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894|回复: 10

广西融水地理人文介绍。

[复制链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8-4-28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url=www.lohcn.org.cn/forum/viewtopic,php?t=16897:2heo1dd9]广西地区更多信息汇总,请点击[/url:2heo1dd9]



明天晚上的车呢,1号早上到柳州。。准备玩了鱼峰公园再与如影会合去融水。


再做点作业。呵呵

   融水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是广西唯一的苗族自治县。总面积4665平方千米。总人口47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融水镇。已有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旅游资源丰富,被列入广西桂北民族风情旅游热线,境内古迹繁多,山青水秀,民族风情古朴、浓郁。元宝山、贝江先后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旅游项目形成了以贝江苗族风情雨卜苗寨、归秀侗寨、贝江漂流等项目为主体的地方旅游特色。被称为广西第三高峰的元宝山经国家林业部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安太培秀村和四荣乡东田村田头屯。香粉乡雨卜苗寨,香粉田塘,徒步溯溪而上(约3km)到上游的鹰嘴瀑布。贝江飞虹-苗家铁索桥,贝江小三峡(竹排),
邮编:545300。代码:450225。区号:0772。
融水苗族自治县辖4个镇、14个乡、2个民族乡:融水镇、和睦镇、三防镇、怀宝镇、永乐乡、四荣乡、香粉乡、安太乡、洞头乡、汪洞乡、同练瑶族乡、滚贝侗族乡、杆洞乡、安陲乡、大浪乡、白云乡、红水乡、拱洞乡、良寨乡、大年乡。
永乐乡辖:四莫、下覃、东阳、荣山、北高、洛西、毛潭、兴隆8个村委会。
永乐乡位于融水苗族自治县西部,地处低山丘陵地带,东与和睦镇,南与罗城县小长安镇,西与罗城县黄金乡,西北与罗城县龙岸乡,北与融水镇、四荣乡交界。乡政府驻永乐街,距县城15公里。总面积2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59公顷,其中水田1979公顷。辖8个村民委,97个自然屯,年末总人口27760人,其中农业人口26771人。该乡为全县的粮食和蔗糖生产基地之一,2003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407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115公顷、产量13332.15吨。2003/2004榨季种蔗2136.66公顷,进厂原料蔗10.73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718元,财政收入达350万元。该乡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曾率部经过永乐,并在境内犀牛岭安营扎寨。解放战争时期,该乡为柳北人民解放总队的根据地和大本营,全乡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8所,幼儿园4所,在校学生4275人,教职员工241人。有乡卫生院1所,村合作医疗卫生室8所,医务人员23人。

鱼峰公园是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位于柳州市鱼峰路。园内立鱼峰平地崛起,山高 88 米;从山脚沿盘山小径登 392 级石阶,便可到达山顶。从山顶往北眺望,江水碧绿、六桥飞架、大厦林立、车水马龙,“壶城”美景尽收眼底。鱼峰山因柳宗元著的《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中称“山小而高,其形如立鱼”故名立鱼峰或石鱼山,山上亭台楼阁,掩映在四季常青的古树绿荫之间。
    山中有清凉国、玉洞、盘古洞、纯阳洞、阴风洞、螽斯岩、三姐岩等七个岩洞,彼此相连贯通,洞中有元、明、清以来文人墨客赞美立鱼峰的石刻六十多处。山脚有个小龙潭,油涌出的地旧水形成,潭水随柳江河水涨落,小龙潭和鱼峰山相连,潭光山色、景致壮观。从小龙潭东南岸观看鱼峰山,山峰像一尾鲤鱼跃出水面,为此,园林部门在潭中立—鲤鱼雕塑,名曰:“南潭鱼跃”。潭畔一幢院落似的民居式建筑是柳州最早的一家专业石馆,馆藏奇石精品 800 多件,林林总总,历历大观。
    相传,鱼峰山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生活劳动和传歌升仙的地方,至今山上尚存“三姐岩”、“对歌坪”等遗址,三姐岩内有“传歌、对歌、成仙”群雕,山腰立有用于大理石雕刻的刘三姐塑像。
    从鱼峰公园乘索道缆车可直达马鞍山顶。

