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一生悬命

[原创]百蹊助学网--2007五一布拖行走纪实(完整篇)。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7-5-28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百蹊助学网--2007五一布拖行走纪实(完整篇)。

嘻嘻,和小孩子玩老鹰捉小鸡游戏的是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47.93%

发表于 2007-5-28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百蹊助学网--2007五一布拖行走纪实(完整篇)。

哈哈
师傅师傅
俺看到你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7-5-28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百蹊助学网--2007五一布拖行走纪实(完整篇)。



悬命! 谢谢你的图文!!

可能一些图文我看得多了,有些麻木,不会再有最初的震撼。。可是这些照片仍然让我难过了。

前几天我还在想这样做究竟有什么意义,或许一件事情能坚持下去,是因为在路上可不断获取力量吧,谢谢这一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7-5-28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百蹊助学网--2007五一布拖行走纪实(完整篇)。

谢谢驴子老大,今天还看了狐狸在百溪和栖息谷贴的,很有趣,不过重要的是所到之处,又有些孩子得到些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7-5-28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百蹊助学网--2007五一布拖行走纪实(完整篇)。

(四)
彝族家庭政策允许生三个孩子,这里存在很严重重男轻女现象。老人的扶养义务落在小儿子身上,房子归小儿子所有,其它儿女没有扶养的义务。







彝族妇女非常的勤劳,在我调查分配过程中常常看见过17、8岁的女孩用筐背着足有4、50斤重盖房用的石头走在山路上,看到过6、70岁的老婆婆坐在村头太阳地里纺土布,在村里随处可见6,7岁的女孩背着1,2岁的弟弟妹妹。



彝族妇女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很低,当我们问及家庭负债情况时,很多女主人都回答不出确切的数字,说只有男人知道。

彝族妇女的受教育程度很低,我们走访的人家中大多数女主人大都不会说汉话,村子里16,7岁的女孩基本没上过学。











第一天,那个孩子17岁的姐姐在旁边小小声的用我听不懂的彝语回答着,陪同的孩子告诉我,她说她没有上过一天学,明年就要嫁人了,父亲已经收了别人家的彩礼钱。我望着她,想从她的眼中看出是否有遗憾,可是我只看到了脸上怯怯的笑容和眼中的那片茫然。当听到她爸爸说自己读过初中,现在可以靠给人算帐赚钱时,我笑着说他文化高,心里却愤怒着想揍人,自己文化那么高却不送女儿上学?但我却不能那么做,在这里,我只是一个不相干的外人而已……这天,我跟堂叔笑言,在这里,我已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了。





第二天,在村小学,这个只有一个代课老师的学校,里面没有一个女学生……这天,与孩子们玩得很开心的我,还未意识到重男轻女的思想在这里已经有多根深蒂固。

第四天,我在村头看到了一大群或背着弟妹,或扛着锄头的小女孩,询问之下得知,她们都是还没有上学的,但很明显其中有一半是已经过了上学年龄的……这天,我感叹自己童年幸福的同时也开始有点茫然。







再后来,看到了孩子13岁的妹妹,没有上过一天学;看到了孩子12岁的姐姐,因为一只眼睛失明没有上过学;看到了孩子13岁的姐姐,在村教学点读完三年级缀学了,原因却是因为四年级的中心学校太远;看到了更多在锄地的小小的身影,一问,才10岁左右,翻地的动作却是娴熟无比……这个时候,我深切的感受到了一种无力,这里很穷,但身受其害最深的却是那些女孩子和妇人……





同行的老师告诉我们,在这里,女孩子的婚姻完全是由父母做主的,除非她们自己能赚钱才有可能自己选择夫家,而她们连学都不能上,这还有可能吗?



