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05|回复: 1

日本战败前苏美日较量始末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2-20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登录者: 张敏卿lt;pgt;1945年4月5日,日本任期不到一年的小矶内阁倒台了。此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节节胜利。日本朝野几乎都这样认为,失败已是无法挽回了!然而对于失败,主和派和主战派却有着不同的理解。主和派担心如果战争持续下去,其结果是日本的完全崩溃,从而引起君主政体本身的毁灭。为了避免这样一场灾难,他们准备投降,以挽救王朝。主战派却认为,日本完全可以击退敌人对本土的进攻,从而取得体面的和平条件。lt;pgt;到底应该用怎样的方式结束这场战争,这是日本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lt;pgt;日本:梦想与苏结盟lt;pgt;铃木贯太郎就是在这样的内外交困中出任了日本首相。这位海军大将,依旧留恋着大日本帝国昔日那种布“国威于四方”的辉煌时代,因而他更倾向于主战派。他认为日本无条件投降是不可能的,这场战争至少还要持续2~3年,日本完全可以赢得体面的和平。lt;pgt;就在铃木上任不久,他接到了日本驻苏联大使佐藤的报告: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已正式通知他,1941年签订的日苏中立条约期满后,苏联不打算延长该条约。以陆军大臣阿南为首的强硬派认为,这是苏联抛弃日本的信号,这一举动实际是在告诉日本,苏方将在条约允许的最早时间内对日本重新采取自由行动。lt;pgt;这对日本来说实在是不祥之兆。因为自日本“南进”政策确定以后,日苏关系迅速改善。日本的决策者们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他们早有一种看法,德国失败后,斯大林将同西方盟国争吵,届时,斯大林必然会考虑同日本联合以对付西方列强。但如今,苏联的这个举动显然不是个好兆头,如果失去了苏联的“默契”,日本在战略上将变得更加被动。lt;pgt;转而向美国媾和?双方在太平洋战场上正进行着激烈的战斗,日本对击败美军还心存幻想,而美国人也显然认为还没有到同日本人进行洽降的时候。lt;pgt;日本内阁经过激烈的争论,这样一种意见逐渐占了上风:日本应提出一个比旧条约更有吸引力的新约,以拉拢苏联同其结盟,结果此举成功,日本就有希望同敌人进行更有力的战争,即使做不到理想的程度,也可以争取到比开罗宣言更好的条件进行和谈。lt;pgt;苏联:秘宣对日作战lt;pgt;对此,新上任的外相东乡表示异议,他认为日本已走上了死路,凭着多年同苏联人打交道的经验,他提出了苏联可能已经同意和日本人作战的看法。lt;pgt;尽管日本人不相信也不愿相信这样的事情,然而,还是被东乡不幸言中了。早在1944年10月,斯大林和丘吉尔及美国驻苏联军事使团举行会议期间,斯大林就透露了将对日作战的打算。同年11月的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再次表示欧洲战事结束半年后,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1945年2月,在有苏、美、英三国首脑参加的雅尔塔会议上,决定在德国投降二至三个月后,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并谈妥了苏军参战的优惠条件。然而,这一切由于三国都守口如瓶,日本始终都蒙在鼓里。lt;pgt;日本:依然蒙在鼓里lt;pgt;就这样,虽然朝野分歧很大,日本法西斯最后还是固执地开始了实行这样的外交策略―――依靠苏联,争取日本“体面”地结束这场战争。lt;pgt;5月14日,日本最高作战会议决定向苏联呼吁延长中立条约,如果苏联不表示反对,就提议签订明确的互不侵犯条约。苏联人并没有表现出日本人所期望的那样积极。lt;pgt;审时度势以后,日本内阁成员们再一次无奈地通过了继续请求莫斯科出面“调停”的方针。lt;pgt;1945年7月12日,天皇召见近卫,命他亲带天皇信件出使苏联,请求苏联出面调解。因为天皇深信:只有苏联有可能帮助日本尽快结束战争,挽救王朝。lt;pgt;1945年7月17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国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会议,由于日本急于拉拢苏联,使苏联在同英美的交涉中掌握了一个重要的讨价还价的筹码。