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无岸

想再讨论一下本论坛名称

[复制链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3-9-22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再讨论一下本论坛名称

8)

来个庸俗的,叫做希望之光路路通,别砸哈。




说正经的,就叫做非常平实的调查经验交流论坛好了。

调查经验交流论坛这个名字不错,符合我们希望之光低调务实的作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9-22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再讨论一下本论坛名称

赞同楼上的,但也不是因为什么低调的作风,而是作为一个分论坛和整个论坛的协调。

用google搜索了一下在路上,有许多网站或论坛就叫在路上呢!

[url:2erzls0a]www.eshunet.com/a/0100/0061,htm[/url:2erzls0a]
在 路 上

作者:杰克・凯鲁亚克

如果有风,没有方向,如果有梦,纠缠欲望。
我们是被时间抛弃的一代人,在过去与未来的旋涡中空洞的上升下降。
疯狂的是激情,燃烧的是青春。火光之后的余烬,就是这本《在路上》。
整整一个时代的缩影,是凯鲁亚克笔下奔涌而出的幻象。我们在白天猛睡,在夜晚醒来,蛰伏的灵魂缓缓注入血液,然后天黑了,垮掉的一代开始唱这曲人生与文学的挽歌――《在路上》。

下载GB版(575K) 下载BIG5版(580K)

简 介

《在路上》是凯鲁亚克的自传性代表作,由作家用三个星期在一卷30米长的打字纸上一气呵成。

1957年一经问世即令舆论哗然,毁誉参半。不可否认的是,此书影响了整整一代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公认为60年代嬉皮士运动的经典。就是在现今,凯鲁亚克的长篇小说《在路上》、金斯堡的长诗《嚎叫》、巴勒斯的长篇小说《裸露的午餐》也仍旧拥有大量读者。这些嬉皮士文学经典现今正为当代中国新生代作者引为范本,从生活方式到叙述方式。被称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之作。

小说主人公萨尔为了追求个性,与狄安、玛丽露等几个年轻男女沿途搭车或开车,几次横越美国大陆,最终到了墨西哥,一路上他们狂喝滥饮,吸大麻,玩女人,高谈东方禅宗,走累了就挡道拦车,夜宿村落,从纽约游荡到旧金山,最后作鸟兽散。同时,书中体现了作者主张的即兴式自发性写作技巧――思绪的自然流动,反情节,大量使用俚语、俗语、不合评语法规范的长句,并广泛涉及美国社会及文化习俗;另一方面,书中又展现了美国辽阔大地上的山川、平原、沙漠、城镇……如一幅幅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路上》写得美极了,让人非一口气读完不可。小说叙述者萨尔・帕拉迪斯不是这样说过吗:“……我与之交往的人只是那些疯狂的人,他们为疯狂而生活,为疯狂而交谈,也疯狂地寻求得到拯救;他们渴望同时拥有一切东西。这些人从不抱怨,出语惊人,总是燃烧、燃烧、燃烧,就像传说中那些闪着蓝色幽光的罗马蜡烛一样……”


[url:2erzls0a]lxbook,myrice.com/zjzp/american/zailushang_01,htm[/url:2erzls0a]
在路上寻找灵魂

