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angel

探险――一位网友的西行笔记(完全版)

[复制链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3-6-12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探险――一位网友的西行笔记(完全版)

8.六月遇冰雹

6月20日,我要从宁夏甘塘进人甘肃境内,计划晚上到古浪县的大靖镇。公路两边还是荒漠、戈壁滩和高山,甘塘到大格达是201国道,来往车辆很少。

中午12:00我到达上沙窝,吃过午饭,天空阴暗下来,看似要下雨了,我刚骑车走了600米,暴雨就从远处压来,我都能听到那沙沙的声音了,赶紧掉头跑,回到饭馆,已经浑身湿透了。饭馆老板给我找了一间房子休息,我把湿衣服简单洗了一下,躺在床上睡着了。

14:00雨过天晴,我开始上路,司机告诉我此段路卡车爬行都吃力,路上有几辆拉着箱蜂的卡车呼啸而过,飞散的小蜜蜂在公路上追逐我,不时地围着我的脸嗡嗡叫,烦透了。上坡路行驶缓慢,我开始数路上的死蜜蜂,一只、两只、三只……在100米的非机动车线内,就有12只死蜂。要是有人统计蜜蜂在运输过程中的死亡率的话,我提供的数据将是相当准确的。

下午15:00到达甘肃的红水村,这时天气开始阴暗起来,我没有在意,天凉了更方便赶路。又行驶约10公里,开始下坡路了,我大出一口气,正要加速向下冲,忽然前方乌云密布,闪电交加,雨从远方向我袭来了。我停住车,用雨伞遮雨,天气也凉了起来,雨却越下越大,突然我感到小腿上一阵发湿,雨伞罩着我,风力也很弱,怎么会湿?我低头一看,天啊,下冰雹了,冰雹砸在地上反弹到我腿上,今天是6月20日,太阳就要到达北回归线了,竟然还天降冰雹,我很兴奋,喜悦地欣赏着这难得的景观,小冰雹敲击着雨伞,落在地上马上化成水。过了10分钟冰雹停了,雨势减弱,我赶紧把棉质运动衣穿上,突然我发现前方又一片白色雨雾沿着路面疾速向我卷来,难道是暴雨来了,没等我反应过来,白雾已到我脚下,不是暴雨,而是冷空气裹着地面上的水形成的雨雾,此时温度骤降约10摄氏度,已不到13度了,冷啊,我慌忙又加了几件衣服,勉强顶得住。

雨停了,我继续骑行,地面逐渐变干,天空也发白了,下坡路,没有往来车辆,我在刚修好的宽敞马路上急驶而下,即时速度达40公里/小时。看吧!寂静的原野,清新的空气,凝固的房垛,流动的白云,矗立的山峰,哗哗的流水,这就是天籁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3-6-12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探险――一位网友的西行笔记(完全版)

9.凉州绿林汉

晚上到达大靖镇,在邮电宾馆门口碰到了一个小伙子吴泽晓,他简单与我交谈之后,就忙着帮我找宾馆,搬行李,我住进了大靖宾馆,小吴今年18岁,对这里很熟,到屋里后就和我攀谈起来,我问他这里治安乱吗?有没有人抢东西?他冷笑一声:“谁敢动你一根指头,那不是活腻了吗?”说着指了指头上一块伤疤说,前两天他一人打三人,被打个窟窿。小吴初中毕业后辍学在家,是个谁也不服气的人,浑身充满了叛逆精神,在镇上结交了几个弟兄们,经常抱打不平。前几天在集市上见到有几个人在扎一老农车胎,就上前询问,不料遭到呵斥,一怒之下,就打了起来,头部被砖头砸了两个窟窿,现在伤口还没痊愈。我问他在兄弟间排行第几,他说是老二,还有一个老大,今天不在,等明天介绍给我。

我们一起吃了晚饭,然后去卡拉OK厅唱歌,舞厅很大,有不少人在跳舞,全是很小的孩子,年龄几乎都在15―20岁之间,小吴的歌唱得很棒,尤其是模仿黎明的《祝福》,我以为是原声呢。有很多小女孩给他喝彩,小吴由于在这里受到了尊重,就放喉又来了几首。过了一会儿他领过来一个女孩子,说这是他的前女友,让她叫我大哥,我看那女孩不过16岁,很不理解在这里小吴竟然有那么多崇拜者。

