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事者的气度――兼答有不为
要回答有不为的问题,我以为关键正在于此――希望之光的目标是什么?做“桥梁”有做桥梁的管理,那样只要做好义工的工作分配,提高义工的工作效率等等就好,相对要单纯一点。做综合(助学论坛)有做综合的管理,那样不但需要工作能力强的义工,还需要有思想和能力的网友。 我个人倾向于希望之光做综合,当然,这只是一个网友的看法。
看来希望之光在经历了3年多的风风雨雨后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与目标,这是件很好的事,因为客观情况如果变化了,目标也有可能要变化,当然,仅仅是也许. 但不管怎样,保证目标清晰,这无疑是最重要的事.如果大家都不知该走向哪里,那这个团队注定是会混乱的.希望LOH的管理层早日达成共识.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感觉或许\"桥梁\"的概念在现阶段可能更适合一些.\"综合\"当然更好,但\"桥梁\"是更基础的事情,如果\"桥梁\"都还勉为其力的话,或许谈\"综合\"就稍稍早了点.仅从这次秋季搭桥的情况上来看,LOH还有不少可以再改进的地方,所以说等到有一天我们的\"桥梁\"四通八达四平八稳了,我们再\"综合\"一下,那何尝不是一件快事!
在尽量提高效率的前提下(效率已经不错了的前提下),一个网络团队能发展到多少大的规模?
这个问题引发了大家积极的探讨,我不是想泼凉水,但我的确想说可能花太多时间研究这个多大的具体定义不是当务之急. 首先,这个问题肯定是没答案的,理论上而言它可以无限,因为网络的组织形式是现实的翻版,现实中的公司那种全球规模的实在是太多了,最终所区别的不过是管理效率的高低而已,而这种管理效率又是个见仁见智讨论起来就没边的事. 其次,退一步说,就算大家达成了共识--比如1万人啦等等,这对当前LOH的具体操作工作是不是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是否能直接的帮助我们解决这次秋季搭桥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所以我在想,与其探讨规模可以做到多大,倒不如先看看在LOH当前规模下我们究竟遇到了什么样的实际问题从而赶快找出解决方法. 有不为兄已经提出了管理是瓶颈, 大家是不是都同意这是目前必须立刻解决的问题? 如果大部分的管理者都同意(永远不用指望所有人都同意), 那是否也同意管理瓶颈就是规模造成的,还是现在的规模基本ok但是一些具体工作比如外联人力那里还有机会把握的更好一点?大家不妨就事论事,争取能对症下药,保证LOH始终在一个良性循环中发展.
只做一个能够让我们自己心安理得的网站,还是扩大规模,全力以赴让更多的孩子得到帮助?如果依照网友们的呼声,迫于外界的压力不得不扩张,在重压之下,LOH还能坚持多久?
全力以赴让更多的孩子得到帮助,这应该是我们的目标,至于是不是要扩大规模,这属于为达成目标而采取的途径,两者应该是不太一样的.不过我赞成海黛的倾向,因为如果一定要讲扩大规模的话,我想假使LOH能够保证已公布的孩子90%都稳定的从资助人获得了帮助,那么扩张是可以放进议事范畴,但是当前从老糊涂回复我另外一个帖子的情况上来看,好像谈规模--如果这个规模指被帮助的孩子数量的话--就可能应该放到以后再考虑了.
这里我想到金庸武侠小说中一个有趣的比喻,说一个威力巨大的重重的大铁锤,如果是个大力士来使,那么威力暴增;可是如果由一个小孩子来用,则不但没威力,甚至可能还会伤到自身. 也许对LOH来说,规模就象那个大铁锤, 至于LOH是大力士还是小孩子,则完全取决于搭桥的准确和稳定程度.
目前宜控制规模。把力量投入到制度和流程的完善中。
一旦形成到比较成熟的时期就可以推而广之,进行无性繁殖(是叫克隆吗?怕用错了)。如果上手就有一套可以借鉴的制度和工作流程,有处理资料的数据库,做起来会容易很多。所以希望之光将来可以把这些东西提供给有兴趣的人且基本认可这套程序的人作为借鉴的资料,各人拿到这套东西后,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好恶来修改,升级,改装后形成自己的特色。
winnie说得太好了, 鼓掌,鼓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