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00|回复: 5

【ZT】支教感悟——中国教育NGO出路在何方

[复制链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1-4-13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说这次贵州之行最大的幸事是让我碰到了璐璐,那么另一件不亚于此的幸事便是
结识了宁瀚。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太多的东西,了解到了很多以前所不了解的事,在他身上
我看到了中国教育NGO之路是多么任重而道远,而在他身上我同时看到了一颗顽强的星星
之火是如何坚定不移地,义无返顾地燃烧着,总有一天,他将燎原。

    到达八步的当天下午,我就碰到了宁瀚,在何校长那辆破旧,闷热的小面包车中,一
个秀气,略带腼腆,但目光中充满坚毅和自信的男人。他这次来肩负着好几个重任,一是
对已确定资助的学生发放助学金并进行回访,二是根据一些学校提供的贫困学生名单进行
走访调查,还有就是接送参加“一个村小”此次成都暑期夏令营活动的学生。

    下午六年级统考结束后,何校长开车载着黄金,宁瀚,我,还有一个宁瀚的新同事,
一位名叫席飞的女孩子,回到了化处小学。一路上听他简单地谈了他现在从事的工作,我
才知道他已经离开“阳光助困”而转去了“一个村小”做专职志愿者了。具体原因他没说
,我也没再追问,毕竟第一次见面,他也没必要什么都告诉我,以后该知道的总归会知道
的。后来的事证明,中国教育NGO之路果然充满着荆棘和坎坷,很多事情是外人所不知道
的。

    当天晚上宁瀚和席飞并没有选择在学校住下,而是去了学校另一个领导,何德智何主
任家住了一晚,后来我才知道他们之所以不在学校住是有他们的顾虑。当天晚上他们根据
何主任提供的周边地区的贫困学生名单进行整理和商定了第二天的行程,因为席飞是头一
次来贵州,所以先从周边几个村的学生入手,以便她先熟悉下这边的情况和走访的流程。
正好华农志愿者团的课表还没完全排好,和他们商议之后决定第二天陪他们一同去走访,
顺便学习下他们的工作方式。

    一夜无梦,寂静的山,清凉的风,鸣叫的虫,多少年来重回大自然的怀抱,,嘈杂的
心头一次如此宁静,思绪飘入广阔的星空,神游天外。

    第二天起了大早,用甘冽的山泉洗漱完毕,收拾好行装,在静谧的清晨中等待宁瀚他
们的出现。听着清晨的鸟叫,突然想起了“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虫儿被鸟吃”这两
句相悖的经典言论,不禁哑然失笑,当时的心中有那么点忐忑,有那么点紧张,也有那么
点憧憬,这也算是一种自我放松吧。想想过往的清晨我们在做什么,孩提时代应该已挎上
书包急匆匆赶向学校,开始一天的学习,心中貌似应该在盘算着昨天的作业和今天的考试
吧;上了大学,走进了传说中的象牙塔,头一年应该会延续着以前的作息习惯,此时正从
食堂赶往教室的路上,计划着今天应该抢个什么位置好呢;此后三年,从小热爱学习的好
孩子们自然会一成不变地奔走于自己的路上,而对于我们些理想和现实剧烈冲突,正处于
人生中最彷徨,最迷茫,最无助时期的人来说,由于学校的疏于管理和对学生思想上的忽
视,此时我们应该还在睡梦中与周公下棋在吧,可悲。还好此时此刻的我已经成功从梦魇
中脱出,找回了现实的躯壳,找回了失落的梦想,找到了能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第一步
总是最难的,但如果有勇气踏出,那你将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和一个全新的自我。

