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winnie

给涛涛的信-听阿姨讲那过去的歌曲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5-10-6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涛涛的信-听阿姨讲那过去的歌曲

我也想起了一首老歌,小时候是姨妈妈教我唱的,我姨妈以前是文宣队的,文革时唱得最多,叫什么lt;lt;栀子花儿开gt;gt;,也只记得到几句了就随便唱几句\".栀子花儿茉莉花儿香噻,花儿红彤彤全国出英雄,花儿红彤彤全国出英雄...\"现在也没搞明白为什么要花儿红彤彤时全国才会出英雄.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5-10-6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涛涛的信-听阿姨讲那过去的歌曲

六、火车向着韶山跑

车轮飞,汽笛叫
火车向着韶山跑
穿过峻岭越过河
迎着霞光千万道

阳光灿烂照车箱
车箱里面真热闹
藏族大爷弹起琴
新疆姐姐把舞跳
蒙族叔叔唱起歌
一路歌声一路笑

韶山松树青又青
湘江两岸红旗飘
毛主席呀毛主席
您的教导永记牢
各族人民团结紧
祖国山河换新貌

车轮飞,汽笛叫
火车向着韶山跑
越近韶山歌越响
欢乐歌声冲云霄


这是小时候表演得最多的一首歌。还记得那时候老师总要求穿“花裙子”,我没有“花裙子”,按照妈妈的审美观点,我的裙子都是一个颜色的,顶多上面点缀一点蕾丝花边,看上去很是朴素得不起眼。因此每次上台表演我都会郁闷无比,为花裙子发愁。然而作为领唱,老师自然还要要求高一点,于是,往往要求其他穿了最漂亮的花裙子的同学和我换,那时候真是难为情得要死,人家妈妈做了那么漂亮的花裙子却得让给我穿。但那时的孩子真的很单纯啊,被掉包的同学穿了我的灰扑扑的裙子,似乎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意见。

楼上的雪花儿朋友奇怪花儿和英雄有什么关系,确实没关系,不过那时候的歌曲都是这样啊,什么都能和革命,英雄这些东西联系起来的。

说到火车,又想起看过的一篇小说,说坐火车的时候,半夜被广播惊醒,听见广播员正声嘶力竭地喊着“革命乘客同志们,我们正在经过**长江(亦或是黄河?)大桥,我们要提高警惕,防止阶级敌人破坏,保卫长江!.....”最开始是我的一个好朋友讲给我听的,她讲得惟妙惟肖,乐得我们眼泪都出来了。那个时代在你们的眼里更是荒诞得象一出实验话剧吧。

那个朋友和我一起在军校军训的时候,无聊之即,在那个破破烂烂的图书馆,看了很多落满灰尘的老书,看了类似“笑话”,总会与我们来分享,比如雷锋日记里赫然写着,雷锋想给战友理发,没有理发技术,于是回去学了会“老三篇”(毛主席写的三篇文章),就勇敢地给战友理了发,完成了任务。

据说,在那个疯狂的年代,最疯狂的时候,人们说话的开头都要加一句语录的,比如我给你写信,不能直不棱登地说:**小朋友你好哇,先得说:“要斗私批修”或者“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是我小学课本里的一课,老师千叮咛万嘱咐,可不能默写成“千万要忘记阶级斗争”,否则就是小反革命。

我上学的时候,疯狂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但是,还可以看见很多疯狂后的痕迹。比如,胡同里一个最漂亮的女孩子,叫王倩,总是一副忧郁的样子,父母说,这个孩子心重,她上幼儿园的时候说错了话,老师追问,她一时辩解不出,就胡乱说是妈妈让说的,结果最终害得妈妈挨斗后自杀。

现在,我们私下里说话基本不必顾忌什么了,父母那一代人有后遗症,留下个口头禅叫“别随便胡说八道”。不过现在父母也很少这么斥责我了,而且自己也逐渐开始跟着“胡说八道”起来。

不过我还是疑惑,我们真的可以保证那种疯狂的日子不会再回来了吗?如果有一个契机,有一个疯狂的理由,人们心理上的“精神病医院大门”会不会再次打开呢?怎么才能避免疯狂再次发生。

看书,思考,不人云亦云。一个人有可能短时间内癫狂,几十几百人有可能短时间内癫狂,但是如果每个人都用自己的脑子思考和判断,就不会有上亿人同时癫狂的事情发生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5-10-6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涛涛的信-听阿姨讲那过去的歌曲

