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天茶舍』《与妻书》与故居的寂寞
lt;pgt; 作者:雪拥蓝关 提交日期:2002-5-21 20:19:00 lt;pgt; (一)
几天前到林觉民故居走了一趟。那是一个灰暗的下午,风很大,
故居内除了我一个游人也没有。站在古朴的庭院里,仰望头顶那一小
块鸽灰色的天空,心情终于一点一点地老起来。
(二)
林觉民在广州牺牲的时候,年仅24岁。24岁的青春,意味着什么?
在我看来,她意味着人生无限丰富的可能性才刚刚如同一卷壮丽的帛
画展开了第一页,然而林觉民却把他的生命轨迹永远地停在了24岁,
停在了他精神之美的巅峰上。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世界发生了多么深
刻的变化。同样是24岁,对于生活在世纪末的中国青年来说,却绝对
是人生中最为灿烂的时段。可以去读研考G ,可以选择休学创业,然
后一批人在24岁的阳光底下爱情已经如同鲜花般绽放,而另一批人则
可能以他们24岁的青春在事业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点都不奇
怪,因为24岁的生命使我们有了太多的事情需要去关注,去忙碌,去
思索。是的,24岁的时候,我们可以不谈理想;24岁的时候,伟大崇
高也可以与我们无缘。我们的24岁,甚至可以是物质的,功利的,或
者是形而下的。
然而,此时我的心底不由得浮起了一个疑问:24岁,林觉民,你
又在关注什么?
(三)
翻开林觉民那篇著名的《与妻书》,心中的疑问便被慢慢地解开
了。试读以下这段文字――“我至爱汝!即此爱汝之念,使吾勇于就
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
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我以为林觉民写完这段文字以后,便等于和他生命中那一段深邃
缠绵的爱情依依作别了。没有什么隆重的仪式,没能执手相看泪眼,
年轻的林觉民背起行囊,时间紧迫,他甚至来不及再对着故乡的方向
凝望,行色匆匆的他再也没有回头。
(四)
走出林觉民故居,重新把脚步汇入这座都市熙熙攘攘的人流之中。
这时,一缕久违了的阳光透过厚厚的云层,缓缓地打在我的脸上。我
又回头望去,此刻的林觉民故居多少显得有点寂寞了。
2001.2.18lt;pgt;
作者:舞雩 回复日期:2002-5-21 20:28:09
好文!lt;pgt;
作者:中华青年反日同盟 回复日期:2002-5-21 20:34:10
几年前有看过他的故居,一直担心处在繁华地段的它会有一天被那些开发商们毁掉,知道它还在,多少有些安慰!lt;pgt;
作者:雪拥蓝关 回复日期:2002-5-21 20:45:42
以前在福州念书,每回经过杨桥路,总感觉林觉民故居是整条路上最寂寞的建筑。而林曾是何等至情至性之人。不禁感叹,历史遗忘的加速度实在既冷酷又惊人。
lt;pgt;
作者:nyoung 回复日期:2002-5-21 20:54:35
故居大都是寂寞的,
所在的城市有几处故居,很漂亮,但现在恐怕只有海风在陪伴他们,,
郁达夫,康有为在宽阔大海边上的德式建筑,还有蒋介石曾住过的花石楼,都冷凄凄的lt;pgt;
作者:火鹕健』馗慈掌冢2002-5-21 21:15:45
林的故居_被_l商拆了,Y果引l了全市人的抗h,逼迫_l商另外I了一座老屋w回去。不^_l商竟手眼通天,最K被他活拥玫o“恢”林住的那M。
g迎光R或S草]之弦歌堂 lt;pgt;作者:骆驼的泪腺 回复日期:2002-5-21 21:54:14
寂寞而已
lt;pgt;
作者:钊之 回复日期:2002-5-21 22:37:50
文是好文,孰不知,文自心出,人才是最令人佩服和敬扬的。lt;pgt;
作者:雪拥蓝关 回复日期:2002-5-22 23:33:08
很多时候,寂寞的重量而已两字是无法承载的,不是吗?):lt;pgt;
作者:归角 回复日期:2002-5-22 23:39:16
爱情有时候甚至是浮浅的,在对选择人民大众亡存的参与抗争上,这是责任上的一点滞袱。青年永远是最为澎湃的一群,也是最为善抵的一群,他们在时代的拐弯处常常有两种必反的情态--挺出与垂活。
二十四岁也坎同一个弯处,选择与本性使然常常也是两回事!
