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brick

[陕西佛坪] 去佛坪的日子。

[复制链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去佛坪的日子。

这一家祖孙三代,奶奶、父亲和孩子三口人。父亲残疾(断臂),劳动能力差。奶奶年纪大,生活难以自理。
张父一兄一弟,家境也都十分艰难,家中住的还是老人留下的土房,隔开三间分三家居住。好像房子还是70年代盖的(?或者更早?也记不清楚了)。之后曾修过一次。奶奶79岁,耳聋,看来也老迈,自己不能做饭。因为其他兄弟不供养,奶奶只有张父自己赡养。父亲早年曾因山坡路陡难行摔断手臂,之后劳动能力较差。
家中田被水淹了,还有一亩坡地,但因退耕还林不能耕种,一年可获补助120元。家中曾养两头猪,孩子上学时全都卖了。我们去时父亲去摘枣皮未归(代别家摘),这种零工一天10多块。
孩子成绩不很好,但没有文化的父亲很重视教育(当年曾供弟弟上学,似乎是电大)。对孩子寄托了很大的期望,坚持让孩子上学。高中录取分数线330分,孩子考了315分,实际上可以算是自费了。因为分数悬殊多交的费用不少,第一学期交纳的学费1700元就是这个性质的。书杂费600元,住宿费70元。孩子生活也很艰苦。因为拿不出军训的70元费用,都没有参加军训。在校生活费大概是130元/月。这样算来,据说第一年一共要承担的费用大约为3000元左右。
孩子有三个姑姑,带我们过去的就是住在陈家坝街上的二姑。因为当年同样遭遇水灾,家里也不甚宽裕。帮不上更大的忙,也只是接济些衣物,或是偶尔把奶奶接过去住几天。三姑在县城,但有三个孩子负担也很重。二姑对于孩子父亲坚持让孩子上学,使得这样的家境雪上加霜不太能理解。听孩子二姑絮叨说他这一大家的家长里短,当年如何供孩子叔叔上学,如今这样对孩子,觉得父亲有种可敬的迂腐。不管怎么说,重视教育总不是坏事情。
(汗~孩子父亲的名字忘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去佛坪的日子。

从张家出来,已经是中午一点多了。打听清楚中午2:30左右有车去往佛坪,刚好吃了午饭的时间。汽车已经停在那里,车上坐满了大半了。
我们就在路边找地方去点菜,准备好好犒劳一下自己,怎么也得吃点好的。结果两个人左看右看,看得老板娘都不耐烦在桌子边候着,走开了。终于下定决心的时候把菜单拿去厨房跟老板娘说,才发现已经将近2点,我们足足研究了十多分钟!晕死~看来需要点儿火候的菜是吃不上了。最后变成了问什么菜最快能上来?于是就着干煸豆芽一份,吃点儿酸汤面,从点菜开始20分钟迅速解决问题,登车启程~事后阿芭教育我们说:FB能力需要培养!

六、重回小郭家坝

因为地址的原因,郭家坝村还漏掉了一个孩子李J没有复查。还不能直接回佛坪,于是我们从郭家坝村那个吊桥附近下车。在车上司机主动和我们打招呼,问:你们是昨天从金星村下来的吧?我记得。昨天也是坐我的车呀……

刚下车有小雨细细飘下来,于是在桥头取伞。这里王CQ的姐姐王CP刚好也从陈家坝回来,过来叫我。打听了一下李J的家,原来又有误传,他家不在郭家坝,而是在小郭家坝。幸好遇到了王CP,不然又要走冤枉路了。

郭家坝学校紧锁大门,只好往村里边走边打听,才知道哥哥身体稍有起色,和父母都出门打工了。而因为是毕业班,孩子当日返校上课,所以不在家。居然错过了。还是到家里去看了一下。婆婆耳聋,无法交流。只从带路的村邻那里打听出家中安装了电话,索取电话号码,留下最后一本字典就走人。婆婆很有意思,对我们笑道:我又不识字,送我字典没有用~卿青比划着把一句话里的关键词对着她慢慢说了几遍,到底没听懂。只好作罢。对那位带路的孩子交待见了后转达一下。
房子不大,疑似只有两间(抑或一间?)。家禽家畜全无。

这一次复查和逆向调查到这里就算是结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去佛坪的日子。

剩下来的就是登车回佛坪了。时间还早得很,一直在路边站着也很不耐烦。卿青惦记着来时路上错过了没看到的那条特色标语,锲而不舍一直往前走,还说:我记得就是在前面那个转弯的地方,就在我们下车前不久,应该很快就到了。于是边走边拍~

走到金星村,桥头上两位大婶背着背篓冲我们打招呼。好半天才听明白,她们是问:你们那一个人呢?昨天不是三个人来的吗?――瞧,我们这一趟,还是很引人注目的。 很怀疑这沿路是不是一半的人都认识我们啦~莴苣听了这话也该很高兴吧

沿着蒲河――好像是这个名字吧,看流水在沙石间穿行,忽而开阔忽而细润,天光云影,山间路边,处处都是风景。河里拉网的,田间焚烧的,但凡是平日少见的、琢磨不出用处的、没见过的,都会引起我们的兴致。

先看风景
行走于山水之间
――左边是水,右边是山,所以这话再贴切也没有了~


只是一霎时浮云蔽日,看去却如暴雨将至


看出来没?这不是炊烟,对岸在地里直接焚烧稻草


谁说水过无痕――这卵石形状、细沙纹理不都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去佛坪的日子。

再来好玩的
竞猜――这是什么东西呢?
不认识这东西。在稻田里放着,看情形像是存放谷糠。谁知道名字?

背面

侧面

正面

近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去佛坪的日子。

终于找到卿青念念不忘的标语,留影纪念。这个新时代的新观念值得所有未婚青年们好好学习:



就在此标语处等来了我们期待的最后一班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去佛坪的日子。

返回县城时,已经夜幕低垂。
晚上下榻于某不知名小旅社。就餐于邮电宾馆下餐厅,以后如有筒子在县城住宿可以考虑此处,标准间60还是50?据说在当地算是还可以的。就餐也算方便,看样子人也不少,似乎颇受欢迎。不过我们吃的东西也就口味一般,只是不坏而已。不过总比之前好得多了。


D4:2006-10-04 离开佛坪
早上没赶上唯一那趟回西安的车,只好去等过路车。10点前后,登上洋县方向的车,离开了佛坪。

此地一为别:


后记:
匆匆来去的瞬间里,有浮光掠影的感受。我已经不容易被震撼,生活也不是我们能旁观到的全部。他们的生活依然在继续。而我们所做的,究竟希冀着怎样的变化出现?
我不能够预知。
我唯一知道的,是我此行有机缘去接近那些或者敏感自尊、或者顽强乐观、或者积极努力的那些心灵,受益或许不弱于那些孩子。想起很多双眼睛,含着笑的,含着泪的,老成的,稚嫩的,执著的,懵懂的,无论怎么生活,衷心希望那样的生活可以成为孩子们的财富。如此足矣。

―――――――――――――――――全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7-30 13:20 , Processed in 0.04778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