记得在来时的山路上看到几个彝族女子一遍一遍的和着泪水唱着同一支彝族歌,那悲凉的歌声里满含着她们的幽怨,在歌声里,她们用心在感叹着婚姻的不幸福和生活的悲伤,却无能为力,因为她们被禁锢在这个牢笼中,已经失去了想要自由的权力。

在那个简陋的小镇上,永远只看到男人在晒太阳喝酒,出去调查时他们在晒太阳,调查完晚上回来,在路上碰到喝得醉熏熏的还是他们。

女人们却在土地里辛苦的劳动着,光着脚,一遍一遍的重复着锄地的动作,时光定格在她们弯腰用力的一瞬间,似乎恒久以来就是这样劳动着,那里凝结着彝族女性的沧桑。

到底,我是应该把它称之为风俗习惯或是历史遗留的问题?毕竟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对这个民族也是个不小的冲击,正是由于这些在我看来奇怪的原因,导致超过七成的女孩子都没有上学,在家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做家务、带弟妹、下地干活,从几岁就开始干这些,到了十五六岁就等着嫁人了,而她们的价值仅仅只值父母所收的那点彩礼钱。

对我来说,十五六岁,还是少不更事可以在父母跟前撒娇的年纪,而她们却过早的开始承受复杂的生活带给她们的压力,一生就这样忙碌而又空洞走过属于她们的世界,再等着下一个轮回。

[/quot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7-5-28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百蹊助学网--2007五一布拖行走纪实(完整篇)。

谢谢新老朋友的关注!

4月28日我在一所中心校调查图书情况,正好遇到五一长假之前的全体学生集合点名,我从学校二楼望下去,目测只有不超过1/5的女生,其后下乡的几天调查中,我们又看到了大量的从未上过学的女童,在我入户调查的四十一家中,15岁以上的女孩子,没有一个是读过书的。这里的女孩太苦了。

基于此,我们临走之前向学校提出了成立女童班的计划,我们想通过资助让那些不上学的女孩子去读书,目前这个项目正在和学校协商之中,期待着可以落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7-5-28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百蹊助学网--2007五一布拖行走纪实(完整篇)。

(五)
老九规是我们这次调查中最穷的一个村子,距离公路非常远,所有的房子都在山上,无论去哪一家,都是不停的上山、下山。。。。。。

到了第一家,孩子出门放羊不在家,父母在,看到我们的到来,孩子的妈妈马上就要煮鸡蛋给我们吃。我们推辞离开,后来孩子的爸爸追了上来,一定要我们带上鸡蛋在路上吃,这些鸡蛋,家里都是舍不得吃的,攒下用来换钱买盐和日用品的,我们平时吃盐还挑咸了淡了,他们是没有客人来,吃土豆什么的从来不放盐。

5月3日,一直晴朗的天突然下起了雨加冰雹,毫无准备的我们只好在被调查的孩子家里躲雨,孩子家的屋顶是瓦板房,漏雨,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我在屋子里面披着雨衣记录家庭情况,雨把纸弄的都是泥点。不过,火烧的很旺,一点也不冷。

因为时间多,所以就和孩子聊天,丛林王把自己从东莞带的一个杯子给了好心的邻居。我们带了一堆药,也送了两盒给他们,我相信,人的真诚是可以感知的,好心的邻居邀请我们去他家坐坐,他家不漏雨,盛情难却之下,我们来到了邻居家,结果男主人帮我们把火升起来之后,就匆匆忙忙走了,原以槭窍掠昝ψ攀斩鳎桥艿缴缴险宜羌业纳窖蛉チ耍换崤魅撕秃⒆踊乩矗砩先渴噶耍挥幸路唬煤⒆幼诨鹛帘呖净穑⒆拥囊路境隼匆徽笪砥车闹倍哙隆!!!!!

后来,男主人也回来,说要杀羊款待我们,我们急忙拦,结果男主人拦着不让我们出门,等我们挤出门口一看,羊已经被割开了喉咙。。。。。。
伴着感动和复杂的心情,等到羊煮熟,村子里的大人和小孩来了一屋,大家一起吃着这一年难得吃上的一顿肉,开心不己。而我们啃着并没有煮烂的羊肉,有点难以下咽,只是那羊汤却是非常鲜美。









5月4日,在一个孩子家,再遇要杀猪的情况,我们连忙道谢逃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7-5-28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百蹊助学网--2007五一布拖行走纪实(完整篇)。

(六)
这是一个被撤了的村小,在海拔三千米左右的村子里,因为没有老师。这里的孩子要上学只能步行两个小时左右下到山下的衣斯小学,据村长介绍,目前该村一百多个孩子中,只有四十多位孩子有去上学,还有一百位左右根本没有上学。我问同行的老师如何能让这个村小重新建起来,老师很无奈的说,建起来也没用,因为根本没有老师愿意来,村民中也选不出有水平的人来做代课老师。



