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抢捐之弊
那是说资助情况以及问题不透明,还是一般情况下复查的筒子们 缺乏这种敏锐和责任心?
不透明是因为原则所限,不可能完全公开。目前内部正在讨论是否以及如何将数据库按照权限开放给资助人的具体操作。
至于复查,因为不透明,这个敏锐可以说没有前提,一般。除非是自己的孩子或者部分义工,有这个前提。就是可以了解足够的疑点。
动机我不敢说所有的一定出于强烈的责任心的驱使,必定是针对什么什么问题。可是我相信复查相对于游山玩水来说,很多时候并不是可以愉快享受的旅行;愿意这样行动的朋友,无论义工还是网友,相信不至于把责任丢在一边。
还要说明的是:复查出发先要申请的复查资料,列示了复查个案的基本资料以及存在的待核查问题。并不是漫无目的的,是冲着复查资料里面的问题进行的。
1)我一向是很尊重义工的,因为干这行是吃力不讨好的.
2)原则,哎原则
记得有个热烈的辩论,是关于一个小孩打网络游戏的.
当时我提到了希望之光的\"原则\"是资助\"失学或濒临失学\"的儿童.可好象对待不同的问题时,对原则是否应该坚持解释很不同啊.当时有一个响亮的意见是资助人愿意继续认捐.可是按照原则,这种情况希望是不在继续跟踪的.也许按照原则,我们可以挑出很多这样的个案,给负担沉重的希望减去很大的复/调查压力.可我们按原则办事了吗? 怎么一提到透明这个问题,原则就象旧社会的三座大山一样重啊.
3)关于复查
除了正常的复查,对于提出问题的个案,是否应该重点复查.好多提到问题的个案,我看外联的答复都是\"电话联系\",\"据某某校长,某某老师,或其他某人介绍......情况是这样的......\"这样的可靠性实在堪忧,尤其对这些有疑问的个案.
因为确实存在有人为钱作假的现象. 类似报道在希望工程是常有的,还有给死人发薪水的,给娃娃办录用然后领工资的.什么都有.面对这样一来严酷的现实,带着怀疑的态度去调查是应该的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