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镜与灯

《活着就是爱》――特蕾莎修女专题,太感人了,大家去看

[复制链接]

升级   86.52%

发表于 2002-2-17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活着就是爱》――特蕾莎修女专题,太感人了,大家去看

德肋撒修女的一生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德撒撒修女用服侍穷人的方式度过她爱人的一生:德撒撒,1910年生于南斯拉夫,27岁成为天主教修女,1948年远赴印度,成立仁爱传教修女会。1997年去世。
她创建的组织有四亿资产,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愿意捐款给她。她的身后,有数不清的追随者和义务工作者,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她认识众多总统、国王、传媒巨头和企业巨子,受到他们的仰慕和爱戴。
她住的地方,唯一的电器是电话;她穿的衣服,一共只有三套;她只穿凉鞋没有袜子,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者。
她不仅为穷人和孤独者提供衣食住处;不仅为病人和遭难者提供医疗服务,还给这些人带去爱心和尊严!她立志要服务穷人,所以先变成了穷人,穿上穷人的衣服,一头扎进贫民窟、难民营和传染病人之中。她说:“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和冷漠。孤独也是一种饥饿,是期待温暖的饥饿。”
1979,诺贝尔委员会从包括美国总统卡特在内的56位候选人中,选出了她,把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这位除了爱一无所有的修女。
授奖公报说:她的事业有一个重要特点――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天赋价值。公报还说:她个人成功地弥合了富国与穷国之间的鸿沟,她以尊重人类尊严的观念在两者之间建设了一座桥梁。
她的答辞是:这项荣誉,我个人不配领受,今天,我来接受这项奖金,是代表世界上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她把这笔巨额奖金全部用来为穷人做事。
她的事业得到了全世界越来越多的支持。从印度伟大女儿奖到美国总统自由勋章,从卡内基奖到史怀泽奖,全世界至少有八十多个国家的元首、政府和各大领域的机构以及各种国际组织,都向她颁发过崇高的荣誉和奖项。
她创办的学校,专门收容失学儿童和流浪孤儿;她创办了麻风病人收容诊所,许多被遗弃,无家可归,心灵的痛远胜于病体的麻风病人,在这里得到关爱和诊治;当艾滋病开始被人们视为瘟疫的时候,她又奔走于欧美,设立了多家艾滋病患者收容所。
靠着这种爱心,也仅仅靠着这种爱心,她的身后站起成千上万的追随者。

(摘自《山西晚报》/韩玛尔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2%

发表于 2002-2-17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活着就是爱》――特蕾莎修女专题,太感人了,大家去看

怜悯的地理学

特蕾莎

 
   在现实里,国与国之间并无重大分别,因为到处都是人。他们虽然面貌不同、衣着有别,他们所受的教育和社会地位纵然有别,但实际上完全一样。他们全是神和我们要爱的人:他们都渴求爱。

   在我心灵深处,我总觉得自己是个印度人。
     
   修女所穿着的印度式长袍,使她们与那些患病的人、孩童、老人和无依无靠的人走在一起,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分子。仁爱传教修女会透过她们的衣着,去感受那些世界上最贫困者的生活。当然,印度仍需要技术人员、技工、经济学家、医生及护士等来帮助国家发展,她同时需要计划和大体的相应行动来配合。但究竟我们要等多久,这些计划才能得见成效呢?我们不知道。只是在目前,印度人民仍要生存下去,需要食物、衣着和别人的照顾。我们的工场是当下的印度,当印度仍有这些需要时,我们的工作会持续下去。
     
   我们在加尔各答的街头,救起一个年青人,他曾接受高深的教育,拥有多个学位。他曾落入坏人的手中,连护照也被偷去。之后,我追问他离开家庭的原因。他告诉我他的父亲离弃他。\"自童年开始,他从未正视过我。他对我心存嫉妒,因此我离开家庭。”仁爱传教修女会的修女与他一同祈祷了好一段日子,并帮助他重返家中、原谅他的父亲,这使他俩都获益。这正是个显示出严重贫乏的事件。
     