这些孩子们大都失学了,小小年纪就在社会上混,过着他们圈内的生活,父母也管不了,失学的主要原因就是学习成绩差,成绩差了,对学习就失去了兴趣,小孩子都有一颗贪玩的心,对外界社会很好奇,结果过早地离开了学校,但在农村小镇,供他们娱乐玩耍的场所不多,只有卡拉OK厅适合他们混迹。其实他们何尝不在考虑着自己的前途出路,他们何尝不想突围出去?小吴因为有副好嗓音和对音乐的悟性好,就准备明年考个艺术学校,专练声乐,然后到大城市的酒吧里做个流浪歌手(后来他到了北京做了保安,给我打了个电话,说正复习着准备报考北京电影学院附近的一个艺术学校)。

第二天,大靖下雨,我就在饭店休息,小吴在外面敲门,又领了4个年轻人进来,给我一一介绍,一个是他们的大哥,18岁的孩子,不上学了,在家帮家人跑生意,在我面前还有点拘谨,可能是刚认识的缘故,大靖宾馆就是他姑妈开的。还有一个是在校的中学生,听说从远方来了个骑车的朋友,特请假出来见面,他文化课成绩不好,但体育成绩在县里也是佼佼者,今年准备报考体育院校。他们很好奇夹杂着佩服询问我的行程,沙漠是怎么过来的,一天能走多少路,计划骑多久等等,我一一回答,对于他们的生活我不知道该怎么提建议,只是说,你们还年轻,多读些书,他们连连点头称是。

下午17:00,小吴叫我下去喝啤酒,他们几个兄弟都在等我,一人先敬我一大杯啤酒,喝酒之后又去歌厅唱歌。我好像必须得去,因为他们的热情,因为我也想去。在舞厅门口他们还买了门票和饮料,他们跳起了舞,是很随意的舞蹈,没有什么限制,只是将四肢摆到最舒适的地方,随意的滑步,打圈,伸展……甚至还自创一些滑稽的舞姿,在这里大家欣赏的不是正规的国标舞,也没有人是舞蹈科班出身,在这里跳的舞就是随兴而起,这种“兴”恰好又融进当地特色,只要他尽情投入地表演了,就会受到这里少男少女的喜爱和喝彩。

不一会,老大领过来一个小姑娘介绍说,这是他的女朋友,在武威读中专,然后颇为遗憾地对我说:“你明天就要走了,要是能多呆上一段日子,我就给你介绍个女朋友。”我谢了他的美意,我明白他们交女朋友都是要用感情真心培养的,尽管他们是早恋。

6月22日,我离开大靖,他们几位兄弟一直给我送到镇外,分别道声:后会有期。我骑车而去,留下身后滚滚烟尘和几位伫立在路边目送我的小兄弟们。我想起了唐人李筌在《太白阴经》中云:“秦人劲,晋人刚,蜀人懦,楚人轻,齐人多诈,越人浅薄,海岱之人壮,崆峒之人武,燕赵之人锐,凉陇之人勇,韩魏之人厚。”凉人勇,有“凉州大马,横行天下”之称,大靖属于武威,就是古凉州。小吴他们豪爽勇猛,继承了“凉陇之人勇”的性格,至今我还记得他们说的话:“我们是大西北人,你不用记住我们几个人,你只要记住大西北就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3-6-12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探险――一位网友的西行笔记(完全版)

10.腾格里治沙老人

中午11:00我到达了腾格里沙漠南缘的八步沙林区,八步沙是全国治沙模范区。

甘肃省古浪县有沙漠21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8%,中部川区盘踞着八步沙等8个流动大沙丘。1981年冬,当地人石满、贺发林、张润元、郭万刚、罗元奎、程海等6人,住进了占地5.2万亩的八步沙治沙造林。石满和贺发林病故,二人之子继承父业,6家人治沙不止。18年来,6家人固沙造林4.2万亩,植树1000多万株,存活率达70%以上,建成了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6公里的防风固沙林区,有效保护了周围10余个村庄和2万多亩耕地。