    宁瀚的身影把我从飘荡的思绪中拉回,新的旅途即将开始。早上走访的第一家是一个
初中生家庭,他的父亲因为日益严重的青光眼而失去劳动能力,全家仅靠母亲的下地劳作
和时不时地帮工来维持生活。家中最大的经济来源是所养的一头母猪每年下的小猪崽,一
只猪崽最好的时候能卖到一百,但就是这点微薄的收入今年也没有了,因为今年的猪崽一
只都没有活下来,现在孩子上初中的钱和妹妹上小学的花费只能东借西凑,家中具体背了
多少债务他们自己也说不上来,钱都是张家一百李家几十的借来的,他父母没文化,怎么
能算得过来。家中两亩地,每年种的土豆、玉米还有大米最多够吃两个月,剩下的日子就
只能借钱去街上买米了,再加上平时的油、盐,冬天烧的煤,一年的日常生活开支要几千
块,还不包括孩子上学在外面租房子的钱,文具、试卷费,平时看病买药的花费,以及农
药化肥等其他支出。这种家庭除了每季度两百三的政府低保再无其他外界经济来源,基本
只能靠借债来维持生活,以前父亲眼睛尚能看的清东西时,还能出外打工挣些血汗钱,而
现在基本已是盲了的双眼中流露出的只有辛酸和无奈。

    而一个这种家庭的孩子,宁瀚他们那边每年给予的资助是小学生200,初中生400,高中
生800,还得经过认真筛选,因为这里像这种家庭实在太多了,比他们还有困难的大有人在
。而这些钱也仅仅是资助这些孩子上学用的,不可能对他们的家庭境况有任何的改变,宁
瀚他们做的只是助学,其他方面也无能为力。从他言语中透出的无奈让我再一次陷入了沉
思。

   抛开其他的一切不说,只谈教育方面,是这些地方的教育现状没人管吗?是没人关注
吗?不是,国家已经对九年义务教育的所有费用实施了全免,如果像以前一样上小学初中
每年还要交两三百的学费,将会有更多孩子上不了学,如今这里的失学率比以前不知道降
低了多少,国家的这个政策真正解了很多家庭的燃眉之急。但这只是最基本的方面,国家
的政策不可能面面俱到,家庭劳动力的丧失,孩子过多,地里收成不好,生老病死,多方
原因导致了很多孩子过早地缀学,外出打工挣钱,养家还债。而这些事情没人关注吗?不
是,要不何来宁瀚这样默默奔走在山间无私奉献的人,何来“阳光助困”“一个村小”这
样形形色色的民间教育NGO慈善组织,何来那些已经在山里挥洒着心血的支教老师?

    要知道中国的NGO组织其实是不缺乏资金的,试想想,每年200的资助就能让一个孩子
安心地学习下去,而200块,对于一个城市家庭来说,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一件新衣,一
双新鞋,一次出行,一顿盛宴所花去的钱都比这多的多。而对于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缺
乏信仰缺少信念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平时眼都不会眨一下就丢进自动售卖机里的硬币,一
次请客吃饭的花费,一次超市的闲逛,对于山里的这些孩子来说可能就是一天甚至是一周
的饭钱,可悲吗?当我们越来越只专注于个人的前程,专注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专注
于日后体面的社会地位时,当希望工程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在记忆中逐渐淡去时,当大多数
人不知道徐本禹为何人时,当世俗的一切、当物欲横流充斥着我们大脑时,当大学生这个
群体越来越迷茫,越来越缺乏理想时,当像我这种曾经多么豪情万丈不可一世的所谓“天
之骄子”堕入梦魇不可自拔时,坐在电脑前的同学们,睁开你们的双眼,用心去感受这个
世界的脉搏,在浮华与肮脏之下仍然流淌着爱,仍然有这样一群默默无闻奔走在第一线的
民间志愿者们,仍然有这样一群在群山间辛苦耕耘着的老师们,用他们的心血,用他们的
青春,用他们的梦想与热情,用他们最质朴最无私的爱为无数的孩子点燃人生道路上的指
明灯。

    其实我一直对这个社会充满着悲观,因为有太多的负面因素充斥着耳边,但现在,我
的看法改变了,无论这个社会有再多的不是,它总是在磕磕绊绊中向着好的方面发展,虽
然我们个人的力量很渺小,虽然有太多的东西我们无力去改变,但其实我们能做很多事,
而有些事,确实是需要人去做的,有人,就有希望。

    因为是第一次进行这种实际调查,席飞问的很细致,可以说面面俱到,花了近一个小
时才结束了第一家的走访,在两个家长的千恩万谢中,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悲伤,其实我们
并没有许诺什么,没有答应一定给他们带来资助,仅仅留下了一丝希望,就这样他们已经
感激不尽了,他们的要求并不高,只是,大部分他们这样的家庭一辈子可能也得不到这种
希望。所以我越来越深切地意识到,钱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唯有人,才是最重要的。

