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77|回复: 0

百年荣辱话中堂 (一,二)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2-6-16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百年荣辱话中堂
文章来源: 我们都是天涯贴图区的 于 2002-5-28 20:40:00: lt;pgt;一、
上回拉着芦笛小聊李鸿章,回头再翻了一下家中那些竹简子,发现先前所言谬误不少,尤以李鸿章在治军及甲午战败中所负责任那段为甚。随即又看了仰药那京油子写的《李鸿章与翁同,到底谁是国贼?》的宏论,颇有所得,是以今日引经摘句再小考大聊一番?brgt;据徐家大少《李鸿章与翁同,到底谁是国贼?》一文所论述,翁与李鸿章有着父死兄徙的不共戴天的私仇,是以在日本侵占朝鲜时发动满朝的清流主战派逼迫李鸿章北上与日本交战。之前并以其执掌户部之利,在军费上给李鸿章穿小鞋。于甲午战败之后,又对李多翻逼迫,意欲致其死地而后快云云。此论有其出处?brgt;在英法联军屡败中国之后,朝臣中如“鬼子六”恭亲王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有识之士深感洋人坚船利炮之厉害,中国再难以旧式思想及武力以自封,遂开始在军事、外交上谋求新略,效仿列强富国强兵之术,开设军校、购买军器、修建海防炮台、开办造船厂、购置西洋军舰……这便是史称的洋务运动了。
中国向列强购买的军舰,开始多是零星散买一些小型炮舰,至光绪初年,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开始提议筹巨款购买大型军舰,像列强那样组建舰队。起初为守旧派的阻挠,进行的并不顺利。至光绪五年后,醇亲王当政筹集海军军费,李鸿章筹办指挥,先后向英、德(主要是德国)订购了数艘中、大型铁甲巡洋舰,使舰队初具规模。并由丁汝昌任统领,在天津设海军学堂,聘请英国海军上校琅威里任教练为新军训练海军军官,中国海军初具雏形。这期间,都还是西太后垂帘听政,一切都还算顺利。
直至光绪十三年,德宗载渍螅榭鼍涂即蟛煌耍庖彩茄笪衽墒坪褪乱荡煺鄣目肌9庑魇哪暌院笾敝良孜缯饧改曛洌尤灰惶醮参刺碇谩Mǔ5乃捣ㄊ枪庑魇甓┕毫怂乃铱焱Ш螅蟊实木丫驮倜宦湓诤>耐飞狭耍鸾ヅ灿糜谌:托藿ㄒ煤驮啊N掏持掌的户部以“库款支绌,专职短甚巨”为由,奏请光绪批令南北洋购买外洋枪、炮、船只、机器等全部暂停两年。李鸿章对此虽窝火,但也无奈。而时任海军提督的丁汝昌大不服,屡次上奏请添购快艇、快炮补充海军军备,但每次都如石沉大海?brgt;对此,大部分文献都倾向于钱是被老佛爷拿去搞装修了,以至于国库空虚。当然,也不排除翁帝师得志后有意卡李鸿章的脖子。有些文献对此的说法是:光绪是主动拿出几百万银两到颐和园搞豪华装修的,目的就是想用美焕绝伦的颐和园把老太太养起来、供起来,让她养老。也顺便籍此表达他对“亲爸爸”的“孝心”。
载诠庑魇昵渍潦迥暾麓蠡楹螅魈蟪妨惫檎T萃艘谌!U舛宰隽耸改晷∨既说墓庑鞯劾此底芩闶前境霭敫鐾妨恕U饫镏荒芩蛋敫鐾罚蛭魈笏浒殉桓顺赡甑幕实郏辉僦苯庸食馔⒅爻迹嗍俏魈笠皇痔嵝隼吹模胫酝ㄉ勖牒竺淙砸院竺稀9庑髯约阂嘈胨媸倍崦婷媸鼻胧净惚ā:呛牵∪绱丝杉下砹嫡唬乓杂兄嵌澜裆现病5杂谀昵崞⒀礁盏墓庑鞯劾此担庾允欠浅5拿乐胁蛔恪
从光绪爷上台后的种种作派来看,这个傀儡皇帝虽非明神宗那样的葛兰台,但也确不是出手阔绰之辈。从道光至咸丰同治,先有鸦片战争、长毛匪乱、西北平叛、英法联军……也真是一刻也没有消停过,康、乾盛世攒下的祖宗基业,也应该败得差不多了。据说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综合国力其实仍与当时世界第一强国不列颠差不多,不过几十年乱下来,到光绪手头上想来也确是剩不了多少了。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壮,相比之下东邻日本当时要更拮据,为了筹建海军,从皇室到平民都砸锅卖铁牙缝里抠出钱来。而我天朝虽国库不盈,但对比后期战败,动辄几亿银两拿出来效敬洋祖宗而言,可见王八有肉壳里头,再不济也断不至于因为几百万两的装修钱就弄得财政空虚,要搞得军费停两年。
如果此论成立的话,那么甲午海战全军败覆的罪责,就应该全由翁帝师为首的清流主战派与光绪爷来承担了,而不应由西太后与李鸿章这两个老太太老爷子来背这几百年的黑锅。如果要判卖国贼的话,翁在主观上并无卖国之念,所以称不上卖国,但行动上却间接促使国家遭受劫难,因此称之为害国贼应该还是不为过的。