   数星期前,我听闻一个消息,一个信奉印度教的家庭已数天没有吃东西,所以我拿了一些米,跑到他们家中。在我还没有弄清楚究竟时,那家庭中的母亲已把米分成两份,将其中一份送给那信奉回教的邻居。接着,我问她:\"你们一家每人可以吃到多少呢?我给你们的米粮只有那么一点,而你们却共有十个成员,你们如何够吃呢?”
   那母亲这样回答:\"他们也没有东西吃。”这就是伟大。
     
   在加尔各答,我们仁爱传教修女会的姊妹和弟兄为区内最贫困的人――被人离弃的人、没有人爱的人、患病者、垂死者以及麻疯病人和儿童――工作。但我可以告诉你们,在这二十五年当中,我从没有听过一个穷人埋怨、诅咒和沮丧失落。我还记得,我曾在街头扶起一个身上布满蛆虫的男子,他对我这样说:\"我过去在街头活得像一头畜牲,现在因着你们的爱和关心,我死的时候,会像天使一样。”他逝世的时候的确很像天使――死得非常安然。
     
   有一个女孩子来到印度,加入仁爱传教修女会。我们有一个惯例,新加入者在抵达后的第二天,必须探访垂死者之家。我对她说:\"在弥撒时,你看到神父用何等爱慕的心情,小心翼翼地拿起这饼,因为他知道这就是耶稣的身体。当你拜访垂死者之家时,看到我们贫困者残缺的躯体,也要同样的对待他们,因为那是同一位耶稣的躯体。”她听过我这番话后,便跟同工出发。三小时后,那新来的女孩跑回来,对我咧着嘴笑――那是我从未见过的开怀笑容――她对我说:\"特蕾莎修女,我在过去的三小时接触了基督的躯体。”我问她:\"怎样呢?――你做了甚么呢?”她回答说:\"当我们到那里时,他们抬了一个男人进来,他曾掉进沟渠,躺在那里有一段时间。他身上伤痕累累,蛆虫满布,秽物满身,我为他洁净身体,而我知道我在接触基督的躯体。”
     
   有些人来过加尔各答后,在离开前恳求我说:\"请告诉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活得更美好。”而我对他们说:\"要对你们的妻子、丈夫、孩子和颜悦色,面露笑容。不管你是对谁,也要和颜悦色――这样做会使你们彼此更加相爱。”其中有一个人问:\"你结过婚没有?”我说:\"当然有,有时候,我也难以向耶稣展露笑容。”真的,耶稣的要求可以是十分高的,如果你能在那些时候给他一个笑容,那实在是非常美妙的。在探访我们在印度的收容所时,在火车上,我与耶稣有一段美妙的相处时间。
     
   难民营中有极大的苦难。那里看来就像髑髅地,而耶稣再一次被钉在十字架上受苦。那里的人极需要别人的帮助,但除非有宽恕,否则他们不能有真正的平安,这对于贝尔法斯特(Belfast),和其他争端充斥的地方亦然。
     
   在墨尔本,我们有一个专为无处容身的酗酒者设立的收容所。其中有一个人被人严重殴伤。我认为这是一件刑事案,所以召唤警方处理。奉命到场的警员问这位先生:\"是谁打伤你的?”那人不愿意说出真相,只在不断地捏造谎言。那警员拿他没有办法,只好离去。我们问他:\"你为何不告发凶手?”他望了我一眼说:\"就是要他受苦,也无法减轻的痛楚。”
     
   数月前,在墨尔本的街头,我曾救起一个被人殴伤的酗酒者。他已在墨尔本住了多年,我们的修女把他送到怜悯之家。那人在她们的接触及照顾下,突然醒悟:\"神真是爱我!”他离开那里后,滴酒不沾,重返家园,回到子女的身边及投入工作。及后,当他领到头一个月的薪金时,他去到修女那里,把钱送给她们说:\"请你们将神的爱带给别人,正如你们在我身上所作的一样。”
     
