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winnie

佳县纪行。

[复制链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2-12-30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县纪行。

时间长了,很多细节都已经从脑海流失。只能拣印象深刻的讲讲。

王超是一个可爱的小朋友,这个孩子看上去非常小,简直难以想象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怯生生的,不说话,只是用忽闪忽闪的大眼睛看着我们。他的亲生母亲在2000年去世,当时王超还有一个小弟弟,只有十几天,只能忍痛给了别的人家。估计王超的母亲在世的时候家境还不错,但是母亲身亡后王超的奶奶又做胃切除手术,父亲也积劳成疾,在2001年病倒。在我们调查的时候身体才有所好转。王超已经有了继母,因为本人没有生育能力,对王超很不错。王超本人也非常懂事,他喜欢上学,喜欢看书,家的桌子上摆放着两三本幼儿读物,这是我们在其他孩子的家中没有见到过的。王超的父亲在小学校做民办教师,因此王超虽然不够入学年龄,也随父亲上学念书,由于聪明好学,完全能跟得上教学进度,每天早上,孩子不用大人催叫,就能主动爬起来去上学。王超家还有一只可爱的小叭狗,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孙晓玲和魏大伟,魏佳伟兄弟的家在峪口村。一进峪口村,就觉得这个村和其他的村子有点不一样,远远看去,墙壁雪白,颇有江南水乡水墨画一般的感觉。走近才发现墙上贴的都是白纸,也有人家就在自家的院子前漂纸,原来峪口村是以做纸为主要副业的。且峪口村靠临黄河,水给了这个村子一些灵气,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要强于其他的村子。村里的人也很大方,好客,热情地给我们指点道路。他们纷纷问:是来写生的?可见慕名来这里写生的人不少。

在调查孙晓玲的时候发现她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哥哥初二的时候失学,姐姐初一就失学。妹妹上小学三年纪,十分讨喜的样子,阎峰开玩笑说要把这个女孩认做我的儿媳妇。玩笑归玩笑,我确实非常喜欢这个女孩,在认捐的时候特意委托高手(就是老糊涂)帮助我抢到手,给了一个比较熟悉的网友。而我也一直关注着这个孩子,她也时常给我来信,告诉我她的学习成绩和生活中小小的快乐。孙晓玲的姐姐后来也得到了捐助。

魏佳伟是前面提到的佳县中学的魏大伟的弟弟,我们去的时候魏佳伟不在家,去黄河捞木材去了――黄河在雨季经常可以从上游冲下来一些东西,当地人往往去河里把这些东西捞起来用。接待我们的是孩子的母亲。这位母亲的外貌十分美丽,落落大方,简朴的衣物也掩盖不住她的魅力和光彩。家里布置得很朴素,但是非常整洁。她介绍我们说,这个家庭的主要问题是孩子的父亲出了车祸,头部受伤,动了两次手术,智力受到影响。家中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做帘子,年收入1000元左右。接着我们随这位母亲去黄河边寻找孩子,暮色中我们见到的魏佳伟,瘦瘦的,然而很精干的样子,聪明,伶俐,水性好,有一点腼腆但是和母亲一样不卑不亢。想到他的出色的哥哥,我们不禁啧啧赞叹孩子的母亲教育有方。感觉这家人虽然暂时经济上遇到些困难,但人的心气很高,只要让魏大伟魏佳伟坚持上学读书,等孩子长大成人,这家一定会过上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2-12-30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县纪行。

看维尼的帖子总是给人带来一种别样的享受和快乐。谢谢维尼挤出宝贵的时间带给我们的精神享受哈,请继续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2-12-30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县纪行。

潘竹娥,潘彩娥是论坛上出现得比较多的名字,很多网友对passby与她们的来信记忆犹新,因此也得到我们的特别关注。

当看见潘竹娥的时候,心里不禁一惊,这个孩子才16岁,头发已经花白。她的妈妈介绍说,竹娥特别懂事,在学校为了节约伙食费,买了一箱方便面,每天在食堂买一个馒头,再泡半包方便面作为佐餐的配食,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头发过早白了。竹娥上的是中专,当初报名的时候说是小中专,三年就可以毕业。等已经上学,又统一为五年才能毕业。又要多念两年书,加重家里和资助人的负担,竹娥看上去心事重重。彩娥8岁,似乎还不太懂得忧愁,这个小女孩喜欢画画,照着passby给她寄的绘画书画了不少画,特意塞给我们一张,说一定要带给passby。两个孩子的学习都很优秀,家里的墙上贴满了奖状。

