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iulukl 于 2021-4-30 17:20 编辑
希望之光第20个年头了,2021年的今天,下午2:00希望之光湖南桑植的复查小分队从成都出发了,这次由0表格领队,2016年桑植的复查也是由他带队。队员一共11人。祝大家顺利,平安,愉快!
附上2017年桑植复查时拍下的美景,当时正是满山都是山樱桃花开时,很美
下面这个是孩子爸爸给孩子做的秋千,我在上面玩的也很开心,哈哈
2001-2021,希望之光助学已经20周年了,资助的孩子有80后已经到了00后,资助对象和资助人在替换,义工在轮替,唯一不变的是20年的工作的默默交替和刻在生命里的牵挂和回忆。
以下摘自部分义工的复查随想和记录:
让一个地方的孩子读得起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乃至一个民族的命运。让一个孩子接受好的教育,或许是对他命运的一点补偿。 --2003.7.10--255
离开我出生的那个地方已经整整20年了,到现在我都不曾忘记那里所有的一切和那段最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而此时,我就像又回到了那里。好几次我的眼泪都要快掉了下来,害怕被那几个小孩子笑话了,终于没有哭出来。我现在终于明白我的一个吴老师每每在跟我谈起他的故乡时的那一份情怀,其实在每个人心里都有,不是吗? --2004.5.22--狮子
复查第一天给了我最初的震撼,让我了解了一种此前我完全不知道的生活方式,也许这些生活在大山里的人们自有他们自己对幸福的诠释,无须我们用生活在文化中心的人的标准来衡量他们幸福还是不幸。正如住在芭茅溪乡街道上的那群人,那儿没有图书馆、音乐厅,没有酒吧、咖啡馆,没有网络。可是他们的精神生活并没有萎缩到只能靠打麻将赌钱来消遣。他们竟然自己组织了一支管乐队。在夜幕低垂、华灯初上时分,他们敲起架子鼓,吹响大号、小号。粗糙而真实的声音流淌在小街上,而卖肉的屠夫在一边安然地做着买卖。当然,这是一群已经解决了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的人们的精神表达,而那些刚刚解决温饱或者尚未脱离贫困线的人们也自有他们的精神诉求。无论如何,希望他们都能够体面而自尊地活着。 --2005.5.22--老浪子的流水帐――兼做湖南桑植复查的作业
写到半夜了,第一次写过的感觉特好的结尾句子竟然想不起来了,想起那方山水,就想起那些一起走过山路的朋友,就有那种跟梦一样的感觉来,久居石尿森林中,就只想着,从明天起,喂马,劈柴,但却不如自己去走过那些并不“难”走的路,并有许多可爱可亲的人一起同行。 --2007.11.4-无锚之舟
实际上,最后,不光是他们俩,整个10人的创始团队,9人先我而去,我是坚持得最久的一个,干了10年。当时我们觉得希望之光能活5年就不错了,而到今天,2020年3月15日,希望之光还在,已经快20年了。对我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奇迹。 据说人经历过的所有事,都储存在大脑里,所谓“忘了”,只是因为无法提取或调用。 --2021.1.12-镜与灯
其实,我们都没忘记,一直都在路上。祝大家平安顺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