鱼峰山公园
  鱼峰公园位于柳江南岸市区中心,面积为34000平方米,其中水面3600平方米,是一个以壮族歌仙刘三姐民间传说为主要文化内涵、具有自然山水风貌的城市综合性公园。景点包括立鱼峰和小龙潭。
    自唐宋以来,立鱼峰就是游览胜地。至明代,柳州的宗教活动中心由马鞍山西麓转移到立鱼峰。明正德七年(1512年)“柳州八贤”之一的戴钦题《登立鱼峰》诗云;“金镫斜分天外路”,明隆庆六年(1572年)曹栋《题跃鱼岩》诗云:“中藏老氏宫,又有佛子岩”,可知在明代中叶,立鱼峰已筑有供游人攀登游览的登山道和佛道等宗教活动的山寺。明崇祯十年(1637年)地理学家徐霞客记载“过峰中诸洞,还描绘鱼峰山半东向岩洞“内列神位甚多”、“内列三清巨像”。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有僧人在立鱼峰种植树木,主要树种是青檀树。同治年间(1862-1874年),象州才子郑小谷留有立鱼峰碑记,碑文记述了当时立鱼峰已有的“掣鲸亭”、“海月殿”、“枕霞轩”、“耸翠楼”、“赏月台”等园林建筑。民国9年(1920年),立鱼峰的岩洞中立有壮族歌仙刘三姐青石雕塑。民国22年,地方当局在立鱼峰下辟建鱼峰公园,面积25600平方米,民国24年前后,新桂系在立鱼峰留下“钢军亭”、“战马冢”、“美人坟”等遗迹。解放后,立鱼峰属柳州市公园管理处管辖。1953年,整理登山步级,拔除碉堡,清除瓦砾,使之初具公园雏形,时称“鱼峰山风景区”。1959年,柳州市人民政府拨款建牌坊,疏浚小龙潭,铺筑道路,建亭修阁,在“清凉国”岩洞中塑济公及十八罗汉等。1964年,第一尊刘三姐塑像在立鱼峰对歌坪建成。1966年8月,在“破四旧”的鼓动下,“红卫兵”捣毁了刘三姐塑像和岩洞中的神佛菩萨,园林设施遭到严重破坏。1973年,公园修复,建围墙,设露天剧场、儿童乐园、茶社和小卖点,复称鱼峰公园。1974年开始出售门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增大了园林建设的投入,1979年~1990年,鱼峰公园的建设投资达118万元,其中1979年恢复刘三姐塑像;1980年~1981年,先后建成刘三姐组雕、“灵泉阁”、“峰影亭”、“潭光亭”、“景贤亭”、“漱心亭”、“末了亭”等;1989年,建成三叠泉和盆景园;1990年完成一批石雕和彩塑,并改造了公园围墙。1991米~1998年,先后完成石玩精品馆、古风园、公园北大门及附楼。山上增添了空间形象优美的园林建筑,建成了夜间山体泛光造景系统与相邻的马鞍山之间旅游观光索道。登山缆车道全长470.76米,两站高低差132.19米,设有双人乘坐的吊厢54个,这是中国第一条位于城市中心的横跨两座山的索道。立鱼峰,这座唐宋以来就是游览胜地的名山,注入现代园要气息,将对中外游人具有更大吸引力。
    立鱼峰景区文化景观也颇具特色,不仅山水洞建筑优美,山歌之盛亦遐迩驰名。相传壮族歌手刘三姐在此传唱山歌,抗衡权势后,跃潭骑鲤,升天成仙,现尚有三姐岩、麻篮石、对歌坪等遗址,山歌遗风,至今犹存,男女聚会,高歌互答,妙趣欢情,为鱼峰山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情。逢歌节(农历八月十五日)更是人山歌海,盛况空前。1963年3月著名文学家郭沫若曾赋诗纪盛“立鱼峰半歌声发,应是刘三姐再来。驾驭鱼龙飞九有,神州到处是歌台”。