二、
先前我说李鸿章用人不善,让丁汝昌这类庸才来指挥新式海军,以至于近十年来,海军整体素质低下,其治军方面的疏忽,李鸿章还是要负一些责任的。
海军统领丁汝昌,淮军陆将出身,是李鸿章的老部下了,二人关系甚深,丁其人在当时亦有精明强干之誉。但是这么个精兵强将,一从陆上调到水上,顿时如旱鸭落水,与其统领陆军时相比,判若云泥。
石泉于1948年所著的《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一书中对丁评价:虽久在海军,然以限于学历,于欧西新式海军之技术,固无从融汇贯通之,故常为部下所轻,号令往往不能行。海军基干,则皆学生出身之青年将校,保举甚优,而又未尝经战阵,骄惰之习,颇闻于当世,为识者所深忧。又颇不免于门户之见,因籍贯而分畛域,而闽人之势力尤大。总兵刘步蟾为之魁首,丁汝昌亦颇为所制。故由当时实际情形言之,刘步蟾盖实为海军主脑人物,当时海军之调度指挥,以至于成败功罪,彼所应负之责,实远过于丁,然而对外负责,以任咎蒙谤,为从矢之的者,则丁也。
不过话说回来,海军对当时的中国来说确是新鲜的不能再新鲜的事物,而我大清境内也无梁山泊百单八将那样能征擅战的水寇可招安,放眼国内,还当真是难找比丁更适合的人选,也只能说丁是举国庸才中的佼佼者、群恶中最善者了。
在甲午战争初期,中枢外交、朝鲜军事、北洋防务等等这些全由李鸿章统筹办理,大小事务要他一人全全操办,实在也是没精力细究丁汝昌是怎么带兵练将的,加上他本人对海军军务也是外行,也就难怪演习时邓世昌之流用大炮打渔船就能把他糊弄得赞叹不绝。正所谓站着说话不腰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时军中,不用丁、邓、刘之流,也实在是无人可用了,当真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纵是世武候再世、司马重生,与李中堂易地而处,怕也得摇头苦笑。再求疵指责李鸿章,也只能说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了。
朝鲜事起后,李鸿章是极力避战的。对于中、日两国的差距,可谓“中国自李鸿章以次皆懵无所知”,举国上下只有李鸿章一人清醒中国不是日本的对手,交战必败。至于翁等极力主战的原因,石泉先生的解释是:“其主战虽由认识之不足,而同时则亦颇欲借此一战,以转移政局,挽回十年来清流之厄运。崦外则李鸿章拥重兵在北洋,向持和局,内则枢译诸大臣,又多惟 李之马首是瞻 ,为清流所切齿之孙毓洲则尤与李相结以共求弭战谋和之道,故清流人士,为欲打开现状,乃益不得不力主战矣。”
如此说来,清流主战倒并非如徐家大少所言的纯因私怨,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朝野中的党派之争。
对于日本,主战派和主和派意见相左最大之处就在于对日本的认识与估计不同。文官如褚成博,他在奏折中写道:“日本蕞尔岛国,外强中干,久为寰海所共知”;武官如连身经百战的湘军老将两江总督刘坤一都认为:“日本国小民贫,并力一举,其势断难支久。将来待其困毙,自易就我范围。”而主张“务在痛予惩创”也。------此二人的想法代表了当时满朝文武的普遍心态。
可叹当时中国,军事上虽然不济,但举国上下仍沉浸在天朝大国的虚荣中难以自拔,中国的外交在国际上,一向是以强硬而臭名昭著,也难怪鸦片战争时英国人说:“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只有先打它一顿,再和它讲道理。”中国朝野诸臣利令智昏、妄自尊大的程度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甚至还有人主张东征日本,以至于李鸿章都听不下去,斥为:“未有谋人之具,而先露谋人之形者,兵家所忌。”
在这样一个举国狂妄毛燥的背景下,最后逼着李鸿章被迫把尚未成熟的北洋舰队推上场战,引发甲午战争,导致北洋舰队全队被歼,而陆地战场上也是全线败溃,大批国土沦陷,之后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纸老虎一旦被戮破,列强纷拥而至。这也成了中日两国命运的分水岭,从此日本崛起成为世界一强,而中国从此一崛不振。
(未完)
2002.5.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4-25 14:07 , Processed in 0.24918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