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黯夜

参与决策者是否太多?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7-15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参与决策者是否太多?

何至于到要揣测的地步?有些东西真的要吸收的话,早吸收了吧?这些问题好像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了,既然已经决定了不吸收,又何必说些敷衍别人的话呢?
其实关于工作效率的问题,与此有关的讨论三年来已经不少了,关于改革的话,近一年来更是不绝于耳,事实呢?依旧啊
记得在1月的选新一届常务的时候,我曾给某些参选者一个计划,一个是如何整顿现在的义工管理问题,一个是如何划分决策问题,也有不少人雄心勃勃的认为十月加入了义工就可以把LOH的制度很快搞起来,我当时就说了,决策不明确,任何制度做了也是白做,我想是不是有些亲身参与了制度制订的人出来说说他们的感受?
我一直以为民主是一种进步,但是却发现在LOH里所提倡的民主恰恰是一种限制进步的手段
怎样算是民主?不少人只知道其一,认为民主就是广大民意,这是很片面的认识,如果按照希望之光的理解,美国总统其实应该由3200万人来共同担任,至少议会议员也得达到这个数目吧?(按照100人有16人担任与决策有关的工作的比例计算),但是谁又考虑到议会和总统之间的约束关系而使美国总统只要1个人来担任就足够了,难道你说这是不民主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4-7-15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参与决策者是否太多?

转hunter的话在这里(盗用一下):

说说一些问题和看法。
1.义工工作效率和质量因人而异。任务责任有时并不明确,工作也没有时间进度表。有些事情布置下来,既看不到完成的确切时间,也看不到未完成的任何理由说明。都说这里的人都是业余做事,那么是否还是应该有一个标准的工作程序,比如领到一个中长期工作,在论坛里做个工作计划表等等。

2.留不住人。能够在loh呆下来的人都须忍受繁重的工作,视拖沓低效于无睹,看不下去的或者干不下去的人只有离开。这个机制筛掉了一些不合适的人,也筛掉了一些很优秀且有专长的人。loh在人尽其用上做得有些不够,而且人员组成上比较趋同,有时欠多元化交流的活力和创造性,引进义工上是否多些考虑这些问题。

3.对权力过分敏感和警惕,导致没有人愿意而且能够推进loh的管理。这在讨论是否放权给决策管理者的时候永远是个悖论:不愿意承担改造和管理loh责任的义工往往反对的呼声最响,想推动工作的人反而底气不足起来,这里是个负反馈,也是loh很多问题(上面两个问题)无法解决的根源。在其它地方把管理和决策看作权力可能是对的,但是在loh决策管理更多的是承担责任的勇气和信心。有能力和热情推进管理制度前进的永远只是部分人,其它义工应该对他们有足够信任和信心。loh现在仍然停留在要不要管理者的讨论上,更没有一个机制或者制度,能够确立管理团队的制度合法性,并且推着loh的管理一直往前走。我觉得这个管理第一推动力问题应该是loh制度思考的当务之急。


我觉得他真的说到点子上了。不知猩猩意下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4-7-15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参与决策者是否太多?

何至于到要揣测的地步?有些东西真的要吸收的话,早吸收了吧?这些问题好像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了,既然已经决定了不吸收,又何必说些敷衍别人的话呢?
其实关于工作效率的问题,与此有关的讨论三年来已经不少了,关于改革的话,近一年来更是不绝于耳,事实呢?依旧啊
记得在1月的选新一届常务的时候,我曾给某些参选者一个计划,一个是如何整顿现在的义工管理问题,一个是如何划分决策问题,也有不少人雄心勃勃的认为十月加入了义工就可以把LOH的制度很快搞起来,我当时就说了,决策不明确,任何制度做了也是白做,我想是不是有些亲身参与了制度制订的人出来说说他们的感受?
我一直以为民主是一种进步,但是却发现在LOH里所提倡的民主恰恰是一种限制进步的手段
怎样算是民主?不少人只知道其一,认为民主就是广大民意,这是很片面的认识,如果按照希望之光的理解,美国总统其实应该由3200万人来共同担任,至少议会议员也得达到这个数目吧?(按照100人有16人担任与决策有关的工作的比例计算),但是谁又考虑到议会和总统之间的约束关系而使美国总统只要1个人来担任就足够了,难道你说这是不民主吗?


