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卿青

小诗一二,请各位雅正

[复制链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3-5-31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诗一二,请各位雅正

晨思

啼鸟乱清梦
雨声侵锦衾
惘然梦里意
杳杳晨钟吟

不好意思,深得一三五不论之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5-31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小诗一二,请各位雅正

晨思

啼鸟乱清梦
雨声侵锦衾
惘然梦里意
杳杳晨钟吟

不好意思,深得一三五不论之意



呵呵,不想就上面算上标题一共22个字的“晨思”发表看法。只是想和卿青絮叨絮叨你提及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如有弄斧之嫌,别骂俺“XX不通”:))

小时候在《切韵指南》里看见这个口诀,心里很高兴,因为省去了好多心思,好多简单明快或约定俗成的词句可以直接用,但是俺老爸对这个说法是很不以为然的,弄的我经常私下埋怨他古板。长大了之后,自己对这个口诀也有些看法,但未必恰当。

首先,偶觉得该口诀仅在有限的情况下适用于七律和七绝。对于五律和五绝来说,因为句子一共才五个字,不存在第六字该平或仄的问题。而且第五字的平仄是必须分明的,因为韵脚在第五字,逢韵必平,加上“对”的要求,出句末字必仄,所以是分明的,属不言自明:))因此,对五言来说,该口诀不妥当:)至少似乎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吧:)

呵呵,再接再厉,说“一三不论”。 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一字不能不论;即使在五言“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一字也不能不论;至于五言第三字,在一般情况下,更是非论不可的了。五言句子,如果不论平仄,容易犯律诗“孤平”之大忌。所以啊,所谓“一三不论”,其实要论。

最后说“二四分明”。五言第二字必须分明,这是对的。而五言第四字就不一定必须分明。比如五言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第四字并不一定必须分明。“二四分明”的说法,也不是绝对的吧。


相比而言,还是新诗好,根本就没有什么格律的限制,想说啥说啥,还可以混个满分作文什么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3-5-31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诗一二,请各位雅正

抛砖引玉,引来了个行家:)
相比而言,还是新诗好,根本就没有什么格律的限制,想说啥说啥,还可以混个满分作文什么的呢:))
所以,我最喜欢自己“新创词牌”呵呵,随意又好玩。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萧
学学古人的旖旎:)
呵呵,再接再厉,说“一三不论”。 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一字不能不论;即使在五言“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一字也不能不论;至于五言第三字,在一般情况下,更是非论不可的了。五言句子,如果不论平仄,容易犯律诗“孤平”之大忌。所以啊,所谓“一三不论”,其实要论

多谢娃娃的批评意见
是呀,孤平是大忌,晨思是这样的

平仄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 这里第一字本应为平音,但第三字仄改平,为“孤平拗救”,还凑合
仄平仄仄仄 这里是仄收句,虽只有一个平字,也不算犯了孤平
仄仄平平平 这里最夸张,成了“三平调”,无药可救。只能改字,或者晨改为远?
下面是标准句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比如五言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第四字并不一定必须分明。“二四分明”的说法,也不是绝对的吧。


是的,这里应该算是四拗三救

我觉得应该这么说,只要能够避免孤平和三平调,“一三五不论”就是完全正确的。

我居然忽略了尾句的三平调,狂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5-31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小诗一二,请各位雅正

呵呵,卿青过谦了:)
俺只是喜欢瞎点评而已:)

写旧体诗,讲究的是平仄、韵律、意境,以浑成为主旨。最常见的是顾此失彼:))

一般而言,我用笨办法,就是写好了自己出声读几遍,感觉感觉、体会体会(默念不算)。我敢说,卿青朋友肯定没有朗读过这首作品,要不肯定能觉出“雨声侵锦衾”这句读起来之憋屈感:))

至于意境,见仁见智,不好多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5-31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齐齐哈尔

小诗一二,请各位雅正

一三五不论一说多是指五言或七言排律而言。这绝句么,尤其是五绝,似乎没有这么宽松的政策:))

呵呵,卿青如果把第二句的平仄用到第一句,还可算是孤平拗救,整个平仄也舒服,因为起句就错了,后面出现三平调也是意料之中了:)

比如五言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第四字并不一定必须分明。“二四分明”的说法,也不是绝对的吧。