感觉您那个时代的生活离我比较遥远。我估摸着,咱们得差十多年光景。我上小学的时候,正是港台歌曲涌向内地的一个黄金期,“星星点灯”、“神雕侠侣”这些东东经常挂在同学们的嘴边,甚至在下午开课前的五分钟唱歌时间也有人斗胆领唱“吻别”。也许因为我们在南方,语言上和粤语的障碍相对来说少一些,所以很多粤语歌也大受欢迎,不过我的舌头很笨,一首也不会唱,我真佩服有的同学的模仿能力。
    说到这儿,突然想到更久以前,那是上幼儿园的时候。那会儿我们班上有个怪人,成天把他那攥得紧紧的拳头对着嘴巴,这边嘴里面念念有词,而那边则不停地扭动身体。我一开始就是弄不明白他在干什么,我问他“小××,你在干什么?”他回答说“我是谭咏麟”,这里得告诉大家,我直到初二才知道“谭咏麟”是怎么回事,不过也请您理解,小孩的记忆力就是如此强劲,我一直没忘记他留给我的“tan yong lin”那个声音。后来(在幼儿园的时候)我知道,这种做法叫演唱,唱歌的人不但得唱,还得要演。可是演的目的又是什么呢?现在我明白了,是试图勾起听众的共鸣,这种共鸣也许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内心的恐惧、焦虑、悔恨、嫉妒抑或愤怒,是对一切心理上的负值的弥补。但说实在的,他那时唱的那些东西,我现在一点印象也没有了,虽然他自己乐在其中,不过在我看来还真有点孤芳自赏的味道,周围的小朋友就是我这个态度呢。说好听点,可以称之为曲高和寡吧。相反,“啦啦啦”“学习雷锋”的调子倒是一直没忘。这怎么理解呢,我想还是因为人的心灵比较纯净吧,对简单的、直观的东西更加敏感,这一点可能与您所处的那个时代没什么不同。我想孩子永远只有一个时代,让我们这些成年人很难形容的时代。这也恰恰是他们的幸福之所在。
    到了小学,我已不可能再是那个心无旁骛、自由自在的小地主了。我问爸爸,我还可以玩玩具吗?爸说,你得学习了。从学校领回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课本(幼儿园的没那么正规),我拿尺子量了二十多遍,虽然看不懂刻度,但我的感觉是,真厚,越量越厚。而且据说要在半年里学完,啊,这就是爸爸时时挂在嘴上的对人的叹息吧。不仅如此,那股现代化的潮流也气势汹汹地向我们这个边陲小岛袭来。在还不太懂“我和你吻别”的时候,“我和你吻别”就已经无数次地从我们的嘴里传出去,像一股瘟疫似地口口相传,这是多么滑稽的事啊。我也开始被它的旋律打动并渐渐地理解了幼儿园里的那位怪兄。这是为什么呢?听这种歌让我很受用,就好像一只纤纤细手在我的心房上为我挠痒痒。尽管这种歌很动听,但在那时,敢在公共场合大大方方地把它唱出来的人却不多,这里的“人”也包括我们这些上学娃。能在台上领唱这种歌的恐怕不少都是从幼儿园里的怪人转世过来的。
    我开始翻弄早先父母买来的一些磁带,很惊奇地发现,这些磁带里的主唱不是香港的就是台湾的,哦,还有新加坡的,唱什么“ma sa ji”,“今天我来到这里,为的是找到我的×××,她不需要……”,这句不知大家伙还有没有印象,这些歌真奇怪,跟我们平常说话没多大区别。我吓坏了,正如当知道给我上课的不止一个老师时的感受,真的吓坏了,我感到自己对有些事似乎并非一无所知了。也是后来――大约到了喜欢读历史的时候,我了解到我们现在所得到的很多信息在几年前还是不敢想象的奢侈品(或许只有高层领导才能享用),对普通人而言到处都是禁区。庆幸吧,我这样对自己说,我们这拨人没什么好的,就是运气好。现在想想,那种宽松的文化氛围真是不错,至少它给我们提供了生活的第二、第三个选项。
    但,但能够拥有那种环境是因为我们在邓爷爷的鼓励下先富起来了,我们有条件和我们本不熟悉的世界寻求一些对话。于是,在适当的年纪里,我们乘上了这艘自由的大船。可是那些正等待我们帮助的孩子就没这么幸运了。他们该不会在刚刚懂事的年纪就错过这样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吧?
    又扯远了,不知有没有人看到最后一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5-10-6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涛涛的信-听阿姨讲那过去的歌曲

不过我还是疑惑,我们真的可以保证那种疯狂的日子不会再回来了吗?如果有一个契机,有一个疯狂的理由,人们心理上的“精神病医院大门”会不会再次打开呢?怎么才能避免疯狂再次发生。