   在墨尔本,我曾探访一个从没有人关心过的老人――没有人知道他的死活。我进入他的房间时,觉得那简直是一团糟,就想为他清理一下,但他却不断地说:\"我很好,你用不着操心。”我不发一言,到后来,他终于容许我为他打扫房间。
     
   我在他的房间里,发现了一盏漂亮的灯,上面布满多年的尘埃,我问他:\"你为甚么不点燃这灯呢?”他回答说:\"为了谁呢?这许多年来,从没有人到我这里来探望我,我根本不需要它。”我问他:\"假若一位修女来看你,你会不会为她点燃这灯呢?”他说:\"会,一定会,只要我听到一点人的声音,我就会点起这灯。”过了几天,他托人带给我一个消息说:\"请转告我的朋友,她在我生命中燃起的灯,会继续照亮在我心中。”
     
   在纽约,修女正在做一些低微的工作――帮助孩童,探访那些孤寂的、患病的及被人遗弃的人。我们从而明白,被人弃绝乃是最严重的病症,这才是在我们四周出现的真正贫困。我们的修女曾在探访一户人家时,发现住在里面的妇人,已死去多日,躯体开始腐烂发臭时才被人发觉。但她的左邻右舍连她的姓名也不知道。当别人对我说,修女们并没有开展一些伟大的工作,其实她们正默默耕耘,做着一些小事。我会对她们说,就算她们透过这些事工,只能帮助一个人,也是值得的,因为耶稣会为了一个人而死,也会为了一个罪人而死。
  在阿的斯・阿贝巴(Addis Ababa),皇家司法部长问我一些尖锐的问题:\"你期望从我们的政府里,得到些什么?”
  \"没有其他,我来的目的,只为差派修女帮助一些受苦的穷人。”
  \"你们的修女会做些什么?”
  \"我们会全心全意地,为这些贫困中的最贫困者,提供免费服务。”
  \"你们有些什么资历?”
  \"我们只是将爱心和怜悯带给那些没有爱、被人弃绝的人。”
  \"你会不会向那些人传道,试图改变他们的信仰呢?”
  \"我们爱心的工作,会向那些受苦的穷人见证神的爱。”
     
   英国虽然是一个福利国,但当我在晚上拜访他们的家时,依然看到有人在爱的匮乏中死去。在那里,他们有另一种贫困――心灵上的贫乏,即那种孤寂及被人弃绝的情况。在今天世界中,肺结核或麻疯不是可怕的疾病,心灵上的贫乏才是最严重的病症。英国须要兴起更多的人,明白谁是穷人。在英国的人应以爱心善待穷人,用行动服侍他们,但除非他们先知道谁是真正的穷人,否则,他们没法照着去行,他们认识真相后,才会去爱,因而作出服侍。
     
   在英国及其他地方,如加尔各答、墨尔本、纽约,我们发现一些孤寂的人,别人只知道他们住所的门牌编号,而不知道他们的姓名,为什么我们不在那里服侍他们呢?我们是否知道,他们也许就是我们的邻舍?可能那里住着一个盲人,他会因你为他阅读报章而感到十分高兴;可能有一个有钱人,他甚么都有,甚至淹没在物质中,只是没有人探访他、接触他,而他实在需要你去接触他。不久前,有一个非常富有的人拜访我们,向我说:\"请你或其他人,到我家里坐坐吧,我已经半盲,我的妻子精神也有问题,儿女都跑到外国去了,我们恐怕快要因孤寂而死去,我们渴望听到一点温柔慈爱的人声。”
     
   让我们不单满足于金钱上的施予,金钱是不足够的,金钱是可以赚取得来的,他们需要的是你的爱心。所以,要将爱传扬开去:首先从你的家庭开始,爱你的儿女、你的妻子或丈夫、你的邻舍。
     
