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125|回复: 15

以契约安民、以宪政立信 [王怡]    [转帖]

[复制链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2-3-18 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天茶舍』以契约安民、以宪政立信
lt;pgt; 作者:王怡 提交日期:2002-3-16 15:27:00  lt;pgt;  以契约安民、以宪政立信
  
  
  修宪话题稍退,对于社会信用危机的担忧又让两会代表食不甘味,提出了诸多对策与批评。美国学者福山曾将中国与韩国、意大利并列为“低信用度国家”。他认为此种状态无法孕育出大型的民间企业。上市公司公布虚假信息的比例,据财政部的调查推断高达99%。会计、审计、律师等中介服务行业丑闻频传,“毒米”、“黑心棉”等假冒瘟影讣虿愠霾痪 N痹煅Ю⑽钠菊呤痪∈毙氖檎难踅缫彩蔽咆馇园阜C娑酝葱募彩字质担骷墩愿髦址绞交斡胄庞锰逯频拇唇ǎ窦湟渤鱿至恕爸泄诘怠闭庋母鋈诵庞霉芾沓⑹浴=⒏鋈擞肫笠档男庞眉锹迹柚械慕槿敕⒄剐庞每ā⑿庞弥さ戎Ц斗绞剑约袄帽VけO绽捶稚⑿庞梅缦铡U庑┒际强晒蟮募际趸呐Γ欢庞锰逯频奈侍饩荒芄饪孔耪庖恢唤抛呗贰
  仅有技术化的法律,对于打造一个“信用中国”,则徒法不足以自行。个人信用不足,可以依靠银行信用来弥补,如其在信用证支付手段中的作用。而银行信用不足,就只能依赖于政府的信用来支撑。这是积极财政与赤字财政以及政府深深介入信用担保体系的部分原因。这就等于将全社会的信用逼入了最后的角落。政府充当交易的最后一个担保人,这与政府充当证券市场的最后一个买家和资本市场的最后一个投资人,意义并不相同。某种意义上,政府在信用体制中的主导作用,对于一个现代法治社会所需要的信用体制甚至可能是一种长远的伤害。
  这是因为政府所充当的保护人身份必定是家长式的。在商业信用普遍不足之下,政府动用了最后的政治和国家信用的资源,来代替无法从商业社会中生长起来的信用。换言之,政府用一种垂直方向上的信用,来弥补水平方向上的信用的匮乏。
  而水平方向上的商业信用的匮乏,在宏观上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是一个独立的私法领域和契约精神的缺失,二是政府在垂直方向的信用所具有的强烈的人格化特征。
  一、现代法治社会的特征用一句著名的论断来表达,就是从身份到契约。契约的精神就是独立主体间的平等。而平等意味着对于身份的排斥。这种平等关系下的“信用”,是一种与任何身份因素无关的诚信。换言之,则是发生在所有陌生人之间的诚信。只有这种“信用”,才能支持陌生人之间的交易。而传统的“仁义礼智信”,却是一种依附在身份关系前提下的道德约束,是一种以义务而非以权利来划界的约束。这个区分至今没有得到社会各界清楚的认识。去年一篇高考作文以赤兔马的故事高谈“人以立信为本”,将忠孝与诚信混为一谈,看不到当中人身依附关系对于道德的等级化,看不到丝毫契约精神下平等理念的引入。这样的文章被评为满分,在全国广为传扬。由此可见现代商业“信用”所要求的非人格化特征,和以权利为前提的平等价值,即便在更年轻一代人的心中,都远远尚未扎根。
  费孝通将人格化的道德伦常,称之为“差序格局”。他指出了这种无法除去身份因素的道德观,只能在一个“熟人社区”中发挥行为规范的作用。而一个有效的交易半径的扩大,则取决于身份因素的不断退化,和一个以权利为基础的平等的道德观在商业社会中的生长。意图以传统的身份化的道德约束,来构建和呼吁商业社会中的诚信,则无疑于缘木求鱼。
  二、对政府而言,法律正是一种促使其权力非人格化的力量。信用在我们社会中的极端流失,与政府的行为方式与权力特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民族国家的历史磨难,中国社会在一百多年的历史里,始终无法摆脱十年之间沧海桑田的变局。改革开放20年,三度修宪,国家与社会的政治经济体制与意识形态目标几易其说。由于缺乏一种超越于具体改革目标之上的宪政体制,制度的频繁变迁无法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中得到合法性的宽容。政策朝令夕改,土地分了又收回,随意执法和混乱收费,司法判决得不到政府部门的尊重,国有股减持说停就停,证券欺诈的民事诉讼拿走了又归还,连一部无伤大雅的电视剧也是放了又禁。至于地方政府、贪官污吏的无诚无信,更是对于商业信用的釜底抽薪。
  如果希望时代的剧烈变迁,不会对社会信用造成莫大的冲击。便需要在种种变迁之上建立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现代法治与国家宪政的体系。以及在种种变迁之旁树立一个以财产权为根基的独立和自行其事的私法领域。这两者一个是对于政府权力的人格化的排斥,一个是对于道德约束的身份化的排斥。缺乏这两个方向上的努力,政府以垂直方向上的人格化信用,来替代水平方向上的身份化信用,最终既不能立信,也不能安民。同时也会使一系列的技术性的举措,因为最大的一种信用的缺席而事倍功半。
  