根据布拖县教育局向百蹊提供的资料:布拖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经济滞后,交通不便,许多村点学校分布在高山上,加上布拖县教育起步晚,底子薄,现在教职工数无法满足全县教学需要。在万般无奈之下,只有依靠聘请代课教师来弥补教师数的不足,目前全县共有小学代课教师296人,占到整个村小教师中的80%以上,每月工资100元。这些代课教师都是初中以下(含初中)文化,分布在各个村点学校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目前布拖县教育局正在推行以中专生代替代课老师的计划,以逐渐的改变这种状况)

老吉村分两部分,1-4组在南面,5-9组在北面,老吉小学在5-9组那一边,沙曲老师的家在3组,临近公路。我们从学校把他接回家中,还没进屋,陪同的校长就提醒我说:“你看他们家院子连大门都没有。”确实,他们家的门口只是用土垒了半米高,女主人没在家,去看孩子来,屋内只有一张床,一张放餐具和菜的破桌子,脏乱的衣服被搭在屋内的两条绳子上,靠墙堆着些化肥,一只母鸡在化肥袋子间照顾着几只鸡雏。。。
这位优秀的教师看上去比城市里的同龄人要老很多,木讷拘谨,问一句答一句,问完调查表上的问题后,我问了一句:“你知道国家有清退代课教师的计划吗?”他一脸茫然地回答说不知道,我盯着他追问:“如果你被清退,该怎么办?”一丝痛苦掠过他的脸庞,交叉的手指头因用力而发白,大概有十几秒的沉默之后,他说:“我不知道,谁知道呢?也许去打工吧。”确实,他是城镇户口,家里没有他的地,城里却没有他的家。我没有勇气再问下去,只能飞快的逃离这个家,连老师的相片都忘了拍。


(代课老师和他的家)


(代课老师和他没有穿鞋子的妈妈)

渴盼读书的孩子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7-5-28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百蹊助学网--2007五一布拖行走纪实(完整篇)。

(七)
当地居民的衣服一般是捐献来的、自家手工做的,少数是市集上买的,一家全年只有少量的几十块钱用来买衣服,只有在节日,村民才穿自己用羊毛拎线、织布、裁剪、缝制的盛装。头一天晚上下了雪,第二天山上全是白茫茫的一片,我全穿上了抓q冲锋衣,而这里的大人小孩都只穿着一两件衣服,很多还光着脚板,从村民口中得知,他们没有更多的衣服穿,只能这样“习惯了”。



这里的母亲基本不穿鞋子,一是为了干活方便,直接踩牛粪等肥料,二也是因为没有鞋子穿,仅有的都让给了孩子,这里穿的鞋子大多是我们常称的解放胶鞋,即便这样,也很多不是露了脚趾就是露了后跟,让人看着辛酸。







彝族人一年有四大节日,火把节、彝族新年、五一和国庆,最大的两大节日火把节和彝族新年我们肯定是凑不上,但是还能碰上个五一,乡亲们都穿着节日的盛装来到镇上赶集。

拖觉虽是个小镇,可是整个片区七乡一镇唯一的赶集点,平时是10天一个集日,早上吃过早饭从家里出发,来到镇上也要几个小时,所以到了中午,这里才开始热闹起来。





没有统一规划的市场,只不过在镇上中间一块空地,大家把从家里带来的货品在地上摆开,最多的是烟饼和四季豆,然后就坐着等买家。旁边小店多是收购羊毛和卖衣服、日用品的。牛羊等牲口的交易在镇旁边的一块空地上,这里也是火把节的场地,虽然是难得的赶集,可这一点也不热闹,十几头性畜,十几个人就坐在旁边聊天晒太阳。

集上时不时能见着背羊毛来卖的小女孩,抱着一只鸡来换盐巴的妇女,还有最多的就是坐在地上喝酒的男人,穿着漂亮整齐的彝族姑娘站成一排。而孩子和姑娘们都喜欢吃棒冰……







晚上和老师们一块吃饭,听着老师一首一首的给我们唱彝族歌曲,想象着这个有著自己文字和Z言的民族的过往,如何从奴隶社会直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如何从一个勤劳的民族发展成了今天,后来在西昌的彝族博物馆得到了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7-5-28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百蹊助学网--2007五一布拖行走纪实(完整篇)。