    公园有乔木54种、1300多株,灌木48种、6000多株,草坪、花坛、绿篱点缀在青山绿水间,绿化覆盖率达95%。
公园游乐设施有游船出租码头、“清风院”卡拉OK厅、众仙洞、儿童乐园、旅游观光索道、古风园、民族风情表演等。
立鱼峰
    是柳州最主要的名山之一,位于柳江南岸闹市区,东与马鞍山相望,南对柳州市工人医院。平地崛起,突兀耸秀,通高68米,海拔156.3米,呈东西走向,长145米,环麓500米。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称其“山小而高,其形如立鱼”,故得名立鱼峰,也叫石鱼山,习称鱼峰山。公园因此山峰而得名。
山上树木葱茏,亭台楼阁适布其间,有翠松亭、冠山亭、观美阁等建筑。半山腰有崖刻“柳江砥柱”四个大字。山中清凉洞、玉洞、盘古洞、纯阳洞、阴风洞、螽斯洞、三姐岩七个岩洞彼此贯通,习称“灵通七窍”。明代徐霞客来游,盛称诸洞景奇:“是山透腹环转,中空外达,八面玲珑,即桂林诸洞所不多见也。”山东北麓有明代“柳州八贤”之一的戴钦之墓,后人在墓侧建“景贤亭”以纪念这位不畏权奸、诗才出众的柳州名士。沿北麓攀登,进入山门,右上有一洞,口宽三尺,洞内塑有古代壮族歌仙刘三姐编鞋的坐像,称三姐岩。出岩后向右拐,在“气象万千”的朱漆巨镌下有一洞,高广明亮,凉气袭人,刻壁题字:“清凉国”。其右为螽斯洞,其左称玉洞,一块千吨石乳,悬空而垂,洞庭湖壁晶莹如玉,顶壁高刻:“西玉洞天”。洞厅左角有三姐对歌群塑。继续拾级而上,往左可到纯阳洞。盘山曲径共392级台阶,至峰顶,居高俯视,柳江如带,可尽览全城风貌。洞中保存有元、明、清以来的摩崖石刻40多处。1981年8月25日鱼峰山石刻公布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龙潭
    鱼峰山东南山脚下有一泓清水称小龙潭,潭水甘冽,游鱼可数,水位随柳江涨落。唐代柳宗元称之为“灵泉”,陆羽的《茶经》里称之为“园泉”,列入天下名泉之一。以泉水泡茶,芳香可口,取泉水酿酒,则酒醇。潭边花木繁茂,北边建有咏鱼亭,东边建有半月廊。在廊上观看鱼峰山倒映,潭峰相映,如巨鲤跃立潭面,形肖神似,人称“南潭鱼跃”,为柳州古八景之首。
马鞍山公园
马鞍山雄崎于柳江南岸,北临如带江流,西与立鱼峰毗邻,东西走向,长约500米,海拔270米,投影面积13.5公顷。山形东西峰突兀、中间凹,形似马鞍。
唐代以来,马鞍山就是附郭名山,是历代著名游览胜地。山西侧北面的岩为道教遗迹,有帝君神和“黑肌而赤脉”的棋盘石,传说八仙中的钟离和吕洞宾在此对弈,并在岩口留下“仙人脚印”。岩间多题咏刻石,宋方信孺“钓台”彖书摩崖,宋宰相王安中《新殿记》摩岩均立于此。前临小龙潭(古灵泉)背靠岩的灵泉古刹在宋代寺院中称“广右第一”。山西侧南石有惟妙惟肖的“寿星岩”,香火颇旺。山北近山顶处俨如广厦的仙弈岩,面积约300平方米,洞口高朗宽敞,洞内钟乳石形成的石柱、石幔、石花似人状物,千姿百态。
  随着旅游资源开发,巧借山景空间优美形象的园林建筑及夜间泛光造景系统,以及鱼峰山至马鞍山旅游索道的架设、马鞍山这座南天奇峰将变得更富神韵,更具魅力。


