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hydlily

一位小朋友来信提出的问题,不知道怎么回答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1-18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小朋友来信提出的问题,不知道怎么回答

如果这孩子生活在风华身边,风华可能会如月亮所说的去和小孩说,但是风华认为,单靠一两封信,风华是无法及时的给小孩更多正确的引导的,人是可以在逆境中发挥出力量,但也同样可以在逆境中沉沦,如果没有好的引导,以一个没有任何社会经验没有人生体验的孩子来说,这是非常危险的,而且,月亮不要忘了,即使他真的很努力去读书,考出好成绩,他也不一定会有出路,因为靠资助,他可能得不到足够的支持上大学甚至高中,即使读了大学也不代表了他就可以完全的脱离了那里,山区小孩何止千万,真正能够顶尖的唯几人矣,让一个孩子建立起希望并不难,但是让他从希望跌到绝望中更容易,孩子喜欢思考,应该加以引导,而不是放任
风华仍然很担心,如果所有学成的山区小孩都跑到城市寻梦去了,那么山区仍然还是山区,穷地方仍然是穷,读书到底改变了什么?
或者风华是自私的,希望孩子们学成了,仍然可以回到自己的地方,但可能这并不现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4-1-18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小朋友来信提出的问题,不知道怎么回答

如果这孩子生活在风华身边,风华可能会如月亮所说的去和小孩说,但是风华认为,单靠一两封信,风华是无法及时的给小孩更多正确的引导的,人是可以在逆境中发挥出力量,但也同样可以在逆境中沉沦,如果没有好的引导,以一个没有任何社会经验没有人生体验的孩子来说,这是非常危险的,而且,月亮不要忘了,即使他真的很努力去读书,考出好成绩,他也不一定会有出路,因为靠资助,他可能得不到足够的支持上大学甚至高中,即使读了大学也不代表了他就可以完全的脱离了那里,山区小孩何止千万,真正能够顶尖的唯几人矣,让一个孩子建立起希望并不难,但是让他从希望跌到绝望中更容易,孩子喜欢思考,应该加以引导,而不是放任

我只是坚定的认为,无论孩子再不在身边,授人以渔胜过受人以鱼。

我不想孩子在最初思考的时候被善意的蒙蔽了。我想我还不老,但是总爱说 ,想当年了,总喜欢说当年多么的锐气。。

一个孩子的发展真的是未知数,谁都不可能保证能正确完美的指导他的一生,同时也不可能有这个能力。这个孩子日后得到他认可的成功或者说满足,是不可能的,其实又何止这个孩子呢?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啊。

但关键不在这里,而在当初的愿望是否得到了实现。只有实现了最基本,才可能一阶一阶的上升才可能有一阶一阶上升的欲望和要求。

那么在他最基本的上升的时刻,你却说即使迈出脚步,也不一定落在上升的台级上,甚或是失足缀下深渊。虽然我承认你的话对,你的担心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你告诉我,孩子的这一脚还迈不迈了?如果连迈出脚步的勇气都没有,他怎么可能承担不断上升需要的艰辛努力呢?

而实际是这个孩子他已经在迈出,他也有要承担辛苦努力的愿望,而同时在这个孩子纯真善良的内心,他还在这样想:新的一年已经来临,我又将面临新的学习任务,看着远处的远山,我心里明白,随着人一天一天地长大,更应该学会独立,学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去帮助周围的人。

现在的社会是不公正的,这是毫无疑问的。而每个个体能做的,就是努力刻苦的提升自己,使得自己在某个领域能有一定的优势。贫穷的孩子更需要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来主动或被动应对竞争。而同时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还不懂得自己掌握主动权的重要,不只是他们,我们很多人也不明白这点。难道不是吗?

风华仍然很担心,如果所有学成的山区小孩都跑到城市寻梦去了,那么山区仍然还是山区,穷地方仍然是穷,读书到底改变了什么?
或者风华是自私的,希望孩子们学成了,仍然可以回到自己的地方,但可能这并不现实


我们国家城市农村人口比例失调,农村处劳作还在什么样的技术层面,风华不可能不了解。而国家的发展趋向就是在减少农村人口,实现农村劳作的整体和机械性啊。

孩子读书出来为什么非要回山村?我不明白,谁要求他们非要担负起那样的责任?城市里的孩子不能到农村?我不了解,是谁给了他们不能回归土地的理由?