lt;pgt;
作者:北冥 回复日期:2002-5-23 19:55:43
如果有人问我,在你心目中是否还有偶像,我可能立刻会想到林觉民、叶乔波,当然还可以加上孙文。之所以对孙先生还有点保留,是对历史书不太敢相信的缘故,我所知道的孙先生太完美了。而对林觉民我一直是无条件崇拜的,我没看过台湾版(香港?)的电视连续剧《林觉民》,但该剧的主题曲《诀别》多年来一直是我电脑和随身听中的保留曲目。
他的故居经历了百年的风雨刀兵,清庭没动它,日本鬼没动它,没想到居然被我们现在小小的商人毁掉了,这种人的故居我们的政府都不能保护,我还能说什么呢?
再一次体会到了诀别的痛苦,这是与一种民族精神的诀别。或者在我这近30年的人生经历中这种精神只是一种传说罢了。
毕业以后一直在外地工作,无法再一睹《与妻书》,哪位朋友能帮我?
lt;pgt;
作者:燕子飞时 回复日期:2002-5-24 7:00:02
林觉民:与妻书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quot;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quot;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quot;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quot;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quot;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quot;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lt;pgt;作者:燕子飞时 回复日期:2002-5-24 7:26:29

林觉民 (1887-1911)
黄花岗烈士。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
福州市)人。1900年考入全闽大学堂文科,后因不满官办学
堂陈腐的教学内容,曾与同学在城北创立私立小学,并在城南创
设阅报所。1908年赴日留学,入庆应大学攻读哲学,兼习
英、德文。不久加入同盟会,从事反清活动。1911年黄兴筹
备广州起义时被派回福建召集反清义士。4月23日赴广州,
24日夜写《与妻决别书》。27日广州起义爆发后,随黄兴攻
入总督衙门,受伤被俘。受审中写下数千字文章,表述了革除清
朝暴政,建立民国之决心。赴刑场时从容就义。其《与妻决别
书》曾被列为中学教科书,情殷意切,影响深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lt;pgt;作者:燕子飞时 回复日期:2002-5-24 7:27:48
林觉民像

lt;pgt;
作者:出围 回复日期:2002-5-24 8:12:58
好!lt;pgt;
作者:北冥 回复日期:2002-5-24 22:23:44
谢谢燕子飞时,谢谢雪拥蓝关。
再次为林觉民倾倒。“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再次谢谢燕子飞时,再次谢谢雪拥蓝关。这篇文章我在网上找过几次,未有所获,此次终于一偿所愿。
lt;pgt;
作者:迅 回复日期:2002-5-24 22:35:36
舍小家为大家,一个至情至性之人啊。
虽然看着文言文的格式很不习惯,但是字字发自肺腑,竟而仿佛真能透过薄纸看见那满纸的泪痕……lt;pgt;
作者:雪拥蓝关 回复日期:2002-5-24 23:18:39
北冥兄:感谢倒是不必。性由心生,琴瑟相鸣。即使千载之后重念此文,遥想林之为人,恐怕仍是鲜明如初。如此看来,故居的寂寞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寂寞,重要的是,在动荡的大环境下迸发出来的血性、普罗大众心中亘古不变的人性,必将被一代代人记住,这是永远不寂寞的。
lt;pgt;
作者:燕子飞时 回复日期:2002-5-24 23:49:55
