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一生悬命

朱湘:在希望之光的日子[连载]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1-14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湘:在希望之光的日子[连载]

好遗憾这么晚才看到, 我没看到太多沉重, 只看到了希望, 我一直让自己积极着 .lt;pgt;也说说我为什么来到希望之光. 其实我一直在寻找一种途径能够在生活中表达自己, 实现自己. 我是从比较贫困的地区走出来的, 对于贫困我已经很习惯了, 没有城市里生活的人们初见贫困时的震动. 这种阅历让我务实并理性---面对贫困个体确实无能为力, 我只能寻找一种合适的途径来为改变贫穷提供一点点我自己的力量.lt;pgt;我的灵魂终于找到了一个安稳的家园. 这里确实很平淡, 但是我能感觉到每一个朴实的ID后面一颗颗热烈的心. 感谢上帝让我在偶然中走进了这个家园,从此我知道了自己努力的方向.lt;pgt; lt;pgt;lt;pgt;lt;pg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1-14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湘:在希望之光的日子[连载]

如何重建人与人间正常的互相尊重,关心,信任是一个漫长的历程,国内目前的状况我认为是历次运动和突然开放的必然,是一个必经的阶段.当社会经过长期稳定之后,这种扭曲会自动痊愈.希望之光的存在与发展正是这痊愈过程的一种反应.各位希望之友的作为实际上是一位负责的社会成员在正常社会中的自然行为.我觉得以平常心处之就可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3-1-14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湘:在希望之光的日子[连载]

在希望之光的日子3
在希望之中活着,一个否定乌托邦者的自白
quot;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份量还重。quot;
                       ――索尔仁尼琴lt;pgt;quot;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quot;
quot;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quot;
                       ――鲁迅lt;pgt;quot;人的本性只有通过怜悯和仁慈才能改变,恐怖,强制,和各种各样的暴行,无论它们是红的,棕的,还是白的,都无济于事。quot;
                       ――布尔加科夫lt;pgt;   既然是自白,就是自己说给自己听的,或许也说给有相似想法的人听,本来没有理由引经据典。但是,作一个否定乌托邦者,作一个现实主义者,首先需要汲取丰盈的内在动力,才能既反抗乌托邦的童话般的精神诱惑,又抵制现实中拜物与自恋的诱惑,这本来就是人性的缺弱。索尔仁尼琴、布尔加科夫和鲁迅都是我的精神前辈,他们清楚,在这个世界中保持人的尊严,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也明白我们只能拥有这个世界――没有一个彼岸的天堂,也没有执行最终审判的末日,我们拥有的只是我们自己,还有我们一直不肯舍弃的乌托邦的梦。
   记得一篇文章的题目叫作“反对道德的高标”,反对道德?作一个不道德的人?100多年前,有一个德国人自称是“非道德论者”,他为人行事都要超越道德标准,超越公认的善恶的尺度,他的名字叫尼采。“作一个诚实的人,而不是什么善良的人”,尼采这样说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德”,这些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思索过。10年前,我会立即回答,并且相信善与恶誓不两立,信任这就是真理。10年后,面对这些问题时,我只能回答――请原谅,恕我无知,我无法回答,我无法揣测人心的光亮与阴霾,无法测度有多少灾难是借着冠冕堂皇的名义作出的。
   我――一个否定乌托邦者能够回答和允诺给自己的仅仅是:反对以道德的名义指责和评判我还不能理解的事情,反对以善恶为尺度衡量现实中的是是非非,并且以此否定和我不一样的人们的生活和选择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权力,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之中,我们都是不完美的、现实的人,没有人有权力作别人的审判者――我们都有缺陷。
   同样,由有缺陷的我们组成的世界也是有缺陷的,然而,我们只是拥有这样的世界――所以,对于这个世界,以及未来的世界,我――一个否定乌托邦者所能给予的承诺就是:不会以另一个完美的世界来苛求这个世界,万丈红尘中,我们活着,怀着希望,但不是希望用乌托邦代替这个世界,而是希望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能够有勇气承认我们的缺陷,希望我们能够在低头工作的同时,偶尔抬起头来仰望星空,认识到自己的尊严,尽管我们都不完美。对于未来的世界,我只想说,希望我们的孩子是自信的、乐观的和坚强的,同时又是务实的,除了自己的判断,希望他们不要相信任何宣扬,任何权威。
   作为希望之光的义工以来的种种事情,都已经模糊成了回忆,仿佛并没有什么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但是,完成了每次的工作之后,我都相信,自己又履行了对自己和对世界所作的承诺。
   在希望之光中,我怀着希望活着。lt;pgt;
*************连载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1-14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湘:在希望之光的日子[连载]

