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citrine

我们为什么而来?(核查感想) 转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9-24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为什么而来?(核查感想) 转

谢谢:)
不过我一直相信,只要真心去做就一定会有好结果,也许想的太完美了吧,不过希望如是,明天会更好,对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9-24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为什么而来?(核查感想) 转

呵呵,队伍太庞大了一点感觉就不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9-24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为什么而来?(核查感想) 转

帮助别人,拯救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3-9-24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为什么而来?(核查感想) 转

组织者的目的是希望更多的人关心贫困的孩子。
那次复查的朋友都是抱着帮助他人的愿望去的。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是现实中的生活差距造成的。
好心不一定能做成好事。
尽力而为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9-24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为什么而来?(核查感想) 转

以下是希望之光的网友柠檬发给我,我看后觉得很启发。在刚刚看完楼上的贴子后,心里更觉得以下这个调查事项的重要性。
只要我们在外出访查时把《注意事项》牢记在心,相信就不会出现上述的困惑与混乱。

前往贫困山区助学走访调查注意事项

1. 注意路途上人身安全。
2. 心胸宽阔,善于沟通,不固执,不偏激。看问题要全面而非片面。
3. 履行本次的份内任务,对当地其他不良现象,不要参与评议争执,更不要过多干涉。
4. 当做自己份内工作时,如果与当地人意见有很大分歧,请不要当众批评对方,不要立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理想的解决方法是与当地主要负责人个别交流,要尊重对方意见,委婉提出自己的想法。
5. 不要对当地人轻易许诺。
6. 调查态度要认真谨慎,尽可能多方面了解情况,当遇到与我们掌握的情况不一致时,除了我们调查有误之外,还可能有如下情况:
  1) 对你讲话的人可能是新来不久的,不熟悉情况。(比如:新调来的老师,不了解情况,你问他有无A这个人,他可能不知道A这个人就回答说没有)
  2) 对你讲话的人可能与我们要调查的对象存在主观上的意见,他的话可能比较片面。(比如:他们两家有矛盾,不和睦)
  3) 对你讲话的人可能是个不负责的人,顺口答话。(村里的懒人或品行不端的人)
  4) 对你讲话的人可能有保护的想法,主观回答你的,避开一些真实的东西。(比如学杂费问题,按教育局规定是B元,他们学校可能多收一部分,这样回答你的学杂费等就可能有出入。)
  5) 对你讲话的人可能想得到更多的资助(比如他提供的学杂费高于实际学杂费,或生活费偏高)。
  6) 发生了以上调查出入,义工不能按自己的主观判断下结论,自己不能擅自把有误的、片面的调查资料公布于众。
7. 从城市走向乡村,不要端着架子,不要瞧不起对方,我们要亲善友好,尊重他们的习俗,包括饮食、服装、礼仪等,因为你可能看到不卫生的饮食和破敝不堪的衣服而产生厌恶或敌对情绪。
8. 如果发现当地有虚报被捐助学生,或捐助款没有落实到学生身上的,或有其他一些欺骗行为的,请不要发火,也不要一走了之,等调查清楚后,把真实情况反馈回来。我们是去工作的,不是闹情绪的,做事情要善始善终。
9. 调查工作要有耐心,不是把学生单独叫到一边问话就可以的,学生可能因为紧张而恐慌结巴(尤其是七八岁小学生),不要全面排除老师在场,否则老师们可能会产生对立情绪,从而不利于调查。
10. 去山村,不要显富,说话要谨慎,强调出资人的钱来之不易是很恰当的,尽可能减少当地的依赖情绪,尽可能不给依赖情绪提供理由。
11. 对地方提出的其他捐助要求,比如书,衣服,修路,引水,医疗等,不要一口回绝,也不要一口承诺。因为人一旦去了山村,就会被那里的的贫困落后打动,动了感情就很容易萌发帮助的念头,而人一旦回到城市,就会被现实生活所迫,淡化在山村的感动,回到城市后,会发现自己时间、精力不够了,加之周围人对自己的不信任以及资金不到位等情况,这样自己当初对山村的承诺就可能不能实现了。
12. 捐助的朋友们要是通过信件或其他途径得知当地还提出学生生活费等具体问题,请慎重对待,因为在那些地方人都很穷,如果有一个学生既得到了学杂费同时又得到了生活费,而另一个学生连学杂费都没有得到,就会产生不平情绪,甚至怨恨,甚至弃学(这事情发生过)。好心要办好事,所以要慎重,更不要把当地提出的问题都原封不动地公布出去,这样不利于我们整体助学计划,因为在不真正了解的情况下就公布消息容易产生误导。
13. 都市的思想方法与当地偏远山区的不一样,甚至有很深的隔阂,如果一味用城市的想法去要求偏远山区的人或去偏远山区服务的义工,往往有偏差,因为当地都有具体的情况,面临的事情也不一样,所以关键在于信任。
14. 遇到外界人冷嘲热讽甚至被怀疑时,请不要灰心丧气,埋头做事最重要,生气牢骚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15. 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们只做自己的事情,其实做事情越多,发现的问题就越多,负的问题暴露的就越多,如果老想着负的问题,那做事情的信心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坚持做自己的事情,做一点就少一点,尽可能减少负问题产生,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16。到当地,尽可能地给当地接待人员减少麻烦,比如不要娇气地问老乡要马骑,自己能走的地方,不要拖着接待人员或委托人四处跑,尤其是陪游。