看书,思考,不人云亦云。一个人有可能短时间内癫狂,几十几百人有可能短时间内癫狂,但是如果每个人都用自己的脑子思考和判断,就不会有上亿人同时癫狂的事情发生了吧。


很可能疯狂的日子还会再来,人性中袖手旁观、落井下石的因素现在仍然普遍存在,即使善良的人群中也会偶现这种劣根性,疯狂的日子很难说不会再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5-10-6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涛涛的信-听阿姨讲那过去的歌曲

熊姐讲了这么多歌,我只知道小二放牛
小时候我唱歌有点儿跑调,我妈为此担心了好多年
因此直到高中二年级我才有幸进入合唱团发声
从小学到初中的时光,合唱团指挥倒是常干的差事
可惜,那时候都唱了什么歌已经没什么印象了
可见动手的和动嘴的,还是不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5-10-6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涛涛的信-听阿姨讲那过去的歌曲

duner,我看到了最后一个字,你说的那些歌曲我也都知道呢。由于不能叫儿子歧视,现在流行的歌我也知道一些,比如梁静茹蔡依林SHE什么的。以后我也许会慢慢说到那些歌的。希望你能继续关注找到共鸣,然后一起来写这个帖子。

医生说的真可怕。叫我想起芙蓉镇里那个疯子――运动啦!

linda指挥小时候的样子一定很神气,不过叫我想起我爸爸,他老先生说上学的时候由于不善于画画,经常积极要求充当人体模特,期末的及格成绩都是当没人愿意当的模特所奖励的分数拉上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5-10-6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涛涛的信-听阿姨讲那过去的歌曲

win大姐,我可是一直在支持你啊。只是我这人五音不全,唱歌总走调,所以我不喜欢唱歌。我一直以来就是一个旁观者和倾听者,我喜欢这个角色。80年代出生的人,在性格上分化严重,在总体上恐怕不如你们那辈人乐观,尽管许多人看起来非常热情,对一切都充满想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5-10-6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涛涛的信-听阿姨讲那过去的歌曲

七、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上面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

这首歌前面第一小节的旋律非常之优美,而且描述的景物也非常传神,叫人好象亲眼见到,甚至亲身经历了一般。每次听到这段音乐,心里都会柔柔地漾起涟漪。

然而一直不喜欢后面的展开部分:
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汗水撒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

现实,说出来,或者唱出来,往往是不够美的。



八、我们的田野
我们的田野
美丽的田野
碧绿的河水
流过无边的稻田
无边的稻田
好像起伏的海面

平静的湖中
开满了荷花
金色的鲤鱼
长得多么的肥大
湖边的芦苇中
藏着成群的野鸭

风吹着森林
雷一样的轰响
伐木的工人
请出一棵棵大树
去建造楼房
去建造矿山和工厂

高高的天空
雄鹰在飞翔
好像在守卫
辽阔美丽的土地
一会儿在草原
一会儿又向森林飞去


这是我小时候唱过的歌里最美的一首。无论是歌词还是作曲。无疑都是最美的。记忆里最动听的歌声,不是黑鸭子的,也不是少年广播合唱团的,而是在军训的那年,去野外开篝火晚会,开始一直在唱革命歌曲,《团结就是力量》,《社会主义好》,《打靶归来》.....突然不知谁起了这个头,于是,一连的女兵开始轻声吟唱: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

再有一次,还是在军训的时候,拉练归来,连长居然告诉我们,回学院之后可以洗个澡!要知道那是夜里12点啊,平时我们也只有一周洗一次澡的待遇。这个消息把我们高兴坏了。虽然没有电,大家还是一窝蜂地跑到大浴室,就着烛光(洗澡点蜡烛是不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那蜡烛居然没有灭?还是点了无数次?我已经记不清楚了)洗澡,在水声中快乐地一首接着一首唱歌,里面就有这首歌。应该是队里有个和我一样喜欢这首歌的女孩吧。除去歌声,我还清楚地记得,烛光映在浴室墙壁上的女孩的身影,是那么美丽,闭上眼睛,仿佛还能闻见当时流行的洗发香波的味道.......(再往下属于少儿不宜的文字,因此于此处删除****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5-10-6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涛涛的信-听阿姨讲那过去的歌曲

越来越好看了,渐渐的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少年时代。
感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5-10-6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涛涛的信-听阿姨讲那过去的歌曲

加精华了
信件版好久都没加精华了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4-29 02:11 , Processed in 1.12375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