   如你问我,假如我是英国萨里或修尔斯的修女士,我对当地的仁爱传教修女会工作有甚么看法。我想,那里的工作会比加尔各答、也门等地的工作困难得多。因为在加尔各答、也门等地方,你只需要为那些受伤的人包扎伤口,给他们一碗饭或拥抱那些小孩,说你爱他们或提供他们的需要。但在英国萨里或修尔斯,人们的问题藏在内心深处,不容易为人知道。只有当他们认识你、信任你、明白你是一个有基督怜悯和爱心的人,他们才肯把问题展示出来,而你才能帮上一把。你要花上许多时间,为他们祈祷,与他们每一个深入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98.75%

发表于 2002-2-17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活着就是爱》――特蕾莎修女专题,太感人了,大家去看

这么好的帖子,竟然漏看了

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2-2-17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南宁

《活着就是爱》――特蕾莎修女专题,太感人了,大家去看

德蕾莎精神与武训义行:两个圣人的两种命运 (转)


--------------------------------------------------------------------------------

中国思维网 <!-- w --><a class=\"postlink\" href=\"http://www.chinathink.net\">www.chinathink.net</a><!-- w -->  2004年10月18日  阅读数: 198  源作者:郭宇宽




    1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印度加尔各答是一个不需要“暂住证”也没有“遣返制度”的城市。无数无家无业的流浪者和教派斗争而产生的难民涌入这里,靠拾垃圾,乞讨,甚至卖淫抢劫生活。在这座城市中一边是富人们伊甸园般的别墅、金壁辉煌的饭店和如诗如画的宫殿,另一边是随处可见的垃圾棚和居住在其中骨瘦如柴浑身散发着恶臭的贫民,他们没有尊严也不被人关心,当他们死去因为买不起火葬的木头,尸体被抛进阴沟,任其腐烂。
      
    目睹了这样的人间惨剧,一个三十六岁女修道院院长――德蕾莎。作出了她一身中最重要的决定。她诚挚的请求,得到了罗瑞托修女会主管和加尔各答当地大主教的支持,教皇庇护十二世得知后也赞赏她的想法,引导“在穷人的生活中,以天主为唯一的领导者和保护者。”
      
    于是她离开修道院,作为一个普通的修女,来到了加尔各答环境最恶劣的贫民窟提亚纳,她脱下蓝色的道袍换上普通妇女的粗布纱丽,用自己掌握的一点基本卫生知识和护理技能为那里的贫民服务。她的故事很快就传了开来,有越来越多多的人被她的精神感动,有爱心的女孩子们加入她为贫苦人献身的事业,掌权者和有钱人因为她的行为而良知触动给予她资金和物质的支持,也有更多的地方有人慕名前来寻求她的帮助。
      
    她和其他修女一起办起了儿童之家,收养从路上拣来的先天残疾的弃婴,把他们抚养成人,告诉他们“你是这个社会重要的一分子”;还有麻风病人康复中心,收治照顾哪些甚至被亲人唾弃的人,让他们感到自己“并没有被天主抛弃”;最著名的是她在贫民区创办的的临终关怀院,使流落街头的垂死者得以在呵护中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她说“这些人像畜生一样活了一辈子,总该让他们最后像个人样。”那些被背进关怀院的可怜人,有的躯体已经被鼠蚁咬得残缺不全,刚入院洗澡时往往用瓦片才能刮去身上的污垢,最后握着修女的手嘴角戴着微笑“踏上天国之路”。一个原本对德蕾莎修女的善行心存疑虑的印度教法师,当看到她一丝不苟的为一个快死的男人清理布满蛆虫的伤口,惭愧的说“我在寺庙供奉时母女神三十年,今天才看见圣母的肉身!”
      
