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有不为

[甘肃清水] 百家行――清水调查随笔(续)。

[复制链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3-7-27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家行――清水调查随笔(续)。

亮亮的家里,挂着卫生所的牌子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3-7-27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家行――清水调查随笔(续)。

九、范沟

  背上包,我们离开了安家组。沿早上的路再回到了党河,接着马不停蹄地赶往范沟,希望天黑之前能到那儿。这次很不幸走错了,该拐弯的地方没有拐。于是站在山上大声的问对面山坡放牛的娃娃,呵呵。颇有点“隔水问樵夫”的意思。还好山不陡,虽然没有什么路,我们还是比较顺利地下了山。
  一进村,我们就觉得这个村情况比较差,山谷比较狭窄,也就是说耕地会比较少。另外,房屋似乎也比较陈旧。这个村子总共才十三户人家,就这样,人均也不过三亩多土地,比别的村子都要少。我们在前面了解的情况也是如此,不少村民都提到说范沟是最差的一个村子。

  因为这个村子里面我们已经发布而得到资助的孩子最多,所以我们先找到这些孩子家看看。前面几户都不在家,最后在一个女孩的指引下,找到了红艳的家,一进院子,就看到两个小孩背着巨大的竹篓,刚打完猪草回来,在等着妈妈回家呢。那女孩看到有陌生人来,就害羞的低头不语,不过抬头时,却带着满脸笑意,眼睛大大的,非常生动可爱,一下就把我们俩征服了。呵呵,当即给她拍了好几张照片,并说可以让她当咱希望之光的形象大使,lily可要高兴坏了吧。她弟弟也是虎头虎脑的,挺可爱。我们当即决定住在赵红艳家里了。
  红艳家里有六口人,爸爸打场去了,打场就是帮助别人家打麦子,给麦子脱粒的活儿,这样可以赚点辛苦钱。过了不久,妈妈赶着骡子、运着磨好的面回来了。我们介绍说是那个资助赵红艳的北京人的朋友,她妈妈很热情的招呼我们,刚好爷爷也回家了,我们就马上开始做复查。她家看起来相当差,没有电视机,只有一个录音机,个头很大,是那种十几年前常见的,估计也就是个摆设。弟弟赵红强也开始读书了,刚上一年级。
  提到资助的情况,最好玩的是他们家准备给lily寄五斤“麻子”,结果地址没有写对,将信封上地址后面那个“X缄”也当作地址给写上了,另外,名字最后那个“韬”字,可他们害苦了,画了半天还是错的,都快写成两个字了,呵呵。结果是没有寄成功吧。麻子就是大麻的子,比芝麻大点,象瓜子一样吃。恐怕这是他们那儿唯一的零食了。可惜我是吃不习惯,那么小的一个东西,放在嘴里都找不到,更谈不上还要咬开壳剔出那点肉了,真不知他们怎么吃的啊?奇怪的是,海黛居然也会吃呢。
      
  当晚那些孩子被资助的家长都跑来和我们说话,志锋的父亲是红艳的伯伯,他是唯一和我们提及希望之光这个名字的,而且能很好的理解希望之光的活动,说话也很有条理,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王世民等四兄弟的父亲王小林是个活跃的人物,我们专门问了一下王世民的汇款情况,他说没有收到过。我们顺便也将四个孩子的顺序、年龄也弄清楚了。第二天他还陪着我们走访了好几家,不过有时候过分热情而老替别人回答问题,呵呵。
  王增福、王增寿两兄弟的爷爷是本村村长,看起来也比较能干。不过这个村长家里似乎情况相当一般,不比其他各村的村长。王增福、王增寿两兄弟长得特别象,我老觉得是双胞胎呢。他家还有一个八十多的曾祖母,在那儿算是高寿了吧。白发苍苍,两眼迷茫。企业工人资助了王增寿,出发前曾嘱咐我要看看王增寿,但是第二天我们去拍照的时候,居然没人在。不过很快有孩子急忙去找了来,拍了pp,总算完成了这个小小的任务,没有留下遗憾。

  第二天一早,我和海黛一起去爬了一座山,登高望远,看到四周都是山峦连绵,直达天际,简直无穷无尽。不过都差不多高,起伏不大,真的很像波浪,感觉上沂蒙山区也应该是这样的景象。艰难的交通,是他们这里相对落后的大敌啊。
  下山后,开始做调查。因为村子小,孩子也少。只有两家。其中海峰家似乎还不错,有本村唯一的正面贴砖的房子,而且父母衣着都比较整洁,后来中午的时候孩子才放牛回来,一家人在村口等着我们给拍照呢,高高大大,挺精神的一个孩子。另一个巧梅,是红艳的堂姐,据说学习挺好的,可惜辍学挺久了,而且现在年纪也是偏大。她姐姐一个劲的和我们说她妹妹想念书的。中午时候我们到村口了,她姐姐很希望我们给拍个照片,似乎这样会加大资助的机会。看到她姐姐满山拼命喊她妹妹的名字,突然觉得有点心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3-7-27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家行――清水调查随笔(续)。

范沟组全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3-7-27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家行――清水调查随笔(续)。

羞涩而低头微笑的红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3-7-27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家行――清水调查随笔(续)。

清晨阳光下的范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3-7-27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家行――清水调查随笔(续)。

王增寿的家。在拍的时候,根本不觉得怎样,因为触目皆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3-7-27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家行――清水调查随笔(续)。

我觉得孩子的正面相片还是只提供给资助人好,如果公开可以用周遍环境、家庭环境、孩子的背面。。。等等相片,尽量不要公开正面。家长也是。

赞同小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3-7-27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家行――清水调查随笔(续)。

