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还要继续这个贴子.其实这里所谈的问题,特别是quot;老许quot;贴中所提到的,许多已超出一个简单公益助学的范畴.但又有许多话堵在心头,不吐不快。
幸好前段和朋友聊过quot;教育人类学quot;,聊过少数民族教育,似是而非地明白了一些问题,当然,归结到最后就是不要想得太深.心怀善意地一点点做吧,会有做错,会有不当,但任何事情都无法完美,能开始就是好的,能继续更是好的,任何事情都只能在行动中完善才具有可持续性.
而当大家都说:不赞成告诉孩子成绩的好坏将可能决定是否被资助时,我多想了想:如果孩子问我为什么要学习,我们是怎么回答的――因为学习可以获得知识,获得技能,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假如他听得懂这个的话),获得更多的生活选择能力,走出大山了解外面的世界,摆脱贫困改变落后……(当然,这里的预设是我们不讨论知识的侵略性) 好了,那试问,一个成绩不好的农村孩子能获得这些收获的可能性有多大?我当然同意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相比而言,农村的孩子没有”福气“来谈素质教育,去到西部任何一所县级高中你会发现,和那里的老师谈素质教育真是对他们辛苦奉献的否定――要知道,科举制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它为弱势的、”低层“的人们提供了翻身的机会。在这种时候,谁能说分数是不重要的?而当一个资助人存在这样的资助行为时,我实在没法去责难他。
而孩子到底是坚强的、还是脆弱的?这绝对因人而异。原则上,我可以保持沉默不说,但要说一定会说真话。哪怕是对孩子,对脆弱的孩子。我当然不会以为自己资助了人家就有了对其未来指手划脚的权利,但我也不能知道在其问到时,还将外面世界的竞争法则遮遮掩掩,画一个美妙的理想国给他。
我热爱艺术,我当然尊重理论;但我更是搞经济的,我很现实。这个世界从来只是看上去很美,不需要我再做粉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