柳州柳候景区         
  位于柳江北岸市中心的柳候公园,是为纪念唐代大文豪、曾任柳州刺史的柳宗元而建的公园,也是广西最著名的名胜古迹。它始建于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主要景点有:罗池、柳候祠、柳宗元衣冠墓、柑香亭等古迹和山水来归盆景园、动物园、儿童乐园。   

  罗池 游人进入柳候公园,沿着林荫前行,就见一泓碧水,澄澈明净,水旁有碑,刻了“罗池”二字。每当月亮升到东台山 寻找色彩艳丽的秋色 相约同行旅行更精彩 12星座的旅游目的地 驴行日志,记录旅程 上空,罗池水面上形成倒影,便构成柳州八景之一的“罗池夜月”的绝美景致。罗池原来只是柳州城北的一泓野水,因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常在此散步,死后又托梦给生前部属欧阳翼说要把自己的庙建在罗池旁而名声大噪。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来游柳州时,还专程访问过罗池呢!   

  柳候祠 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清朝,大门上的门联是郭沫若之手笔,门联是清代杨翰书写的唐代韩愈的诗句:“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寿民。”祠为红柱丹梁的三进古屋。头进汇集有明清以来的石刻三十余块,壁间悬挂柳宗元生平资料及后人的书画作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中厅有一座元代雕刻的柳宋元石刻像碑,在刻像旁的石刻中以“荔子碑”最为著名。碑文是摘自韩愈《柳州罗池庙碑》的《享神诗》。此诗赞颂柳候,字为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亲笔所写。唐宋三大文豪的文采神韵凝于一碑,所以人们称之为“韩诗苏书柳“三绝碑”。此外厅里还陈列着一块“龙城石刻”,碑上的字体是柳宗元的手迹。此碑出土于明事碑”或代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当时一同被发现的还有一把短剑,所以人们又叫它“剑铭碑”。现存的“龙城石刻”,是1933年柳州周耀文根据民间流传的拓本勾勒上石的。祠的第三进是正殿,中央端坐着柳宗元的塑像,他头戴褐色幞头,身着唐朝官服,正手执狼毫,在凝神攻读。   

  柳宗元衣冠墓 在祠后东侧,这里松柏拥翠,肃穆幽静。柳宗元逝世后,遗骸运回长安,柳州人于是便在柳宗元灵枢停放处,葬下他衣冠作墓来怀念他。


    雨卜旅游村位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雨卜苗寨。地处元宝山南麓。人口1400多。依山傍水,环境优雅,距柳州138公里,距桂林208公里。距县城38公里,有柏油路直达。 在这里可以参与芦笙踩堂、跳竹竿舞、踩脚舞、抛绣球、背新娘、拉鼓等节目。还可参加烧烤、打油茶、坐妹、对歌等活动。让你度过一个难忘的良宵。第二天早上还有精彩激烈的斗马活动。
独具特色的苗家风味有:糯米饭、糯米酒、香菇木耳、酸肉、酸鱼、酸菜等。住木楼,做一夜苗家人,让你亲身体验原始古朴的苗族生活。

    融水县四荣乡东田村田头屯位于融水县西北部,距县城约40公里,全屯137户550人,均为苗族吊脚木楼式民居,布局错落有致,自然景观秀丽,风景迷人。田头河绕着田头屯缓缓流过,小桥流水别具一格的苗寨田园风光。田头屯整座寨子依山而建,村中有3棵千年古榕,其中两棵古榕称为“千年情侣榕”,它们交错在一起生长,相互缠绕,相伴相依,根分枝连,分不出彼此。 民俗和群众文化生活更是丰富多彩,民族风情浓郁:“芦笙踩堂”、“牙变嘻春”、“火把节”等民俗活动独具特色。

    龙女沟旅游村位于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北的四荣乡境内,座落在海拔2086米的元宝山西南面,638县道贯穿其间,从融水县城行车47公里即达。龙女沟旅游村是个古老的新苗寨。龙女沟苗家先祖于400年前从湖南迁落居如今风景秀丽的荣地村。在民主革命时期(一九三零年间)曾两次迎送邓小平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为开辟革命根据地和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师,至今在龙女沟景区里还保留着当年红军行军路过的红军桥。一九九三年,龙女沟村民乘融水苗族自治县对外开放东风,因地制宜,试行开发旅游业,自发投资10万元兴建旅游接待设施,开辟森林风光旅游、休闲旅游线路,开发库区旅游项目等,二006年11月被评为“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二007年被评为“柳州市十大美丽乡村”。龙女沟以其独特的苗岭风光、民族风情正在向人们慢慢揭开了神秘面纱。

    “龙贡峡谷贝江漂流景区”位于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以西24公里,距柳州市120公里。“景区”跨四荣乡和香粉乡。交通十分便利,全程均已铺设柏油路面,目前已开通至融水县城的交通班车,大型旅游客车均可通达。 龙贡峡谷贝江漂流位于贝江的支流六甲河(或称香粉河),从翠竹滩到三江口全长7.8公里,共有十八滩、十八潭、三十六道弯和两个山泉瀑布,这条河的河床全部是沙石组成,没有泥土,因此,河水特别清澈,是华南最清澈的河水之一,这段河的著名景点有翠竹滩、龙贡峡、聪明泉、鸳鸯谷、双龙滩、卧龙潭、聚龙潭、醒梦滩、月亮弯、三江口。

    曾名“背江”,发源于融水县境内的九万大山和元宝山,全长146公里,是融水县境内最长的河流。贝江蜿蜒萦回,两岸青山连绵,杉竹竞翠,苗楼隐没。沿途秀石奇峰,崖壁幽壑,茂林修竹美不胜收。每当丽日晴空,两岸青山倒影映于碧流之中,奇花异树纷呈异彩。尤其是阳春三月,两岸盛开一簇簇如火如荼的杜鹃花,把贝江染成了一条彩带。山上不时有飞瀑跌泻而下,在岩石上溅起蒙蒙雨雾。世人赞叹“西湖自可此西子,难似此间长画廊” (广西大学教授秦似《游贝江口占二绝》)。这些景色特点形成贝江风光秀幽的特色。其景观有“望夫石、仙池、乌龟爬山、石门洞、小三峡”等。贝江沿岸、开辟有勾滩、长赖民族旅游村,在这里可欣赏独具特色的民族歌舞表演和观看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斗马”。