自己认为是合理化的建议不被接受,在这里似乎确实是很常见的现象。怎么办?坚持不懈地说,争取说服大家,叫大家都认同你的观点。同时锻炼自己的神经和毅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7-15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参与决策者是否太多?

写字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昨天写的一些刷掉了,今天重写。

不要迷信民主,尤其是人人参与决策的民主,法国大革命的无数人头落地都是人手一票投出来的。我理解十月曾经提出设置一个具有一票否决权的超级监督者的角色的提议,一个看似独裁的建议由学法的人提出来,除了他看到loh里无人负责的现状之外,也深刻理解泛民主的弊端。道理很简单,一群人的平均决策能力和效率必定低于他们中决策能力最高的人。当然精英也会犯错,以麦克纳马拉之杰出,也对越南的形势做出错误判断发动越战。在loh在一定情况下能够启动这么一个程序,游说到一定比例票数就能够发起全体义工投票,就足以预防这种危险。

所以loh当前放权的风险不在独裁的可能,而在于决策者做的决策是否具有权威性。决策者的在职权范围内做决定的权威性来源于a.决策的正确性,也就是他们做的决定通常(注意不是总是)代表民意,并且能够表现出与远景目标相一致的远视,和局部与整体利益均衡的智慧。b.决策不能被非正常程序任意更改,否则这个角色不如不要。投票选出来的决策者不一定是最适合做决定的人。可能是对常务的职能定位不同,从几任常务人选来看,有这种迹象,这里其实没有区分清楚决策能力和具体事务能力。试行管理人决策的困难在于loh有没有这样合适的人以及用什么机制来让这些人能够走上决策的岗位,如果被选出来的决策者做的决策没有权威性,新的一轮沿革必定流产。

拉出十月的意见,并不是就要这么做,而是说如果是比较专门的问题,还是需要听取对这方面比较熟悉的人的意见。个人觉得十月是loh思维最清晰的人之一,看到他离开,并且loh没有任何有力的挽留,看来loh在一些方面上是有问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7-15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参与决策者是否太多?

十月要离开了吗?真遗憾

不知道十月是不是还记得准备要加入义工的时候,我们的一次在MSN上简短的交流,不知道现任的两位常务是不是还记得一些关于如何使用十月的建议,人固有才,不得善用,实在是一种浪费

这种浪费不仅仅是体现在十月一个人身上,我曾经说过,每个人对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激情期,在这个时期内的人是最有创造力的,就好象恋爱初期可以为情人做很多平常想都想不出来的事,这种创造力用的地方对了,是非常可观的,一但人冷却了下来,便需要新的刺激了

有一种人是需要在不适当的时候压抑起来的,象十月这样的人,在环境还不许可的情况下,拉进来什么也做不了,与其不拉,这样在外面可能还可以提出更多有意思的建议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实在想不出来,现在的义工还有谁还保留这当初加入时的激情了

我觉得人力组很有问题,而且问题还不是一般,我对加入义工时候人力组的谈话有一些了解,很多连最基本的问题都没有说清楚,制度如何落实?

做义工也算是兼职吧?不知道这里有多少个人是在现实中做过兼职工作的,能不能说说兼职是怎么回事?

再怎么说,兼职也是一个职业,只是在正式职业外的另一分工作,我想在国内的人可能会兼职认识不深,我在美国做过不少兼职,兼职也需要职业道德的,不能说今天我有时间就做,累了打个电话给老板就可以休息,如果真这样,干脆就不要做了,老板永远都是这样告诉我的,没有人强制你去做一份兼职工作,这是你自己想好了决定要去做的,既然决定了,就应该知道自己必须为这个决定负责,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自己去解决去面对,而不是要这份工作去迁就你

很多人都说我只不过是网络,何必这么认真,如果这是儿戏,当然我需要有游戏的态度,但我是视为一件非常严肃的工作,如果一个义工连最基本的职业道德都不能遵守的话,那么勉强充充人头又有什么意思?