北冥兄客气了(今后可试着去http://www.google.com,那里也支持中文搜索)。重读此书,涕下不能自禁。正如雪拥蓝关兄所言,quot;在动荡的大环境下迸发出来的血性、普罗大众心中亘古不变的人性,必将被一代代人记住,这是永远不寂寞的。quot;
lt;pgt;
作者:雪拥蓝关 回复日期:2002-5-25 0:09:07
燕子兄是个热心人,让我们都重温了这些一直散发着人性光芒的文字,并回溯了那段其实久远的历史。
握手!lt;pgt;
作者:醉荷听雨 回复日期:2002-5-25 0:43:34
思之与心 表之于手lt;pgt;
作者:燕子飞时 回复日期:2002-5-25 1:13:10
这世上有一种至深的爱情,与自私自利没有关系;这世上有一种坚定的信念,教人不忍“独善其身”。这样的爱情和信念,穿过八十一年的岁月,映射到我们这个浮华的时代,让我们知道,心底的某些东西,从来不曾死去。
与诸君共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lt;pgt;作者:北冥 回复日期:2002-5-25 12:25:58
握手,握手。
能在此贴与燕兄,蓝兄相交,幸甚!lt;pgt;
作者:北冥 回复日期:2002-5-25 12:27:35
“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何其壮也。
7年前吾为了理想,为了全民有一个好的医疗保障,甘拿400元工资参与医疗保险试点改革,面对送别之同窗竟说“让我们为祖国昌盛而努力吧”。谁知世事艰险,对于基层单位,改革无非是争权夺利之砝码,现之医疗保险制度满目缺陷与弊端,然余人微言轻,空有经纶徒唤奈何。现收入尚不及同窗之税多,“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壮志未成,青春虚度,憾兮!
lt;pgt;
作者:燕子飞时 回复日期:2002-5-25 13:10:25
北冥兄,“德不孤,必有邻”。
我想在这个虽然未必动荡、但却浮躁喧嚣的年代里,作为一介平民,擦亮双目、拓宽胸怀,不负良知、知行合一,可矣。敬佩兄的理想与行动!
反复读意洞《与妻书》,为其至情柔肠寸断,为其正气潸然涕下。“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诚所谓,“情之一字,所以维持世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lt;pgt;
作者:zaikongzhongfei 回复日期:2002-5-25 21:08:52
最喜欢齐豫演唱的《觉》。
特别是她唱觉的这个字眼,让人不知不觉就被深深地打动。
有没有人把那个歌词贴上来。是很有意思的。
lt;pgt;
作者:雪拥蓝关 回复日期:2002-5-25 23:14:38
燕兄,北冥兄:在此能幸会二位,也算这块砖头抛对地方了。刚来天涯,写的也不多,无非所感所思。性情两字,是弥久见真章之事。之所以能够坚持,正因为心中尚有值得坚持的东西在。活着也不容易,无愧于心就可以了。lt;pgt;
作者:夏雨雪su01 回复日期:2002-5-26 1:34:00
我也很喜欢那首《觉》,那么深情,那么哀婉,无限情怀尽付其中,每次仔细聆听,认真品味,都不禁潸然泪下。
夏天不可能下雪,即使会,也不可能长久;因此,请不要相信我的存在! lt;pgt;
作者:燕子飞时 回复日期:2002-5-26 8:15:25
以下是读书网站小悠的补充 -
林觉民(1886~1911年),系“凤池林”林的后裔。年少时就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曾勉强奉夫命考童生,在考试时在试卷上挥毫写下七个大字“少年不望万户侯”后,头一个交卷,掷笔扬长而去。
其在日留学期间,深受孙文学说影响,曾与君主立宪派辩论,继而加入同盟会。
林觉民是在1911年4月24日的深夜留下绝命书的。于第2日将这两封书信委托友人转交父亲和爱妻。广州起义失败后,其岳父陈元凯先于官府行文到达福州之前报信,使得林觉民一家老小平安由南后街老屋迁入光禄坊早题巷。