“我的灵魂终于找到了一个安稳的家园. 这里确实很平淡, 但是我能感觉到每一个朴实的ID后面一颗颗热烈的心. 感谢上帝让我在偶然中走进了这个家园,从此我知道了自己努力的方向.”这是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共同的感受。让我们朝着认准的方向义无返顾地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1-14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湘:在希望之光的日子[连载]

quot;同样,由有缺陷的我们组成的世界也是有缺陷的,然而,我们只是拥有这样的世界――所以,对于这个世界,以及未来的世界,我――一个否定乌托邦者所能给予的承诺就是:不会以另一个完美的世界来苛求这个世界,万丈红尘中,我们活着,怀着希望,但不是希望用乌托邦代替这个世界,而是希望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能够有勇气承认我们的缺陷,希望我们能够在低头工作的同时,偶尔抬起头来仰望星空,认识到自己的尊严,尽管我们都不完美。对于未来的世界,我只想说,希望我们的孩子是自信的、乐观的和坚强的,同时又是务实的,除了自己的判断,希望他们不要相信任何宣扬,任何权威。quot;
真正好文章,美文也,推荐给《读者》吧,如能发表,绝对能扩大“希望之光”的影响。
就怕不符合“希望之光”低调的原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1-14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湘:在希望之光的日子[连载]

引用:
1、希望之光不转接任何对失学儿童的捐款;
2、希望之光暂不接受任何外界资助;
3、希望之光暂不接受任何官方媒体的采访;
=====================lt;pgt;在《读者》上发表,不只不符合低调原则,也不符合不与媒体接触的原则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1-14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湘:在希望之光的日子[连载]

温故而知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3-1-14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湘:在希望之光的日子[连载]

(重新整理格式)

朱湘:在希望之光的日子1——走近希望之光
  
  不知不觉的,来到希望之光已经有300多个日子了。
  
  我之所以能够走近希望之光,有一个很私人的理由:我受到的差不多是中国目前能够提供的最好的教育,但是,我为什么这么幸运?其他的人为什么从孩提时代就被剥夺了同样应该是天赋的权利?
  
  只有两个字:偶然——我偶然地出生在一个能够让我完成义务教育的家庭,偶然地考上了大学,偶然地有机会一步步继续深造,对此,我只能说幸运,只能感恩。
  
  在遇到希望之光之前,我就一直想作些什么表达我对于生活的感激和对于自己幸运的愧疚——一种类似于清教徒的使命感和罪责感。而且,我是标准网虫,希望之光在我的生命里可谓出现得恰逢其时。
  
  希望之光是怎么回事儿?最初是怀着这样的好奇心,走“近”希望之光的,那时,我还心存疑虑,毕竟,网络能够告诉我们的只是一个个陌生的ID。即使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因为谎言而受伤,因为善意被利用而忿忿不平。
  但是,但是,能够写出这样的文字的人应该是值得信任的吧:
  
  ......
  
   “身不由己”,就是被一种理智无法完全驾御的力量牵引,这种力量之所以能牵动我们,当然是因为它呼应了我们生命之流的暗涌。善因之而可以称为“善的冲动”,对有些人来说,这种冲动如此强大,以致于可以压倒别的本能,可以使人忍受困苦,乃至放弃生命。
  
   其实写这篇东西,起因于我最近的一些感慨:我正在参与一项网络救助失学儿童的活动,发现好多参与者与我一样,忌讳自己的这件事被身边人知道。
  
   为什么要让别人知道呢?陌生者可能怀疑你作秀乃至欺骗,朋友们会担心你活得太虚妄乃至太傻——我知道自己的朋友们早就背着我偷偷地互相摇头叹气了。说来荒唐:多少营营苟且之事都敢公然地做或说了,而一点平常的善行,却不得不像返祖人多长出来的尾巴一样小心翼翼地掖着。
  
