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brick

[陕西佛坪] 去佛坪的日子。

[复制链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去佛坪的日子。

晚饭本身没什么好说的。饺子似乎8元/斤?两人都很迷惑,不知道怎么换算成碗,汗~味道实在不怎么样。不过似乎用的是酸辣汤。一边吃一边觉得遗憾。
可是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一个年轻人,居然吃的不是饺子!原来还有炒面皮,真是气死了。我们问的时候居然不说,还说只有饺子:? 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我抵挡不了诱惑,还是要了一份,可是没吃完……味道不错,至少比那里的饺子好吃多了!!!强烈推荐!
还有好玩的。其实那个吃炒面皮的年轻人是早上跟我们同车的,就坐在我们后边,莴苣手里拿着资料的时候我瞧见他伸长了脖子看。世界真小。其实那个上午同车的人我们后来分三个批次重逢了好几个人呢。上午中途莴苣把她背包的位置让给一个小女孩坐,后来在回县城的车上也重逢了。最后一次是次日回程的车,居然还是那个汽车司机!!!
――人生无处不相逢啊!

第一天就这样结束了。我们组还剩下三个孩子没有复查,西线全面结束了战斗。一夜无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去佛坪的日子。

D3:2006-10-03

早饭看别人吃的菜豆腐,就各要了一碗来尝,这次上当了。特别难吃,还没有盐。对这种小吃马上失去了兴致。

开始工作,还有三个孩子没有复查。其实如果安排紧凑,只用一天应该也没有问题。不过反正当天回不了县城。我们本来就是准备好要作几个逆向调查的。可以顺便去陈家坝中心校,反正就在孔家湾村,非常近。

12、张YQ
初见地址还以为是住在街上。我很不以为然,心里总嘀咕,既然在街上能困难到哪里去呢?不料说是在上街组,实际在附近的山坡上住。沿街往北(四亩地方向)路西的山上不远就是。
家中确实贫困,土房陈旧,而且看去只有一间宽。――后来证实确实是一间。里面没有进去。但可以想见,如果一家人都回来(两兄一姐,还有一个已经成家),肯定住不下。进门放着一个黑白电视机,大概是14寸大小。女孩个头不小,相对年级而言确实有些偏大。家中其他人都不在,只有她和小侄子在家。 卿青出去给孩子拍照的时候,我偷偷在屋子里随便拍了几个角落。因为坐在板凳上没动,而且屋子实在是只能够转身,所以也看不出什么来。再往里间就没有进去看。

进门左首墙角的物事见下图
――再往左就是门,右边是窗户,窗下是那台电视。我对那个箩感兴趣才拍的。那就是晒香菇用的。可以看到密集的网眼,当然比筛子的网眼大多了。


通往里间的通道。墙皮这个样子,看上去不像室内都像是外墙 反复看都不敢确定这是张YQ家室内,看到拍摄时间才肯定没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去佛坪的日子。

从张家出来,自北向南穿过整个街道去孔家湾。我们已经是把一个包寄存在入住的旅社里了,所有的字典、笔、糖之类的装在卿青的包里。可是肯定还是引起了众人的瞩目。何况后来还来来回回走那么多趟,想不成焦点都难   

看资料还有一个李J是在附近陈家坝村,其实本想先去李家的,在街上问路的时候发现此人居然住在小郭家坝组。  那就是说还得再坐车回到昨天那个地方去。 只好放在最后。

前往孔家湾村下坝组被指引到一条河边的近道,说可以不必从村里穿过,这样还近些。这条小路满是意外。先是在路边遇到一个神情呆滞的中年男子,似乎口中还念念有词。然后从大小不等的乱石和草丛中艰难地寻找前进方向。最后终于胜利在望的时候发现我们来到一处水洼旁边,草丛和泥水里胡乱分布着几块垫脚的石头。非常不幸,我因为没有穿那种高帮的鞋子,最后两步冲刺终于在裤子上留下了此行的纪念。回头来感慨的时候,才发现两个人又开始犯迷糊了。明明沿河边有干净的大石头,也没有水,我们非得那么费劲从乱草污泥里踩过来,太失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去佛坪的日子。

12、尚X尚XF 姐弟

问路问到孩子外婆门前。外婆很警惕,费了一番唇舌才说明白。先去告知,我们随后按照指引到尚家。父亲不在家。母亲和两个孩子在。母亲是侏儒,可看上去非常精明,绝无障碍。尚XF是很文静的小男生。两免一补后没有费用,弟弟班级52人中多半都免了。
姐姐尚X收到了佛坪高中的录取通知书而辍学在家,说是家中无力筹集费用。我们看到了孩子的录取通知书。孩子自己也很想上学。很可惜,母亲和外婆母女两个一递一声极力说明家中困境。具体问起收入,家中水田被打(淹了),每年都不够吃的,需要买粮。
据说他们家这样的特困家庭,国家也有补助。去年补助的是100斤大米。但也还是要买粮。外婆和母亲算账给我听,说家中4人的口粮,1人100斤大米也要400斤,即使按1.20元/斤也得不少。(后来没来得及去看佛坪当地的大米价格,按照我的概念,似乎这个价格不能算很低的吧)
姐姐说起去年枣皮收入1000多元。和母亲说的2、300元差距过大,卿青直说了疑问。母亲对女儿很是嗔怪,声音立时就尖厉起来:1000多块?去年哪有1000多块?枣皮才5、6块钱一斤,一共才2、300块。――你说的那是前年。孩子就露出很委屈而不服气的表情和母亲争辩。
后来孩子把能找到她的三姨家电话写给了我们。