是的,这里应该算是四拗三救
[/quote]



这里可不是什么四拗三救,(呵呵,俺还是第一次听说三可以救四),因为觉着三连平有些古板别扭,才通融一下,因此这里虽然“四”不分明,但“一”却是一定要论的,就是第一字必须
是平声,绝不能不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3-5-31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诗一二,请各位雅正

一三五不论一说多是指五言或七言排律而言。这绝句么,尤其是五绝,似乎没有这么宽松的政策:))

呵呵,卿青如果把第二句的平仄用到第一句,还可算是孤平拗救,整个平仄也舒服,因为起句就错了,后面出现三平调也是意料之中了:)

孤平指的只是平收句吧。第一句仄收,不算犯了孤平吧

绝句也有这样的说法。唐人的五言绝句也有一三不论,孤平拗救的
[唐]李白《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拗)惊天(救)上人
《复愁十二首》其三:
万国尚戎马,故园今若何?昔归相识少,早已战场多。
第一首的末句,第二首的第二句亦是仄平平仄平,本句自救,至于在律诗中,就数不胜数了
这里可不是什么四拗三救,(呵呵,俺还是第一次听说三可以救四),因为觉着三连平有些古板别扭,才通融一下,因此这里虽然“四”不分明,但“一”却是一定要论的,就是第一字必须
是平声,绝不能不论。


“近体诗中的句式(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中,五言的第四字、七言的第六字该用仄声的偏用平声,成了: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仄,恰恰在重要的节奏点上平仄不合,乃至句中音节相间,联中句间音节相对,诗中联间音节相黏的规则统统不管。这似乎大大违反了平仄规则,成了平仄上的特殊形式。这种形式五言称之为四拗三救,七言称之为六拗五救。拗者,不顺也,违反常规也。可是这种五言的第四字该仄而平,第三字该平而仄,七言的第六字该仄而平,第五字该平而仄,在前人诗中屡见不鲜,乃至科举考试的试帖诗,也容许用此种句式。这种特许犯规的句式,用的人多了,公认为合辙的句式,也难称其为“拗”了,故王力《汉语诗词律学》中称之“特拗”,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号“锦鲤翻波”。 ”

例句:
仍邻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平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
谁能共公子,薄暮欲俱还(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
平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

“但“一”却是一定要论的,就是第一字必须是平声,绝不能不论。”

我感觉只有平平仄仄平和平平仄平仄这两个句子才有这样的说法吧,仄起就是格律之一呀。第一种是怕犯孤平,第二种是因为它从平平平仄仄中转来,规定了第一字不能可平可仄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5-31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小诗一二,请各位雅正

倒!怎么都是中文我看起来却觉得象外语?!

剧烈惭愧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5-31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

小诗一二,请各位雅正

[quote=quot;眉黛双颦quot;:2fq6cdvq]一三五不论一说多是指五言或七言排律而言。这绝句么,尤其是五绝,似乎没有这么宽松的政策:))

呵呵,卿青如果把第二句的平仄用到第一句,还可算是孤平拗救,整个平仄也舒服,因为起句就错了,后面出现三平调也是意料之中了:)

孤平指的只是平收句吧。第一句仄收,不算犯了孤平吧

绝句也有这样的说法。唐人的五言绝句也有一三不论,孤平拗救的
[唐]李白《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拗)惊天(救)上人
《复愁十二首》其三:
万国尚戎马,故园今若何?昔归相识少,早已战场多。
第一首的末句,第二首的第二句亦是仄平平仄平,本句自救,至于在律诗中,就数不胜数了
这里可不是什么四拗三救,(呵呵,俺还是第一次听说三可以救四),因为觉着三连平有些古板别扭,才通融一下,因此这里虽然“四”不分明,但“一”却是一定要论的,就是第一字必须
是平声,绝不能不论。

“近体诗中的句式(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中,五言的第四字、七言的第六字该用仄声的偏用平声,成了: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仄,恰恰在重要的节奏点上平仄不合,乃至句中音节相间,联中句间音节相对,诗中联间音节相黏的规则统统不管。这似乎大大违反了平仄规则,成了平仄上的特殊形式。这种形式五言称之为四拗三救,七言称之为六拗五救。拗者,不顺也,违反常规也。可是这种五言的第四字该仄而平,第三字该平而仄,七言的第六字该仄而平,第五字该平而仄,在前人诗中屡见不鲜,乃至科举考试的试帖诗,也容许用此种句式。这种特许犯规的句式,用的人多了,公认为合辙的句式,也难称其为“拗”了,故王力《汉语诗词律学》中称之“特拗”,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号“锦鲤翻波”。 ”