竹娥的妈妈心灵手巧,平日织毯补贴家用。走时硬送给我们她绣的鞋垫,还有自家种的杏子。这一路千推万推,还是收了好几双鞋垫,后来分送给义工了。

竹娥后来也和我通信,在最新的一封信里她说,这个冬天雪特别多,路不好走,毯子和杏都没卖出去。

佳县的交通确实是一个大问题,调查的孩子里有不少家庭是因为父亲出车祸而伤亡的。在其后的调查中我们也深感这点不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2-12-30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县纪行。

潘竹娥头发花白?!不敢想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2-12-30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县纪行。

问宁姐好,挺想你的,自己多保重啊,,[hug]

真的太谢谢维尼和小陆了,一直想去看看那些孩子们可却总是未能成行,谢谢你们

竹娥的头发是花白的,这我很早就从阎锋那儿听说了.她的照片也被我的朋友形容成甚至象比我大,,,虽然她只有十六岁,,,

竹娥本非我们的资助范围,严格按照LOH的原则来看是不应该资助她的.当时也曾想过不考虑她而只考虑资助彩娥的,可是,由于阎锋的再三推荐,由于得知她有和一个人类似的经历而深深地触动了我,加上当时LOH刚刚开始对原则的要求没有那么严格,所以她算是\"幸运\"地得到了资助吧.LOH以后才会遇到类似的超资助范围的情况,该如何处理?考虑原则而轻易放弃,放弃一个孩子的希望?还是不顾原则做为特殊情况处理?抑或义工内部解决?在原则和人情之间该如何平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2-12-30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县纪行。

55555,,,,宁姐,我看到了你的留言,可怎么也找不到在哪儿回复,,,,急得手都抖啦,,,一边着急一边想,,,天啊,我总算是有了比宁姐还菜的时候,,

我还以为这儿不能发短信的,,,5555,,,,我怎么能够这么笨,,,

电话没有变啊

抱抱宁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66%

发表于 2002-12-30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县纪行。

这位老兄卖关子,一会是司机回家睡觉去了,一会是校长吃饭去了,结果他写的文章当然也要去睡觉,也要去吃饭,等会估计还得上洗手间的过。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2-12-30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县纪行。

呵呵,菲菲,我还一直在查看短消息:)

[HUG] , 大大的,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2-12-30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县纪行。

呵呵,写得很生动,我仿佛跟在你们的后面在看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2-12-30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县纪行。

555,被你们说得我都不好意思了。正好今天泡实验室,利用机器干活的时间,偷摸在做实验的机器上写我的佳县游记,再拷贝灌到论坛上去。

再下一个调查对象是高健,我们来到高健的家里,发现这个家庭看上去应该不是很困难,桌上甚至有电话,经过询问,我们发现这个家庭是由两个丧偶家庭重新组合而成,因此孩子骤然增多(加起来一共有7个孩子),导致读书发生困难。孩子们的父亲是当地环卫所的所长,带来四个孩子,大儿子已经上大学,西北政法学院二年纪,选读经济专业;大女儿在当年参加高考,估计完全有把握考上;二女儿在神木职业中学读高一,小儿子在当地上六年纪,和我们要去调查的高健在一个班,学习成绩也非常好,得过**竞赛(当时没有详细记录,我已经忘记是什么竞赛了)的全国三等奖。孩子们的母亲在环卫所做临时工,大女儿,即高健,读小学六年纪,下面两个也是女儿,是双胞胎,一个读四年纪,一个由于小儿麻痹,智力上似乎有点问题,在上幼儿园。看得出来,在家庭没有变故之前,这两个家庭都应该还过得不错,孩子都穿戴得整整齐齐,彬彬有礼。但是目前两个人供养七个孩子读书,还包括大学生,再加上将要陆续考入大学的孩子,实在是勉为其难。

从孩子的家中出来,我们不禁感叹:相信很多人是愿意帮助这样的孩子的,因为他们得到帮助后,上学,读书,毕业,很有可能会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让资助人非常有成就感。就象投资,或者说买股票的绩优股一样。记得在论坛上还就是不是愿意帮助学习好的孩子展开过讨论,从道理上讲,应该一视同仁的,但是现实中遇到那些成绩好,特别渴望上学的孩子,心里还是禁不住要多一分痛惜。

有趣的是,当我们已经完成对高健的资助后,阎峰告诉我们,我们走错了门,该调查的高健不是这个高健,而是镇上另一个同名同姓的孩子。不知道该为这个高健庆幸还是为那个高健扼腕叹息。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吧。

