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月亮

lalala~~

[复制链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7-4-4 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枣庄

lalala~~

-

我着了几张照片来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7-4-4 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lalala~~

额滴神呀,这是啥树嘛~咋能长成这样滴雄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7-4-4 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枣庄

lalala~~

额滴神呀,这是啥树嘛~咋能长成这样滴雄壮~

是红杉树! 哈哈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7-4-4 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lalala~~

这红杉树漂亮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7-4-4 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lalala~~

-

我觉得这树是搭建古代天神往来人间的天梯用滴~~ (未考证,是我杜撰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7-4-4 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lalala~~

有什么关于尿毒症的资料么?小圭的弟弟需要帮助。特别是RMB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7-4-4 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lalala~~

有什么关于尿毒症的资料么?小圭的弟弟需要帮助。特别是RMB啊。。。

天天!! 你得把好友最新文章那个分类启用! 我的浏览器直接跳转只设置你的了,以前都是从你这里看到大家的更新的,现在你那个栏目没有,我都看不到我夫人的最新贴了!! 这个消息我没及时看到,你要负责!!

马上开MSN,我等你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7-4-4 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lalala~~

-

2010-03-05

犀利哥和家人团聚了,发一贴祝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7-4-4 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lalala~~

-

曹操与袁绍:最敌对的quot;挚友quot;

第一部——友情篇

    (一)少年挚友

    曹操与袁绍,一个是"赘阉遗丑",一个是"三公之后",论身份,论立场,他们都不可能成为好朋友。但是,少年的友谊是真挚而单纯的,它可以超越年龄和种族,超越门第于出身.早在洛阳时,他们两个“臭味相投”的“游侠”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游侠的性格,是他们友谊的基础."任侠放荡"的少年曹操与“好游侠”的少年袁绍共同为我们制造了两个著名的故事:

    1.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

    2.袁绍年少时,曾遣人以剑掷魏武,少下,不着。魏武揆之,其后来必高。因帖卧床上,剑至果高。见《世说新语假谲》

    多么可爱的两个放荡少年呀!由此可见,两人早年的友谊是真挚的,纯真的。

    (二)为国结党

    游侠,爱国,反对宦官。共同的性格和共同的政治理想促使东汉末年的七个挚友建立了一个小政党——我们暂且称它为袁曹政治集团。大家对这七个名字一定不会陌生:袁绍,曹操,张邈,许攸,伍穷,何禺页,吴子卿(真名不详)。作为那个年代的热血青年,他们为了解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东汉王朝,以其相对弱小的力量投入到反对强大宦官势力的斗争之中。袁绍是这个政治集团当之无愧的首领,出身四世三公之家,让他有极高的威信;折节下士的性格,让他能吸引众多的名士投奔;素养善士的才能,得到豪杰的拥护……

    曹操虽“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却凭他卓越的才能,以及袁绍的帮助获得了威望和地位。中平五年,东汉政府新置了西园八校尉,袁绍与曹操同时被任命为八校尉之一。多年的情谊,共同的政治理想,加上手中的权力,此时的曹操与袁绍以从单纯的友情和政治上的共鸣,上升到了政治上的默契。一个袁绍和曹操的时代即将到来。

    (三)同舟共济

    何进遇刺,袁绍、曹操将宦官一举诛灭。但政治经验的欠缺和诸多因素的影响,政权落入了董卓之手。以袁绍的游侠性格,他是绝对不会甘心的,他毅然偕同许攸投奔冀州,去开拓自己的事业。曹操被董卓为骁骑校尉,谁都知道,这是董卓在利用他的声望造势。曹操自己当然也明白这一切,他“变姓名,间行东归”投靠了当时在陈留当太守的好友张邈。曹操是幸运的,在张邈和卫兹的帮助下,他有了自己的武装。此时,袁绍与曹操虽一在河北,一在陈留,却有着新的共同目标——打倒窃取了他们胜利果实的董卓。

    与董卓部队的作战是困难的,袁绍虽为盟主,却难以控制内部纷争不断的关东联军。当时的形势真的很难,袁绍的盟主当得难,曹操的战争打得也难。但两人依旧心存着理想与信任,互相扶持着。(这里说正史,不说演义)荥阳一役,曹操被董卓部将徐荣大败,“士卒死伤甚多”“操为流矢所中”。就在这最危难的时候,好友袁绍给了曹操最大的支持。“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等十余万众略魏郡、东郡。王肱不能御,太祖引兵入东郡,击白绕于濮阳,破之。袁绍因表太祖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见《三国志武帝纪》

