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 100%
教育是国家的希望,孩子是民族的未来。一批批当年的孩子成人之后,他们将目光投向了下一代,投向了那些还在乡村的失学儿童,近距离的接触、家访并为这些濒临失学的孩子们寻找资助者,正是希望之光网站的目标。 在大力普及义务教育的今天,绝大多数的地区都已经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读大学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但仍有一些阳光照不到的角落,这些角落中的孩子往往对知识更加渴望,他们由于自身的贫穷和弱小,也更加需要成人社会给予他们关注。关注,并且担当。 本书所录调查笔记均选自2002-2003年间义工们亲身走访的感受。面对贫困,尤其是面对惊人的贫困,是件十分艰难的事,那更像是一次次心理的历练。在本书的一些章节中也可以偶尔发现作者的无力感、挫败感,幸运的是,多数被走访的家庭或孩子,他们即使困苦却依然乐观,即使贫寒也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只要有希望,就会有未来;只要心中的光亮不灭,就可以创造生活的奇迹。这些年中,通过这种调查方式寻找到资助者并持续资助孩子们上学的案例,已经数以千计。这些因资助而复学的孩子们非常令人感动,感动于他们对贫困的忍耐、对学习的渴望、对资助者质朴的感恩之心,那些常年翻山越岭走在上学路上的少年,他们是未来的希望。 这些调查者们多数都很年轻,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独自调查,坚持纯民间立场,详细记录下每一个孩子的家境和学习情况,并形成一份份专业的调查报告,用于后期资助资格的评估。有些调查义工会在调查之后额外的写一篇调查附记,与同事们分享调查过程的感受,这也是本书所收集的这些调查附记的来源。 这是来自民间第一线的声音。那些遥远的荒凉之地、那些被高山湖海所阻隔的偏僻村庄,也许是我们一生也无法到达的,借由调查者的文字描述,可以约略了解一些不为人知的生活场景,他们仿佛与城市隔绝,生活习惯或价值观念与现代无缘,但他们永远都是我们的兄弟。 读万卷书,行千里路。这样的一些珍贵手记,于是也就具备了特殊的意义,它可以拉近我们与现实的距离,可以让我们有机会去审视一下周围、乃至千里之外的生活。共同阅读这些文字,共同分享调查路上的点滴感受,并且认真的想一想,怎样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怎样生活才会更加的有意义。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7-29 12:52 , Processed in 0.04988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