后记

记得泪零去完巴马调查后回来说过的话:"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眼泪很贱的人,感动,心酸,受委屈……都很容易把我的泪水引出来。
这次,在去孩子家的路上,我以为在见到那些超出我想象的贫穷情况时我会哭。但是,我一直都很平静,是因为在那同时我也见到了他们的笑容。

在见到他们笑容的那一刹那,我终于知道,我之所以认为自己会哭,是因为我一直在以自己的生活标准在可怜他们。其实真正错的是我,是我不懂得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却在这儿悲天悯人。他们身在其中都很坚强而快乐,而我一个闯入者有什么理由来评说,来为他们难过?

现在我懂得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我也就没有理由再为这样的贫穷而流泪。是的,只要能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我不一定很温暖但很坚定的手,来拉他们一把,把这些孩子带出逆境,他们今后的路也许就不一样了。

想通这一层,再见到他们的笑脸时,我也会露出真诚的笑来回应他们,这才是他们需要的!"







丛林王:

从布拖回来后,很多朋友劈头盖脸第一句就是:“有什么感受?”

很明显,他们想要听到滔滔不绝的人生感悟,我去的地方要描绘成第三世界,最好不属于这个地球。

其实一个简单的问句,就把我问得哑口无言,可能是还没来得及思考总结,脑袋里还是一片空白。也可能是命题太大,好不容易想出几个词来应付这些好奇者,随之而来的又是一连串问句。

以前也到过很多贫困的地方,但都是走马看花,没有深入作调查他们的生活环境,更没有作过什么帮助与思考。

去之前,我曾经考虑我害怕见到沉重的东西。但现实是我们从两个不同的环境里来去自如。

成都―布拖―成都,就是天堂―地狱―天堂,我惊奇于人怎可在巨大差异环境下割裂自己,在布拖我们天天见证什么叫家徒四壁,每天穿行于刺鼻的气味下做调查,在老乡家只能啃土豆或干粮。

上了离开贫穷的中巴后,我们酒没少喝,肉没少吃。回到熟悉的成都,与哪个山区的生活就一刀两断,生活没有因此而有什么改变。我们好象天才的演员,变脸比谁都快。所以,我们并不高也不伟大,只能说我选择了那样做,并影响过一些人。

在哪个环境下,你可能悲天悯人,不多的付出就可以给他们莫大的帮助。当时可能也告诫自己以后要过点艰苦朴素的日子,甚至因为自己过往的胡花海喝有点内疚。但回到城市还是喝酒的时候喝酒,吃肉的时候吃肉。布拖的经历,好象浮于云端的梦中,离我们越来越远。

为什么?

这是本人素质太低?还是坚硬的冷漠?

或者,有什么样的环境,就孕育出什么样的思想,很多东西不是偶然的突变,而是必然的潜移默化。

其实,刚到布拖时,彝族人的目光就令我很不舒服,哪是一种戒备、怀疑、迷茫、没有希望的目光。见到我的镜头,更是见到鬼一样,甚至露出厌恶的表情。

但当一个萍水相逢的人杀了一只羊款待我这个客人时,何尝不是令我感动得手足无措。纯朴的人们只能邀请你吃烤土豆,哪香气就是人间最美味的佳肴。

不管是否承认,城里的人到了山区,或多或少都有优越感。我们在上山的路上见到一些没上学的女孩,满以为可以因为山路的偶遇而改变她们的命运。想到这里,觉得自己有点象救世者,形象一下子高大起来。但家里人的一句“她读书,没人放羊。”令这个救世行动顷刻简单地坍塌。

事实证明,我们不是天使,也不是救赎者。我们只能尽力而为,面对巨大的贫穷,我们所做的只是杯水车薪。今天的一分力,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也好象没改变什么。但很多人的一分力,经过长时间的日积月累,聚沙成塔,终归有他存在的价值。

谢谢参与这次助学活动所有的人们。





注:本篇纪实由Molly、一生悬命、foxgace、泪零、丛林王等五个人的文字组成,由丛林王、Molly、一生悬命、foxgace、阿雄、烟波等提供照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7-31 09:30 , Processed in 0.04645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