/

给风华看一个帖子,那是走出大山的孩子的声音:

帖子的地址在这里:
<!-- m --><a class=\"postlink\" href=\"http://bbs.cyol.net/index2.php?page=3amp;forumname=%C7%E0%C4%EA%BB%B0%CC%E2amp;forumid=47amp;topicid=1685091amp;job=view\">http://bbs.cyol.net/index2.php?page=3amp;f ... 1amp;job=view</a><!-- m -->

作者: 国家梦想中心 脸谱:  随便说说  日期: 2003-07-09 00:08 回复作者 修改本文  
标题: 很久没说话了
内容: 你说的地方是我家,我是从哪儿走出来的,
我上学的时候很多同学是每月或两个月回家一次,
带到学校煎饼和咸菜吃,舍不得买饭买菜,
后来学校创规范化学校,都让在餐厅吃,不让在其他地方吃,
真难为了这些同学.
我的很多同学尽管都在外面,但对家乡总是怀着深厚的感情.

这是我同学的一篇文章:

这是我高中的同学写的,他比我小一岁
他是我高中时最要好的三个同学之一吧,在很多方面我们有着同样的感受
原文如下:


心得


到单位报到已经一周多了,南京的火热或多或少的给了自己一种失落的感觉,当然最重要的是在单位的感觉有点失意,没想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是这个样子的,虽然早已失去年少时的雄心壮志,可从没有象今天这样在思考自己的将来!

单位是电力自动化研究院自动控制所,听起来很不错,在电力系统的地位和评价也很高,可没想到我这个在大学中被认为是一个比较高智商的家伙居然从事这样的工作,我知道自己的硕士生活不太完美,两年的时间的确学不到什么东西的,加上自己不太喜欢呆在学校里的原因,浪费了很多的时间.现在我或许只能象大话西游里一样,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对学校说三个字,哈哈,这永远都不可能的,即使我再重新进入学校,我也不会这么说.

谢谢南京邮电的一位老师,帮我申请了BBS帐号,可以让我在这里说一些颠三倒四的话,可以发发牢骚,祝你一切顺利!!!

现在终于发觉自己在这个社会中是多么的渺小,或许每个人对自己的期望都很高,可很多时候只能成为一直奢侈的梦想,我的梦想是什么呢,我想回老家,帮家乡的父老乡亲摆脱贫困,可我的能力好象真的有点小,很多时候都想到我的乡亲,虽然他们中的一些一辈子甚至连县城都没到过的,可从他们的眼神中,能看到他们的愿望,很小的一个愿望,最后一般都实现了,是因为生病到县城住院,贫穷真的可以......

永远记得我在英语会话课上的演讲,主题是你的梦想.大部分人的梦想都差不多.The dream of mine is to go my hometown and to help my village become richer.But now ,I am here,just for a job !How long can I waste my time?Who can help me?The God,I don\'t know.Sometimes just myself can help me.

路漫漫其修远兮

或许时间可以改变一切,或许我的梦想将来可以实现,然而现在我的主要时间应该放在工作中去,增加社会经验也是必须的!

几天前,来了一个电厂的客人,单位里居然派我这个对南京一点都不熟悉的家伙去陪他们玩,单位的确有钱,一下字给了我8000元钱,呵呵,第一次拿那么多的钱,我居然什么感觉也没有,真的很奇怪,陪他们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夫子庙,总统府玩了一下,晚上到夫子庙的晚晴楼吃小吃,第二天,我没去,呵呵,我不习惯当\'三陪\',我的主要任务是付钱,简单的说就是付停车费,买门票,结帐买单,堂堂的硕士研究生啊,这种三陪的规格应该是挺高的了!

现在才感觉到社会真的很复杂,以前以为把工作做好就可以了,可谁会想到有这样的工作啊,真的没想到的,来了没几天,居然吃了几顿那么贵的饭,心疼啊,那么多的钱都浪费到吃上了,要是我现在已经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我应该能够做成一番事业的.

想我去年的时候给老家那边的头打电话,发电子邮件,告诉他们我报效家乡的愿望,然而回复是NO DOOR!这是我没回去的主要原因,因为我没资金,没社会关系,即使我能找到一个很好的致富项目,也是没有人理的,我的能力还没有那么强的!