--------------------------------------------------------------------------------


  1950年夏天,克鲁亚克在墨西哥城开始了《在路上》的写作。显然,开端并不令人愉快,严重的痢疾让这个28岁的年轻人的英俊面孔时常扭曲,他需要大量的大麻与吗啡让自己舒服些。我时常怀疑,克鲁亚克是坐在马桶上,用一架丑陋的打字机开始他的灵魂流浪之旅的,而卫生间里是大麻烟的烟雾腾腾。整整的三个星期里,在一张长达二百五十尺的纸卷上,克鲁亚克打出了没有空格、没有楣边、甚至没有标点的文字。这种畅快的气势似乎只有痢疾与大麻的共同作用才能带来。
  我常觉得,阅读《在路上》其实是对克鲁亚克的误读。在傍晚,在明亮的灯光下,在温暖的房间里,这些适合阅读的时间与地点正好背离了“在路上”的精神。我宁愿把这本缺乏条理的书看作一本行动指南,它号召着我勇敢地站起来,告别那因为过于熟悉而变得庸常的生活环境,踏上一条不知目标的道路,并在路上达到生命中快乐的巅峰。我始终假想自己在那种环境中阅读它,那是一条在长江上缓慢行驶的轮船,我被拥挤在地下室的一个阴暗的空间里,灯光时明时暗,因为寒冷,我蜷缩在角落里,但我牢牢地抓着这本书。这是个有点怪的场景,它与美国西部那辽阔开放的地带,而缓慢的轮船与狄安的每小时90英里的快车也相去甚远。这或许是中国版本的在路上吧。
  很显然,主人公狄安是一个注定的流浪者,他的父母在颠簸的车上让他降临到世间,而接着成为一个年轻的囚徒,他必须凭借不断地奔波才能让自己平静下来的人。狄安的野性与自我无疑打破平静生活的尖刀,令人感到无比畅快――“狄安的智慧……更能给人启发,也更为完整,绝不故作斯文、令人乏味。他那种越轨的‘劣迹’甚至也并不招致愤懑,被人鄙视。那是美国式的欢乐对人生持肯定态度是情感的疯狂发泄,具有西部特征,犹如西部吹来的狂风,发自西部草原的一曲赞美诗,令人感到清新……”。而“我”,萨尔,一个作家,一个在内心深处潜藏着躁动不安气质的家伙,狄安的出现则将这种躁动不可阻挡地激发了出来――于是我们上路了,带着无限的憧憬。那些陌生的地方,陌生的姑娘,陌生的性,未知的冒险,这些或许可以给厌倦的灵魂提供归宿――“在旅途某处,我知道会碰到姑娘,也伴随着幻想,回发生一切的一切;可在途中,我准会大有所获。”
  从东部到西部,再从西部到东部,拦住那些呼啸而过的货车、卡车、轿车还有公共汽车。尽管我身无分文,但是我一定要去一个地方,我有体力可以付出。迫不及待地寻找途中的姑娘,或许我们可以相互慰藉,性是如此让人着迷,不是吗?还有那些稀奇古怪的朋友们,我们莫名其妙地碰到了一起,我们都热爱漂泊,因为我们不愿意被束缚起来。丢掉一切无聊的担心,让本能的需要占据我们的心――“迎着社会现实冲刺,渴望面包爱情,不要因为这事或那事而顾虑、担心。”
  这极端的放任主义让青年读者们欣喜不已,而疯狂似乎正是战后一代寻求精神安慰的最佳途径,极端的感官刺激不正是帮助我们逃离现实的残酷的最棒的东西吗,这似乎比萨特的悲观论调更来劲。当1957年,《在路上》出版后,《纽约时报》称之为“垮掉一代”的圣经,而克鲁亚克则是他们的代言人。
  克鲁亚克在替谁发言?早在1952年,《纽约时报杂志》就对这一代做了描述:“‘垮掉一代’成员个性异常鲜明……他们是在一个令所有人极度不安的糟透了的经济萧条期长大成人的,……他们的青春伴随着战争的混乱……他们既有情绪最低沉的时刻,也有情绪最振奋的体验……他们渴望自由,渴望能在和平中生存,然而所有这一切都因为战争而破灭,他们不得不混迹于黑市交易,沉溺于爵士乐、吸毒、性放纵、打零工,醉心于萨特作品。”
  追求放纵感官是萨尔们逃避社会不幸的方法。不管是狄安还是萨尔,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潜藏着对于纯真美好事物的向往。我喜欢萨尔和那个墨西哥姑娘的相爱过程中的纯真,萨尔还会不断地问那些萍水相逢的姑娘:“你想在生活中得到什么?”萨尔在接下来的想法让我感动不已,“美国的青年男女一旦有机会在一起时真他们悲哀,他们得故作老练,无须在行事前进行任何恰当的交谈就立即沉溺于性爱中。没有温存的交谈――真正发自内心震撼灵魂的绵绵情话,就匆忙做爱了。要知道,生命是神圣的,生命中的每时每刻都弥足珍贵。……我渴望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寻找我的生命之星。”
  当然这些美妙的感觉被在那些路上的冒险所掩盖。他们似乎在通过这些接连不断的性与历险来掩盖这些对于生命的追问。在很多时候,他们对于自己的行为甚至感到动摇,萨尔会说:“他们并不快乐,因为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他们是这样的,仿佛在阴森的石头地窖中生活,现在正走上地面,是卑劣的美国嬉皮士、新出现的垮掉的一代。” 而未来呢?真的是“倒霉的日子终将到来,你们攀着的气球,再好也不会不往下落,何况那还是一只莫须有的气球。你们会飘到西海岸,可回来时,就得他妈的狼狈不堪,自讨苦吃。”外表的放荡与内心世界的脆弱就这样奇妙的混合在一起,这或许也是“垮掉一代”最动人之所在。对于生命希望的渴求,让他们不断地在路上。
  尽管《在路上》已经与三十年前那一代人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了,但是它肯定还触及了之后一代代青年们的共通情感。即使象我这样的社会主义好青年,我还没有机会成为物欲横流的一代,对于爵士乐也没有多大的兴趣,至今也还不会开车,更没有魄力去打破现实社会的枷锁。但是,狄安、萨尔、邓克尔,这些家伙让我心驰神往,他们体现了反抗生活设置的勇敢,对于希望的追求。而这一点似乎也正是我们所最缺乏的。但同时,我们也是一群虚伪的崇拜者。在路上,除了要蔑视外界给你设定的规范外,还必须勇敢的挣脱出内心世界的软弱与安逸。当我和朋友可以大段大段地背诵书中的章节时,却谁也没有勇气真正体验在路上的感受。我们身上的中庸性,妨碍了我们对于自由、对于生命的极端享受。我们驯化的教育背景,我们生命意志的软弱已经注定了,我们只能在对“在路上”的憧憬中度过青春时光。
  放纵的确需要勇气。或许偶尔,我们可以在梦中看到自己,在一辆超过一百英里的车上,与一个面部模糊的姑娘疯狂做爱,直到第二天需要洗床单为止……当然,我希望在梦醒之后,扪心自问:“我到底需要什么?”


