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无锚之舟

思考之三----集中与分散的相对论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10-14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考之三----集中与分散的相对论

既然这样,我给大家看组数据:

在希望之光资助的学校中(每个学校孩子的数量统计)

5个(含)以上孩子的学校26个
2~4个孩子的学校74个
1个孩子的学校110个


1个孩子一个学校,外联工作量庞大、反馈问题一大堆、论坛组抱怨、资助人抱怨、学校不重视、老师不理解。。。

调查组的考虑基础是一个也不能少,遇到的全部都要帮,我觉得更不符合“尽力而为”的理念。

你一个学校一个孩子式的资助,结果是什么也做不好,还不如去做适当的放弃。

不要以为发布一个孩子的成本只是调查成本,我们现在资助一个孩子的成本最起码包括:调查成本、外联向当地团委核实成本、外联每学期发信及电话联络成本、每年复查成本、还有各职能组义工的人力成本、庞大的管理成本、网络成本(我们的服务器是收钱的)。。。

调查组是可以挖宝式的调查,结果呢?

希望调查组能够考虑清楚后续各个职能组的配合问题,再来讨论这个话题。

或者5毛组长对后续的问题已经有了解决对策,那不妨拿出来指教一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10-14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考之三----集中与分散的相对论

很想了解一下,可以告知吗?
//不要误会,我真的不是很清楚希望的目标。

呵呵,希望之光的目标应该还是比较明确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4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考之三----集中与分散的相对论

首先,不知道狐狸仔细的看了我的阐述了没有?因为她还固定的把学校分散等同于外联困难?其实上面分析的很明白了.想起曾经外联因为布拖的孩子少,团委不配合而....事实呢,因为我们在那里有5个孩子,所以我们今年才可以去做80个孩子.不要只数孩子的数目,要数星星之火的数目.外联考查业绩本来也不是以多少个孩子来衡量的,而是以联系多少学校为标准的.


不是调查组遇到一个孩子都要帮.而是希望之光的宗旨就是遇到一个帮一个.不知道狐狸的师傅是怎么告诉她的,反正我来LOH的时候大家都是这样告诉我的.现在也只是在履行当初的誓言和承诺的.

做公益要怀善心,不要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如果做公益能够做到见到可以帮助的孩子却为了一些场外的因素而不帮的话,那还不如去创办一个企业来的更有成就感.而不要改造LOH为企业.呵呵.

可能狐狸不知道,在03年的时候LOH最大的瓶径是调查,调查力量严重不足,能去调查一个学校一个孩子的那是非常非常好的事情的,可现在为什么外联不足呢,仅仅是因为学校多吗?资助人抱怨吗?资助人抱怨最多的恐怕不是由于学校分散引起的吧,也许资助人最要求的就是能够有更多的孩子得到帮助.

对于LOH的目标,可以去我们的制度论坛去看啊.写的很明白的,
可能有朋友不愿意提起和承认而已.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6-10-14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考之三----集中与分散的相对论

啊~~没看下面的~就注意到密码的话给转过去了~谁有权限再给俺转回来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6-10-14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考之三----集中与分散的相对论

我觉得成本一说是不能绝对,远的地方不代表就成本高了,不能说义工都是去旅游顺便就调查了,那是不一样的,也需要投入更多的经历,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心态,我觉得这里我们没必要讨论,其实希望的宣传力度大了,义工的覆盖面广了,成本自然就减少了,如果只是想着那里需要的成本低就做那里,那不是违背了我们的本来的想法么,我自己认为是哪里的孩子最需要我们的帮助,那我们就去那里,而不是由成本来决定,成本只能做为我们一个其中的因素,最不愿意看到就是某一天,希望资助的孩子都分布在那些旅游景点附近了,而那些最贫苦,通信和交通都不便的地方却因为那些种种的因素而搁浅

还有就是我不赞同把已经捐助的地区孩子转给其他的资助机构,如果我是被资助人,我会怎么想?大家估计都会有坐车被人转的经历吧,虽然这比喻太不恰当,但是我只是想我们每天都在讨论我们自己怎么做的时候,也应该考虑下被我们资助的那些孩子心里怎么想,还有就是,作为我们一个这样的组织,给别人承诺一样事情,然后中途为了工作的需要而转给另外的我们不能保证是否能做好的组织,我觉得不妥,就象我答应给一个人带路,然后中途由于有事情离开,我就托付给一个不能完全相信的人做这件事情,作为我,会心不安的,至少我后来需要了解托付的人是否帮别人带到了目的地.

有点罗嗦,不过是自己的一些想法.