每次我看到有人在抱怨又有多少多少人请假,或者有这样那样的事做不了工的时候,我就特别的生气,咱们国人什么时候才可以培养出一种真正的职业道德?什么时候才可以摆脱大锅饭思想?

再骂回人力组,如果这些义工在加入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为这些工作付出多少时间,都没有打算为了这工作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时间,而是等到面对工作的时候才产生恐惧,那么人力组到底做了些什么?希望之光对义工到底有没有一个明确的请假制度和工作完成要求?如果有,为什么人力组在面谈的时候不先说明,并且告诉这些申请者如果不能做到可能要面对的规则?我看见很多奇奇怪怪的人,总是挂着义工的头衔,在论坛里混,混不下去了干脆就混到机动组去,还是义工,这样的义工是干什么的?能做事的就做,实在不能做的就退,等有了充足的准备再从头来,这样会有多难?有了机动组,制度不能执行,为什么你能去,我就不能去?一个制度不落实,所以的制度都是空话,有了婉转的余地,那还定个屁制度,干脆就写明了\"酌情处理\",这样不就很好吗?很有人治的特色

镜与灯不是想问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先从人力组开始做起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4-7-15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参与决策者是否太多?

/

t2000,你什么时候能学会照顾别人的眼睛,在长篇大论之时费一点小小的麻烦断开行列呢?

好象有人提过这个建议给你吧?既不麻烦,又方便别人阅读,你怎么老不接受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7-15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参与决策者是否太多?

稍微修改一下论坛的程序就可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4-7-15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参与决策者是否太多?

决策者的推选确实是个相当紧要的问题,全体公选很有可能只能选出最有亲和力而不是最有决策力的人选。从这点上来说,很可惜希望之光没有一个领导者,没有一个能够以个人观点来选择决策者的人物。
说到民主与独裁的问题,事实上,往往是独裁的效率更高,特别是希望之光这样的小团体,若有个能一呼百应的真正领导者,也许很多问题就已经不是问题了。

不过,事以至此,既然现实条件还无法产生一个独裁者,那么只能先以现在的方式推举决策者,然后以比较频繁的换选来逐渐培养出真正具有领导能力与威望的人来。忽然有个奇怪的想法,可以先选出7个决策人,每半年换选一次,一年后决策者人数缩编为5人,仍然半年换选,再一年后缩编为3人,之后一年换选一次。
这样等于是主动在培养独裁小团体,不知道会否真的有效,呵呵。

当然,上面都只是我个人瞎想,看来是毫无实现可能的。

T兄,以你的要求,可能对义工的压力太大了。据我所知,最近有些义工辞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工作更加明确后压力增大,一时难以适应。其实,在我看来,不应当要求义工必须付出很多才能担当这个位置。对于请假的义工,我想他们未必是因为真的完全没有时间来做事,但是一旦上岗,可能要承受的工作过多,超过了他们现有的承受能力,造成他们不得不请假。如果可以把每个人的工作量减小,让更多的义工参与,那么现在工作中的义工所要承担的工作也会小许多。

在我看来,如果每个义工每天只要稍花些时间来处理一些义务工作,而不会影响到他们正常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才是希望之光的理想状态。现在希望之光虽然号称义工工作以不影响正常生活为限,但实际上就我所知似乎不少义工都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完全投入到希望之光的工作中了。义工们的投入热情是让我敬佩的,但是恐怕这样并非长久之计,若是生活中稍有变化,往往就不得不请假甚或辞职,这样造成的人才流失是非常可惜的。

以较小的工作压力换来更多的义工参与,这也是制度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每个人的工作更加明确,工作划分更加细致,流程更加清晰,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原有的一份工作分成多份,可以让更多人来承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7-15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参与决策者是否太多?