    她所帮助的人从来不上教堂,因为衣衫破烂;不会哭泣,因为没有眼泪可流;从来不祈祷,因为没有用;甚至不会请求,因为一向没有人会理睬他们。但在这位可爱的修女眼中:他们的生命同样值得享有尊严,那是同一个上帝,他们的伤痕就是基督的伤痕。
      
    这位瘦小但倔强的修女不屈不挠的信念惊动了整个世界。
      
    2
      
    在中国清末山东堂邑,有一个赤贫人家的孩子,在兄姐中排行为七,叫做“武七”。
      
    他七岁丧父,乞讨为生,求学不得,为了供养母亲,多次离家当雇工,屡屡受欺辱,雇主甚至因为他不识字,以假帐相欺,他争辨,反被诬为“诈赖”。
      
    这样一个生活在中国社会最低层的苦人,却作出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他是一个一无所有的贱民,更不可能象德蕾莎修女那样有教会背景的支持,于是他孤身一人二十余年手拿铜勺,肩背褡袋,烂衣遮体,边走边唱,“且佣且乞”,其足迹遍及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一点一点地把钱攒起来,而他自己只是每天两个粗馍维持生存。就这样集资数千贯。在1988年将全部收入在当地柳林镇东门外办起一所义学,他亲自跪请有学问的进士、举人任教,跪求贫寒人家送子弟上学,当年招生50余人,不取分文。
      
    而他自己一生不识字,没有像德蕾莎修女那样动人的文字和演讲流传下来。只有一些民间的传说,讲述他为了增加办义学的收入,他平时常捡些烂菜根、芋头尾充饥,将积累下来的钱分文不动用于办学;他甚至不惜作践自己,通过表演一些像吞食砖瓦、蛇蝎这样的杂技节目;以自己的身体给那些无聊的同胞打一拳换一文钱,赢得冷漠的看客解囊资助。
      
    山东巡抚张曜后来闻知武训义行,下示召见,并下令免征义学学田钱粮和徭役,另赏银200两,同时奏请光绪帝颁以“乐善好施”匾额,清朝授以“义学正”名号终于认可了他的努力。但他将所得赏赐悉数投入办学事业,前后一共办了三所义学,自己仍然靠乞讨过活,过着简朴得近于低贱的生活。
      
    艰苦的日子给他老年落下病根,可他舍不得花钱看医生,一次他从坍塌的房屋中拣到几颗发霉的药丸,结果中了毒。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病卧临清御史巷义塾的檐下,拒绝请医生治疗也不吃饭,每天只喝几口清水。
      
    终年59岁,死时仍然是赤条条一个乞丐身。
      
    3
      
    德蕾莎修女的名字如今被无数世人用来象征超越种族、阶级和信仰的爱和关怀;从麦格赛赛奖、肯尼迪人道奖、尼赫鲁奖到诺贝尔和平奖,与其说这些是给予她的荣誉,不如说是她的名字给这些奖增添了荣誉。
      
    而那个一生孤苦的中国人却谈不上有什么国际影响,今天的中国人如果还记得一个叫武训的名字,也许主要是因为1951年那场由一部叫【武训传】的影片的引起的风波。
      
    为了配合当时主旋律,这部影片这样注解武训的一生,在片尾一位革命女教师铿锵有力地说:“武训先生为了穷孩子们争取受教育的机会,和封建势力不屈服地、坚韧地斗争了一辈子。可是他这种个人的反抗是不够的。他亲手办了三个‘义学’,后来都给地主们抢过去了。所以,单靠念书,也解放不了穷人,……中国劳动大众,经过了几千年的苦役和流血斗争,才在中国...组织领导之下,推翻了‘三座大山’,得到了解放!”
      
    可毛主席对这部创作者已经充分做了迎合革命意识形态努力的影片仍然很不满意,在他的指示下,江青领队到堂邑武训老家调查,得出结论武训是个“残酷剥削农民,甘作封建统治阶级孝子贤孙的大地主和大流氓”。
      
    在当年的一篇【人民日报】社论中是这样评价的,“像武训那样的人,处在清朝末年,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和反对国内的反动封建统治者的伟大斗争的时代,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的一根毫毛,反而狂热地宣传封建文化,并为了取得自己所没有的宣传封建文化的地位,就对反动的封建统治者竭尽奴颜婢膝的能事,这种丑恶的行为,难道是我们所应当歌颂的吗?”
      
