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十一郎

浪迹天涯之五:库车机缘(旧文重拾之02)。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10-27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浪迹天涯之五:库车机缘(旧文重拾之02)。

赫赫, 真有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7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浪迹天涯之五:库车机缘(旧文重拾之02)。

:shock:    
严重抗议!!!十一郎有盗版之嫌。斑竹~~~~~~


反对理由如下(单选):
1、原作已过专利保护期。
2、这类手法在古汉语中叫做“用典”,很通行的喔。
3、可以看作是某词牌规定下的一种创作。
4、确实发生过类似事件,内容可视为原创。

全是歪理,呵呵……

正经花,绿野同学引用有误,原版不是“梦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而是“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词・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绿野同学书没读好,罚打屁股5下,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3-10-27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浪迹天涯之五:库车机缘(旧文重拾之02)。

哈哈...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10-27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浪迹天涯之五:库车机缘(旧文重拾之02)。

好!这样笔仗打得多么风雅有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3-10-27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浪迹天涯之五:库车机缘(旧文重拾之02)。

绿野同学可能也是用典而已,是他自个儿在梦里头寻的,不许吗?

一个问题:明明是“那人”,为啥用“它”啊?是借鉴英语里遇到性别不明的小孩的时候用“it”指代的思路吗?

哦,我明白了,这是灯会上人多挤的把孩子弄丢了,后来又找回来了。我就尽干这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7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浪迹天涯之五:库车机缘(旧文重拾之02)。

好!这样笔仗打得多么风雅有趣


那三句词,是国学家王国维用来比喻人生的三重境界的,原文是――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1)”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2)”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3)”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出处:
    (1)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别离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2)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有人做过总结,第一境为“悬想”,第二境为“苦索”,第三境为“顿悟”。


掉掉书包,以示对王先生的尊敬。
俺胡乱演绎,可算唐突了先贤也。


*
另,“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句,在有些宋词版本中,记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从个人观点来看,“望断”比“望尽”在意境和音韵方面都略胜一筹。俺是学工科出身的,理解得不对之处,望大家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10-27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浪迹天涯之五:库车机缘(旧文重拾之02)。

上高中时语文老师给我们讲过,印象颇深。
想当年很喜欢宋词的,最爱李清照,熊还送过我一本手抄本的李清照词选,珍藏至今。只是很少看了:(

拜脱下次别用斜体字,看着费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3-10-27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浪迹天涯之五:库车机缘(旧文重拾之02)。

拜脱下次别用白字,看着费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10-27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浪迹天涯之五:库车机缘(旧文重拾之02)。

我来个现炒现卖。有耐性的就看吧。

王国维,字静安,晚号观堂,浙江海宁人。生于清光绪三年,卒于1927年,享年51。王氏为近代博学通儒,功力之深,治学范围之广,对学术界影响之大,为近代以来所仅见。其生平著作甚多,身后遗著收为全集者有《王忠悫公遗书》,《王静安先生遗书》,《王观堂先生全集》等数种。《人间词话》一书乃是王氏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向来极受学术界重视。

《人间词话》的第一部,第26节: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1)”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2)”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3)”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1)晏殊【蝶恋花】见二四注。
(2)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li]
    [*:29a0407w]蝶恋花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无尺素
    山长水远知何处

    【简析】
      庭园中,秋菊蒙着淡淡的烟霭,似在脉脉含愁。香兰沾着晶莹的露珠,似在轻轻啜泣。兰、菊皆著愁之色彩,则主人公是愁中观物,不言而喻。室内罗幕不御轻寒,双燕早已飞去,则主人公单寒落寞,可以体会。偏是那明月不解离人正苦,彻夜到晓把清辉投进朱户,惹得主人公彻夜失眠,离愁别恨更加深重。上片用比兴之笑,层层写出主人公用情之忠实深厚。下片另拓词境。主人公登楼望远,但见西风过后,碧树凋零,这情景正象喻爱情横遭摧残。主人公心中的无限悲凉,遍布于天地之间。他把无尽的情思怨慕,写进了彩笺尺素,欲寄与离散远方的佳人,可是望尽天涯,山长水阔,却不知佳人何处!主人公之希冀求索,亦伸延于天地这间矣。
    [/*:m:29a0407w]
    [*:29a0407w]蝶恋花①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②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③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④
    对酒当歌,⑤
    强乐还无味。⑥
    衣带渐宽终不悔,⑦
    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②危楼:高楼。 ③黯黯:迷蒙不明。 ④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⑤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当:与“对”意同。 ⑥强:勉强。强乐:强颜欢笑。 ⑦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品评】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 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韦庄《思帝乡》中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婉矣”。其实,冯延已《鹊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虽然语较颓唐,亦属其类。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m:29a0407w]
    [*:29a0407w]青玉案①
    元夕②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次落,
    星如雨。③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④

