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82|回复: 2

转载:因为爱 所以爱(好温暖呢,坚定NGO人的心)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10-6-19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转一篇文章,鼓励一下单身的童鞋们~~~~


微风大人是目前在ngocn来着的,么见过,但是聊过。所以我相信这篇文章是真实的。


作者:微风

2006年的春天,《民间》还存活在世上的时候,在主编地主的“威逼利诱”下,我曾经为06年的春季刊写了一篇文章,近日,事隔两年以后,我收到一个女孩子的邮件,说,她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很想从事NGO,可是父母不同意,她想起之前看过很喜欢的我的这篇文章,给父母看了,没想到,父母竟然理解了她,同意了她的选择,她说,谢谢这些文字给了她勇气。

我的心里十分感动,感动不在于这文章有多么的伟大,而在于,看到我的身后还有越来越多的年青人,走上了这条道路,这些良好的变化,又未尝不是给我了巨大的勇气和信心呢?

二十七岁的时候写下的这些文字,今天再次看来,心里依然充满幸福感,我庆幸自己走了这样的一条路,两年前的那些充满汗水与泪水的日子,是我最幸福的一段时光。

      因为爱  所以爱

    一
2001年的夏天,我大学毕业,不顾所有人的竭力反对,几乎在众叛亲离的状况下离开家人来到了陌生的广州。在经过半年多艰难的适应之后,又不顾更多人的反对,像着了魔一般,带着对NGO的无限向往,离开工资待遇相对优裕的公司,义无反顾地进入了一家做社区服务的NGO做社工。

我大学读的是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进入NGO工作,在我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选择,没有旁人想当然的“抉择”这么艰难。

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家人不断的要求我去考公务员,在他们看来,只有进入这样的部门,才稳定可靠,衣食无忧。实在顶不住,本着阴奉阳违的态度,也去尝试了,我根本就没有用心准备,结果可想而知。两次“惨败”之后,我编了许多充分的理由说明我进不去公务员队伍。这样,又可以继续待在NGO里。

还好,从小的家庭教育相对宽松,父母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得好,没有太高的要求。等他们认识到我这是在“做好事”,此后也就不再干涉。

那个时候,提起NGO与社工,绝对是90%的人都会反问回来:什么是NGO?社工?很多朋友都说我很勇敢,居然有勇气做出这样的事情。我笑笑,每个人为了自己的所爱,都能够放弃某些东西,只不过我做得更加态度坚决罢了。

刚进入机构的时候,工资才有一千元多一点点,在生活成本如此高的大城市,根本不知道如何生存。加上工作的环境也不是很好:完全陌生的世界,整个机构我年龄最小,学历最高,唯一的一个不懂广州话的外地人。待在这样的环境里,我时常觉得很孤单,有时候待在办公桌前,一天也跟周围的人讲不上一句话。每次打电话给父母,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就像揣着一个天大的秘密却不能与亲密的人分享承担,毕竟这是我当初执意的选择。

工作了一阵子,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机会与外面的组织接触,感觉自己像只孤单的井底之蛙,一个人待在一片窄窄的天地里。

印象最深的一次,在一个年长同事刻意刁难之时,成长一帆风顺的我,再也忍耐不住这种委屈,用我认为比较尖刻的话回敬了她。之后,禁不住当着许多人的面大哭起来。这次事件,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对NGO里善良人性及平等和睦的美好幻想。NGO并不是天使们生活的地方。

但是很奇怪,那个时候的我,即便工作环境如此艰难,却从来也没有想过要放弃。

每周做很多的工作,忙忙碌碌的,穷并简单地快乐着。即使哭过了,第二天照样开开心心地上班去。寂寞仍然存在,唯一的蔚藉是通过我的努力,社区中心里的一帮老人家逐渐与我很亲近。她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孙女一样对我,教我说简单的广州话,也召集了一帮热心的青年义工。逐渐的,心里对所在机构有了更多的认同。