曹暴倩也是我们比较关注的一个孩子,因为他的性别一会儿一变,搞得资助人很是诧异。这次到了孩子家,我们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底。原来曹暴倩家中共有三个孩子,当时分别为8岁,6岁和5岁(虚岁),上报困难名单的时候聪明的妈妈为了提高“命中概率”,把三个孩子都报上了,结果6岁的女儿曹暴倩被幸运地选中,但是曹暴倩还在上幼儿园,所以实际上用捐款的是她的哥哥曹吉。关于这个家庭,还有一段难以令人置信的悲惨故事,用孩子们的母亲后来给我寄来的一封信来说明吧。

这之外我们还调查了刘欢欢,李佳国,张艳,张正环和刘倩倩,白小梅家里没有人,因为道路出了问题,没有去调查高换换高涛涛,李南南,王辉,曹抱抱,曹照照等准备放在金明寺的调查中进行。这样在阎峰的帮助下,我们用了2天时间基本完成了第2,3批后续调查部分的工作。

金明寺的调查大致分2天进行,第一天由当地的体育老师骑摩托车分别带领我和小陆,跑两个不同的方向,同时通知家距离学校过远的孩子次日来学校接受调查。

坐摩托车调查的一天是最辛苦的一天,也是最好玩,效率最高的一天。佳县的道路奇差,前两天坐吉普车,虽然在土路上颠簸得要命(放眼向后看,尘土滚滚的可壮观了,有在大海里开快艇的感觉),到底是头上有个蓬可以遮阳。然而即使是技术高超的司机,车一般只能开到村口,打听好路,再去往孩子家里就得靠徒步。怪哉怪哉,好象越是贫苦的家庭,住得就离村口越远,还往往都在土坡上。最要命的是有时候走错路,明明目的地就在沟的那边,可以和对面的人问路,就是迈不过去。于是还得返回头,重新来过。每次都郁闷得几欲跳崖。我是最不善足的,但是可喜可贺的是――小陆的登山靴在西藏高原也许可以一展风采,在黄土高坡上除了捂汗增加脚下的湿度,似乎并无其他优势;而阎峰,居然穿了一双高跟鞋,所以笨笨熊并未被两位爬坡高手落下多少。而摩托就不一样了,可以走极窄极窄的小路,除了太陡的坡,几乎可以一直到达离孩子住家不过500米的地方。我的劣势被大大掩盖。坐了一天摩托之后,佩服死了当地的摩托拥有者的高超技艺,我不由慨叹道――难怪那个朱朝晖(名字没记错吧,我比较糊涂)有那么大的胆子,黄土高坡上的后生实在是个个是高手,随便哪个被教练简单训训大概都能飞黄。

不过那个体育老师被我这个“黄世仁”累惨了。我给了他一个画有路线的名单,请他自行安排行程,他处心积虑地安排在中午返回金明寺,吃完午饭后说,咱们回去睡个觉吧。被我和颜悦色地断然拒绝后马不停蹄地继续下午的调查。结果证明我是明智的,当调查完最后一个孩子回镇上的时候,早已经超过我和小陆预定的7点半返回的时间,车子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上,眼看着太阳落山,天色渐暗,心里不知有多着急,怕小陆惦记,不放心,然而那里手机又没有讯号。等赶回学校才发现,小陆还没回来,于是着急惦记的人又改为我自己。坐在学校门口的地上,看着远处路上过来的车,哪个都没有小陆的身影。想起白天河边那个有惊无险的大跟头,不禁心里有点怕怕,但愿小陆没有什么事情。

终于在暮色中,小陆也回来了。吃过饭饭,我们碰头分别说自己的见闻,我的感觉不错,看到的情况和学校提供的基本一致,甚至觉得自己没有必要特意跑这么一趟了;然而小陆反馈回来的信息就不是那么令人乐观了。

我这边调查的孩子情况和学校提供的差不多,印象比较深刻的有秦飞飞――这是一个孤儿,和78岁的奶奶一起住在大伯家里。秦飞飞的学习成绩非常好,已经读完初三,该上高中,升学考试感觉不错,自以为一定能考中。但是由于高中学费更加高昂,准备放弃。尽管马上要毕业离开金明寺中学,不再属于这个学校,学校的校长和书记还是再三向我们提及这个孩子,满脸惋惜之情,希望我们能够给予帮助。遗憾的是,由于不属于九年义务教育,发布资料的时候没有考虑这个孩子。开学一段时间后,秦飞飞给我写信,他以为接受调查可以得到资助,就去上高中了,可是等来等去没有收到汇款。我把信发在义工论坛,询问如何处理这种情况。没多久,孩子又来信说已经收到汇款,看地址又是依柳姐姐做的。每次看到依柳姐姐这样默默地帮助孩子,总是很感动。