斯大林从参战的允诺中取得了更多的战略利益,他终于使苏联红军明白了为什么要对日作战,在这张秘密的筹码沽出以前,斯大林的策略是先稳住日本。lt;pgt;7月18日,苏方正式通知佐藤,由于日本天皇的信中无任何具体内容,苏联政府无法给予圆满答复。lt;pgt;7月21日,东乡在对苏答复中明确提出了两点,第一,天皇是为了请求苏联出面调停结束战争,日本很愿意奉行一项在战争中和战争后都与苏联实行合作的政策。第二,日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接受无条件投降。lt;pgt;7月25日,佐藤通知苏联政府,天皇的建议包括结束战争和苏日亲善。lt;pgt;美国:投下了原子弹lt;pgt;然而,此时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已发生了重大变化。7月16日,美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这使美国确信不需要任何国家的参与都可以迅速结束对日战争。杜鲁门于7月24日将这一重要信息“泄露”给了斯大林,斯大林在表现出“惊人的镇静”的同时,深知这意味着什么―――日本将死,他手中的日本牌已变得无足轻重。接下来,苏联应加速原子弹的研究工作,以抗衡美国。lt;pgt;7月26日,波茨坦公告发表,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lt;pgt;事情到此本应完结了,然而善于计较得失的日本人的幻想还没有破灭。7月30日佐藤奉命通知苏方,日本准备为苏联调停付出更高的代价。苏联的答复十分明确:因为斯大林尚在柏林,一切无可奉告。lt;pgt;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最高作战会议决定等待苏联方面对日方要求的明确回音,在此之前,将不对波茨坦公告作出答复。日本各大报纸也得到指示,要将波茨坦公告的重要性压到最低程度。军队首脑们强烈要求政府发表一项声明,拒绝波茨坦公告的要求。铃木深有同感,他公开对报界声称:波茨坦公告的条款是令人讨厌的,它不过是开罗宣言的翻版,日本将不理睬它。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昭南新闻》公开宣称:如果敌人想结束战争,就让他们向日本投降吧!lt;pgt;铃木的错误判断和报界的虚张声势,给日本也给人类酿成了巨大的悲剧,因为美国政府考虑到日本要顽抗到底,就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美国也想以此震慑苏联,并使苏联红军的参战变得不那么重要。lt;pgt;历史:忠实记录一切lt;pgt;广岛上空的蘑菇云,并没有使日本朝野中那些热衷于“莫斯科路线”的人断了念头,他们还心怀侥幸地等待着,然而这时要求苏联出面调停的条件已降到在波茨坦公告的条件下进行了。lt;pgt;8月6日斯大林返回莫斯科,不理睬已苦苦等待了多日的佐藤,而是同中方的宋子文进行了秘密磋商,双方谈妥了苏军出兵东北、向日本关东军宣战的有关事宜。lt;pgt;8月7日,莫洛托夫正式通知佐藤,要于次日下午8时会见他,后又提前到下午5时。lt;pgt;8月8日,当日本大使佐藤到达时,莫洛托夫立刻向他宣读了将于8月9日生效的苏联对日宣战书,这意味着宣战书几乎立即生效,因为莫斯科的8日下午6时正是中国长春的午夜时分,而在这时,三百万严阵以待的苏联远东红军即将发动排山倒海的攻势。lt;pgt;此时此刻,苏联参战已是时不我待,因为必须通过直接出兵,才能确保雅尔塔会议上许诺给苏联的各种利益得以实现,进而保障苏联战后在远东的国家安全。苏军进占中国东北,美军独占日本本土的战后格局已是历史的必然,而苏联宣战本身对日本的打击就是粉碎性的,因为它标志着“莫斯科路线”的彻底幻灭,日本尽早“体面”结束战争的种种企图只能成为历史的笑柄。lt;pg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2-20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战败前苏美日较量始末

有道理。lt;pgt;相对于从小学到的那段历史,我更相信这篇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4-30 07:33 , Processed in 0.11542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