一天深夜,林家门缝被塞进一包东西,翌晨才发现是林觉民遗书,遗物。陈意映(林觉民妻)当场晕阙。睹物情伤,却无法凭吊,一家人只能遥对南天招魂,凄苦之情难以言诉。
陈意映产下遗腹子林仲新后不久便抑郁得痨病而终。林觉民长子林伯新9岁夭折。林仲新上海光华大学毕业,解放后曾任漳州粮食局局长,1983年病逝。而遗书就一直藏在西医注射用的不锈钢盒内由林仲新保管。1959年,林仲新将遗书捐赠给福建省博物馆。
林觉民故居现位于杨桥路与南后街的交叉口处,内存有《与妻书》的复印件与大量林觉民遗物。
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 lt;pgt;作者:雪拥蓝关 回复日期:2002-5-26 14:58:14
歌词《觉》(遥寄林觉民)
当我看见你的信 我竟然相信 刹那即永恒 再多的难舍和舍得 有时候不得不舍 觉 当我回首我的梦 我不得不相信 刹那即永恒 再难的追寻和遗弃 有时候不得不弃 你的不得不舍和遗弃都是守真情的坚持 我留守着数不完的夜 和载沉载浮的凌迟 谁给你选择的权利 谁让你就这样的离去 谁把我无止境的付出都成纸上的 一个名字 如今 当我寂寞那么真 我还是得相信 刹那能永恒 再苦的甜蜜和道理 有时候不得不理
另:天籁般的声音,从一个女人的角度演绎得荡气回肠.最喜欢其中的quot;谁给你选择的权利 谁让你就这样的离去 谁把我无止境的付出都成纸上的一个名字quot;.这是后人对前人的质问,又岂止是质问.
lt;pgt;
作者:穆仁可 回复日期:2002-5-26 18:58:51
与妻书是上高中时很喜欢的一篇文章,当时能全文背诵,现在读来仍是别有一番滋味lt;pgt;lt;pgt;作者:夏雨雪su01 回复日期:2002-5-27 2:40:11
正在听《觉》。
quote:另:天籁般的声音,从一个女人的角度演绎得荡气回肠.最喜欢其中的quot;谁给你选择的权利 谁让你就这样的离去 谁把我无止境的付出都成纸上的一个名字quot;.这是后人对前人的质问,又岂止是质问.unquote
雪拥蓝关,与我心有戚戚焉!
夏天不可能下雪,即使会,也不可能长久;因此,请不要相信我的存在! lt;pgt;作者:燕子飞时 回复日期:2002-5-27 4:44:04
补充两段相关资料如下 -
----
《三八国际妇女节》(节选) 作者 (美国)黄克锵
摘自 福建侨联
“意映卿卿如晤……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赴穗起义前留下的这一封催人泪下,读之断肠的《与妻书》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相信很多人都会记得忧国忧民,为中国的前途勇于奋斗勇于牺牲,以身许国的林觉民,却很少人提起背后默默支持林觉民义无反顾干革命事业、深明大义的妻子陈意映女士。
林觉民和陈意映是奉父命结婚的,是先结婚后恋爱,两人的感情非常深厚,是建立在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共同革命理想基础上。林觉民在《与妻书》中曾写到“回忆六七年前,吾逃家复归也,你泣告我s‘望今后有远行,必明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林觉民参加革命,陈意映是知道的。平日里林觉民去同盟会福建支部(即同盟会第十四支部)开会,陈意映常在外望风。黄花岗起义前夕林觉民曾回闽布置福州、厦门响应黄花岗起义计划,并带有运送炸药赴粤的任务。他原意是打算让意映打扮成孀妇,将炸药伪装藏入棺木中用出殡仪式运出,可是当时意映已经怀孕八个月,经不起长途跋涉,只好改由他人担任。林觉民在广州英勇就义的消息传到家中,陈意映悲痛欲绝,欲跟随林觉民而去曾萌生自杀念头,后经林觉民双亲跪下求她念在小孩尚年幼,需要母亲照料,她才放弃了自杀念头,但过了一年多因思念林觉民太甚终日郁郁寡欢而病死。 陈意映,她不是中国革命过程中妇女界的先驱人物,也没有创造出轰轰烈烈的伟大革命事业,在中国革命史上仁人志士的史册中,找不到她的记录,然而她实实在在为中国革命贡献一份坚实的力量。中国有千千万万如同陈意映一样的妇女,虽然她们的名字不为人所知,她们默默无闻支持丈夫革命事业的精神也不为人所道,但是她们为中国旧民主革命、新民主革命、抗日战争、中国的民族解放战争等各个阶段的革命注入努力和心血,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有她们鲜为人知的功劳和贡献。