深得我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6-10-14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考之三----集中与分散的相对论

既然这样,我给大家看组数据:

在希望之光资助的学校中(每个学校孩子的数量统计)

5个(含)以上孩子的学校26个
2~4个孩子的学校74个
1个孩子的学校110个


1个孩子一个学校,外联工作量庞大、反馈问题一大堆、论坛组抱怨、资助人抱怨、学校不重视、老师不理解。。。

调查组的考虑基础是一个也不能少,遇到的全部都要帮,我觉得更不符合“尽力而为”的理念。

你一个学校一个孩子式的资助,结果是什么也做不好,还不如去做适当的放弃。


亲爱的,你为什么不考虑以点带面么??地区初调查以后,只要没被否,以后都是发展扩大的趋势,这是几年来的实情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10-14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考之三----集中与分散的相对论

找到了:
一、希望之光的目标

  利用网络这一先进的传播工具,尽最大的努力在网络上唤起社会上人们的正义、良知与爱心,使存在于相对优越的虚拟网络社会的人们,对在现实社会中广大的因贫困而完成学业困难重重的贫困学生,能由思想上的关注转变为实质性的行动,通过资助孩子们重返校园完成小学、初中、高中学业的方法,促使人们加深对广大农村落后地区的直观了解,提高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增强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只是“尽最大的努力quot;似乎并不是

对于LOH的目标,可以去我们的制度论坛去看啊.写的很明白的,
可能有朋友不愿意提起和承认而已.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10-14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考之三----集中与分散的相对论

1.主帖中提到的几个地区,关于通讯顺畅和外联成本方面,我想以外联组长的身份,做一下更正
山东蒙阴,陕西佳县,广西容县,外联属于高成本地区,顺畅度不高
四川布拖的成本和顺畅度属于中等
云南勐腊的顺畅度好,成本低

2.主帖里说,相对集中=非常落后的地区=单个成本极高,相对分散=相对发达地区=单个成本非常低,这个概念有点偷梁换柱
1个孩子的学校110个------是不是这110所学校,都分布在所谓的相对发达地区?其中所有的学校每增加一位学生,调查成本都会有质上面的增加?

3.所说的,以学校为中心来做调查是指
已有资助学生的学校A,尚未有资助学生的学校B,有意识的优先调查学校A的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10-14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考之三----集中与分散的相对论

而那些一个村子只能资助1-5个孩子的地方(如山东蒙阴,广西大化,陕西佳县等地的一些地方),却一般交通便利,通信发达,非常容易找到复查人员,非常容易跟地方上的人电话,通信联络....

据我所知,情况好像不是这样。至少陕西佳县几乎是外联组的噩梦,原因是“非常困难跟地方上的人电话,通信联络……”。
说到通信,据我所知,因为电话无法联络,曾经有外联依靠写信跟佳县那边联络,不知道这是不是无锚所谓的“通信”。
目前,外联重新规划了地区分配,希望能做得省力一点。

至于云南勐腊,外联没有问题,无论是那里只有一个孩子,还是有100个孩子,联络都可以很好地保证。原因是当地民风淳朴,老师热情而负责,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有一个当地的义工在做外联。

结论是如此一致:
所以说,我们的许多同志,没有认识清楚我们调查对象的实际情况,根据本本上的经验,想当然的认为……,以至不知觉的就形成各种对调查.联络,等工作上的许多阻力.
所以我写这篇短文,目的不是说我掌握了真理,来教育大家,


还有一个问题:
对调查组来说,难度主要体现在交通上,


提醒一下调查组的同事,云南勐腊原先只开辟象明乡的时候,从内地(已经有的经验是广东、上海)过来复查,全部入户的话,前后需要6-7天左右(指从动身到返回)。现在马上要加上易武、洪水河,至少还需要增加2-3天时间。

请安排复查的时候注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10-14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考之三----集中与分散的相对论

这个问题还可以再继续讨论下去。

单从外人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这更像是“调查组”与“外联组”的争论而已。但现在希望之光的覆盖范围已经非常大,地区分散,人员分散,又主要是以网络来组织,确实在发展中有一些很实际的困难。比如说,外联,跟孩子联系不上了,或者联系非常困难,真的急啊,资助人急,外联义工更急。能不是吗?既然是一个组织,就得对大家负责啊,资助人捐了钱,都很想知道孩子的情况啊;义工们更是需要了解孩子的就/转/升学情况。LOH不是几个有志小青年某天心血来潮想当然就能撑起来的,而是需要组织内所有的人持久的耐心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毛主席说过:要做一两件好事容易,难就难在持久地做好事,一直地做下去。想到这里,突然对LOH里的所有义工和资助人肃然起敬,特别是那些从LOH开始就一直坚持到现在并仍一直坚持下去的人。