张二荣又是一个典型的“绩优股”,他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学习成绩都绝佳,墙上满是奖状。哥哥读完初三就失学出去打工。邻居们闻讯赶来,纷纷说这家孩子值得帮,甚至提议我们首先帮助哥哥复学,说那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后来我们询问学校,老师们也都还记得这个曾经总是名列前茅的学生。

那天调查了两个刘向荣,事前预习资料的时候没有在意,调查时也没注意,回来整理资料时傻了眼,怎么冒出来两个?好在家庭地址不一样。这两个刘向荣后来弄晕了N多义工,所以记忆深刻。其中一个刘向荣(公家瓜的)给我寄来一带子大红枣枣呢。

石晓燕的父亲原来是村里的会计,去年车祸身亡,由于抢救父亲花费了2万7千元,家里顿时陷入困境。可以看得出,晓燕的母亲识文断字,知书达理,以前的家境一定不错,没有尝过多少生活的艰辛,因此在这个沉重的打击下略显脆弱。石晓燕的哥哥初三辍学出门打工,石晓燕的学习成绩没有哥哥好,但是特别想念书,为了给家里节约食宿费,每天只吃半份饭。但是上到初二还是不得不辍学在家。讲述这些的时候,母女两个的眼圈都红红的,我们听了心里也特别不是滋味。

到贺枝凤家中的时候,只有她的二姐贺顺枝在家。贺顺枝是一个漂亮的女孩,穿着也和其他孩子有一点不同,颜色鲜艳但是搭配得甚是得体。她讲,家里有三个女儿,最小的一个是男孩,父亲有肾病,母亲眼睛有疾,由于父母有重男轻女的想法,大姐小学没毕业就辍学在家种地,现在已经结婚。贺顺枝刚刚初中毕业,考取了佳县的高中,但是家中不支持她继续读书,面临和大姐一样辍学的命运。谈着妹妹的学习情况,贺顺枝眼中充满了羡慕的表情,她希望我们能考虑她的情况,也能给她一个读书的机会。临走时,贺枝凤回来了,我们给姊妹两个拍了合影,妹妹有点不知所措的样子,姐姐体态优雅,眼里却满是忧郁。同样是由于不符合九年义务教育原则,我没有提交贺顺枝的资料,不知道这个漂亮的女孩是不是已经被迫失学在家,如果是这样,看见妹妹背起书包去上学,她会是怎样的心情。想到这个孩子,有一点痛惜的感觉。

曹抱抱曹照照是已经得到资助的孩子,由于家庭住址的原因放在这一天进行调查,他们的妈妈矮矮的胖胖的,嘴里一直说着各种感激的话语,资料上说她的劳动能力比较差,可是看上去――不象,她取出两罐健力宝,说是特意为我们准备的。感觉很是诧异――她莫非神机妙算知道我们要去她家?不过要是没有客人也备着这样的饮料,说明还不是很困难嘛。然而带着这样疑惑的心情到了小学校,见到孩子,一切不快都烟消云散了。这是两个活泼可爱的男孩子,脏兮兮的,在阳光下跑过来,满脸的欢跃,大概从不知道什么叫做苦恼。他们的老师漂亮极了,象是从电视剧里走下来的乡村女教师,普通话说得十分流利,一点也没有我们一路见到的惯有的羞涩,说抱抱照照是两个调皮的孩子,成绩嘛,女教师想了想,抿嘴笑着,看着孩子说:“一般吧。”那眼神分别在告诉孩子:“老师知道你们成绩不好,我是在给你们说好话哦,以后一定努力。”我们说要给孩子照相,老师赶紧对孩子说,我给你们洗洗脸吧,看着老师搂着孩子给他们擦脸,一边的母亲有点不好意思了。我们给抱抱照照,还有女老师照了照片,照片里有没有孩子的母亲倒是忘记了。我们把健力宝留给孩子喝,但是摩托车开的那一刹那孩子的母亲硬是把饮料罐塞到了我的挎包里。不知怎么回事,那罐健力宝的滋味一直在心头。

到郭海飞的家中时孩子不在,只有嫂嫂在织毯子。猜想郭海飞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嫂嫂说他不喜欢读书,根本没有必要资助他。后来孩子的母亲回来,说郭海飞不属于辍学,他是因为家过远,嫌上学太辛苦,已经转到附近的兴隆寺中学读书。我们后来没有发布这个孩子的资料。