----
----
《与妻书》:前缘后事 □桑地
摘自 法制日报 网络版 2002年1月18日 (未找到相片)
林觉民在慷慨多气、哀感顽艳的绝笔书《与妻书》中有这样几句话:“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无疑,这给整个民族留下了一个悬念:究竟烈士遗孀腹中的孩子生下来没有?如果生下来了,是男还是女?后来的命运又怎样呢?
这张照片可以告慰国人,“腹中之物”是一个男孩,后来成为照片上这个俊秀的男子。他叫林仲新,照片上的女子是他的第二任妻子,叫刘文业。作为烈士遗孤,林仲新虽没有像父亲林觉民那样成为悲壮勇毅的革命战士,但他基本上“以父志为志”,与林觉民的生前旧事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林觉民1887年出生于福州一个士绅之家,自幼聪慧,14岁就考进全闽大学堂,后来又进入福建高等师范学习。林觉民讨厌陈旧的礼教习俗,受新学思想影响很大,他大量阅读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等倡导革命的著作,他本人很快也走到革命的行列里来。他在福州的谢家祠组织过读书社,鼓吹革命思想,还在一家外国教堂附近试验炸药,想用来组织武装暴动,可惜没有成功。林觉民给自己起过两个号,一个叫抖飞,另一个叫天外生,两个都表现了他对旧思想的抗争精神。
1907年春天,林觉民赴日本庆应大学留学,研究哲学。他在这里广泛接触了日本近代革命的理论,为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的飞速进步所震动,同时与在日本留学的许多中国革命先行者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结识了中国同盟会的领袖人物孙中山、黄兴等人,受到孙中山革命思想的深刻影响。1911年初,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槟榔屿开会,再次筹备武装起义,准备在广州向清政府发起新的攻击。3月初,林觉民受孙中山委派回福建组织武装力量,参加广州的武装起义。林觉民与林文、林尹民一同回到福州,迅速与革命党联络,组织了一个相当规模的“福建军团”,准备南下赴广州,其中较著名的人物还有方声洞、陈与、陈可钧、陈更新、刘元栋、刘六符、冯超骧,后来他们全在广州起义中牺牲,被并称为“福州十杰”。
临行前,林觉民回家看望了一下父母和妻子陈意映。陈意映是大家闺秀,熟读诗书,与林觉民感情很好,对林觉民的事业非常支持,一度要随林觉民参加革命活动。然而这次林觉民回家时陈意映已经身怀六甲,行动不便,不可能“随君行”,林觉民只好告别妻子,慨然南下。
4月17日,林觉民带领福建军团经香港进入广州,经过10天的紧张准备,27日,在黄兴、赵声、喻培伦等人的带领下向广东督署发起猛攻。由于力量薄弱,起义失败,林觉民受伤被捕,慷慨就义。后来有人把这次起义中牺牲的72位有名有姓的烈士一同葬在广州郊区的黄花岗,因而历史上把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
起义前三天的晚上,林觉民写下了《与妻书》和一封致父亲的绝别书。林觉民知道自己可能将身死异地,不能再与妻子谋面,念及往日深情,只好用手帕作信笺,写上最后的话,写完后交给战友,托战友之手转交给家人。
起义失败后,林家知道林觉民已经牺牲,为了躲避清兵的追击,他们全家搬到福州郊外的一座破旧的房子里。曾经有过革命者悄悄来看望他们,并带来一些关于林觉民的消息。后来有一天,林觉民的母亲打扫卫生,在门缝里看到一团东西,打开一看,是两封绝笔信,一封是给其父亲的,另一封就是这篇气贯长虹的《与妻书》。他们把信珍藏起来,后来传给了遗腹子林仲新。到1959年,林仲新把信作为珍贵的文物赠送给福建省博物馆,现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和福建省林觉民故居分别有两件复制品。