我进了治沙站,郭万刚和罗元奎两人热情接待了我,我们三人一起去沙漠里看他们植的树,这里的林区,并不是茂密的树林,甚至很难看到树,只是些草,稀疏的青草,有就是这些抗旱的植物,紧紧地抓在沙漠表层,根茎深深地扎在地下,顽强地生存着,固定了沙漠表面的细沙,防止了沙漠进一步沙化。

他们在80年代初期,刚治理沙漠那阵子,经常是圈着铺盖,带着干粮,在沙漠里几天不出来,嘴里鼻孔里全是沙子,第一天种的草第二天就被风刮得没影了,万事总是开头难。老人告诉我,沙漠里选用的草种很重要,不能盲目引进所谓的沙漠抗旱草,还要和当地沙漠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样存活的成功率就高。我随他们走到了沙漠里,这里居然还有几棵树,像大腿一般粗,已经在沙漠里生长20年了,郭万刚摸着这些树,充满了深情。

中午,在治沙站我睡了2个小时。

晚上17:00我到达了武威市,距武威15公里的时候下起了中雨,我冒雨而行,晚上住宿在天马宾馆的三人间,总台关照我,尽量不安排进去人,让我一人好好休息。

武威原是西凉国的凉州,如今已是一个中型城市了,在武威我找人做了一条红色横幅,上写:“中国西部行”并在下面印上我的Email地址:arickmin@263.net。还做了一副小国旗,插在自行车前面的车把上。

由于这几天武威一直下雨,我就停留了4天,看了欧洲杯足球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3-6-12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探险――一位网友的西行笔记(完全版)

11.穷人的孩子

时间:2000年6月28日
行驶路段:甘肃省永昌县―山丹县
温度:16℃―25℃
海拔:1800―2300米
停留地点:甘肃省王南庄小学(12:00―16:00)

从甘肃永昌县到山丹县有100公里路程,其中前50公里为爬山路,坡度很大,且逆风行进。我上午10:00出发,路遇一骑单车的56岁老汉,他骑的是普通单速旧车,我们边骑边聊,两边的风景美极了,青山绿野一片,白云蓝天相间,刚竣工的宽敞公路和凉爽的天气使我的心情沉浸在原始天然的怡乐之中。然而和老汉同行,却使我感到自己的骑车耐力受到了极大挑战,当我告诉老汉说我要赶路先行一步后,老汉连声同意。我加快了速度,约20分钟,当我无意回首时,发现那老汉在我身后仅10米处紧跟着,我大吃一惊,惊叹于老人的力气和耐力。我不时地变速加力蹬行,过了40分钟,直到我到达一所小学时,后面的小老汉还是那样悠闲地跟着我,我深感无奈,用小品“钟点工”中宋丹丹的话说就是“太伤自尊了”。

12:00钟我到达了红山窑乡王南庄小学,此小学四周环山,仅一条国道从门口穿过,我见到了教务主任,了解到学校共六个班,100余名学生,生源来自周围三个小村庄。当我问及学校的特困生时,他充满了师情地讲了一个名叫雷吉贤的情况。雷吉贤,男,11岁,五年级学生,班级前三名,4岁丧父,同年母亲弃子离家出走,随爷爷生活,后爷爷去世,随叔叔生活,家境贫困,部分书费由老师垫付,吃饭都困难,连年拖欠学费。下午13:30分,我见到了雷吉贤,他穿着一件起了毛球的运动衣,平头,脸上有一些污痕,我问了他一些情况,下面是我们谈话内容的一部分。