    此时,与董卓未灭,袁绍北方有公孙瓒的威胁,曹操与张邈则“敌环伺于四周”,袁绍与曹操如同站在同一艘逆流之舟上,只有“共济”方能不被历史的洪水冲走。以利益为主的友情在患难中更显得牢固。



    (四)扶曹起家

    对于曹操,兖州=刘邦的关中=刘秀的河内.历史证明,荀彧的分析完全正确.而帮助曹操夺得兖州功劳最大的人是谁?正是好友袁绍.众所周知,袁绍的根据地自爱河北,但他却以妻子为质,去讨好当时的兖州刺史刘岱,何也?刘岱与公孙瓒与隙,袁绍借此以排挤公孙瓒在兖州的势力,以大力支持曹操在兖州发展事业。

    曹操和袁绍都是讲义气的“侠”气,袁绍信任曹操,曹操占领了兖州,就等于自己占领了兖州,大家就可以互相照应,牵制共同的敌人.而直接帮助曹操夺得兖州的鲍信,则是袁绍和曹操共同的好友,在朝廷上,有一定威信的袁绍表曹操为东郡太守,刘岱灭后,又表曹操为兖州刺史。

    就这样,在袁绍强大的军事压力和袁曹相识的鲍信、陈宫的拥戴下,曹操得到了他的“关中”。

    (五)保卫兖州

    创业容易守业难,兖州如同一块肥肉,人皆伺视而垂涎.袁绍和曹操必须联起手来保卫兖州.首先是来抢夺的是袁绍的从弟袁术。多年的敌对关系,绍与术早无兄弟之情。在袁术看来,夺取曹操的兖州是与袁绍势力抗衡,成就其霸业的重要的一步。

    这就是封丘之战.(术)引军入陈留。太祖与绍合击,大破术军。术以余众奔九江……见《三国志袁术传》

    公孙瓒绝对不会袖手旁观,他与袁术建立同盟,互相配合.还有徐州的陶谦也来插一脚,向兖州发兵。

    患难中的友情是珍贵的.在曹操的危机关头,袁绍继续支持着他.当曹操进攻徐州时,袁绍派兵加以支援.当曹操“后院失火”,手足无措时,袁绍为曹操亲征吕布,收复兖州.曹捆身败于徐州陶谦,土地被吕布所夺,彷徨无依于东部边境,没有蹈足安身的定所。然大将军袁公深明应强干弱枝的道理,并且不愿助成叛人之党。所以再次亲掌帅旗,身披铠甲,动员全军起兵讨伐,金钲战鼓响声雷震,吕布之众逃奔败亡,拯救曹操于濒亡之祸,恢复曹操一方长官的职位,如此看来,大将军袁公虽无大德于兖州百姓,却有大恩于曹操。见《为袁绍檄豫州》

    袁绍,曹操,这一对少年挚友,终于在多年艰苦斗争之后,达到了各自事业的稳定阶段,但这两个都用强烈政治野心的密友在自身利益与欲望不能协调的情况下,他们的友谊又会走向哪里呢?

    历史有它必然的答案……

    第二部 仇敌篇

    (一)矛盾-必然

    矛盾,推动事物前进的魔手.万物中,惟独矛盾的才是永恒的.旧的矛盾未远去,新的矛盾已悄至.历史抽出了它的“矛盾魔手”,将一对挚友转变成一双“仇敌”。


    (二)矛盾-潜伏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袁绍与曹操的矛盾也是如此.在讨伐董卓期间,曹操就因立帝等等问题对袁绍的言行表示过异议.这时的矛盾是微小的,是可以修复的,但却也是疤痕性的.曹操是一个智者,他明白当时的客观形势要求他必须与袁绍“存小异、求大同”.曹操在忍让,同时他的势力也在好友的支持下迅速发展着。