失去丈夫的陈意映如何忍受悲伤可想而知。为了安慰她,也为了保住她腹中的孩子,林家用过继的办法,把林觉民哥哥的一个女儿过继给陈意映。女儿叫林暖苏,一个温婉可人的女孩。
林暖苏多少慰藉了陈意映悲伤的心。几个月后,“腹中之物”降生人间,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取名仲新。由于陈意映一直不能走出失去丈夫的悲伤,再加上生活变得艰难,林仲新刚刚两岁的时候,陈意映去世了,林仲新由祖父抚养。
大学毕业后,林仲新来到南京,跟随林觉民的旧交林森做事。林森当时是林觉民的旧交,他对林仲新关照很多。随中国历史的变化,林仲新不断迁移居住地,到过重庆,后又回到南京,解放后定居福建,晚年生活在福建漳州。生有一儿两女,一个在北京,两个在福州。林仲新于1983年病逝。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lt;pgt;作者:燕子飞时 回复日期:2002-5-27 4:50:19
窃以为,读《陈情表》,可知中国人之孝字;读《出师表》,可知中国人之忠字;而读《与妻书》,则可知中国人之痴字。
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 lt;pgt;作者:骆驼的泪腺 回复日期:2002-5-27 10:23:14
http://search.chinamp3.com/mp3search/dl.php?song_name=觉(遥寄林觉民)amp;singer_name=齐豫lt;pgt;
作者:醉梦 回复日期:2002-5-27 16:56:38
这是中学课本里唯一赚取了我眼泪的一篇。今复读之,依然觉得荡气回肠。
记得当初这篇文章属选读,即老师不在课堂上讲的,狠是愤愤不平了一番。现在想来还是不讲得好。否则不知要被一章一段一中心思想肢解成何模样。
为《与妻书》之故,极爱《觉》。为三毛和林觉民之故极喜欢齐豫。lt;pgt;
作者:白马扬尘 回复日期:2002-6-20 20:06:16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lt;pgt;
作者:放你鸽子 回复日期:2002-6-20 21:36:48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这样一句词已经被现在的电视电影用的有些烂了,可是不得不说,林觉民的笔端所过之处无不流露一种爱,不论对国、对妻都是赤诚一片。
同样是喜欢三毛,喜欢林觉民才爱上齐豫,他们之间的相同点就是简单的爱,只要追求一种付出的爱,不去计较它的回报,就够了。
我爱上的是林觉民为了妻子的身体起见宁愿自己来承受这种爱人已逝的勇气,这比罗密欧茱丽叶的殉情更需要勇气。
理想、爱情、自由,其实三者间不是为得一者要抛其二的关系,当你真的得到了自由,而没有了自由之外的理想,没有了一个可以和自己一起来分享自由的人,那么,追求是苍白无力的。
我追逐着生命中的梦想,让我的阳光带给每个人一片 美丽的蓝天。让鸽子可以自由的飞翔!即使,我只能看着天空中飞翔的鸽子而独自落泪。
lt;pgt;
作者:白无瑕 回复日期:2002-6-22 10:31:18
今天终于下载了那首《觉》。
quot;你的不得不舍和遗弃都是守真情的坚持/我留守着数不完的夜和载沉载浮的凌迟/谁给你选择的权利 让你就这样的离去/谁把我无止境的付出都化成纸上的 一个名字quot;
泪水一滴一滴落下。意洞手书与妻书时的痛苦和意映从此之后多少不眠之夜里的心酸,教我难以呼吸。我想,他们是幸运的,在这个变幻莫测的尘世中能够寻到彼此,坚持着至死不渝的心灵上的牵手。可是,亲爱的先人啊,我们这个时代、这些后人真的值得你们做出这样的牺牲吗? 我哭泣、在愤怒哀伤里哭泣,羞愧、在苟且偷欢中羞愧。我不知道我应该希望你们看见我们,还是希望你们无知无觉。可是我真想仰起头,含着眼泪轻轻问一声,你们后悔过吗?