    武训一定想不到,假如他把那些钱吃喝嫖赌挥霍掉,他就可以象【活着】里描述的那样成为苦大仇深的无产阶级,而他兴办义学,却成了“向反动的封建统治者投降”。
      
    4
      
    我很喜欢特蕾莎修女的一段话:“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它说明,一个人可以做自己认为值得做的事,而无需顾忌别人的评价。
      
    特蕾莎修女就是这样做的,她无力改变全世界的黑暗,就努力使身边的地方变得光明。
      
    她花费大量精力,照顾垂死的人,却从来没有控诉那些杀人不眨眼的权势集团。
      
    在她不知疲倦的帮助一个又一个穷人的时候,她难道意识不到,万恶的资本主义制度才是造成人剥削人的根源?
      
    在一个富者阡陌纵横,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社会里,她请求豪门权势者的有时如恩赐般的帮助。却没有意识到那些食不果脯无产者中蕴含着无穷的力量,为什么不号召他们打倒这些肠肥脑满的土豪,索性把他们的财产分给穷人?
      
    她曾从海地**者手中接过勋章;当印度有上万政治犯收到囚禁时,她也没说对她很熟悉的甘地夫人说什么。
      
    德蕾莎修女直言不讳的承认“我对社会体制没有兴趣。”
      
    她曾向航空公司讨要吃剩的盒饭,作为她照顾的穷人们的饭菜;当福利院一分钱都没有的时候,她不会依赖上帝,而会提议修女们上街乞食;后来随着社会资助越来越多,她身边的人见过她如何“占用土地,收买楼房和开办业务”她却相信这是为了她的工作所必须的。
      
    她的传记中记载,一个革命者不理解她到处帮助穷人的行为,教训她:“你不知道我们正在搞革命就是要解决这些事吗?”这个修女冷静的说:“我也是革命家,我的革命成分中只有爱!”我很奇怪那位革命家竟然哑口无言,如果他在中国长大从小就会记住一句话“超越阶级的所谓博爱是虚伪的。”
      
    她有生之年几乎走遍世界,所到之处受到教皇般的欢迎,却没有到过中国和前苏联,因为那里的人民都生活的非常幸福,根本不需要她。
      
    德蕾莎是幸运的,她没有被批判和嘲笑,而且直到死后都被爱戴和尊敬围绕。她的祖国阿尔巴尼亚和她的第二故乡印度,都为有这样的女儿而感到骄傲。
      
    人们传颂着她的名字,人们从她布满皱纹的脸上看见了圣母的光辉,更重要的是,她的事业和信仰的延续使她的生命获得永生
      
    5
      
    有很多人研究历史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人是非常现实的民族,缺乏现代意义上的公共精神,中国人从来就只讲私德,不讲公德;对中国人来说,爱是一种推己及人逐步发散有差等的情感;中国人很少相信什么抽象的信仰或者信念,对中国人来说兼爱都是一种神话,更不要说什么博爱。
      
    人们都说人是社会性的总和,但历史长河中总不时有人会让他所处的社会感到惊讶,人类之所以有能力超越惯性而没有而没有至今留在丛林中的树上,也正是因为总有这样奇迹般的人物出现。
      
    没有一种理论能够很好的解释武训行为的动机,这是一个人性的奇迹。
      
    历史的记载中,没有提到武训有什么宗教信仰,不象德蕾莎那样有基督的声音在召唤她。他也不可能有什么宗教意义上的信仰,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救苦救难的观音娘娘出现,他就不会不识字了。何况就算他有些迷信,也用不着为了修来世而倾其所有,靠多年的乞讨积蓄他可以过上富足的生活,顺便给庙里捐条门槛就足以来世投胎不作乞丐了。而他的卑谦和奉献足以媲美最虔诚的宗教徒。
      
