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31|回复: 2

“希望”感言(一)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2-7-4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希望”感言(一)lt;pgt;  大约三、四月间,记不清确切日期,但清楚记得是在“王怡论坛”,我偶然知道了有这么一处“希望之光”。对此偶遇,我愿意理解为是源于“希望”的感召,并确认是自己的一份幸运。lt;pgt;  这样的幸运,是我人生的殊遇。我所谓的“幸运”或“殊遇”,其实也是俗世意义上的,只不过有别于一般的物质境遇与祸福运程罢了。这样的幸运,此前网上有过两次,且都记忆犹新。lt;pgt;  一次是在“问题与主义”网站,一份签名材料中说,一位高姓记者向欺世盗名者流的腐败行径开战,却在战后落入陷阱,陷入牢狱之灾。他的妻子日日夜夜千里奔忙,为他申冤。他的同道──以有“当代左拉”之称的新华社著名记者戴煌,率一群义勇之士为此发起签名,为他鸣冤声援,一时引起广泛的同声呼应。敢于直面黑暗的人是可敬的,他们凸显的良知,表现的浩然、沛然义勇之气,他们对苦难的毅然担当,让我景仰,让我得见希望之光。我用了对她的一点微薄捐助,以望表达我的尊敬和谢意。lt;pgt;  另外一次,也是在“问题与主义”。摩罗贴在“天涯”的一篇长文,有人转帖过来:“以爱的名义”,一对拾荒夫妇,陈容和叶新,自己已有两个孩子,又在道口、村头拾来了五个病残女婴,组成“弃婴之家”。这些女婴降落人间即遭人抛弃,命悬一线之际,只有他们一一搭救收养,他们依靠拾荒与卖血的菲薄所得,寄居、租住在简陋的村房,抚育七个弱小生命,还得为弃婴求医问药,去病治残。这不是“面善心慈”、“含辛茹苦”之类的泛言可以包容的,他们以比父母更为深广的爱,和更为坚实的责任,托起一个“爱婴之家”。这样一种朴素、温软而丰盈的爱意,照见了我的虚伪和贫瘠,这般无私无欲的伟大情感,足以让我尘蔽已久、日渐逼仄和枯败的心灵无所遁形,让我无地自容。我伸援,是出于自私,是为一己灵魂完成一次刷洗、一次救赎。lt;pgt;  我为自己的此类幸遇永远心存感谢,不管她来自何处,不管她来针对我的孤寒冷漠,还是刺向我的畏惧萎缩,不管她展示苦痛,还是昭示希望。lt;pgt;2002/7/4 :em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2-7-4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感言(一)

心存感激!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2-7-4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感言(一)

心存感激,也对生活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4-24 22:30 , Processed in 0.85505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