    早上又走访了两家,境况都差不多,要么是留守儿童,要么是家中缺乏劳动力,没有
亲眼看见他们的家徒四壁,仅凭一些边缘化的报道所了解的东西永远不可能给你带来发自
内心的震撼。

由于第三家太远又极为难找,我们在何主任的妻子彭老师——她也是化处小学的一名代课
老师——的带领下走了近一个半小时山路才到达目的地。这家结束之后已是烈日当空,一
上午三家的效率远低于宁瀚的预期,作为一个外行加新手的我一点忙都帮不上,所以在学
校门口我和他们就分开了,而他们连饭都来不及吃就踏上了通往下个学生家的崎岖的山路
。看着宁瀚瘦弱的背影,和异常坚定的脚步,我第一次对身边的人产生了一种敬意。熟悉
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从来不把任何一个人放在仰视角度的人,目空一切是我的本性,
但这一次,我是发自内心地对他表示敬佩,为他这个人,和他所做的事。在以后的某一天
,我真的会跟着他留下的脚印,用一生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下面所说的事仅代表我个人观点,由于牵涉太多,所以看过后请自行思考,不要随便
作出评价。

    回到寝室的地铺上,我的心依然久久不能平静,一路上宁瀚告诉我的事太过于震撼,
太过于超出我平常的认知范围,我把纷乱的思绪理了又理,才逐渐对中国当今的教育NGO
之路有了一个大体的认知。

    中国现今的专注于教育的NGO组织也不少了,但为什么不能像国外的同行们那样正规
化,系统化,不能像他们一样做的有声有色,不能像他们在公众中公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归根结底,还是一个“人”的问题。

    仅就我接触的教育类NGO而言,有像“好友营”这样专注于委派支教老师的,也有像
“一个村小”一样专注于资助和修建图书馆的,但更多还是像“阳光助困”这种集助困、
支教、物资发放为了体的综合性组织,大家互不干涉,各做各的,偶尔有交集倒也能保持
一个友好的合作态度,比如我所在的化处小学,就有“一个村小”和“阳光助困”两方面
的资助。但这种各自为政造成了全中国的类似NGO组织都处于独自摸索中,而没有一个影
响力广泛的很成功的范例。很多方面的沟通不畅包括各自理念的冲突导致这些组织之间永
远是一盘散沙,就算其中有那么几个组织做的很好,也不能用他们的成功影响到其他组织
。所以就算有好的NGO组织他们的影响力也十分有限,很难超出他们的活动范围,这就是
中国式NGO众们所面临的瓶颈。

    可以说每个NGO组织的创办者都是具有自主思想和理念的人,也正是因为自主意识过
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所做的是正确的,导致就算自己这边的流程和规章制度出现了问题
往往看不出来,而其他同行的意见又难以起到关键作用,就为这一个当局者迷而不顾旁观
者清,不知道让多少组织走了多少弯路,碰了多少次壁。在中国的NGO众们打破互相之间
的壁垒之前,这种“百家争鸣”的混乱局面永远不可能得到改善。

    举个简单的例子,字瀚以前是“阳光助困”的贵州区负责人,他为阳光做过很多事,
投入很多心血,提出过很多建议,但为什么后来分道扬镳了呢?因为他看到了阳光很多不
完善的地方,他的很多在后来被证明极为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得不到管理层的重视,所以失
望之余转去“一个村小”做起了专职志愿者,总算是可以看到自己的理想和计划一步步得
到实现,虽然很缓慢,很劳累,但身后留下的是一个个坚实的,自己亲自踏出的脚印,我
不由地庆幸他这样的人才终于没被埋没。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及现今有意做慈善事业的人们最担心的问题:我们的钱究竟有没有
落到实处,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有没有得到帮助并了解是何人出于什么目的在帮助他们?
这就关乎到专职志愿者和业余志愿者的差距了。