    德蕾莎修女的善行是为了回报上帝的关爱,传播上帝的爱也正是修女的天职。而武训除了父母其实不需要回报谁,他自己才最需要关爱。人人爱自己的社会里,自然由上帝和修女们来爱大家,孔子意味深长的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创办公益事业的责任要轮到武训这样一个乞丐来承担,他甚至没有必要爱那个社会,那个社会没有给予他最起码的公正,他成长中遭到的只有嘲笑、冷眼、鄙视和一次又一次的伤害。
      
    还有很多人行善是为了获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同,武训也完全可以用哪些积蓄过上体面的生活,用其中一小部分施舍给周围的人就可以换来一个好名声,他还能够娶上老婆甚至几房妾,会给他生儿子,他的孩子都会受教育,会有文化,也许还能当上大官,光宗耀祖,他可以待在家里享清福,做老太爷,再也不会有人看不起他。但他把那么多素不相识的孩子送进课堂,自己至死都过着乞丐一样的生活。没有人有资格赐给他黄马褂或者什么“乐善好施”匾乃至其他所谓荣誉,他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至少一百年。
      
    往往“正常”的人都会感到困惑,他为什么要做这些?他为什么不上山造反?他为什么不参加革命?连那个阿Q都知道革命党好,向那些欺辱过他的人和阶级复仇,把那些曾经压迫他的人踩在脚下。如果他有一些善心,他那时完全可以把所有富人的孩子赶出学校,因为他们的父辈曾剥夺他受教育的权力;让曾经的仆人成为主人,让他们的孩子坐在教室里。
      
    6
      
    不公正是普遍的,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是仁人志士永恒的困扰。这个社会也许需要人去造反、去革命,去“黑手高旋霸主鞭”,“天翻地覆慨而慷”,但这样的人偏偏不是武训。他就这样做牛做马了一辈子,咽下所有的酸辛悲苦,唾骂侮辱。
      
    这个武七不想报复谁,也不想伤害谁,他没有豪言壮语,却默默为一个梦想固执的坚守一生,最后的报偿就是在孩子们的朗朗书声中含笑闭上了双眼。
      
    或许他的情怀太难被革命年代的人们理解和效仿,于是否定和嘲笑他成了最简单的作法。
      
    在他去世七十年以后,当年他历经万苦千辛所创办,为让贫苦子弟受教育的学校里,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砸开他的墓,掘出遗骨,抬去游街,当众批判后泼上煤油焚烧成灰烬。
      
    但愿他没有永生的灵魂,不会目睹这一幕。
      
    也许他生错了时代,也许他根本就不应该属于这个民族,我不敢再往深想,这让我的内心感到刺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2-2-17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活着就是爱》――特蕾莎修女专题,太感人了,大家去看

请问这本书有没有哪里可下载阿? 听说绝版了。 我以前看过。

如果你有可以把这本书EMAIL给我?? <!-- e --><a href=\"mailto:yyq18sh@gmail.com\">yyq18sh@gmail.com</a><!-- e -->

thank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2-2-17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活着就是爱》――特蕾莎修女专题,太感人了,大家去看

(-004-) 有书呀!

我只看过碟呀!
看的好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2-2-17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活着就是爱》――特蕾莎修女专题,太感人了,大家去看

谢谢转贴!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2-2-17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活着就是爱》――特蕾莎修女专题,太感人了,大家去看

请问这本书有没有哪里可下载阿? 听说绝版了。 我以前看过。

如果你有可以把这本书EMAIL给我?? <!-- e --><a href=\"mailto:yyq18sh@gmail.com\">yyq18sh@gmail.com</a><!-- e -->

thanks!



<!-- m --><a class=\"postlink\" href=\"http://www.xfrs.net/Soft/ShowSoft.asp?SoftID=2\">http://www.xfrs.net/Soft/ShowSoft.asp?SoftID=2</a><!-- m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2-2-17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活着就是爱》――特蕾莎修女专题,太感人了,大家去看

  被从新年贺词引到这里了,感触很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2-2-17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活着就是爱》――特蕾莎修女专题,太感人了,大家去看

想起我曾经的名言,,,活着就是活着。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5-13 14:50 , Processed in 0.09292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