十、吴沟

  吴沟和范沟都在一个山谷中,不需要翻山,走过去大概一里路,人口也不多,大概就十四户左右。据说在读的孩子就三个,看来都在我们名单里了。不过初中生还有三个。
  我们请红艳领路去。还想问点别的情况,小姑娘比较内向,不大开口,不过看得出来,人是挺聪明的,颇有主见。后来她和红林还主动拉我们去一户孩子将要读书的人家。我们也顺便做了登记。
  
  第一个是金平的家,比较普通,就是孩子不太爱读书,据说常常半路逃学。还有个弟弟也要开始读书了。后来给他俩补拍了照片,看起来挺可爱的。从其父亲那儿得知,吴沟的人均土地比较多,贷款却相对较少。整个村子的情况看来还不算太差。最近开始退耕还林,每家都退一部分,其中退的土地,每亩按200斤粮食发放给村民,不过只有3-5年,以后据说就不管了。等于是用粮食赎买土地。从这个赔偿额度可以估计到当地的粮食产量大概也就这个水准,和我们在调查中了解的水平相当。麦子一亩100-200斤,玉米一亩200-500斤,胡麻一亩也就100多斤,这样的产量实在是太低了。地少人多的家庭,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粮食断档也是常事,他们还不得不挤出钱来买粮食吃。而小麦也就0.4元一斤。这样一算下来,一亩小麦在好年份也就80元左右,不足百元。产量这么低,既便是胡麻、大麻等经济作物的收入,也是少得可怜。从土里刨食,是让人沮丧的。
  在金平家里也刚好遇上了红林的母亲,顺便也做了访问。她父亲已经过世,母亲年纪也不小了,大哥早已经分家,二哥二十七、八了,“还没有女人”,老三也二十多了,都在外面打工。红艳和红林是亲戚,又是同学,两人见面就嘀嘀咕咕,俨然一对亲密的小姐妹。
  
  海刚是我们所见最坚决表示不想念书的孩子,虽然他母亲想让他接着读,但是他自己在一边使劲摇头,他母亲看来也是拿他没辙。海刚在这之后,一直跟着我们看,挺好奇的样子,看来这孩子并不孤僻,还挺有主见,逃学多半是因为厌学之故吧。山村的学校里面,估计还是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主,谈不上什么兴趣引导、生动活波,孩子之厌倦读书想来也是理所当然。在失学的儿童之中,象海刚、金平这样厌学的,想必占了不小的比例。对这些,我们实在是感到无奈了。他母亲还表示马上让他的弟弟妹妹上学,我们于是拍下了这一家三个孩子。
  
  吴沟在读的孩子不多,将要读书的却有不少。除了上面三个之外。还有一个主动找上我们的母亲。这个母亲看来还比较年轻――30岁,比我们俩都小呢,却是两个女孩的母亲了,我们给她们登记在案,也拍了照。这家的父亲不在,都由这位母亲接待我们。她曾读过书,虽然只有二年级就辍学了。看起来头脑清晰,我和她说了一大通解释的话,她也都能理解,沟通相当顺利,实属难得。在我们在调查过程中,遇上很多时候,家里男人不在,和母亲、奶奶这些妇女沟通就非常痛苦。不仅语言有障碍――她们不太能听普通话,在理解上面也很成问题,往往说了半天也闹不明白我们来干啥的。而且,她们一般都非常害羞和被动,畏畏缩缩的,大概很少接触到陌生人的缘故吧。相对比而言,读过书的那些母亲就明显要好很多。这位母亲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我们完全可以想象,这样不同的母亲对孩子的成长的作用有多大影响!之后海黛就说,她认为对于希望之光帮助的最终目的,不在于这一代的孩子是否有多大提高,而是希望让更多孩子受些起码的教育,从而使得他们在培养再下一代时会更好一些。确实如此,这一代也许只是多读了一两年的书,到了再下一代的差别也许就会很大了呢。有人曾说,一个民族的素质,是需要母亲来培养的。我们在调查过程中看到的情况确实很是不容乐观啊。基于此,我们认为有必要提出一个建议:希望在考虑资助的时候,尽量优先女孩,因为她们如果失去资助,失学的机会是大大的高于男孩的。
  
  名单上面还有一个孩子是俊锋,在读初中。我们得知他父亲是村长,他有两个哥哥,都已经不读书了。到他家的时候,发现有好多人在喝茶,原来是林业部门的人下来谈退耕还林的工作的,海黛和他们说明了一下情况,没什么反应,原来村长不在。我们很郁闷的退出。外面停着四辆新的摩托车,看来是这些林业部门的人乘的,一溜排开,特别惹眼。完全可以想象,这样的一些“吃工资”的人,在当地是会多么受到羡慕啊!路上还看到一辆车,说是村长家的。嗯。看来情况是不错的,供一个初中生应该没有问题呢。
  后来我们在其他家访问的时候,村长赶过来,我们问了他一些村里的情况,没想到他茫然不知,只是说这家挺穷的,这家挺穷的。看来这个村长可不够体察下情呢。

  还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这些村子里面都看到好多人家门上钉着一块牌子:“中国西部扶贫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农户――清水县世行项目办公室制”。这种牌子我们在张家川的马鹿乡长宁村就见过,虽然没有听太明白村民的解释,但显然是每家发了钱的,大概120、140左右(每年?每人?)。但是我问百家乡的村民,却都说没有一分钱见到,不过是来了一些人,给钉上牌牌算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3-7-27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家行――清水调查随笔(续)。

炊烟四起的吴沟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3-7-27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家行――清水调查随笔(续)。

所谓的世界银行扶贫项目的牌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7-26 21:48 , Processed in 0.04799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