[url=www.lohcn.org.cn/forum/viewtopic,php?t=16897:2heo1dd9]广西地区更多信息汇总,请点击[/url:2heo1dd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8-4-28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西融水地理人文介绍。





融水一瞥

  都说人老了爱管闲事,俺总有点不甚服气,于是从不管闲事做起。非典的事有政府管着,俺确实也帮不上忙,趁着有点业务关系,干脆,星期六上午十点,驱车前往融水。近500公里高速与二级公路,尽管有几道非典检查的迟滞,也还没多少耽误,三个半小时到达。
         融水县是一个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中北部九万大山区域。县境内最高山为元宝山,海拔2000米。全县面积约46.5平方公里,人口约50余万。还在隋朝时便称为融水县了,顾名思义,把水融入江河是也。确实也是,县内有江河13条,主要河流贝江则完全分布于本县境内。
         到达融水,吃罢午饭便沿着县内小道向60多公里的九谋进发。沙石公路很大一段沿贝江而去,一边是大山,另一边就是风景如画的贝江。当年那部影片《闪闪的红星》就是在贝江拍的外景,满山的杜鹃花曾经烧红了许多人的心。本来与融水的友人约好,待杜鹃满山时就通知我来观赏的,不料今年杜鹃花并不繁茂,用朋友的话说,稀稀拉拉的,不成气候。他还打趣说:“不知是不是也染上了非典。”
         其实没有杜鹃也不妨碍融水的美丽,到处是山,山必有树,树必成林。满目青翠使人赏心悦目。恰是这满山遍野的树林,餐风饮露,沐浴阳光,吸纳着大地母亲的养分。作为回报,树林给大地母亲无数涓涓细流,汇成小溪,汇成瀑布,汇成江河,滋润着人类和万物。
         车行数十里,终于不忍与贝江告别,立即投入大山的怀抱。那里依旧是绿色,你如果存心想找到一片不是绿色的土地,那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山路旁边不时显现一小片淡紫色的花朵,格外妖娆。那是广西人称之为“埝子”的野果,学名“桃金娘”的。看见这种野果开花,我不禁又回到童年,那时我们居住地附近的山野,到处都是这种植物,我的腹中,不知消化过多少它的果实。如今城市即使是郊区也看不见它的踪迹了,这里依旧繁茂。
         转过几道山脊,车子越行越高,路况却越来越差,几乎不成为路的。但景色却越来越壮观,俯望下去,苗家的梯田像一片一片的镜子,大约该插秧了。苗舍在大山的山坡上,破旧却保持着独特的韵味。屋顶大多是杉树皮做成的,这样屋顶的房屋,我小时也曾居住过,如今看见便免不了有种亲切感。他们世世代代在这样的大山里繁衍生息,如今也许同样有了现代文明的气息,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我们没看见苗家的盛装,却瞧见各种现代的服饰。
         路途中,不时发现大小瀑布,有的竟直接撒播到我们的车上,乃至于我们也见惯不怪了。只是只有在这样的地方,你才会对杜甫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更深的体会。回望走过的路,自己也不由得生出些豪气来。山风阵阵,还带着草木的清香,饱吸一口,足够你心旷神怡的。办完事,已经六点多了,于是急忙赶路,利用天黑前的一个小时,走完那十几公里坎坷的山路,回到县城晚餐。
         次日一早,趁着雾霭,驱车又奔县里的另一个地方。还是贝江,不过是另一条支流,也是沙石公路,不过路况显然好多了。江边翠竹茂密,水流平缓,只是刚下过两天雨,江水显得有些浑浊,在没有雨的晴天,这里总是“春来江水绿如兰”的,吸引着你总想下去沐浴。
         山路越来越高,路两边的树木还是一种翠绿,那是春天特有的颜色。也许因为海拔较高,春天总是迟到一点吧,我们要去的地方叫做“丛坳”,海拔大约900米。随着山势的延伸,汽车逐渐行进在雾里。老肖说,这不是雾,从山底下看,我们已经进了云里。车子的雨刮必须开动,四边的玻璃上全都凝聚着水珠。向山谷里望过去,只见雾霭从林间袅袅升起,沿着山脊往上升腾,汇成云,不时把整个大山遮蔽起来。随着微风吹拂,那云犹如变幻万千的纱幕,把那些大山都变成蓬莱仙岛,我干脆把车停下,陶醉在这神奇的变幻之中,让思绪也随着云雾胡乱升腾。
         了丛坳,停车摆放于苗家屋后,步行上山。无数的桐油果树夹杂在杨梅树以及更多叫不出名字的树木之间,洁白的桐油花在树上一层层绽开着,落英满地,在树下的绿草里蒲散着。野杨梅青色的果实挂满枝头,老肖道:再过一个月,杨梅熟了,由红变黑,你再来吃杨梅吧。看着这些野生树木自生自灭的境遇,我忽然想到,如果它们都不被人利用,该有多好?
         我想起云南的红豆杉,何辜之有?只因人要利用它,数十万株树就惨遭剥皮的厄运,然后腐烂成泥。红豆杉在云南是不成林的,当我在缅甸我们那片林区里看见那成林的近十公顷红豆杉时,那份惊愕简直不可言喻。每一株红豆杉都在500年以上,鹤骨童颜,你会立即感受到什么叫做神圣!而仅仅因为据说可以治病,丽江州甚至千年以上的红豆杉也难免灭顶之灾。人类的自私与贪婪,可见一斑。
         面前这个曲径通幽的所在,苗家引水的木槽,在芳草地上把山泉引下去,不舍昼夜。穿过这一小片林间空地,钻进不见天日的密林里,露珠很快就湿了衣裳。往山上攀援,张着大嘴喘气,登高不过百米的路程,竟然两次停下歇息。只好暗自叹道:“廉颇老矣,尚能‘山’否?”好汉不言当年勇,其实我最喜欢爬山,从前任到何地,有山就爬。如今不过这么点坡坡,就已经艰难极了,老话说,年岁不饶人,可谓至真之言,特别是身有体会之后。
         终于到了丛坳,九万大山已多数在脚下,只见数座峰顶,浮在云雾之上,恰似海上仙山。云在飘摇,山影也在变幻,美极了,确实不枉这一番劳苦。想起这几天央视正直播珠峰登顶,他们更劳苦不堪,祝他们顺利。坐在高山之上,未几,头发便凝结了许多水珠,于是下山。
归途依旧是人在画中行,感叹不已。忽然对老肖说:在融水的山里,寻一个有山有水的所在,以后,我来此养老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8-4-28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西融水地理人文介绍。