   有一天我跟一个热切地想加入我们的朋友聊天,她说,或许你们会对我的急迫起疑心,但,乐善好施的天性,我是改不了了。她的语气,就像是在说“同志,我可找到你们了”,因为网络的匿名性,使她终于可以放心地释放自己的善心。在此之前,她因为报名参加捐助而受到周围人的嘲笑。
  
   因善而受辱,我们处在一个多么畸形的年代!
  ......
   ——《身不由己》 镜与灯
  
  
  这个帖子是怎么说服我,打动我,让我也走进了希望之光?多少次,我都没能想清楚。也许,是帖子中的那种语气和语气中透露的沉重,真实和无奈。
  
  这是我们经过天桥时,匆匆俯身给真真假假的“乞丐”一点儿零钱时的同情、怀疑、愤怒和狼狈;这是我们从冻得瑟瑟发抖的快递员手中接过鲜花、蛋糕和一切礼物时,由衷的喜悦之外的那一点儿什么;这是我们看到西部的孩子被接到大城市里过三五天“天堂一样的生活”
  时,对这种做法产生的保留,甚至是抵触的态度,也是我们一直反思的问题——究竟应该做什么才能真正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尽管这个帖子透露出来的只是一种沉重,真实和无奈,第一次来到希望之光,我仍然大吃一惊:这里比网上任何一个社区都更简洁,甚至可以说是枯燥——这里既不能有愤青的言词(因为要规避可能带来的危险),更没有特别丰富的栏目设置或者网上流传的种种非正规消息,这是一个苦行僧的论坛吗?这是一个和官方达成某种妥协的论坛吗?
  
  但是,我看到的不是一张张温和的笑脸吗?是什么在支撑着希望之光的义工,让我看到的只是温和的微笑?
  走近希望之光时,我的内心充满了困惑。


在希望之光的日子2——走进希望之光
  
  怀着热切的希望和几乎同样强烈的困惑,我在希望之光网站注册了,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仍然尽量让自己与她保持一定的距离,为的是能有一个客观的立场,尽可能多、尽可能真实的了解她的情况。而这样做的动机大概不止是谨慎这么简单,也许还是害怕失望吧,就像多数情况下,面对真实就意味着面对失望。私下里的想法是,“希望之光”也许能够像她的名字一样,在暗夜里带给我们希望的火光吧。
  
  慢慢的,我开始看出貌似平淡的帖子后面的热忱。在义工们对于网友的回复中感觉到了柔和的力量——这是春天的小溪的澄澈和宜人;在义工之间的相互协作和对答中感觉到了信任的勇气——这是在夏日的原野上嬉戏的孩子之间的信任。当又一个孩子重返课堂的消息传来,这些几乎都已过了而立之年的人们,突然变成了孩子,这几天的论坛格外热闹,总会有不经意间的喜悦散落,这就又像是秋阳下的丰硕大地了。当然,希望之光上也会有严酷的冬天和蛰伏的坚忍与智慧,当网站因故而临时关闭,义工们就会重新凝固成在实际生活中饱经磨炼的“成人”,尽量用各种方法争取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对于陌生者的信任就这样建立起来了,我渐渐接受了这些既天真,又成熟的朋友。在希望论坛随便翻看帖子的时候,经常会感受到老朋友才可能带来的默契——也许是我们有着相似的心态,也许我们是最后一批理想主义者和相信进步的理性主义者?也许。。。?
  
  经历了遇到知音的最初惊喜之后,我开始用理性的,近乎苛刻的眼光考察他们的工作成效——开始熟悉希望之光运作的流程,开始了解他们严格的双重调查-发布失学儿童资料-认捐确认-跟踪复核的程序,开始知道他们始终在改进工作方法,也开始信任他们在履行“行胜于言”的承诺。
  
  和希望之光的义工在QQ上聊天时曾有过这样的对答:
  
  ppzhux :作为义工,对于你们自己的工作,可能有跟我们不太一样的感受吧?
  一生悬命:我觉得希望之光一直还在进步,这是我坚持的理由。。。。。。来希望之光唯一的目的在于孩子,所以我工作的时候很快乐。
  我觉得希望之光就是一项工作,是工作,有承诺就应该做得好,就意味着向被服务者承诺了,否则你可以不干。
  