引十月对当前制度问题的意见。
有这样几个问题:
1、谁是希望之光的最高权力部门?(像人民代表大会一样)有没有必要让“全体义工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大家知道国家政治制度和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都是这样设定,以体现最广泛的民主。希望之光是不是也这样设定?)
2、我们的义工估计应该有上百人吧?如果对第一个问题是肯定的答案,怎样召开这样的“义工大会”?是全部来参加?(不太现实)还是采取代表制?(比如各组选举5人参加)
这里有个技术问题,比如,对于一个需要投票的议题,我们是以“全体义工的多数”还是以“参加投票的义工的多数”来通过?前一个还是不太现实,如果是后一个话,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保证:一是限制投票时间,不限制投票对象。在一个合理长的时间内(根据议题的性质不同而时间长短不同),由所有能够参与投票的义工投票,时间结束后封贴统计。二是采用上面的“代表制”,由这些选举出来的人参与投票。

3、行者所说的常务组,工作性质上来看它是一个“指导机构”,并不是一个权力机构,甚至也不是一个行政执行机构。那么问题是,常务组的指导意见(议案)应该交给谁去决定?― 上面1、2两个问题中提到的机构和方式还是其他 机构和方式(比如组长联席会议)?或是常务组自己决定?

4、以常务组的“常设性”和“固定性”(固定的人)来看,它或者可以作为一个提案机关,专门负责提案;或者赋予它一定的决策权而成为对日常事务进行管理的“行政机关”。如果是第二种可能,和 问题3 是不是有冲突?

5、希望之光的“内阁”(行政机构)是什么部门?现在看来,“内阁”成员应该是各组组长(或者还包括副组长),但是这个内阁没有“总理”,也就是希望之光所说的没有领导。这个“领导”被“组长联合会议”这种民主议事制所取代。

那么问题是,常务组的地位又是什么呢?他是位于内阁之上?属于内阁?还是和内阁平行的部门?

6、常务组是谁的“组”(希望之光的,内阁的,或是其他的)?哪些事属于它的“常务”? 行者回答了第二个问题,那么第一个问题呢?

7、如果我们把“总体上把握”,也就是“导航”和“掌舵”的任务交给常务组,但它又不具备对这样事务的决策权,它是否还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如果就是不想给它决策权,那么它是不是就仅仅是一个“顾问团”?

8、把“常务”(行者所说的常务组事务之外的,属于组长会议的那部分事务)交给组长会议是不是最好的办法?由于这些事务中有很多是需要短时间内做出决定的,甚至是突发事件,那么处理这样的问题,参与决定的人越少就越有效率。而组长会议,以现在的设置来看,至少应该要6到7个人,如果加上副组长的话,还要翻倍的人数来参与决定(这其中还包括了常务组长?),这样是不是能保证效率呢?

我们把日常事务的决策交给比较少的人,比如3个人或最多5个人,并且从人的能力上给予更多保证,比如培训,同时相信他们所做决定的正确性或许是更好的办法。对他们的决定,再由一个更高的机构(比如组长联合会议)来审查,如果是错误的或不妥的,可以由这个部门给予撤销或修正。也可以设定一个单独的监督机构,它可以是一个实权部门,也可以是像网友团队这样的“社会监督”。

那么常务组是不是也可以改变成第二段里所说的这样的部门呢?那么,它将是属于“组长会议”的常务组。权力低于组长会议,但是却负责日常事务的决议,是常设的“领导”,而组长会议是它“缺席”的领导。


9、希望之光没有“审判部门”,也就是法院,而且设立这样的部门也没有必要。但是出现工作上的纠纷时,又应该把裁判权交给谁?向谁投诉?由谁裁判?


这些问题涉及到希望之光的组织机构。目前的希望之光,基层组织设立的很完善,但对于高层决策权却是混乱的。这其中还涉及到了“出资人”地位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根本性的出发点就是:把我们所面临的事务,也就是工作,也就是需要我们作出决策的问题,一一分类。哪些事务由哪些部门去解决并给予他们相对应的权力,不知道该由哪些部门去解决的问题就考虑成立新的部门。在这样的思考下再审视希望之光总体机构的安排和权力划分。

没有这种思考,就没有完善的组织机构的设立,因此也就不会有可用的章程,更没有具体的制度。所以,这些问题是需要尽快着手解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7-15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参与决策者是否太多?

loh对当前的问题不是没有解决办法,而是好的意见都流于纸面。如果以上几点都能明确,有人去推动实践,局面肯定会改变不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4-29 01:49 , Processed in 0.77035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