    蛾儿雪柳黄金缕,⑤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⑥

    【注释】
    ①调名出自东汉《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又名《横塘路》、《西湖路》、《青莲池上客》等。双调,六十七字,仄韵。 ②元夕: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 ③元夕赏灯,灯如火树银花。花千树、星如雨:都指彩灯。 ④玉壶喻月。鱼、龙:指鲤鱼灯、龙灯等各种彩灯形状。 ⑤蛾儿、雪柳都是妇女头饰。雪柳饰以金钱、称“捻金雪柳”。 ⑥蓦然:突然。阑珊:灯火零落稀少。

    【品评】
    《诗经・郑风》有《出其东门》一篇,首章曰:“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云。”在东门游春的众多少女中,独独赞赏后者一身素淡,格调高雅。这首《青玉案》与之类似,但精神境界更高。元夕灯市,犹如星海,吸引了满城仕女,衣香鬓影,喧阗不绝。是光、色、声组成的繁华热闹的世界。可是就有人不慕繁华,独立于喧华热闹之外的“灯火阑珊处”。这不是自伤幽独,而是显示了一种高洁的品性。在人们趋奉竞进之际,耐得冷落,耐得清淡,耐得寂寞。这是辛弃疾屡遭排斥后,借灯夕所见以自述怀抱,托意甚高。进则轰轰烈烈,惊天动地,退则斯人独处,自甘淡泊,安于寂寞,这两者同是志士的操守的襟抱。前者是英雄本色,后者也是英雄本色。清彭孙y《金粟词话》谓此词结尾为“秦、周之佳境也”。见仁见智,并行不悖,可两存之。[/*:m:29a0407w][/li]


这个众里寻“”,除了在《人间词话》里看到的是“”,别的地方用的全都是“”。至于辛弃疾用的到底是那一个字,我还没验证过。

十一郎小朋友,唐突先贤,我代他们罚罚你。体罚不太人道,就罚你抄书吧。多的不用了,就《人间词话》来个三百遍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7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浪迹天涯之五:库车机缘(旧文重拾之02)。