    由于做专职志愿者太过辛苦,待遇不高,也不太会出名,家人也大多会极力反对这种
“自毁前程”的行为,认为你应该去做更有前途的事业,挣钱买车买房,找老婆生孩子,
等行有余力的时候想做什么善事不行?就是这种普遍的社会人生观价值观导致绝大多数人
不会去从事这种完全凭借自己的崇高理想,坚定不为外界所动的信念和满腔的热忱才能胜
任的职业,对,这就是一种职业,一种值得你终生为之奋斗为之奉献的职业——专职志愿
者。而在中国,这种专职志愿者恰恰是最缺乏的,像“一个村小”这样已具有一定规模并
且资金来源稳定的组织,仅有包括宁瀚在内的六个专职,每个人都得负责很大一片区域,
他们的劳苦真的是让人心酸。

    是否真的是没人了呢?只能说满足这类条件的人太少了,淡泊名利,无私无我,吃苦
耐劳,意志坚定,胸中有丘壑,心中有大爱,能做到这些的无不是古人眼中的谦谦君子。
宁瀚就说了,这种人可遇而不可求,欲速则不达,还是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来吧。

    各位正在看这篇日志的同学们,请你们扪心自问下,有多少人小时候曾经怀抱着与之
同等高深的理想,却在岁月之轮的转动中渐渐被磨灭,你们可曾找到过自己本心之所在,
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紧跟这个社会的潮流,你们曾经的豪情壮志何在?你们曾经
对星空许下的誓言何存?你们的心是否已冷,你们的血是否不再沸腾?这么多年的教育中
你们都尝到了什么?到底是你们所认为的学有所成还是自我意识的逐步丧失?你们是否已
泯泯于众生当中?人虽各有志,但这个志究竟是否是你的心之所向?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吧
。借用黑胡子一句经典的话:“人的梦想是不会终结的!”无论经过再多磨难再多挫折再
多打击再多变更再多诱惑再多迷惘,人的本心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人的梦想是永远不会终
结的!

    继续说专职志愿者和业余的差距,正因为绝大多数人各有各的志向,各有各的羁绊,
像宁瀚一样的专职才少的可怜,大部分从事NGO事业的人都有自己的事业与人生,慈善只
是他们闲暇时才能进行的,这种局限性致使大部分人不能亲身前往一线——就算有也不会
太长时间,尤其是组织的决策层,仅凭别人传来的资料和别人的观点论断,而不是通过自
己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来做出自己的判断,往往会与实际情况产生很大的偏差。仅就我个
人亲历,就看到了很多在家里在网上在别人口中一辈子都可能了解不到的东西,这里就不
具体描述了,反正很让人震惊,有兴趣的人可以M我私聊。

    从审核开始就出现了偏差,办公室的人永远不能保证下面招募的当地志愿者——当然
都是业余的——能够每一个人都认真负责地完成任务,不过确实有些人是能力有限。凭借
参差不齐的志愿者队伍上传的资料再进行办公室内的讨论审核,可以说很多都已与现实脱
节,真正做事的想做好事情的应该具有发言权的人没有决策权,而决策层又不能亲身实践
或者仅作有限天数的实地考察,这样造成的后果可想而知。即使大部分还是能做好,但那
一小部分出了纰漏的事是最让人心寒的。因为有一次必定会有第二次,除非制度得到根本
的改变,否则长此以往会严重挫伤那些有志于慈善事业的人的积极性。

    除了审核,还有资助的发放和回访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仅靠一些业余志愿者来做,
是完全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的,一些资助虽然发到学生手里了,但回访的时候他们却连谁
给予他们的资助都不知道,更不用说了解资助者对他们的期望和资助组织的理念了,更有
甚者一些发放者根本没把资助发到资助对象的手上就草草收工,最典型的就是那个助学金
被叔叔拿上赌桌的的孩子,他是无辜的,但这事对资助者也好,对被资助者也好,造成的
恶劣影响都是难以弥补的。

    所以我的观点和宁瀚的其实很像,宁缺勿滥,人手不够就少做甚至可以暂停不做,但
既然做了就要亲力亲为,十全十美,这是对资助者的负责,也是对被资助者的负责。而恰
恰有些组织现在有点过于急功近利了,想尽快的做出自己的名气,这就偏离了一个慈善组
织的真谛——不为名利。