不管怎样,我仍然要拥有自己的梦想!

吾将上下而?




原载于bbs.njupt.edu.cn


留言人:司纪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1-18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小朋友来信提出的问题,不知道怎么回答

  这个喜欢思考的孩子,提到的现象其实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这不单单指这些孩子周围的现象,更多的类似的现象也一样存在我们更近的周围。
  这种普遍的现象简单的说就是这个社会中一些领域对于另外一些领域的宰制。而处于后者领域中稍有优势的人将会因此而得益,这正是导致社会不够公正的原因所在。拿这个孩子的教育问题来说,金钱和市场交换进入教育领域,特别是进入基础教育领域。就出现了,有钱的孩子上贵族学校,没钱的孩子只好失学或苦苦挣扎。这样有钱人在金钱商品领域中的优势就转化为教育领域中的优势,形成一个领域对另一个领域的宰制,破坏了教育领域中应有的分配正义。而这个孩子在教育领域中的聪明或勤于思考等优势就无法得到相应的保证。同样,辛劳的父母与那些整日游荡的人,关系也是如此。
  而改变和改进这种现象,保证社会正义的关键就在于维护社会不同领域之间的区分和各领域的独立,以防止一些领域对另一些领域的宰制。而实现这些,是政府,社会中每个公民积极参与以及参与的公共空间的营造这样一个逐渐促进和接近的结果。
  处于,这样一个渐进变化过程中的个体来说,不管是这个孩子,还是我们自己,除了力所能及的去参与以外,努力,刻苦的提升自己在某些领域中的优势是完全应该的必要的和迫切的。这样,每个人在一些领域中的受损,而在另一些领域中受惠,以形成一种有得有失、在不平等中最终取得复合平等的结果。
  所以,我觉得,应该,大胆的,明确的鼓励孩子,更努力,更刻苦的去学习,去提高。这样才是使得自己能够得到公正的分配,也使得自己有机会有能力去参与整个社会正义的促进。

  附:里面一些理论是自己今天刚学习的,现学现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1-18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小朋友来信提出的问题,不知道怎么回答

很喜欢看到月亮和绝代风华这样的讨论。

我想在一对一的资助中,每个资助人都会碰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如何处理对孩子最有利是作为资助人和潜在资助人最应该关心的话题,摆出来讨论能让所有人受益。每个人的个性不一样,处理的手法肯定会有所不同,但我相信都能从讨论中得到启发。

谢谢hydlily,也谢谢所有参加讨论的人,让我学了不少东西。

其实不公平在任何地方都存在,只不过有的地方,多些有的地方少些。很庆幸自己工作的地方相对来说人事关系还算单纯,让我有了一个相对安逸的成长空间,但其实也造成了承受能力弱的缺陷,真不知道换个地方还能否适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1-18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小朋友来信提出的问题,不知道怎么回答

风华觉得这和受人以渔是没有关系的,在某些地方风华也同意月亮的,只是我们可能都忽略了对孩子的影响力是不是真的那么重要,其实风华觉得是的,有些地方会很容易影响孩子的,但有些地方却不,风华始终认为,知道自己所处的环境,选择好自己的道路,不要盲目的去浪费光阴才是正确的,风华一向不喜欢给人描绘一幅实现起来过于高难的蓝图,人总要一步一步的脚踏实地的走,以一个贫苦的孩子,他先要解决了温饱才可以考虑小康,如果他的家庭确实可以支持得了他不断的深造,风华一定会告诉他,外面的世界更美好
而事实上,即使是城市里的孩子自己也不知道,大学学成后的出路在哪里
农村长大的孩子,对那片土地的了解是城市小孩所不能望及的,他们才知道什么是最需要的,风华很希望他们学到了知识用在那片土地上,而不是往外走,农业的改革也需要知识啊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愿望,即使不说,也会觉得外面的世界更精彩,风华所做的只是让孩子们知道,无论站在哪里,将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坦然的面对,再如何埋怨社会不公平,也帮不了他
月亮是不是可以保证,如果孩子真的很用功学习了,他就一定能摆脱那种现实呢?风华做不了这样的保证
风华还想讨论一个问题,学业其实和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以农村的教育水平和对知识的实践机会都不可能与城市相比,除非孩子是非常有天分,而且有足够的支持,否则很难和城市小孩在同一水平比较,他们需要非自愿的去承担更多影响学业的劳动,用一句老话来说,他们需要早当家,那么以这样的现状来说,即使他们勤奋了,成功的机会有多大呢?现在城市的飞速发展,连很多生活在城市的人都适应不了,更何况一个背井离乡毫无城市生活经验的孩子呢,一个有独立能力的孩子不应该只看到美好的前景,也应该正视现实,知道如何在现实中打好基础,这样才能真正的开拓自己的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4-1-18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小朋友来信提出的问题,不知道怎么回答

非常好的回复!