lt;pgt;
作者:hhc0704 回复日期:2002-6-22 10:54:51
读辛亥史常令人泪湿青衫,那真是一个热血贲张的时代,一部黄飞鸿,只因结尾那掷出的那一面青天白日旗和那首男儿当自强,竟使我眼泪夺眶而出。可惜竟被删去了,电影检查官可以不读史吗?辛亥革命也犯禁吗?lt;pgt;
作者:云深123 回复日期:2002-6-22 13:16:41
林生仁也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林生仁也哉!lt;pgt;
作者:燕子飞时 回复日期:2002-6-23 9:33:42
悼林觉民、陈意映
本是痴情风月客
身逢乱世欲何如
烽烟不忍独身善
血泪空余与妻书
风卷梧桐一半死
谁分连理两魂孤
若留灵魄九天外
知此人间生悔无?
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 lt;pgt;作者:燕子飞时 回复日期:2002-6-23 11:33:20
修改一下 - 悼林觉民、陈意映
本是痴情风月客
身逢乱世欲何如
烽烟不忍独身善
血泪空余与妻书
风卷梧桐一半死
夜分连理两魂孤
若留灵魄窥天下
如此人间今悔无?
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 lt;pgt;作者:北冥 回复日期:2002-6-23 21:20:24
不知道《觉》的下载地址是什么。lt;pgt;
作者:乌鸦日记 回复日期:2002-6-24 0:03:52
无论历史如何变迁
你依然顶天立地
如
一名持戈的勇士
捍卫着
自由的梦幻......lt;pgt;
作者:嵩山牧羊女 回复日期:2002-6-24 3:27:31
北兄 - 进入 <!-- m --><a class="postlink" href="http://laoer.net/VeryMusic/">http://laoer.net/VeryMusic/</a><!-- m --> , 在quot;歌手/乐队名quot;中输入齐豫, 在quot;歌曲/专辑名quot;中输入quot;觉quot;。可搜索下载。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 lt;pgt;lt;pgt;作者:雪拥蓝关 回复日期:2002-6-28 17:57:13
“意洞手书与妻书时的痛苦和意映从此之后多少不眠之夜里的心酸,教我难以呼吸。我想,他们是幸运的,在这个变幻莫测的尘世中能够寻到彼此,坚持着至死不渝的心灵上的牵手。可是,亲爱的先人啊,我们这个时代、这些后人真的值得你们做出这样的牺牲吗? ”
回白无暇:以前也曾想到此类问题,但现在,我想我已经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一个时代,只要无法拥有免于恐惧的自由,无法拥有多元选择的自由,那么,一定是时代与人的关系出现了无法代解的问题。林之时代,狼犬四起、动荡颠沛,因此改变是唯一出口。反观当下,虽不如意者众,然至少拥有了良性发展的重大可能。
而君对人心之腹诽,我想应不是当代特有的问题。人性的发展是很慢很慢的。lt;pgt;lt;pgt;作者:相逢一笑 回复日期:2002-7-6 14:57:58
三际不隔,真正的至性至情,不会由了历史的阻隔,与人事的代谢而消逝。
真是巧,几天前,看《历代家书名篇选译》,最后一篇正是这封“与妻书”,本来是当下饭菜的,看到这一篇就吃不下去了,终于为之且感且佩,流下泪来。
然后今天就看到了这个帖子,也高兴也感慨。谁说英雄寂寞呢?