[转载]广西融水苗寨之行
2007-09-17 10:30:28
[转载]广西融水苗寨之行
10月份,因国庆放假之便,去探访了位于广西大山里的一个古老的苗寨。从苗寨出来后,当晚回到工学院,在宿舍里通宵写下了一篇长达八页信纸的游记。下面截取了其中的一部分,和我的好朋友们一起分享。(之前还有一大段是写在融水县城里问路,找人,找车去苗寨的艰苦而又有趣的旅程,但因篇幅太长,不便发表,有兴趣阅读的再找我要。以下从去到苗寨开始)注:我此次去的苗寨叫“长赖苗寨”位于广西区柳州市融水县辖区内。苗寨深藏在大山之中,交通极不方便,因此至今也还保留着其淳朴的民风。注:坐大巴到融水后,在车站附近就能找五菱车包车去长赖,30元即可!切记~~不懂的游客要40~50元!!!

10月1号下午两点,经过艰苦的跋涉,终于到了“长赖苗寨”……“长赖苗寨”给我第一印象,这是一个人迹稀少,非常原始的村落。寨里的房子都集中盖在山脚下,寨子对面是一条河,叫“贝江”。苗家的房子基本上都是用木头造成的,而且看上去都是年代久远、历尽沧桑了。苗寨的村民就这样依着青山,傍着绿水,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

我独自漫步,欣赏着我眼前这神奇的苗寨:古老的木屋,门外坐着的老人和狗,屋外挂着的鱼网,河边停泊的小舟,河里嬉戏的孩童;遐想着他们是怎样祖祖辈辈在这生存下来的。

村子虽然很古老,但是现代商业文明多少都会对这里有些影响,在有些墙上依然残留着现代商业广告的痕迹,而且这很多人都穿起了汉族的服装。但从很多地方还是看出了这里与现代文明的差距,如他们住的房子:上下两层,上面住人,下面住牲口;墙上的标语“分娩有危险,最好去医院”等等都反映出了这里与现代文明的差距。

