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285|回复: 6

疼痛的抚摸〔转贴〕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2-4-4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疼痛的抚摸



文/吴志翔



曾应邀去一所高校给一些学生记者讲新闻采写中的人文关怀。讲座进行中,报告厅里时时腾起阵阵笑浪。讲完,一些学生围过来,提问,要地址。自我感觉良好。

一星期后,收到一封信,寄自那所大学。心想,一定是位写作爱好者,听了讲座后写信来探讨问题。

信笺被折叠成精巧的形状,一看就知道写信者是位女生。小心拆开,读下去,心情陡然变得沉重。

我在讲座中曾谈及一事:高考结束后,我到某地采访,发现当地电视台在“热播”有关贫困生的报道。一些在高考中得高分的特困学生,因担心交不起学费,在镜头前偷偷饮泣,与亲人抱头痛哭,甚至在亲人遗像前嚎啕大哭。我说,那种画面给我一种强烈的视觉刺激,我怀疑,如此不由分说地公开展示窘境会不会给被访者带来心灵的创伤;我也质问,是不是援助的获得必须以付出自尊为代价?那些以唤起爱心为目的的电视镜头,是不是显得太过生硬粗暴,是不是完全忽略了被访者个人内心的真实感受?

信里面说,她就是我所述的曾在镜头前痛哭的一名学生。

她说,自从电视里播出那一报道后,她感觉如受重创,几乎无法喘息。整个暑假她都过得恍恍惚惚。她说她不能怪任何人,因为都是出于好心,她只能怪自己家境贫困。她说她也想过逃离镜头,想过逃离他人怜悯的目光,但她无力决断。她接受了援助,进了这所远远低于自己期望值的高校。

而我讲座中的那番言论,无意中触及了她内心里隐秘的伤痛。她说那一刻她的脑中一片空白,此后我讲了些什么她一概不知。她装作埋头读小说,但其实一行也没有读懂。

伤害一个人就是这么简单。而伤口的复原,却需要漫长的时光。一点儿风吹草动,都会在心底掀起惊涛骇浪。

我在回信中表达了诚恳的歉意,并说了一堆苍白陈腐的道理加以劝慰。

她再一次回信,信里说,她现在需要的仅仅是――遗忘。

开始明白,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小块领地,无论富者穷者智者愚者,身边都围着一道或高或矮的篱笆,以保护自己的个人领地不受侵犯。这道篱笆既是一种拒绝,又是一种邀请:它拒绝恶意的窥探,粗暴的闯入;它邀请真诚的帮助,平等的会晤。它是脆弱的,阳光可以渗透,和风可以吹拂,但无法承受双足的践踏。

伸手相助,永远都是值得赞美的。但请不要忘了认真对待那一道守护人性尊严的心篱。

:em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2-4-4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疼痛的抚摸〔转贴〕

伤害一个人太容易了!特别那些“居庙堂之高”的混蛋们――总以为自个是什么救世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2-4-4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疼痛的抚摸〔转贴〕

这就是媒体的残酷啊。想一想,其实我自己也干过这样的事,帮一个考上清华的孩子。幸好是报纸,影响没那么大。如果不写得煽情,又打动不了人。这是一个矛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2-4-4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疼痛的抚摸〔转贴〕

难道一定要用伤害心灵的方式来煽情吗?我无话可说。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2-4-4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疼痛的抚摸〔转贴〕

不注意方式的施舍,只能是心灵上的掠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2-4-4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疼痛的抚摸〔转贴〕

帮助是雪中送炭,注意方式是锦上添花。炭要送,花亦不可缺。lt;pgt;我想这里的每一位,出发点都是真诚的帮助,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施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2-4-4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疼痛的抚摸〔转贴〕

我们完全可以以朋友有身份平等交流,不应该存在什么施舍的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4-25 02:25 , Processed in 0.96749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