    他需要袁绍;他知道,袁绍也“需要”他.当友情开始沾上权力和利益的味道时,潜伏的矛盾便像遇到催化剂一般膨胀,蔓延,直到让你嗅到真情开始霉变……

    (三)矛盾-表面

    袁绍帮曹操,为情,更为利.完全控制曹操的欲望从他帮助曹操的第一天开始就充斥着他的大脑.可是袁绍是不幸的,他较错了朋友——曹操不是韩信,他不会甘心为人座第二把交椅.他具有和袁绍同样的伟大志向,或者,叫做野心。

    绍与公共起兵,绍问公曰:“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公曰:"足下意以为何如?"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觽,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袁绍对曹操推心置腹,将自己的真实计划全盘托出,但曹操的智谋显然高袁绍一筹,他只是搪塞一番,说几句空话。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目标是占据河南,然后向北发展。

    一个南下,一个北上,都想统一北方.同一件事情想到一块儿,对于是小事来说,是一份能带来快乐的默契.但在关系到自己利益的大事上,却是一颗能将一切情谊颠覆的炸弹……当兖州陷入吕布之手,当曹操无家可归,袁绍笑了,他知道,这是他控制老朋友的最佳时机.他写信让曹操把家人送到邺城.表面-保护,实质-要挟.《三国志武帝纪》中,曹操同意了袁绍的要求,但是被程昱劝止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史家有所避讳.我更愿意相信,这是曹操自己思考后拒绝的。毕竟,那才像真正的曹操.不过,不管怎样,从曹操拒绝袁绍的那一刻起,二者的矛盾开始表面化。

    猜疑与抱怨开始唐而皇之的侵蚀着友谊……


    (四)矛盾-激化

    袁绍和曹操,一个拼命想控制,一个拼命想摆脱.就像两个高手的围棋赛,不到最后谁都无法预料谁会胜出,毕竟,包围与被包围只在一念之间……

    历史就是这么可爱,无论谁走偏一步,都不会是现在的这个结局...公元196年,刚占领许昌的曹操接到了董承的密信.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的独立宣言,从那天开始,他终于解脱了,他终于自由了,他终于可以“我的地盘我作主”了.而对于袁绍,这件事则是一个双重打击:既是情感上的,也是利益上的.他破口大骂:曹操当死数矣,我辄救存之,今乃背恩,挟天子以令我乎?

    对于感情真挚的两个人来说,脱离就意味着背叛.而曹操这个漂亮的“反包围”则将两人的矛盾激化,从此,盟友成了劲敌,仇恨骑在友情的头上,和利益一起,左右着傀儡的驱壳……

    (五)矛盾-结局

    但凡精彩的故事在高潮之后(或之中)一定会有一个结局.袁绍和曹操的故事,不是悲剧,不是戏剧.因为,历史是一部略带沧桑的正剧。

    袁绍,雄据河北;曹操,称霸河南。


    历史统一的趋势迫使这对多年挚友兵戎相见.官渡之战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无法平息的内部矛盾让袁绍自己把自己送上了刑场,而历史则选择了“道、义、治、度、谋、仁、德、明、文、武”都胜一筹的曹操.利益践踏着友谊,无情的客观总是以利益的胜者主宰世界为终点.但人就是这么一种奇怪的有性情的动物:作为一个真正的“侠”,利益可以让他杀死一个人,但是却不能让他杀死一段情,更不可能让他杀死自己的心……

    操既定冀州,亲往袁绍墓下设祭,再拜而哭甚哀,顾谓众官曰:“昔日吾与本初共起兵时,本初问吾曰:‘若事不辑,方面何所可据?’吾问之曰:‘足下意欲若何?’本初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吾答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此言“亲往”——“甚哀”——"再拜"每一个细节都是那么让人心酸。

    曹操这次绝不是作秀.少年游侠的情谊是不会因矛盾轻易抹去的.人在年老时,回忆起往事,总会为那份时间阻隔而产生的美而潸然泪下。

    失去袁绍的曹操是孤独的,真正的,内心的孤独.老天给袁绍和曹操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历史的发展让他们成为了最敌对的挚友。

    每当我想起这个故事,一幅画面总是不自主地浮现自爱我眼前:夕阳下,老人策马立于崖边,

    云海翻腾,老人黑色的孤独的背影映着血红的天幕,许久,许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90.6%

发表于 2007-4-4 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lalala~~

挺喜欢曹操的,真性情有担当,可惜学不了他,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5-15 03:18 , Processed in 0.10289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