呵呵,希望能再继续。

我也常想,我们该给孩子们什么样的影响?如何给孩子们正确的引导?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按我们所认为的观点去影响孩子呢?

这个问题看来简单,但深思后,会发现在这个问题的背后,更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

也许,简单点,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如果这个孩子是你的孩子,或者,你是他的父母亲,你该如何教育他?

现在我是乱得很,说不出个一二三来,只希望能看到更多的精彩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1-18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小朋友来信提出的问题,不知道怎么回答

以风华和众多学童接触所知,不同的年龄的孩子希望接触和交流的对象是不一样的,如果单纯的把自己代入某个角色,可能在一定的时间里有效,但是过一段时期就不这么可行了
但是不管是以什么角色,风华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孩子愿意和你沟通,也就是说交流比教育的效果要好得多
要交流,其实就是要先进入一个孩子接受的角色,好象年纪比较小的孩子,他更愿意接受长辈式的意见,因为以中国的传统教育,大概10岁以下的孩子还不能摆脱受牵引思维的方式,大概10到14岁的时候,就开始有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了,这时候,就应该以半师半友的角色去和他们交流了,到了青春期,一般的孩子都会有叛逆思维,再以长辈的身份去交流,恐怕已经很难了
其实,无论是什么方式,风华还是觉得不应该把自己当成是孩子的家长,这样的思想是很危险的,因为,毕竟我们只能通过很单调的方式去和孩子沟通,并不能全面的了解他们的实际问题受环境影响的程度,而且有很多事情的原因也并不了解,做不出太多周全的引导,很多时候,孩子的变化是在生活上开始的,观察很重要,但是只是通过一封信,风华就没有这个能力去了解更多了,风华相信能够做到这点的人也不多
风华看了很多这里的信,大多有个特点就是很喜欢用一种很母亲式的口吻去写,按风华读书时候的说法就是一种母鸡孵小鸡的方式,其实,大多的孩子到了上学以后与外界沟通的时候都不大喜欢很o爹了,简练的语言更能让孩子动心而且可以学习到更多的
风华还是建议,应该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孩子的父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1-18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小朋友来信提出的问题,不知道怎么回答

谢谢上面各位的讨论,让我看了深有启迪。

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我是一直尽可能地采取一个远方的阿姨或者大姐姐的身份,一个相对独立的身份,独立于孩子身边的父母、老师和同学朋友,一个孩子快乐和不快乐时会想起的人。

至于社会公平问题,记得我小时候也常常会感叹命运的不公正,因此很能够理解这个孩子的想法。不过,我觉得不宜过多地与孩子探讨,毕竟这个话题太大太沉重,可能超出了他的理解,而应该是引导他从正面积极乐观地去面对困难、努力学习(毕竟学习是大多数情况下孩子所仅能做的,也可能是唯一的脱离贫穷落后的路吧,而且即使他将来没有通过学习得到什么好的出路,掌握知识也总比没掌握知识好吧)、爱自己身边的人,而在任何情况下不要自怨自艾、陷于不忿和不满之中。把目前所有的不如意都化为是进取的动力吧。这样的说法,可能太陷于老生常谈,但是同样的说话,换做是一个在远方的叔叔阿姨所说的,换做是这个叔叔阿姨以自身的经历和想法去和他谈心,可能会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吧。除了物质上的资助外,也给予孩子精神上的鼓励,这恐怕也是资助人所仅能做的。

真喜欢看绝代风华的文字:)

建议LOH组织一个网友的顾问团,找些象风华啦、醉扶归啦、T2000啦等等擅长与孩子通信和交流的能人,专责指导及讨论资助人与孩子的沟通问题,否则可真是浪费人才和资源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4-28 21:19 , Processed in 0.08461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