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真看了一遍,实话说,赞赏。
另,我不太明白一点,选择与政府合作是格桑花在最初即明确的工作程序么?或者,这点是如何确立起来的呢?
是吃了苦头以后才明白过来我们应该和当地政府合作而不是绕过政府,当然去年一开始做的时候也不具备让当地政府和我们合作的能力,这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出来的适合我们的模式.
另外我注意了格桑花的流程更适用于,普遍贫困人数基数大的地区。有否其它地区的流程介绍么?其他地区我们还没有类似经验可以分享.如一次基数不可能达到300或者仅仅30个孩子遍布全乡或者全乡的学校,格桑花如何选择工作的呢?在西部一个县找300个贫困孩子不是困难的,对于家庭分散的孩子如何调查我要写专题报告,在这里几句话说不清.即使他们分散一样可以做.发动学校合作这点很好啊,可一定要开端谨慎做事周密,这样最初次调查效率才高。我想有学校的大力支持,以后的汇款反馈将不会再是外联义工的负担了。格桑花除了最初次调查,有否每年定期的后续调查呢?如LOH一般??后续调查依然使用这样的方式么?这个由BENNY回答更详细.
我稍有些忧虑,如果全面依靠学校会不会不能及时察觉一些“特别捐助”的变动?我们是2条腿走路,不是全面依靠学校.对于这样事情的应付,不应该以某段时间不予合作来惩罚学校,因为那样遭到实际损失的还是孩子们。 孩子遭殃的责任在学校不在我们,我们为什么要背负不属于我们的负担?,内疚的也许是那些不负责任的老师,交给教育局去处理,如果教育局处理不力,我们不再继续捐助,我们把资源引导到其他合作的区域,一样是帮孩子.这样也是对捐助人负责,一个不负责的老师,我们给孩子再多的捐助,又能让孩子受到字样的教育?我们要认识到我们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只能做我们能做的事情,我们改变不了的事情只有放弃.
以上是我们格桑花的助学方式,可能和希望之光不同,欢迎指教,大家共同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