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胡卯

对“资助人没有收到孩子来信”这件事的回帖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12-12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资助人没有收到孩子来信”这件事的回帖

同意微笑的鱼

人力组是否可以在休假制度中增加一条,只要不是因为有急事处理,强制准备休长假的义工提前半个月申请,作为过渡期,并在离岗前请组长或人力组义工关心一下交接的情况?

另外需要重申ab岗制度,最好ab轮换干活,至少b岗需要有干过这个活的经验。


对工作的后续检查是必要的,记得看过一篇文章,讲一个好的管理的三个重要方面:一是完善的流程,这个loh基本已经建立起来;二是检查制度,这个loh一直做得不是太好,大部分管理者恐怕都指望着手下能有“马不扬鞭自奋蹄”的素质,乐观,但是不可靠;三是对检查结果相应的处置,这个恐怕实施会更难,但不是说不能尝试一下。不知道其他的助学公益组织是如何对待这个问题的,也许应该出去取取经?


至于对全局的把握和整体流程的熟悉,胡卯的感觉可能有点系统误差,我相信不少退出的老义工对整体流程也并不十分了解,之所以胡卯有这样的错觉,大约是由于喜欢回来说话的都是当年的“积极分子”。

我承认现在新义工中“积极分子”可能没当年涌现得多,原因很简单,因为流程大致已经建立起来,目前做的都是修修补补的工作,怎能指望所有人都积极参与。糊涂小青兔子他们为什么对全局这么了解?许多规程都是他们反复讨论之后建立起来的,不熟悉才怪!对流程的熟悉往往不是学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当年人少,临时走一个人,积极分子往往会不得不身先士卒地补位上去,临时抱佛脚也得干着,干着干着就会了。而在目前基本稳定的状态下,义工进入之后,有一个很好的工作流程遵循可供遵循,干活便罢,其他人的工作流程,即使看过,甚至背过考过,其印象未必也能在脑子里持续很久。这似乎无关于素质悟性等。

我们能改进的是,把这个工作流程熟悉范围再扩大一点,包括上下游的工作都了解一下。

关于新义工老义工的讨论已经很多,比较一下,我最大的感受是,以前开会讨论比较多,每天猴子医生不为他们都会在聊天室挂着,随时可以骚扰,召集开会也是经常性的,因为人少,大家每个人都被通知到,也都可以冒充一下骨干精英,即使是我刚进来的时候,在聊天室说什么,当时的“大腕”们(小陆,宁姐,passby,猴子,医生,不为....)都会耐心倾听,包括胡言乱语,不能接受的会告诉你为什么不能接受,没有一个人对你提法上的幼稚有半点嘲讽或表示半点不耐烦。这种氛围对一个新人是很大的鼓励,无形中告诉我,我有这个能力为这个网站多做些什么。而不是说,你一新来的,管好手里那点事情就够了,别的无须了解。

现在人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因此发生的变化无可厚非,但其实还是有不少潜在“积极分子”的出现,如果鼓励他们的热情,让他们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多参与一些公共事务,他们完全能做到青出于蓝,但目前的氛围似乎没有起到鼓励新人的作用,相反,可能因为他们曾出的错(其实谁又能不犯错呢)而表示不信任,或说,先做好你该干的再说别的,尤其是对新不如老,今不如昔的过分强调反而抑制了新人的成长。

另外隐隐地觉得,由于人多,小圈子越来越多了,由于地域形成的,由于师承关系形成的......但好象很少是由于工作上下游关系形成的。小圈子的坏处是让人说话言不由衷,盲目护短或故意找茬,这些都会破坏良好的工作氛围。


loh需要一本针对所有义工的工作手册,拿来之后可以照方抓药干活,这个建议已经提过n次,不知道是否被这任常务采纳。如果下决心做的话,其实不需要常务身体力行去做这个繁杂的工作,只要公开招标,相信肯定有“积极分子”挺身而出的,新老搭配起来做,保证质量还培训了新一代骨干力量,何乐而不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12-12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资助人没有收到孩子来信”这件事的回帖

人力组是否可以在休假制度中增加一条,只要不是因为有急事处理,强制准备休长假的义工提前半个月申请,作为过渡期,并在离岗前请组长或人力组义工关心一下交接的情况?

另外需要重申ab岗制度,最好ab轮换干活,至少b岗需要有干过这个活的经验。


全面同意发言的内容。包括放手让新人负责、做整个工作手册等等,都很契合我的看法。所以在此附议一下。
我大的感受是现在积极性没有很好调动,是因为没有给太多机会,批评多而鼓励少(包括我自己,想鼓励,但也懒的说)

此外,引用的这条我也是很关心的,就是在工作交接的环节,一定给强调一下。我希望我能促进这条建议的实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6-12-12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资助人没有收到孩子来信”这件事的回帖



我还是重提一个建议,让新义工不着急入既定岗位,先在各组实习,以促使对LOH整个流程的了解。

工作上各个环节都了解,这个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小熊姐姐举的例子糊涂小青困困),这样在工作中因为了解,可能不需要假手第3,4者(通常是各组组长),一则加快效率,二来减少时间滞后或通道不畅带来的摩擦。

我想,人力组应该扩大工作范围,做到彻底把新义工整合到LOH中,而不是安插在某个位置。

当然,这是一个理想的看法,实现起来会因为网络工作的特点变得有些难度,期间需要付出不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协调,可是我想,如果一个令结构更为顺畅的“润滑剂”,制作成功,带来的结果势必是乐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12-12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资助人没有收到孩子来信”这件事的回帖

也提个建议,能否设立一个什么岗,专门负责网友或者资助人提出的问题,不是说要他解决,而是负责跟进,直到最终解决

他知道这件事该由谁负责,该什么程序,就可以直接去问去催负责的义工,在事情没有解决,别人不知道怎么回答的时候,他也就和网友或者资助人沟通,对方就会了解事情的进展。

这样就会提高效率,加强沟通,免得网友不知道朝谁发问,义工也不知道该谁来回答,大家都着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12-12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资助人没有收到孩子来信”这件事的回帖

看到以上各建议,我也要加提一个建议了:

对各流程不要轻易改动,一旦改动需要随即通知各组

因为不同组的几十个上下游义工熟悉一套流程不易,如果改动过频,就很难随时熟悉,经验值会过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4-28 21:34 , Processed in 0.94018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