2003年9月

磨房公益

<!-- m --><a class=\"postlink\" href=\"http://www.doyouhike.net/forum/topic_show.cgi?id=56046amp;h=1amp;bpg=1amp;age=0\">http://www.doyouhike.net/forum/topic_sh ... pg=1amp;age=0</a><!-- m -->

捐助一个失学的孩子,为他们的生命种下希望的春天。他们的将来会因我们而改变http://www.lohcn.org.cn/forum/viewtopic.php?t=165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9-24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为什么而来?(核查感想) 转

,真正的帮助别人是要建立在别人的自尊上面的.他们贫穷,他们更需要尊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3-9-24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为什么而来?(核查感想) 转

俺觉得做这些事情不要目的性很强,满怀着激情的去做。希望越大,失落越大。
把帮助他人当做是一个吃饭睡觉一样正常的事情,会比较能够坚持。

一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不会因为看上一两篇文章而有太大的改变。
还是要靠自己在生活中感受、体会。
脚踏实地,尽力去做就是了。
下边的文章也不错啊
让每个人都有尊严地接受帮助
<!-- m --><a class=\"postlink\" href=\"http://www.lohcn.org.cn/forum/viewtopic.php?t=16009amp;highlight=%D7%F0%D1%CF%B5%D8%BD%D3%CA%DC%B0%EF%D6%FA\">http://www.lohcn.org.cn/forum/viewtop ... 0%EF%D6%FA</a><!-- m -->

贫困地区人的自尊和自卑心态,做为城里人很难把握。
事情不可能做得尽善尽美的,无愧于心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3-9-24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为什么而来?(核查感想) 转

:? ,真正的帮助别人是要建立在别人的自尊上面的.他们贫穷,他们更需要尊重

俺不是这么看的,
俺觉得因为他们贫穷,所以他们更需要平等(不是尊重)。
如果因为他们贫穷而刻意去尊重他们,会被认为是怜悯吧。
自尊其实是无法给予的,要靠自己去树立的。
其实贫穷的人本来就是很自卑的,助学工作做得不好会诱导这种情结显现出来。
但归跟结底,不是助学的错,是贫穷的错。
就算你怎么努力消除他们的自卑,都是徒劳的。
实际的情况摆在那里啊。
只能尽力使自己活动的消极方面减到最小。
呵呵,以上看法是我对复查活动的一些猜测。
我估计啊,现在考虑那么多,然后到了当地还是会发现自己太理想。

发现俺的几个朋友说的不错,一起贴上来

hy“我觉得想要帮助别人,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态,不能觉得人家是弱者是可怜的,其实帮助真的是相互的。也不存在绝对的弱者,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给人家下的定义。
其实大家都是平等的,如果把他们当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人家会觉得开心很多的。”

kt“因为每个人都是有自尊之心的,盲目地提供帮助,反而会适得其反的。
你要在适时的时候,轻轻的,给那么点点滋润,激发出他们自身的潜质,来让他们自助,而不是依赖你或是憎恨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3-9-24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为什么而来?(核查感想) 转

所以希望之光才会鼓励资助人与资助者进行交流
只有当我们与孩子建立起资助外的联系
我们才能给他们真正思想上的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9-24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为什么而来?(核查感想) 转

不管怎么说,大规模的去农村是不太合适的,毕竟人人都是有自尊的,调查贫困状况不要太显眼,否则就有好多的邻居来观看,那样调查的时候有些问题就不太好问了.当然,大家也是好心,想去做点事情,就当是个经验教训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7-26 21:49 , Processed in 0.17011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