苗寨里的狗特别多,而且对我这个外人极不友好。有好几次当我走近他们的房子,想仔细看个究竟时,就会从里面冲出好几条狗,一直把我狂“送”到离他们家很远的地方才罢休。这里好象家家户户都养狗,而且狗都特别瘦。

我漫步到一户人家时,有一个中年妇女走了出来,很胆怯地望着我,欲言又止。过了一会她还是开口说话了。她用极不标准的普通话问我“你是来旅游的吗?”我说:“是的。”然后她又不说话了。我走向前问她:“你们这有地方睡一个晚上吗?”她说她姐姐那可以。我并不着急,因为现在天色尚早,答了声“哦!“便继续欣赏着她的房子。这时她胆怯地走了上来,“我自己做了些东西,你要看一下吗?”

我点了点头。于是她很高兴地跑回屋里,拿了一麻袋东西出来,一打开,全部是竹子做的纪念品。有茶杯,茶壶,酒壶等。我明白了,原来她是想向我兜售她做的这些东西,但她那欲言又止,胆怯得好象做了错事的销售方式让我觉得很搞笑,很新鲜。也许是见惯了大都市里大声叫卖,使劲浑身解数拉客的景象吧。她做的东西很精致,很漂亮,而且很实用,全部是用山里面的老竹子做的,上面还刻有漂亮的图案。这些东西在城市里真的很难找到。我一看就喜欢了,也没和她还价就帮她买了好几个。她很高兴,说她姐姐那里还有很多这样的东西,说带我去她那看看,晚上还可以睡她姐姐那。我跟她去了,我觉得这是一次很爽快很开心的交易。大都市里的叫喊拉客,讨价还价的方式在这完全用不上,一个愿卖,一个愿买,感觉完全不同的交易方式。

跟她到了她大姐家。她大姐家住的可能是村里面为数不多的用石头做成的房子了,但也很简单,没有任何的装修,甚至连窗子都是简单的把墙打通了个洞而已。她大姐也在做这些竹子制品。听她们说周末有时会有些游客过来,可以卖给他们。大姐不仅做竹子制品,还从县城要了些饮料,水果等东西回来卖。大姐人很热情,问我从哪里来的。然后就叫我说今晚就在她家住下吧。我欣然答应了,然后本能的问了一下:“多少钱住一个晚上?”大姐愣了一下,“钱….随便吧!”也许她没想到我会这么问,也许她从不知道住一个晚上还要给钱的,也许真的要叫她给一个价的话她也不知道多少钱才合适。这的人就是这么淳朴!

大姐边干活边和我聊天,差不多五点了,我说我想出去村里逛逛,于是她叫了她三女儿陪我去。她三女儿12岁,刚上六年级,叫董凤仙。我跟着她在村子里转了一会,然后她带我来到贝江边,说带我撑船出去玩,然后便去解开一条小木舟。我打量着这瘦小的12岁的苗家小姑娘,迟疑了一下,说“我不会划这船啊!”她说:“我会!”“那你会游泳吗?”我担心的问。“会!一会我还要下河游泳呢。”游泳?!能在这么清澈的江水里游泳那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于是我叫她等我一下,我回去换一下衣服,我也要游。

我换好衣服出来之后小木舟上又多了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小男孩10岁,上小学四年级了,会说一点普通话。而小女孩才5岁,一笑起来还缺了几个牙。小女孩还没上学,抱着一个很大的玩具救生圈。她不会说普通话,只会说苗话。我跳上小木舟,我们出发了!贝江两岸是巍巍的青山,山上长满了青青的竹子,江水清澈见底,河底都是白色的鹅软石。电影《闪闪的红星》当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美景就是在贝江拍的。影片镜头中那满山的红叶、沿江两岸的翠竹、随波逐流的木排、回肠百转的江河以及放排人的勇敢和自诺,从小便深深的留在了我的脑海当中。而现在我是真的能亲身泛舟于贝江之中了,此时此刻,真有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此时已是夕阳夕下,河里已经有好几个小孩在嬉戏。映着落日的余辉打渔的小船也缓缓的归来。此情此景,让我忘却了都市当中的一切;此时此刻,我觉得自己也成了一个孩子。我们从小舟上跳入河里,我也象孩子般尽情的嬉戏。我感觉我已经完全溶入了这水里,溶入了这山里,今晚我完全属于这里。

风仙告诉我,他们村里的小孩除了年纪小一点的之外全都会游泳。我信了,因为我看到那五岁的小女孩抱着个救生圈都玩得那么开心,而且她父母也这么放心让她跑到江里来玩,一般在城市里是不可能的。10岁的小男孩叫黄飞达。他告诉我,他还会潜到河底打鱼。游了一会,孩子们从小木舟上拿出了一块香皂,问我洗不洗澡。他们说他们村里的人都是在这河里洗澡的。我感到很惊奇,但也只好入乡随俗了。孩子们还告诉我,村里没有学校,他们村里的小孩都要去很远的地方上学,每天五点多就要起床,然后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去上学,晚上下课后又走回来,天天如此。冬天时天亮得晚,天黑得早,还得带着手电筒摸黑走山路….听了这些,我想了好久…..