……
问:你还接着上六年级吗?
答:不知道。
问:你叔叔还支持你读书吗?
答:说不上来。
问:为什么说不上来。
答:他们也不是愿意让我上。
问:为什么?
答:不知道……
问:你估计是为什么?
答:学费高,他们供不起。
问:六年级一个学期,就是半年多少钱?
答:书费50多元,其他50多元,加在一起100多元。
问:你叔叔多大岁数?在家干什么的?收入怎么样?
答:我有两个叔叔,二叔30多岁了,有一个两岁的9子,在家干农活,我三叔29岁了,家里穷没结婚,他在公路上干零活,一天10块钱,不修路时就没钱了。
问:你愿意上学吗?
答:愿意。
问:有的孩子爱玩,不愿意上学,你为什么愿意一学?
答:多学文化知识,为国家做贡献。
问:除了为国家做贡献外,结合你的家庭情况,你为什么要上学?
答:我自己寻找事业。(这时我才意识到他只有11岁,是五年级的小学生,对人生还是充满理想的,他太小了,不会有大多的家庭和个人考虑,我想到了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想的)。
问:你六年级读完后,还上中学吗?
答:如果家里支持我还上。
问:你想没想过要上大学?
答:没有想过。
问:为什么?
答:因为上不起,我从没想过。
问:如果得到支持,你能考上吗?
答:一定能。(脸上是坚毅的神情)。
问:在学校除了学习外,你还想做些什么别的事情?
答:多交几个朋友。
问:为什么?
答:有心事可以向他们说。
问:你在学校活泼吗?
答:活泼,我觉得活泼好。
问:老师和同学对你怎么样?
答:老师们对我很好,他们还帮我付一些学费,老师们都想让我接着上学;同学们对我也好,也帮助我,我可以用他们用过的作业本,在背面写字,他们还给我铅笔和橡皮用,他们还从家里拿馒头给我吃,我现在穿的衣服也是同学给的。
问:你中午吃饭吗?
答:有时吃,有时不吃。
问:为什么不吃?
答:家里没面。
问:家里没面,你叔叔和婶婶怎么吃?
答:不知道。
(此时雷吉贤眼圈发红,眼睛湿润,但还是用平静的声音说话。)
问:中午不吃饭能受得了吗?
答:忍着。
问:忍到晚上就有饭吃了吗?
答:有。
问:为什么晚上就有饭吃了?
答:不知道,反正一到家就有饭吃。
问:你早上吃饭吗?
答:不吃。
问:为什么?
答:不知道。
问:想吃早饭吗?
答:想。
(此时雷吉贤的话语有些梗塞,深呼吸着,好像心里被什么东西痛苦地堵塞着,眼睛又湿了,看得出内心十分矛盾和压抑,我不敢再问下去。)

可怜的孩子啊,这世上有多少儿童在享受着父母之爱,而你却茕茕孑立;多少小孩子在纵性撒娇,你却得察言行事;多少学生在厌食减肥的时候,你却在画饼充饥;你没有“盖中盖”也没有“娃哈哈”,但你却健康依旧冷静成熟;你没有游戏机也没有文曲星,你却有敏捷的思维和自慰的成绩单。

最后,我嘱咐雷吉贤要注意个人卫生,脸要勤洗。之后,在校园的国旗下面我给他照了照片,给他留些零花钱买文具用。我告诉教务主任,他的资料我先整理一下,学费问题,等到暑假过后直接寄到学校。
(注:雷吉贤的学费由北京朋友陆红远先生捐助,每学期寄往学校,陆红远先生的父亲还给雷吉贤寄去不少课外读物,经常保持信件联系。目前雷吉贤的学习成绩居班级第一名,生活较以前有了保障,他仍然刻苦地学习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3-6-12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探险――一位网友的西行笔记(完全版)

12.亚洲第一军马场

下午16:00我又上路了,这里距山丹还有80公里,其中30公里爬山路。我不怕爬山,怕风,就像罗马尼亚足球队所讲的不怕意大利队怕裁判一样,若裁判公正,输而无憾。爬山也是这样,走一步是一步,是真实的位移,而讨厌的风,我明明用足了劲儿蹬车,却被它给吹得寸步难行。这条公路部分路段正在扩修,两边竖起了水泥柱子并拉起了铁网,非常平整,右边的路已修好,但暂时还禁止机动车行驶,自行车在右边行走可以避开来往的车辆。又骑行了10多公里,风太大了,我停车喝水休息,后面过来了一辆公路段的拖拉机,向前方3公里处运砂石,司机热情邀我拉住他的挂车前进,我来劲了,一手扶车把,一手紧抓拖拉机开始爬坡,因为上山,拖拉机加大了油门,冒着夸张的黑烟,顺着风势灌进我的鼻孔,没办法只有忍了,我突然想到了在内蒙古的路上看到的那些在摩托车后座上拴着的羊了。