  
  
  王怡/2002/3/14
  
  删改版见《21世纪经济报道》社评
  
g迎光R[王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2-3-18 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契约安民、以宪政立信 [王怡]    [转帖]

天涯_倦客 的回帖:lt;pgt;
术语不谓不多,然说到底,只是“契约”两字。
  
  民主人士一致都把社会的种种匮乏“民主”之现象,归结于政府之政策之不力,这是不是有点和当初的维新派一样有点过于求成呢?
  
  自古以来,所有社会,莫不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伦理型社会,一种是契约型社会,伦理型社会强调大我,契约型社会尊重个性,都可以说是民众的社会化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和游戏规则在国家兴起之后演化为政治制度,从而对社会产生更有力的约束和调控。
  
  在工业革命未爆发之前,伦理型社会普遍优于契约型社会,因为在人类足以征服自然之前,伦理型社会因它的稳定性、保守性和统一性而能和自然融为一体,所谓天人合一。而契约型过于崇尚竞争而分崩离析,所以希腊的辉煌不能持久,罗马在帝国完成扩张之后亦未能长盛不衰,不久西欧即进入中世纪。至于东罗马帝国则已经蜕变成东方式伦理型专制国家。
  
  中国有几千年的伦理传统,大多数民众仍然遵照传统的习惯行事,这是民族的性格使然。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对一个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对于一个民族呢?尤其是,象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言呢?即使现在有上百个象拿破仑,华盛顿这样的伟人同时在中国主政,也未必能将十亿民众从伦理型人格改造成契约型人格。
  
   王怡说到诚信,似乎只有西方人才有资格有魅力诚信,中国人好象只有道德奴才一样。每一种文化都会有它自己的诚信法则,西方的诚信是守约,中国的诚信是守礼。同一个问题,既可以束之以中国式的礼,也可以束之以西方式的约,它的定义规则不同,但目的却可以一样,那就是――解决这个问题。
  
   即使到了今天,契约型社会,也未必就完全能够征服伦理型社会。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的第一次西方化,除了器方面的西化之外和政方面的表层西化之外,日本传统的伦理精神
  却仍然统治意识型态和深层政治规则上,而日本却成为洋人――东方的洋人。
  
   即使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之后,日本被美国强行移殖了民主政治,但日本民间的企业精神,仍然是传统伦理在起支配作用……而民主政治之于日本,亦似乎未产生过太多的效率,一方面日本人受传统束缚太深,而不能贯之以一种真正的民主气息,另一面日本人的传统伦理又受到西方私欲的冲击,反而加剧了腐败……
  
   中国不象够象日本一样腾飞,是因为中国伦理的内核(家族主义)和日本伦理的内核(集团主义)有区别,这种区别注定了中国成就于古典而日本辉煌于现代……这些不在此哆嗦了。
  
   中国现在的文化,集成了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劣根性和西方文化原始积累期的劣根性,这是中国的悲剧。这种悲剧在于因为西方列强的侵入,加剧了中国的内乱,导致了中国的一系列革命,这一系列的革命,催毁了中国精英文化的命脉――士人阶层。虽然这个阶层也同样有种种小儒的陋习,但是这个阶层有一种用来抑制传统家族文化劣根性的精神――大儒精神。而大儒精神的没落导致了小儒文化在中国的无法无天,只知有家,不知有国,而又不能象西方人一样,能够有自我,有个性......
  