那个时候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坚持。在机构里受到很多委屈的时候,我总是在心里问自己,最后得到的答案总会是:这是心里的声音要我这么做,所以我就做了。既然已经选择了走这样的路,就一定要走下去。我不允许自己临阵脱逃。

我不信奉任何宗教,但是我相信,在每一个人内心的深处,一定有一个完全真实的自己能够指引我们作出某些选择,只不过有些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把这个自己丢失了,或者禁锢住了,无法动弹也不能再发声。而我,很幸运,这个“我”一直像孩童般保持着初生的纯真,生长于我的身体里,时刻与我同在。

2003年是我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这年冬天,在一次培训中,我认识了另外一帮NGO的朋友,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大学生,博士,教授,律师,还有来自工厂的工人和小公务员。很奇怪,他们都不像我是学社会工作出身,专业学什么的都有,看起来挺有钱的样子,许多人都带着手提电脑,数码相机。要知道那个时候我在机构里连一台属于我的电脑都没有,无法上网,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为零。在我可怜的印象里,草根NGO都是贫穷而朴素的。

这些新朋友谈的很多东西我都似懂非懂,也很有趣,什么第三部门、公民社会等等,也谈许多我尚未熟悉的领域的事情,谈得神采飞扬,好似拯救地球的重任落在了他们的肩膀上。我刚认识这些年青人的时候,心里便有一种无比亲切之感,好像见到熟识的朋友一般,似乎我们之间有一种东西是共同的,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我也说不清楚。但至少我知道了,在广州以外的其他地方,还有许许多多像我一样的年青人,为了这共同的东西在努力,在行动。

这些人散落在不同的地方,就像天上的星星,在广袤的夜空里散发着光芒,它们之间互相辉映,共同支撑。我不再觉得自己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这种“同行”的感觉,给了我很大的力量在NGO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而与同行者的交流也给我很多的思考。我一直对于社工在推动社会创新过程中的力量持有自信,当看到许多社工做的只不过是在体制内修修补补的工作,(我对同行们并无否定之意,只是价值观差异使然,我相信每一份努力都有价值),体制在这些修补之下,变得相对美观而让人产生错觉,认为社会真的美丽了,我对此产生了怀疑。这种种的思索引导我踏上了另外一条道路,虽然殊途同归,但我宁愿选择一种有力量的方式。

     二

一定要提的是,在这次培训上,我认识了我现在的先生。

那时他刚刚离开工作许久的公司,进入上海的一个NGO,属于“半路入行”,是一个理想主义浓郁的青年,若出生在五四运动时期,一定是站在前沿的人。

他也很骄傲,是骨子里不自觉透出来的那种骄傲,与外人接触的时候,表面上还是很谦和有礼的。

我那时对于这种骄傲的理想主义者很不以为然,认为许多愤青也具有同样的品质。由于我们做的是同一个基金会支持的类似项目,自然有共同的语言,工作中的接触机会比较多,时常在MSN上闲聊几句。

他时常在我面前抨击时政,并豪情十足地流露出要为革命大业而牺牲小我的情结,还斩钉截铁地表示若找不到自己真正的革命伴侣的话,便要揣着一腔侠骨柔情,浪迹天涯,独了此生。

另一方面他也很善良,为悲苦的处于惨境的人所打动。2004年底去了一趟河南爱滋村给贫苦的人送过冬衣物,触动很深,并在2005年底加入一家香港援助性质的基金会,去帮助那些困境中的人们。当然这是后话。

他自称是一个敢爱敢恨的性情中人,毫不掩饰心中的爱憎。相识大半年之后,我亲身体验到了这个“敢爱”的威力。

在一个盛夏的夜晚,当着许多NGO同仁的面,这个居然也会紧张到手心冒汗的大男孩,貌似镇定,用一曲歌表达了自己对心仪女子的爱情,技惊全场,当然更令大家惊的是那份勇气。之后更乘胜追击,一路从上海到云南,云南到广州,走过千里迢迢路,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当时的情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为许多朋友所津津乐道,言语之间充满调侃与羡慕佩服;事后更是被拿来作为宣传NGO培训的案例:看,经过我们的培训,不仅学习了知识,还找到了伴侣,呵呵。我当然也常常不惜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幸福经验做例,为推动解决NGO领域单身青年爱情问题,维护领域从业人员稳定而出一分力:)。