这段路与秦长城并行,古老的长城就在我右边10―100米处,它不像八达岭的青砖城墙,也不像嘉峪差的黄灰城墙,这里的长城全是风蚀雨淋的土墙,残缺不齐,大多都是颓在荒野里的一堆土而已。烽火台孤零零地与城墙隔离着,旧址颓垣,冷烟衰草,好像在诉说着千年的沧桑,远处山上是星星群羊和几匹骏马缓慢游移。

19:00我终于走完了30公里的爬坡路,距山丹县城还有50公里下坡路,骑车风驰电掣般呼啸而下,于21:00到达山丹。

晚饭后我回宾馆休息,同屋的是一位山丹军马场的后勤干部,38岁,在军马场出生长大,他兴致勃勃地给我介绍这个亚洲第一军马场的风景。

距山丹城南60公里是大马营草原,旧名大马营草滩。地处祁连山冷龙岭北麓。总面积2192平方公里。海拔约为2300米。这里地势平坦广阔,土肥草茂畜旺,自西汉起即为养马屯兵之要地。今世界第二、亚洲第一马场――山丹军马场就设在此处。每年7―8月间,在大马营草原游览领略富有诗意的草原风光最为舒心。与草原相接的祁连山被终年不化的冰雪覆盖着,银装素裹,白雪皑皑,而草原上的万顷油菜花却金灿灿一片,一望无边,微风吹来,花涛汹涌,宛如钱塘江潮水,一浪推过一浪,滚滚向前。又如万马奔腾,势不可挡,加上蓝天白云下的一群群马牛羊点缀其中,会使人产生回归自然,返朴归真,如人梦境的感觉。西大河水库被群山环抱,皑皑雪山倒映库中,恰如一块明镜镶嵌在翠绿的草原上,若在水库划船荡舟,更使人心旷神怡。

特别是充满神奇传说、遍地布满自然岩坑沟壑怪石突起、奇峰林立的窟窿峡自然景观更令游人叹为观止。1989年5月,南京铁道学院的青年工人吴舒里骑着一匹马,从内蒙古五原出发,穿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翻越唐古拉雪山,最后抵达广州,吴舒里乘骑的这匹坐骑,无论是在浩瀚的沙漠戈壁,还是在环境险恶的冰川雪山,从北疆到南国,都表现出了优良的性能,日行80多公里,创了边疆行程1.4万公里的记录,这匹良驹就是有名的山丹马。

山丹军马场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培育出了大批乘、挽、驮性能兼备的军马新品种――山丹马,1984年获军队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它以其剽悍强健的体魄和优良性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并赢得了众多中外影视厂家的青睐。在上海森林公园、西安游乐场和兰州等地的一些公园都有山丹马,供游人乘骑,一展雄姿,立下了“汉马”殊功。80年代,一部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牧马人》从这里走向全国,山丹马连同马场草原风光从此名声大噪,中外影视厂家纷纷前来拍摄电影、电视片,先后在这里拍摄了《蒙根花》、《文成公主》、《王昭君》、《麦积烟雨》等30多部影视片,目前还有不少中外影视厂家前来选外景,准备拍片。另外军马三场还养了数百头梅花鹿,现在鹿角才出头皮,再过两个多月,鹿角就有一尺多长了。我来早了。

我们一直聊到第二天凌晨四点,直到保安敦促我们才入眠。

我于6月30日中午到达了军马场,遥望祁连山顶是皑皑的白雪。山脚下有一水库,如湖如诗,蓝天和朵朵白云懒依着祁连山脉,真是“青山顶雪和神韵,平湖如镜映天光”。

我把车放在路旁一个人跑入草原,这里的草原不是平川,而是由数十个起伏悬殊的大山丘连成一片形成的草川植被,30年前草有一人那么高,而现在只有约80―180mm,突然我看见一只动物用两腿支地向我张望,我急速追去,并不见那物潜逃,等我赶到一看,倒吸一口冷气,一个直径约200mm的大洞探入地里,那物已遁地逃走,周围还有几个这样的洞,我害怕了,中午一个人手无寸铁站在草原上,空中偶尔传来秃鹰像人一样的“呱呱”叫声,确实恐怖,如果几只动物袭击我怎么办,我悄然退去。