既然是一个组织,就得考虑一个组织的未来发展,以及当“业务”不断发展壮大时如何继续做得专业,到位。我对无锚之舟的其中一句话很认同:“做公益要怀善心,不要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如果做公益能够做到见到可以帮助的孩子却为了一些场外的因素而不帮的话,那还不如去创办一个企业来的更有成就感”。我个人觉得,碰到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而我们不是因为能力的问题而没有帮助到的话,这似乎违背了“善心”的本意,也是很难接受的。放弃一个孩子,比去资助一个孩子这个决定来得更艰难。我不知道我的表述是否清楚,举一个例子来补充说明我的意思吧。你在路上看到两个孩子,都饿得只剩半条命了,这时你手上只有一个苹果,你是把苹果给其中的一个孩子,还是各分半个苹果给两个孩子?我会选择后者。当然有人会说,可能在另外一个角落里,还有五个孩子饿得快断气了。但是我们没有看到,对不?我们尽了自己最大的能力。成本效益原则对于公益事业来讲似乎并不太适用。我们本着的是一颗平常,公平,尊重的原则。人性的原则。这就好比说,资助一个健康,聪慧的孩子还是资助一个有先天缺陷的孩子的比较一样,可能有人会说,资助一个健康,聪慧的孩子,应该来得更有效益,因为他/她成才的几率更高,以后对社会的贡献也可能相对更大。但是这种表面的合理的背后又是什么呢?善心的本意又是什么呢?是不是尽最大的努力让每一个人享有平等的机会?

随着LOH的壮大,在这里我有几点想法或者说建议:
1、LOH能否做到分片区管理,例如按省,甚至按县或乡?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所以这个社会上分工也越来越细,越来越专。我们把全国的义工跟资助人,网友分片区,分组管理,例如,负责广东省的,负责贵州省的,等等。如果说考虑成本效益的话,当然采取就近的原则是最有成本效益的(排除少数能够因公出差顺路的情况)。例如广东的义工/资助人/网友去复查、联络广东的被资助学生。贵州或其附近省份的义工/资助人/网友负责贵州的被资助人。我们做一个大的分布图出来,把义工/资助人/网友的位置与被资助人的位置进行比较和配对,分区管理。当然,这里包括资助人,但不是指资助人只是负责自己资助的孩子,资助人可以就近去复查,联络其他的被资助人的,当然对于资助人及网友,首先建立在自愿的原则之上,再进行适当地沟通与说服。
2、除义工外,LOH可否发动更多的资助人,网友,甚至社会人士,来共同参与复查及联络?我知道对于复查,是有网友参与的。其实基于80/20的规律,任何地区都有富裕与贫穷,先进与落后。如果我们能在被资助人当地(或就近)找到一些热心公益的人的话(这其中包括资助人,网友,及不上网的社会人士等),因为就近,或者相对比较方便,他们的复查或联络会更有实际效果及来得更有效率。当然这就需要LOH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群众,我们可能不需要他们捐钱捐物,但是与被资助人保持联络,或者定期了解资助人的情况,也是一种参与,一种善举啊。帮助别人不应拘于形式。
3、关于义工。我始终觉得义工的付出比一个普通的资助人更多,也更辛苦。我知道加入义工都必须接受义工的章程,包括付出时间与金钱。加入了义工,就得抱着一颗善心与自我牺牲的精神。包括服从LOH的管理规定及工作安排。可能LOH的义工因为都是自愿原则,LOH就觉得不应该是“管理”而只是“组织”他们。但我并不这样认为,做义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付出十二分的努力及自我牺牲。既然加入了义工,就得有这份心理准备。就像入党一样,加入了党组织,就得无条件服从党的管理,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当然这只是从原则上来讲,至于现在的实际情况,因与本主题无关在此不作过多评价)。所以LOH应该可以有一个人(这个人可能就是一个组织)站出来,分派任务给义工。例如外联,调/复查等。当没有资助人、网友或其他社会人士来协助的时候,那就得自己挺身而出了。不管有多困难,都必须想出解决困难的方法,甚至自己亲自上马。当然,这是建立在义工分片、分组管理负责,在义工加入时充分考虑义工的自身条件等基础上的。同时,我觉得义工的数目应该适当增加,以适应LOH的快速发展。当然,义工的审核条件还是得严格把关,但同时LOH也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例如通过网络,资助人口耳相传,社会团体推荐,甚至公益宣传等),让更多的人加入到LOH当中来。这又回到了上面那个话题,分片、分区管理。就像公司壮大了以后,都需要在各地开分公司一样。另外我觉得,最可以首先发动的,就是资助人,因为他们已经参与到LOH中来了,对LOH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的分布也很广,这其实是一种很好的、宝贵的资源。应该善用。我相信,对于大多数资助人来说,他们都希望做得更多一点(可能经济能力有限,但是善心不拘形式)--这只是我一个人的看法,我不能代表其他人,但我只是相信。起码对于我自己来说,我是这样。

星期六值班,上来看看,写了一大堆。希望可以引起大家更深一层的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4-29 01:58 , Processed in 1.04710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