这期间我们两个人的经历富于戏剧性又十分之罗曼蒂克,经过半年的艰苦努力,我和爱人如愿以偿生活在了一起。他当初以牺牲的姿态决然辞掉上海的工作,离开亲人,只身赴穗追寻爱人,又成为一段佳话。两个性格里有着同样的勇敢与真实自我的人,终于结局完美,就像所有童话故事的结尾:XX和XX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这段突如其来的美丽爱情,是我在NGO生涯里最丰盛的收获。在此之前,我从来也没有设想过自己会过上如此的生活。




     三

2005年的夏天,广州某报的一个记者来采访我。后来发出的文章用了一个标题“听从内心花开的声音”。这个题目虽然有些小资与造作,但我很喜欢,至少它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了我想要表达的意思。

这个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女孩子,做着一份体面收入又高的工作,聊到我为什么要进入NGO,她一脸的疑惑:你为什么会选择这份工作?

在她看来,选择NGO就意味着与“时尚”“高品质”“小资”“舒适”绝缘,一个年轻又爱漂亮的女孩子,怎么会不向往这些?更何况,我的口袋里,还揣了一个已经好几年的驾照,在她看来,我这辈子是肯定没车开的了,顶多摸摸别人的方向盘。

我答:因为喜欢。

“为什么喜欢?”

因为.......,喜欢就是喜欢。没什么理由。就像爱情,爱上了就是爱上了,一刹那电光石火的决定,谁说不可以天荒地老?难道你能说出真正爱上一个人的原因理由吗?我想了一秒钟,反问道。然后哈哈大笑。

我与NGO的“恋爱”,就好像生命中早就有这么一段经历在等着,等着我长大,寻找着,遇到了,喜欢了,爱上了,水到渠成地在一起了,不愿意分开。真的没有这么多的曲折坎坷轰轰烈烈的故事,也不见得有多么的所谓“了不起”。

鱼和熊掌,我只选择自己的心。

知道这个烂比喻解答不了她的疑问。如果我说仅仅是因为我待在这里面舒服开心,感觉幸福,算不算个理由?如果我又说,是因为我心里有一个人,它告诉我要这样做我便做了,会不会有人在给我扣上一个“教徒”的帽子之前能够明白我的内心?也许,这样“胸无大志”兼莫名其妙的回答对于记者来讲要大大的失望了,因为这实在不够“伟大”,连“抱负”都谈不上,根本不能吸引人的眼球,更别说催人泪下、发人深省了。

可是,我就这么想的呀,如果我把它看作一种生活的状态,那我的所作所为,我的选择与付出,我的喜怒哀乐,难道不应该这样自然而日常吗?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于自己有益,于更多更多的人有益;一个人在有生之年,因为自己的选择与努力,哪怕只是影响或者帮助或者改变了一个人,一件事情,善莫大焉。

有次很偶然地翻到一首歌的歌词,这歌唱得挺一般,没什么印象,但在不经意的浏览间,这歌词里面的一些文字使我心中轻微的“咯噔”一下:

不是为了什么回报,所以关怀
不是为了什么明天,所以期待
因为我是一个人,只能够对感觉坦白
只是为了你一句话,我全身摇摆
只是为了一个笑容,爱就存在
那些想太多的人
有生之年都不会明白
因为爱
所以爱



地址哈:[url:3cn8vvmj]109330505,blogbus.com/logs/18953667,html[/url:3cn8vvm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5.95%

发表于 2010-6-19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因为爱 所以爱(好温暖呢,坚定NGO人的心)

喜欢这句 喜欢,因为喜欢。
随心所想,随心所动。
心之所想,情之所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0-6-19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厦门

转载:因为爱 所以爱(好温暖呢,坚定NGO人的心)

太长了。。。。。

我还单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4-24 19:14 , Processed in 0.76032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