  老糊涂 : 说实话,我觉得只是在做一件我应该做而且可以做的普通事。
  ppzhux : 为什么是应该?是出于情感方面的同情,还是理智上的思考?
  老糊涂 : 我不是什么富有爱心或同情心的人。相反,我可能是个冷漠而偏理性的人。我之所以参与希望之光,是为了一位已经去世的朋友。那位朋友在去世前曾经和我商量过想做这样的事情,但没来得及
  
  也许,义工来到希望之光是出于不同的理由,然而,正是“力所能及”的平常心,不辜负孩子的企盼和网友的信任的朴实心理构成了这个草根助学集合的信念。当我最后点击“申请加入义工”的链接时,已经觉得自己就是希望之光的一员,这里有令我感到挺亲切和熟悉的人和事儿。

  
在希望之光的日子3    在希望之中活着,一个否定乌托邦者的自白



    quot;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份量还重。quot;
   ——索尔仁尼琴

  quot;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quot;
  quot;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quot;
   ——鲁迅
  
  quot;人的本性只有通过怜悯和仁慈才能改变,恐怖,强制,和各种各样的暴行,无论它们是红的,棕的,还是白的,都无济于事。quot;
   ——布尔加科夫
  
   既然是自白,就是自己说给自己听的,或许也说给有相似想法的人听,本来没有理由引经据典。但是,作一个否定乌托邦者,作一个现实主义者,首先需要汲取丰盈的内在动力,才能既反抗乌托邦的童话般的精神诱惑,又抵制现实中拜物与自恋的诱惑,这本来就是人性的缺弱。索尔仁尼琴、布尔加科夫和鲁迅都是我的精神前辈,他们清楚,在这个世界中保持人的尊严,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也明白我们只能拥有这个世界——没有一个彼岸的天堂,也没有执行最终审判的末日,我们拥有的只是我们自己,还有我们一直不肯舍弃的乌托邦的梦。

   记得一篇文章的题目叫作“反对道德的高标”,反对道德?作一个不道德的人?100多年前,有一个德国人自称是“非道德论者”,他为人行事都要超越道德标准,超越公认的善恶的尺度,他的名字叫尼采。“作一个诚实的人,而不是什么善良的人”,尼采这样说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德”,这些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思索过。10年前,我会立即回答,并且相信善与恶誓不两立,信任这就是真理。10年后,面对这些问题时,我只能回答——请原谅,恕我无知,我无法回答,我无法揣测人心的光亮与阴霾,无法测度有多少灾难是借着冠冕堂皇的名义作出的。

   我——一个否定乌托邦者能够回答和允诺给自己的仅仅是:反对以道德的名义指责和评判我还不能理解的事情,反对以善恶为尺度衡量现实中的是是非非,并且以此否定和我不一样的人们的生活和选择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权力,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之中,我们都是不完美的、现实的人,没有人有权力作别人的审判者——我们都有缺陷。

   同样,由有缺陷的我们组成的世界也是有缺陷的,然而,我们只是拥有这样的世界——所以,对于这个世界,以及未来的世界,我——一个否定乌托邦者所能给予的承诺就是:不会以另一个完美的世界来苛求这个世界,万丈红尘中,我们活着,怀着希望,但不是希望用乌托邦代替这个世界,而是希望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能够有勇气承认我们的缺陷,希望我们能够在低头工作的同时,偶尔抬起头来仰望星空,认识到自己的尊严,尽管我们都不完美。对于未来的世界,我只想说,希望我们的孩子是自信的、乐观的和坚强的,同时又是务实的,除了自己的判断,希望他们不要相信任何宣扬,任何权威。

   作为希望之光的义工以来的种种事情,都已经模糊成了回忆,仿佛并没有什么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但是,完成了每次的工作之后,我都相信,自己又履行了对自己和对世界所作的承诺。

   在希望之光中,我怀着希望活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43.83%

发表于 2003-1-14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湘:在希望之光的日子[连载]

每次看到这样的文章都感慨万千,这些都是用心写成的文字,也许只有在希望这个虚拟的世界里,我们才能毫无顾忌地敞开自己的心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1-14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湘:在希望之光的日子[连载]

  清亮亮的潺潺流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9-11 00:34 , Processed in 0.35761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