得先谢谢雪拥蓝关兄,:))。
燕子兄,我本来想和韵写一首的,但第一句蹦出来的却是萧韵,也只好用这个了。反正诗是唱和你的诗,:))
北冥兄,有一不情之请,可否什么时候将诀别的曲子发给我,先行谢过,:))
悼林觉民,陈意映#8226#59;和燕子飞时
乱世春来寒如夜,
挑灯读罢雨萧萧。
劫逢天地应有恨,
碧血卧听怒似潮。
情至不因存殁改,
生余肯为亡秦抛。
思君千载悲且慕,
不见白头多嘈嘈。
lt;pgt;
作者:相逢一笑 回复日期:2002-7-6 17:17:44
不好意思,律错了一处,改。:))
乱世春来夜迢迢,
挑灯读罢气如箫。
劫穷天地应有恨,
碧血卧听怒似潮。
情至不因存殁改,
生余肯为亡秦抛。
思君千载悲且慕,
不见白头多嘈嘈。
lt;pgt;
作者:北冥 回复日期:2002-7-7 15:13:36
童安格 - 诀别
http://61.156.35.11/super/song/mp3/029_tag%5C029_tag_01_08.mp3
rtsp://61.152.199.131/audio/real/i9g77562f090.ra
附歌词
诀别 --童安格
词:童安格、刘虞瑞 曲:童安格
夜冷清 独饮千言万语
难舍弃 思国心情
灯欲尽 独锁千愁万绪
言难启 诀别吾妻
烽火泪 滴尽相思意 情缘魂梦相系
方寸心 只愿天下情侣 不再有泪如你
(口白)
意映卿卿如唔:吾今以此书与当汝永别
矣,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lt;pgt;lt;pgt;作者:e_e 回复日期:2002-7-8 23:43:59
非常喜欢许常德写的《觉》,这首歌又被齐豫演绎的那般真诚与无奈。她在她的专集《骆驼 飞鸟 鱼》中为这首歌所写的眉是:
且不管遗弃的理由有多么高贵,
我只想一揣当承受是唯一出路,
一生似解非解的孤军心情里,
有没有过一丝愤怒与埋怨?
lt;pgt;
作者:天穹一星 回复日期:2002-7-9 4:16:37
假如没记错的话,《与妻书》应是初中懵懂之年时所吞食的粒砂粒,原本将永远沉淀僵化的,却不意在此有了些微的苏醒,但一晃即逝,想想林居有些如祠堂般幽森矮小相比于其身后高大华丽的李嘉房产,想想盘踞林居门前树下的民工乞丐,想想林居门口熙熙攘攘的人流整日为何而往,真羡煞雪君的闲情逸致了.......lt;pgt;
作者:glim 回复日期:2002-7-9 21:24:31
感叹中。lt;pgt;lt;pgt;作者:mystone 回复日期:2002-10-10 11:48:26
我也进去看过,站在林觉民的画像前,心潮久久不能平息。
当我出去的时候,看到一位小男孩和他的母亲买票进来。lt;pgt;
作者:偏师侧卫 回复日期:2002-10-10 20:44:53
愧哉愧哉!
有情自是风流客,无心必非真丈夫.
鹃血斑斑黄花岗,雁字切切与妻书.
可笑我辈忙沉沦,怎与步履接前武?lt;pgt;
作者:flutterfly 回复日期:2002-10-10 23:50:05
林觉民先生24岁的生命竟然能燃烧起这样大的火焰!
生亦何所欲,死亦何所欲。lt;pgt;
作者:magda 回复日期:2002-10-11 15:46:34
无言lt;pg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