   政治怎么玩都是上层建筑,脱离了民众基础的政治就是一个空中楼阁。民主是西方培育的花朵,艳丽,诱人,充满魅力,对于中国人来说象罂粟,只能意淫,但不能当饭吃……因为要移植过来,需要土壤,否则,民主的花,即使开放,也会凋谢……而这土壤,就是民众的生活方式,也叫民情,也叫风俗,也叫国民性....更学术一点,就是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2-3-18 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以契约安民、以宪政立信 [王怡]    [转帖]

呵呵希望不要在这里讨论与教育没有直接关系的时势政治问题。大家认为呢?可以去时势版面纵情讨论与六四无关的任何社情、时势及体制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2-3-18 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以契约安民、以宪政立信 [王怡]    [转帖]

嘿嘿,老杨,我们把希望之光当成了一个网上家园呢,看到什么好东西都愿意在这儿与大家聊一聊分享一下,因为这儿有着好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呢。另外,相信象passby这样的懒人还是挺多的,懒得在各个论坛间跳来跳去,就请坛主大人高抬贵手喽,让希望之光除了讨论如何帮助孩子外,还能有一片有着理性思想光辉的精神净土。也请坛主大人放心,我们在这儿不会有任何危及到希望之光或者风网的言论,因为我们对希望之光的珍视和爱惜可能不会低于你呢。passby好象总是和老杨大人“作对”,呵呵,请多担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2-3-18 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以契约安民、以宪政立信 [王怡]    [转帖]

还能有一片有着理性思想光辉的精神净土,嘿嘿,非常同意passby。lt;pgt;理性主义和理想主义,是我们的两面旗帜!(有同意的吗,举手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2-3-18 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以契约安民、以宪政立信 [王怡]    [转帖]

庄严地举起右手,,,放在左胸上,呵呵,星条旗永不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2-3-18 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以契约安民、以宪政立信 [王怡]    [转帖]

[这个贴子最后由老杨在 2002/03/18 01:30pm 编辑]

正因为只想这里成为一个爱心家园,而不想把这里变为是非之地,所以才让大家去下面的版面讨论这些问题。大家认为如果因言论问题引起某些人的注意而被人封掉这版面值得吗?(也许只是可能但我们有必要去冒这风险吗?)昨天有位朋友提到了365。我想大家也知道关闭的原因吧?如果万一因言论问题要关闭一个频道或者一个版面的话,我宁愿关闭下面各版面中的任一频道与版面而不是这里。我确实不愿意这个频道冒任何风险,哪怕是万分之一。我想各位也不愿意冒这风险,因此请各位原谅我的无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2-3-18 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契约安民、以宪政立信 [王怡]    [转帖]

老杨过虑了。这是天涯的转帖,天涯比我们要严,他们宁可开掉王怡也要保自己的。我自己也在官方媒体里干着,觉得这个帖子并不越界的,现在毕竟不是文革时期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2-3-18 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以契约安民、以宪政立信 [王怡]    [转帖]

不是过虑的问题,而是牵扯到这些意识形态上去有会有争论,讨论下去就会与政治体制及个人信仰联系起来。在网友看来你能发表正面意见那我也就能发表反对意见。正如宣传三个代表一样,政府肯定是准许与赞同的,但你能宣传三个代表,那我也就能发表我对三个代表的看法。如此下去这里就会变为是非之地,所以我们要防范于末然。不要将这个版面的功能转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2-3-18 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以契约安民、以宪政立信 [王怡]    [转帖]

赞成保持版块的特色与宗旨,其他论题不一定就不好,可以到相应的版去发表,但把这里变成一个杂货市场就很糟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4-25 02:20 , Processed in 0.34864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