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97|回复: 1

《论语・八佾十六》射不主皮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7-1-27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3#8226;16 子曰:“射不主皮(1),为力不同科(2),古之道也。”

【注释】 (1)主皮:皮,用兽皮做成的箭靶子。主皮,射穿靶子。 (2)科:等级。

【译文】 孔子说:“比赛射箭,不在于穿透靶子,因为各人的力气大小不同。这是古时候的规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7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论语・八佾十六》射不主皮

【小思】
射,指乡射礼,一种聚众射箭的礼仪,常通过这个礼仪活动来选拔人才。
对于“主皮”的解释,历来很多。从后面“为力不同科”的意思看,解释为“射箭穿透靶子”还是顺畅的。
皮,指射箭时候用的靶子。根据《周礼》的说法:天子射的靶子,用虎皮、豹皮、熊皮,而大夫则用麋皮。(想象一下最早时候原始人在训练狩猎箭术,肯定要以禽兽为目标。用兽皮为靶子正是古风也。)

这段话,表面上是说射箭,其实是论礼――针对“射礼”发表见解。因为在孔子看来,乡射礼是用来观人品行的,注重养德,并不以射箭技术精良为目标,所以说不追求射穿靶子。我觉得“射不主皮”,如果翻译成江湖行话,类似于――以武会友,点到为止。
很有趣,射,是贵族的六艺之一,本来是一项追求技术精益求精的“武事”,而在礼发达之后,乡射礼“选贤”的标准,反而变成了彬彬有礼的一项“文事”。恐怕这也是礼仪烦琐之后必然的现象了。

说到射箭,我们就来聊点射箭的历史。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把弓箭的发明使用,作为由中级蒙昧社会向高级蒙昧社会开始过渡的一个重要标志。他说:”由于有了弓箭,猎物便成了日常食物,而打猎也成了普通的劳动部门之一了。”弓箭的使用对于上古仕会的进步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弓箭代表着劳动工具的一次里程碑式的进步。
《吴越春秋》里记载了一首《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古‘肉’字)。”诗歌以二字短句和简单的节奏,写出了砍伐竹子,制造弹弓,射出弹丸,射中鸟兽的狩猎过程。有人把这首诗(如果算诗的话)当作中国第一首诗(嗨哟嗨哟那个不算)。看看也是够质朴的,透着原始的气息。

另外八卦一个,有关孔子的身高。据《史记#8226;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长九尺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折合一下现在的计量单位,差不多是1米92!端的是高大威猛啊!就是搁在今天,那也是鹤立鸡群了。其实孔子他爹就是一个孔武有力的猛男,力举千斤闸,那是相当的威风凛凛。所以,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如果孔子会在体育方面是一把好手,那一点都不奇怪。
据说当年“梁效”在批林批孔的时候,有人要把孔子描写成一个矮小猥琐的老头,结果周一良当即说,史书上有明确记载,孔子是高个子,结果只好做罢。我看这个同志的功力就不及现在的戏说来得厉害了。估计现在拍个啥“戏说春秋”的话,十有八九要把孔子拍成干瘪老头――这绝对符合大多数人心目中孔老夫子的形象。如果大家知道孔子的真实身高,肯定会大跌眼镜的吧,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7-30 04:28 , Processed in 0.04745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