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县教育发展简介
一、彭水县教育概况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30所,其中,中学33所(完全中学3所),中心校65所(28所中心校附设初中教学点),完小7所,村校158所,教学点165个,职教中心、特殊教育学校各1所。
全县现有教职工5580人,其中,普、职高教职工183人,职教中心教职工60人,初中教职工1580人,小学教职工3757人;有公办中小学专任教师3826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2580人,学历达标2368人,学历达标率为91.8%,中学专任教师1246人,学历达标1033人,学历合格率为82.9%。
全县现有在校生95798人,其中,普、职高在校生3246人,初中在校生24290人,小学在校生68262人。
2001年11月24日,彭水县“两基”“普实”工作通过了重庆市人民政府验收。2001年7─12周岁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2%(其中女童入学率达98.9%),13-15周岁正常适龄少年初中入学率达95.1%(毛入学率为104.2%),7-15周岁残疾少儿入学率为65.6%。
全县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自1992年以来,全县共投入校舍场地建设资金1.1725亿元,共排除中小学危房16.4万平方米,新征校地25.30万平方米,维修校舍4.13万平方米,新建、扩建校舍29.56万平方米,平整运动场22.13万平方米,新砌围墙4.03万米,新砌堡坎6.09万立方米,新建校门71个,新建厕所198所,绿化、美化校园面积8.21万平方米。全县中小学占地面积达120.76万平方米,生均占地初中16.95平方米,小学11.65平方米;中小学校舍共47.94万平方米,生均校舍初中6.99平方米,小学4.53平方米;中小学教师住房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中学教师人均居住面积16.4平方米,小学教师人均住房面积16.3平方米。各中小学教学用房、生活用房、办公用房及其它功能用房基本配齐,围墙、厕所、校门、水电设施配套,校校无危房。
二、初中、高中发展情况
1、现状
全县现有中学33所(其中完全中学3所),中心校附设初中点28个,初中在校生24290人,普高、职高在校生3246人,初中入学率达95.1%,高中入学率为13.36%。2001年报名参加普通高考学生691人,上重庆市普通高校招生统一录取控制线426人,实际录取580人,高考升学率达83.94%,超全市平均升学率8.34个百分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各中学普遍面临着较大的学生就学压力,学校教室和各种功能用房较为紧张,合格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校舍场地缺乏,各校均人满为患,超大班额现象较为普遍,给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影响。
2、发展规划
扩大初中办学规模。彭水县拟在3-5年内新建2-3所初级中学,并逐步扩大现有初中的办学规模,增加学生容量,满足适龄少年入学的需要,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水平。
逐步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努力普及高中教育。由于彭水县高中现只有3所学校,高中办学规模较小,总量严重不足,而广大人民群众对接受高中教育的愿望却越来越迫切。彭水县将加大高中办学力度,逐步削减了彭水县中学初中办学规模,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同时,彭水县计划在“十五”期间,把彭水县中学办成独立高中学校,逐步扩大现有民中、郁山中学的高中办学规模,并在原区中学的基础上,兴办高中教育,努力扩大彭水县高中教育总量,逐步普及高中教育。
三、彭水县贫困儿童、少年情况
彭水县境内多\"两山夹一槽\"地形,山大坡陡,沟壑纵横,土地贫瘠,经济落后,2001年全县人均GDP为2409元,人均财政收入90元,人均工业总产值为77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26元,经济发展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经济总量相对较小,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典型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扶贫重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
农民普遍较为贫困,经济收入较少,家庭经济较为困难,全县贫困儿童、少年较多,尤其在各乡村较为突出。全县在校生95798人,有67059名贫困学生,各中小学每年均有贫困生流失、辍学,特别是女童辍学、流失情况较为严重。为保障贫困生不因家庭贫困而辍学,我县积极争取“希望工程”助学资金援助,其中王应田基金会捐款119.87万元。同时,学校酌情减免贫困生学杂费,积极开展校内自救活动,发动广大师生捐款捐物救助贫困学生,使不少贫困学生得以继续上学,但仍然有大量贫困生面临辍学的危险。
发布时间:2004-10-13 下午 03:33:50 文章摘自:政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