这天调查的最后一个孩子是秦燕飞,天色已经晚了,心里着急,却偏找不到路,好容易摸到村口,打听到了孩子住处,家里又没有人。我们看这家简直是深宅大院,登上墙角放的石碾子,我们看到院里是簇新的房屋,墙上贴着瓷砖(虽然在城里会被讥笑为卫生间,可是在村里那个环境下,确实显得很气派),离近门的地方还立着一“锅”(电视天线)。疑惑中一个女人匆匆赶来,说是秦燕飞的母亲,原来我们又错了,此秦燕飞非彼秦燕飞。

佳县孩子的名字总是给人带来无限的麻烦,首先是小名一样的名字居多,多是叠音,美美,飞飞,亮亮,娟娟,抱抱,照照,超超,欢欢……闭着眼睛我就能数出一堆来。再就是重名现象,刘向荣,高健,再加上这个秦燕飞。同村同镇的人都不避讳重名,我也真佩服他们的想象力了。

小陆调查的情况大致属实,但是发现以前的一个资助案例属于冒名顶替。是王城村的王辉。还有金明寺的三个学生,调查没有到孩子的家中,是学生家长领着到一个调查地点的,显然是事先安排好,而且随行的老师说,这三个孩子是阎书记(不是指阎峰,金明寺学校的团委书记也姓阎。不止一个义工都搞错过,在此向两位阎书记道歉了。对了,还有小陆告诉我,阎峰不是团委书记,只是过去负责希望工程的,可能是我觉得她做得太好,就自作主张封了她一个书记的称号,据说阎峰为我们的事情遭到了真正的团委书记的指责,5555,我也太对不起阎峰姐姐了。下次去佳县一定去好好赔罪)的亲戚。因此小陆的感觉很差。关于这部分情况我由于没有亲身经历,还是引用小陆当初的调查附记来说明问题吧。

“刘家山乡  王城村  王辉
该生家庭并未遇到以外事故,父母均健在,父亲曾任民办教师,现务农为生,偶尔外出打工。家里3个孩子均在就读,王辉最小,家中去年收入几百元,现在贷款几千元。王辉学习较好,墙上有多张奖状,但因生病已经有1个月未上学,据父亲所言,下学期可继续读书。
附1:村里另有一名儿童,父母双亡,情况与原发布资料类似,就读5年级,去年曾得到希望工程救助(200多元)。王辉的真实资料与原发布资料不符,据其父所言为学校误报。第二次前往王城村小学,欲询问关于资料误报的问题,因校长不在无功而返。据同行的刘乡长所言,王辉的舅舅是刑警大队队长,姑姑在县城开车,家庭是中等水平。联系团委被告知原始资料已丢失无法查询。
王辉给捐款人的信有一封被退回(共2封),捐款人给王辉的信也只收到一封。”

“调查附记:家里一共8口人,其中4个孩子,崔鹏鹏最小,还有2个姐姐和一个哥哥,都已经没有读书在家种田,由于做生意赔本,家里贷款几万元,孩子学习成绩一般,在班里名列20几名,目前仍在就读。食宿费可以自理。
注:这名孩子是他的一位同村人带过来的,没有亲自到孩子家中进行调查,孩子的衣着还可以,明显和其他的农村孩子不同。据同行的张老师说,他是金明寺中学闫书记的亲戚,询问孩子之后得知闫书记是他的远房姨夫。后又询问闫书记,得知该孩子家中确实困难,他的奶奶常年有病,医疗上的花费较大,姥姥资助一半学费,才得以让孩子继续上学。该生不愿让他人得知真实情况,所以有所隐瞒。”

“调查附记:全家7口人,有4个孩子,刘荣荣是老大,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弟弟尚未到入学年龄,姐妹的学费支出一年大概在1800元左右。父母种地收入一年1千元左右。孩子的奶奶有气管炎,母亲有腰病,家里贷款3万元左右,主要用于治病。据孩子自述,学习成绩相当好,在班里排10几名。这名孩子是贺建建的父亲带到闫辛庄小学,没有到他的家里看过。如资助建议只资助学费部分,食宿费自理。”

“调查附记:全家7口人,有3个孩子,贺建建是老大,父亲做生意赔了2万余元,家里贷款3万元,3个孩子都在读书,贺建建学习成绩中等,在班里排名30多名。家里年收入3000余元,种田6-7亩。三个孩子一年的学费支出1600元左右。这名孩子是他的父亲带到闫辛庄小学,没有到他的家里看过。如资助建议只资助学费部分,食宿费自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7-26 21:46 , Processed in 0.17443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