游完泳回来已是7点多了,凤仙的爸爸也回来了。大哥40岁左右,不知道是因为语言的缘故还是性格的原因,不爱说话,人很腼腆。此时大姐做好了晚饭。饭菜很简单但又很丰富。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对于我们在城市里住惯的人来说这菜是再简单不过了,但对于他们山里人来说这菜可能他们自己一年也舍不得吃几次…我无法形容这种感觉,唯有感动。大哥拿出来两瓶啤酒,在昏暗的灯光下我们开始吃晚饭。我们边吃边聊,大姐告诉我,他们家有四个孩子,都是女孩。老大19岁,叫董凤梅,老二董凤琼,老三董凤仙,老四董凤琪,才五岁。老大读了中专出来,而老大读到初中就没钱读了。老大老二现在都在我们广东东莞打工,刚去了半年。大女儿董凤梅长得很漂亮,还曾经有男人找上门来说想取她呢。说到这里她很开心,还拿出大女儿的相片给我看,还让我看了墙上她的女儿们的奖状…..感觉自始至终都是我和大姐在讲话,大哥一直都不怎么说话。每当我和大姐说停下来的时候,他就拿起酒杯,小声地但是很清楚地说了一句:“喝酒。”然后我们就喝了一杯,接着他又静了下来。当我又开始和大姐讲话时他就帮我倒酒,停下来时他又只说了两个字:“喝酒”。于是我们又喝了一杯,如此反复。所以印象中他整晚也就说了这么两个字。这是我见到了最淳朴最可爱的人,也是我走南闯北喝过的最爽快最干脆的酒,哈哈!

吃完饭,大姐带我到她大女儿的房间,说今晚我就睡这里。房间虽然很简单,而且还窗户是空的,没东西遮的,但是很干净,有一个梳妆台,墙上还贴了一些明星的相片。大姐说山里面晚上比较冷,然后又给我铺了床被子,还给了我一个手电筒….躺在床上,想着今天发生的一切,想着明天一大早我就要离开这美丽的地方,离开这些淳朴可爱的人了,久久不能入睡。

第二天一大早,6点钟我就起来了。他们全家也起来了。我叫凤仙再带我去寨子里面转一下,帮我拍一些相片留念。回来时已经是六点半,大姐煮好了面条,说先吃了早餐,一会大哥用摩托车送我出去。吃完早餐已经是七点了。我依依不舍地和他们全家道别,并留下电话,说他们的女儿在广东这边有些什么事可以找我帮忙。走时我塞给了大姐一些钱。但是大姐说什么也不要,一直说:“我们没这个意思,我们没这个意思!”我说:“这并不是因为我住你们家才给的住宿费,而是我的一点心意,是给凤仙交学费用的。”最后在我的执意之下大姐还是收下了。道别之后,坐上大哥的摩托车,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长赖苗寨……不久的将来,我还会再回去的,我已经忘了不了那里淳朴的人们,忘不了这古老的村落以及美丽的贝江…..

很喜欢出去玩,但很多时候出去游玩都是自己一个人。旅途中经历了很多趣事,但也只有自己知道,所以总感觉很残缺,不完美。我是一个很喜欢把自己的快乐告诉朋友的人,于是喜欢上了游玩之后自己再写点什么东西,一方面是为了与我的好朋友们一起分享,另一方面是为了给自己的青春留下记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8-4-28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西融水地理人文介绍。



哈哈,我都给调了位置,得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8-4-28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西融水地理人文介绍。

如果图文并茂的话就更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8-4-28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西融水地理人文介绍。

我来插花,苗寨一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8-4-28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西融水地理人文介绍。

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8-4-28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西融水地理人文介绍。

我最爱的水果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8-4-28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西融水地理人文介绍。

除了吃的还是吃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8-4-28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西融水地理人文介绍。

真漂亮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7-30 00:22 , Processed in 0.40913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