2001年8月14日,多云

    没想到在库车逗留这么久。昨天从克孜尔千佛洞回来,发现航空宾馆隔壁的白云宾馆更便宜,三人房20/床。但为了找我的头灯,还是住回航空。问值班经理和当班服务员,都说没看见,要我问今天换班的服务员,上午交涉了一下,看样子我的Petzl是有去无回了。
    为了接下去的行程,颇伤脑筋。放在眼前有三个选择:1、乘火车去吐鲁番,然后转北疆;2、返回头去阿克苏、到温宿,往天山最高峰托木尔峰和汗腾格里峰;3、搭乘长途车、翻冰大坂,去伊犁草原。没法从遇到的人中得到意见,只能自己抱着地图琢磨。
    去阿克苏看雪山,虽然了解了登山的进山路线,但必须自己有车才行,否则由温宿到南坡或吐盖别里齐的交通没底,恐怕达不到目的、又往返耗时。想想将来可能会去攀登,就留待以后了。看地图,伊犁位于天山的两个支脉(博罗科努山和那拉提山)之间,不知那儿的交通是否便利。如果进去容易、出来难,伊犁有这么大魅力吗?不知道。权衡还是先去吐鲁番稳妥一些,毕竟吐鲁番靠近乌鲁木齐,交通便利。而且将来从乌市离疆,再折回吐鲁番就折腾了。
    明确了目的地,了解到南疆铁路共有三班列车可从库车去吐鲁番。5808次,喀什到乌市,6:25经过;8872次,喀什到乌市,6:25经过;888次,喀什到吐鲁番,0:53经过。那就试试南疆火车吧。
    打定主意,出门吃饭。在宾馆门口遇见3名操广式国语和出租司机砍价的女子,上前一聊,HK的学生。出去吃饭又撞在同一家餐馆,这下“亲切”了。然后跑到白云宾馆大堂使劲打听南疆情况,临别又是合影、又是留电话。
    打听了去苏巴什古城的交通,唯一办法是:包车――比较憎恨的一个词。找了个知道地方的司机,往返50。师傅是山东人,很健谈,正合脾气。下午2点出发,23公里有大半是烂石子儿路,而且烟尘滚滚,走得慢,有吉普车就棒了。
    苏巴什古城在库车县城北偏东23公里的库车河龙口两岸,其北边是天山支脉哈尔克他乌山的一个山口,常年起大风。我们到的时候正飞沙走石、举目昏黄呢。
    苏巴什古城遗址学名“昭怙厘大寺”,始建于魏晋,是当年的佛教盛地。中国古代三大佛经翻译家之一的龟兹高僧鸠摩罗什曾在此讲经。该寺在隋唐时兴盛至极,唐玄奘也曾在此逗留两个多月。主寺分东、西昭怙厘大寺,分处库车河两岸,各辖一片区域。东区南北长535米,宽146米;西区南北长685米,宽170米。现在只留下土墙的残桓断壁,仔细观察房屋、街道依稀可辨。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5块钱跟看管的维族小伙买了门票,迎着扑面而来的烈风、沙尘,独自开始游荡。没走多远,城里的风沙逐渐消去,风势转移到城外北边,天山漫不可见,倒成了绝好的背景。慢慢地向西,边观察、边琢磨。大部分的残墙是土坯打垒墙,可见那时此地的雨水不丰。来到一幢大房子,里面隔墙俨然、井井有条,应该是当年僧众群体活动的场所;还有一些明显是规模不大的独门独院,可能是有地位的僧侣或客人居住的地方;那些地基较低的建筑或许是伙房一类功能性房屋……遗址被侵蚀的很厉害,城内也没有为观光者安排通道。这样虽然走起来可以很随意,但对于文物的保养可不是好事。将相机内剩余的十几张100度片子拍完,换了400度的胶卷继续大按快门。看闷了,就拿残桓做各种想象,比如骆驼、阿诗玛、老人头、熨斗什么的,野马游缰也挺自在。感觉没有导游和游客真是一件舒畅的事情。最后来到西大寺,这座建筑明显有别于其他。首先是高度,其次仔细学摸,发现它的建造方法是外层采用砖坯、内填黄土,有些象西安城墙的结构。爬上去,在建筑立面和横切面上清晰可见内嵌木梁,尤其顶上那根近1尺粗、木纹宛然。当年每当举行说法大会,这里大概是人头汹涌、万众聆听。
    没有见到东大寺,估计走了2个多小时都在西区。到大门口询问,管理员出去了,他媳妇说去东区要再给50元,而且她还不知道在哪儿!国家级文物,就这么一对糊涂守财奴夫妇看管,只有叹气的份儿。票上明明印着东西昭怙厘大寺,还向我另收钱,可有些不地道。估计东区在河对岸,可望着近在眼前的沙尘大幕,我连河都看不清,更别说东大寺了。问管理员几时回来,小媳妇半天才回答“半小时”。想想一路来维族老乡们对时间和距离的漫无标准,无奈只有撤了。
    回去的路上,司机和我大肆聊着库车的各种民俗、传说,除了告诉我苏巴什古城就是西游记里的“女儿国”之外,就是关于库车羊刚子的林林总总,有点怂恿我晚上找一个的意思。
    晚上9点,收拾好行装、灌了冷饮,奔向火车站。库车火车站离县城7、8公里,打的10块。车站没有带位子的车票,买了站台票,准备上车补票。安检查得很严。8872次准时进站,原来这班车只有一节卧铺,其余都是硬座。望着各窗户里伸出的、黑压压的人脑袋,这车一定超员的厉害。上了补票所在的5号车厢,一问没有卧铺、没有座位,赶快下来。只有博一博888次了。出站和一个公安瞎聊,旁边一位出租司机上来搭讪,正想找个网吧去消磨这段时间,讲好来回15,路上顺便买了两只椒盐鸽子(16)和干粮,加上剩下的几个水果,再恶劣的环境也塌实了。在库车上888次的人也不少,而且都是上车补票,不乐观。在站台尾等13号补票车厢,夏夜的星空没有月亮、星光稀散。


风沙弥漫的昭怙厘大寺遗址

*本节开支:市内交通25,郊区交通50,门票15,吃饭3(6个包子1碗豆浆) 5.5(20个水饺),饮料15,站台票2(2张),路食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4-29 02:21 , Processed in 0.48464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