    现在宁瀚做的很开心,因为他负责的区域的一切事宜都是他一点一点地亲自完成的,
这样才能保证一切都做到最好,正是如此,他在当地的口碑极好,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信
任。今年夏天他们网站自己出资组织了一个夏令营,从那些被资助的孩子里挑出12个真正
优秀的学生到成都度过了一个月的快乐时光,这才是真正对他们的帮助,只可惜他们很低
调,不想牵扯到太多的无关人等,所以看过后请尽量不要打扰他们。“一个村小”网址h
<!-- m --><a class="postlink" href="ttp://www.one-school.org/">ttp://www.one-school.org/</a><!-- m -->

    但还是一句话,像宁瀚这种有道德,有理想,且能力很强的人能主动从事这种职业的
例子太少了,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中国其实不缺乏人才,也不缺乏君子,但社会对于这方
面的关注实在是太少了,每年几百万的待业在家的大学生我就不信会没一个符合这种标准
的?不是没有,只是缺乏了解,缺乏沟通,缺乏途径而已。而且一旦有人有致力于此的念
头是,伴随而来的是各方面的压力而非助力,父母,老师,同学,亲友,在他们眼中,有
这种想法的人就是怪胎,就是偏执狂,就是思想有问题,连最亲密的人都对你倍加打击,
又能有多少人敢于抛开一切去做呢?弄不好一个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不负责任的大帽子就
扣在了你的头上,这往往是最打击人自信心的。

    幸好我的朋友都是具有自主思想的没有被这社会同化的人,他们虽然不会以实际行动
支持我,因为他们各有自己的理想与事业,但凡是我真正的朋友无不给予我精神上的支持
,甚至于有人已打算先我一步投身其中,让我感到无比的欣慰,这个世界上永远不缺少爱


    或许哪一天你也会看到我奔走于山里乡间,请不要太过惊讶,那,才是真正的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1-4-13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ZT】支教感悟——中国教育NGO出路在何方

看了很想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1-4-13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ZT】支教感悟——中国教育NGO出路在何方

路在何方?估计没有人能回答出来这个问题。
贡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能够帮助一下别人,自己开心一点就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们都是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4-13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1-4-13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ZT】支教感悟——中国教育NGO出路在何方

确实LOH值得总结的东西不少,,要找到其“成功”的本质,总结所走过的弯路为后来者借鉴,,
也许
LOH最迷人的就是他提供了一种普通人参与公益的渠道,,
其一直没有像有些轰动一时的NGO那样消失的原因也在于其自我修正的机制和自下而上的决策讨论架构(虽然这样容易发生扯皮和部分义工出现挫败感)。

只可惜现在的LOH为了“效率”变得越来越不民主,越来越有象精英化、等级化的倾向了,
比如设立代表义工(实际上是变相的取消了普通义工的决策权,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我们伟大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启发而在LOH被提出的,呵呵),
职能组长由理事任命(使得原本的从下而上,领导对下负责的体制变成从上而下的任命,各级对上负责的体制了。),,,,且不说现在的组长在组内的权威能不能得到认同,仅举个极端的例子,这样如果再选不成理事会估计LOH就真的要崩裂了,不会像上次那样没有领导层还照样运作一年多。

也许吧,没有什么能够逃脱这个周期性繁荣与衰落宿命,国家、民族、组织、个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11-4-13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ZT】支教感悟——中国教育NGO出路在何方

现在的组长在组内的权威能不能得到认同......

其实这组长选的和任命的区别不大,几乎是谁想做就一定能做的(除非是新鲜出炉的同志),选也是无差额选举,因为基本上没人愿意坐这个位子。

理事也是一样。

权威这东西在希望靠不住,个人魅力固然很重要,比如无锚,当调查组长肯定特有权威感,无奈他不愿意当啊。也没办法不是。

在希望靠的是制度。如果能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在权力上做到彼此制约,也是可以接受的啊。看哪个理事或者组长不称职,完全可以找到足够的同盟者,去弹劾一把的。要是说,我懒得弄这个,我愿意忍,或者我发发牢骚就成了,那是我自己的问题。

每个人都可以登记成为代表义工,并不是选举出来的,目的是使得投票不至于受到无缘无故不来投票者的影响。因此这并不是精英化的结果,而是无奈的选择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4-25 03:31 , Processed in 0.74190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