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25|回复: 2

《论语・八佾十四》吾从周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7-1-24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3#8226;14 子曰:“周监(1)于二代(2),郁郁(3)乎文哉,吾从周。”
【注释】 (1)监:音jiàn,同鉴,借鉴的意思。 (2)二代:这里指夏代和周代。 (3)郁郁:文采盛貌。丰富、浓郁之意。

【译文】 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4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论语・八佾十四》吾从周

【小思】
监,就是鉴,借鉴。就是说周礼吸收了夏、商两代的礼的优点。《论语》前面曾经提到过,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都有损益。所以周礼能够后来居上,达到一个相当完善的程度。
那么,孔子眼里“郁郁乎文哉”的周礼有哪些损益呢?我们来看看儒家的观点:《礼记#8226;表记》中之所云,有夏之道“亲而不尊”、“质而不文”;而殷商之道,则“尊而不亲”、“文而不质”,而周代则应该是“文质彬彬”的,而且具备了“亲亲、尊尊、贤贤”等特点。在我看来,这三者都对应着周代的不同制度设计。
亲亲――对应着周代的分封制。分封制,就是把姬姓子弟分散到各地去,分邦建国,屏藩周室。
尊尊――对应着的则是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嫡长子就是大宗,小宗对大宗有着从属的身份,不可改易。(不过两个调换一下说也可通,宗法规定的是亲亲的关系,大宗小宗都是一家;而分封制规定的是尊尊的关系,诸侯都要尊天子为君,层层分封,层层君臣。)
贤贤――对应着周代的世官制。所谓的世官,并不意味着某个职位被某家族垄断(除了一些技术性强的官职之外)。如果从大的范围来说,所有公卿职官都是由贵族来担任的,这个圈子是封闭性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官职是垄断性,可称世官。但是从贵族内部来看,谁来任某个职务,还是要按照贤贤的原则。这在后代就形成了一个天子世袭,而宰相任贤的理论。类似于董事长和职业经理人的关系。

孔子“吾从周”,实在是中国文化的一大关键选择。孔子时代,当春秋晚期,其时礼崩乐坏,正期待着一个新的文化突破。而孔子正是这个历史任务的承受者,他当仁不让的站出来,给出了一个答案,指出了一条道路。开始了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孔子的意义不仅仅是开创了儒家学派,而且更是中国文化走向的一个路标,一个里程碑。
因为,一个要害的问题在于,孔子是“先师”,不仅是儒家的祖师爷,也几乎可以说是所有春秋战国时代“士人”的祖师爷――比如墨子,就是从学孔子学说开始的。所以,孔子的个人选择,对中国文化的走向就有了至深的影响。设想一下,如果孔子的身份换作墨子、老子来做,不知道我们的文化会出现什么面貌呢?甚至,孔子如果象苏格拉底、象柏拉图那样,又不知我们的文化会是什么样?

孔子并不是必然要成为儒家的孔子的。孔子自己是殷人后裔,只是后来迁居到了鲁国。鲁国是周公的封国,春秋时代,已经是周礼最全备的所在了。而且周公的后代都小心翼翼的谨守周礼,乃至于有点“迂”。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孔子不仅从周,而且将周礼发扬光大,乃至成为最“迂”的一个坚守周礼者。
一个殷人后裔成为周礼的最后守护者,确实是中国文化一个很有意味的象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7-1-24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论语・八佾十四》吾从周

哈哈,以前看过一个“都都平丈我”的笑话, 原来原文是出自这里呀,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7-30 04:37 , Processed in 0.07267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