例句:
仍邻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平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
谁能共公子,薄暮欲俱还(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
平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

“但“一”却是一定要论的,就是第一字必须是平声,绝不能不论。”

我感觉只有平平仄仄平和平平仄平仄这两个句子才有这样的说法吧,仄起就是格律之一呀。第一种是怕犯孤平,第二种是因为它从平平平仄仄中转来,规定了第一字不能可平可仄的。[/quote:2fq6cdvq]



卿青,近体诗在初唐方稍具规模,初、中唐一些大家颇有不守之嫌,但在律句中居多,绝句中出现,除非是语到势成,浑然无迹,无字可替方才拗之,你所举的恐惊天上人正是如此。

孤平当然是指平收句,不是韵句没有孤平这个说法,我说那句话的意思是,你第一句的平仄是不对的,近体诗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平仄交错,逢双必反,你的诗起句是平起仄收,基本句式是平平平仄仄,你的诗是  啼鸟-乱-清梦,,平仄-仄-平仄,前两个音节是一个单位,本应平仄相同,你出现一平一仄,而两字音节重音在第二个音节上,也就是第一个节奏单位是仄,而下面接着一个音节你还是仄,第三个节奏两个音节你又是平仄相反,重音在后还是仄,你自己看看,仄、仄、仄,造成音律上的凝涩,读起来不流畅,就算是清救了鸟,那乱字谁来救?难不成一个侵字救了两个字?第二句你是仄平-平-仄平,不知你是为了刻意对应第一句的平仄还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要把这一句的平仄换到第一句,反倒可以看成平起平收的拗救(当然不是孤平拗救,我前一个帖子忘了去掉孤平两个字,造成了你的误会),倒是相当说得过去,后面也不至于一乱再乱了。况且QIN1-JIN3-QIN1,三个收口音连用,气短得厉害,再加上前面第一句三个仄节奏,诗读到这里,嘿嘿,有些闷了。

至于那锦鲤翻波,已是前人定式,听起来也蛮舒服,还提它作甚。

说了一大堆废话,要不是提到近体诗,谁会在意这些讨厌的平仄?卿青不要见怪,就事论事,俺是啥也不懂,吃饱了撑的,睁眼胡说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3-5-31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诗一二,请各位雅正

我想眉黛可能误会了
我套用的句式是
仄仄平平仄 第一、三字可仄可平,所以换了过来
平平仄仄平 第二句是孤平拗救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请看我在娃娃后的回帖)

从七岁写了第一首打油诗,中间断断续续,又学了工科,整个人似乎都毫无意趣起来了,前几天翻出来一看,总共写了不到二十首,大部分都是羞于见人
终于明白这是需要天分和勤奋的了:))

游戏之作,能得到两位行家的关注,真有点受宠若惊了
以前我贴出来时,都是石沉大海的:(
再次感谢眉黛和娃娃,BO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5-31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

小诗一二,请各位雅正

我想眉黛可能误会了
我套用的句式是
仄仄平平仄 第一、三字可仄可平,所以换了过来
平平仄仄平 第二句是孤平拗救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请看我在娃娃后的回帖)

从七岁写了第一首打油诗,中间断断续续,又学了工科,整个人似乎都毫无意趣起来了,前几天翻出来一看,总共写了不到二十首,大部分都是羞于见人
终于明白这是需要天分和勤奋的了:))

游戏之作,能得到两位行家的关注,真有点受宠若惊了
以前我贴出来时,都是石沉大海的:(
再次感谢眉黛和娃娃,BOW


卿青,一三不论的可仄可平或可平可仄并不是毫无限制的可以平仄混用啊,就算你把首句解释为仄起仄收,你第一字仄换成了平后,第三字就不该再换了,若救 不妨在第二句首字上救,或者不救亦可,否则近体诗还有何韵律可言?

嘿嘿,咱们都是半吊子,俺也是学工的:((卿青是有天分的,前面两首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5-1 08:00 , Processed in 0.46993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