或新组长,他需要有熟悉工作的一个过程,同时也需要老义工或上任组长对其工作给予一段时间的跟踪,有问题及时获得帮助和指点的话,那么,新人们至少可以少走需要弯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4-28 21:34 , Processed in 0.56853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