许知远

选自 e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9-22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再讨论一下本论坛名称

在路上的确是个好名字,不过比较适合纯粹的驴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9-22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再讨论一下本论坛名称

我看叫“希望旅程”应该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9-22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再讨论一下本论坛名称

好!不错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9-22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再讨论一下本论坛名称

调查经验交流论坛---还是这个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9-22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再讨论一下本论坛名称

我觉得应该这样来排列~~~~~```

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助学交流论坛
调查攻略论坛
人文休闲论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9-22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再讨论一下本论坛名称

希望天地

不过我还是觉得看习惯的东西改了会觉得有点别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3-9-22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再讨论一下本论坛名称

可怜的美女一想吵架就卡壳,可能是与其形象不符吧,我代小桥发:

小桥 12:45:59
哈哈,小命大概是咋看都是自家的孩儿好,所以....

我也觉得"在路上"这个名字太宽泛了,体现不出希望之光的特点来,何况还有那么多同名的:(
严重支持月亮改名的提议

至于投票的事,看看那个帖子的点击率257,投票数:19,就算除去帖子锁定后的点击数,也是相差悬殊.这说明什么,很多人对哪个名字都不满意,所以没有投票.如果一定要说这个是民主投票的结果,恐怕有些牵强.

小桥 12:46:14
说到猩猩,我想他自己肯定也对这个名字不很满意,这从他在那个征集论坛名字的回帖中可以看出来.

那么,我们索性再发一个投票帖吧,同意改名的,请投票;改成什么,请通票;不同意改名的,请投票
:)

这是我整理的大家关于论坛名字的意见

小桥 12:46:26
调查经验交流论坛

希望之路

调查者论坛

调查之路论坛

在希望的路上

足迹(和在路上一个毛病)

希望的田野(我先提出来的,可惜没人投我一票,我哭)

希望旅程

调查攻略论坛

希望天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9-22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再讨论一下本论坛名称

哈哈,孩子当然是自己的好,老婆才是别人的好,只是早有定论的事情了:)

在路上其实就是当时一闪而过的念头,和那本吸毒的疯子写的书没什么关系。

其实投票的人少,我的理解是大家都无所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4-28 21:24 , Processed in 0.08660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