――关于辍学的下文:
回来后经过商量觉得还是让尚X先去上学,然后发布为宜。不然就是发布认捐,孩子依然辍学也不是办法。
联系孩子三姨家,发现孩子上学的希望很渺茫。 孩子三姨在电话里一个劲儿说家里穷得拿不出生活费,还说一直靠救济生活。孩子当然想上学,如果有钱早就上了。已经说明先去上学可以缓交学费,并且生活费也可能会资助一部分,但是家里可能还是多少会有些负担。还是没有复学的说法。
最后只能让她先去尚家打个招呼,让她们家先考虑下。之后再电话确认。也把号码留给她了。再后来就一直没能联系上。不是没有人接就是不在服务区……
明天再尝试最后一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6-10-8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去佛坪的日子。



烟波亲爱的,可否将 功略 部分单独开一贴?我好做汇总连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去佛坪的日子。


不过有的内容还有待求证
过两天 我单拿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去佛坪的日子。

接下来我们去了陈家坝中心校。就在孔家湾村里。

校园很安静,门前是操场,有两个篮球架。进门后走一段,左手可以看到学生宿舍。床是并排的上下铺,看来可以做通铺。

学校

宿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去佛坪的日子。

我们俩正在探头探脑找是不是有值班老师的时候,宿舍区出来一位老师。说是也了解希望之光在该校有资助,应我们的要求介绍了一些情况。这位张老师,还正好是尚X的班主任。
关于两免一补。因为杂费早已经取消,实际上也可以称作一免一补。中心校的做法是根据不同年级负担不同,安排两免一补名额也不同。一般低年级享受的比较少,高年级则名额较多。享受此政策的学生,由校方通知,直接免缴学费,生活补助费用按照36元/月发放到人(一般家长去领)。但免缴的学费中不包括书费、资料费、保险费等并不由校方收取的费用。且称因为实际学习需要,这些书费、资料费虽然本着自愿原则,但一般都会构成学生的支出。

中心校住宿费大约为70元/学期?(记不很清楚了,汗)住宿条件也就是因陋就简,一共三大间宿舍,照容纳人数,肯定是一张床要睡几个人,所以并排在一起的。

关于当地副业收入情况,证实了确实可以摘取野生板栗、野生猕猴桃出售。嘻嘻,还吃了一个野梨。味道也没觉得怎么样,和我后来买的猕猴桃还是差一点。

张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类似王CQ姐姐去上的那种技校的性质。说白了,简直就是短训班加中介。张老师对于学生的升学看法颇有倾向性,说起困难的孩子如果在家里是老大,去上高中并非是好选择,倒不如去上一个好一点的技校更实用,还能早日接济家里。这想法也不能说不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是这样。

谈到资助孩子上学,张老师毫不讳言,说我们希望之光应该选择至少成绩好一点的。我们请他提供一些贫困生名单,准备进行逆向调查。因为放假,手里没有名单,张老师只是凭印象给我们介绍了几个据说比较贫困的孩子。然后我们整个上午就去这几个孩子家里看了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去佛坪的日子。

调查走访了几个孩子,收获不很大,结束时候已经过午。

吴CM,是之后去的第一家。上一年级的小女孩,无母,家中田地和房屋都被水给冲坏了。目前和孩子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但父亲30岁上下,有劳动能力,生活应该不成问题。何况爷爷退休工资每月600元,家里还有一头不小的猪。对于免补后的小学生而言,几乎没有什么负担。这个我们俩都觉得没必要提交了。

街道上还有一个孩子,因为重病(什么病来着,骨髓炎?晕死脑子不能用了。)需要手术几万块钱。虽然负担不小,但是母亲作着生意,父亲好像在北京打工。母亲的生意维持全家开销,包括孩子爷爷奶奶,看起来也没有什么问题。原因同上,小学本来就只是2、30元的费用而已。

再后来时近中午,张老师有事先走。让另一个人领我们去最后一家,谈话中才知道这个人就是我们调查的孩子姑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去佛坪的日子。

到了以后才发现,这就是我们早上去张YQ走过的路,小小的一个分叉,这个孩子是我们已经资助的张YQ的堂弟――难怪住在一起。
家中陈设,是我们此行看到的极致。
土坯房一大一小。小屋是厨房,大房隔成堂屋、孩子的房间、父亲的房间三部分。堂屋堆了十几根木头,右侧放着给奶奶准备的棺材。地上放了几斤木耳、草药。墙上挂着发霉的腊肉。孩子的屋内有一张极破裂的床铺,被褥都是烂的。一个霉烂的旧长柜子,一木箱。父亲屋里一桌一床,两张椅子,一台14寸旧黑白电视。褥子是用稻谷杆儿代替的。厨房里有一旧案板,一土灶,几大只罐子,一张桌子,一个地灶。
姑姑说这个孩子比张YQ家还要困难,又要赡养奶奶,家庭负担格外重。孩子穿的是政府发的救灾衣服。家里只有两床铺盖,天冷了,要带到学校宿舍一床,这样他以后周末回家时,只能跟父亲挤着睡了。
(这一段为卿青报告中的文字,我就偷懒借用了。)

厨房1

厨房2

进门第一间1(右边隔墙就是张YQ家)

进门第一间2,左首地上晾着木耳香菇等物


下面这两张也是卿青拍的了……
进门第二间,这是奶奶的床,姑姑来回跟着把褥子掀起来给我们看了几次

最里间父亲床头桌子上有唯一的电器――一台黑白电视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7-31 08:29 , Processed in 0.12644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