下午15:00一个跑当地长途客车的司机约我去祁连山脚下的大峡谷里拾蘑菇,我带上相机出发了。这里的天气真怪,太阳照在背后,背部发热出微汗,而身体的前面是阴面,感到发凉发冷。进入峡谷,谷底错落地生长些大个子草,一株草直径约有一米,司机见我在谷底走动,惊叫着告诉我脚底下有暗流,看似地面,其实下面是暗渠,里面是急流,不小心踩上去会陷进去的。峡谷两侧是陡峭的山岩,背阳的一面有些岩石的坡度超过了90度,阴冷阴冷的。谷里长着许多杂草和柏树,这些树的颜色看上去并非青绿色,而是灰头垢面的,司机说你先别忙着拍照,好景在里面呢,越走越窄,风光就无限好。有许多小虫在爬在我们的腿上,是无毒的小飞虫,我穿着骑行短裤、运动袜和护膝方免受小虫骚扰。

又行走约一刻钟,我听到了哗哗的水声,定眼一望,只见一股洪流从另一山涧飞泻而下,汇成一条活蹦乱跳的浊流湍湍急下,中间还有几块刚露出水面的石头,还有一块绿洲。我心头一喜,暗想我如果跳到中间的石头上留影,岂不是美妙的图片“在水一方”了吗?我支好三脚架,选好背景,就去踩石头,司机大呼不可,我自信地告诉他没有问题,争持之下,我已踩摸上了第一块石头,他只好一只手抓住岸边的树,另一只手抓根木棍给我做依托。第二块石头太尖了,刚露出水面一点,我摇晃着控制好重心站稳后,投入地做了一个武打造型,手持遥控器,按动了开关。司机见我平安回到岸边,警告我说,这河里的石头全是活动的,每一次降雨后山上都要冲下来一些石头,看似稳定,其实下面是石头摞石头,人是看不见的这些的,稍一受力就会塌陷,去年有六个人在这里玩,结果就永远留下了一个。我的相机只能顺光照相,逆光根本出不来图像,所以有阳光的明美景色留下了,而对冷峻阴森的山崖则不能留其项背。

在回来的路上,我看到牧牛人骑着骏马,赶着一群牦牛奔向山坡,留下滚滚烟尘,山坡上,我又发现了两腿支地的动物了,司机告诉我这动物长得像小孩,心善的人是不敢打它的,更不敢吃了。

19:00我们返回招待所,马队也回来了,600多匹骏马在夕阳下奔驰在草原上,如此壮观的景色,震撼着看懵了的我,真像做梦。这里夜间的气温在5度左右,当地人都穿上了毛衣和夹克。

人的一生其实也是一场旅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无非是尘世之匆匆过客,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转瞬即灰飞烟灭。古诗云“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夜长昼又短,何不秉烛游?”

许多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所谓的“生活”之路,那不是活出自我之路,那是一条磨道。见过那磨坊里的驴吗?沿着一个轨道在兜圈圈,还要用布把眼睛蒙住。

古往今来,旧的磨坊在隐退,高档写字楼拔地而起,文明的现代人在新时期的磨坊里推磨其乐无穷,安排一件件工作,扑救一桩桩险情,接不完的电话,发不完的传真,君不见,辛苦的劳作使年纪轻轻的人就开始脱发了,驼背了,走路也踉跄了。

我们的时代变了,八岁的幼儿没有了童年,十几岁的孩子都成了近视,20多岁的人失去了青春,30多岁的人便成熟为买办,人们萎缩成一根锈铁丝,挂着另一幅面具苦苦生活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3-6-12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探险――一位网友的西行笔记(完全版)

第二章  漫漫西域路

13.巍巍嘉峪关

7月7日下午,我到达甘肃嘉峪关,嘉峪关长城属于土长城,墙面黄土色,从断开的截面看,里面也是土,可能是世远年湮,风蚀雨侵,使原来的砖块风蚀成土了吧。这座戈壁沙漠上的孤关,远远望去,是一种黄天昏地的苍凉之色。遥

想当年,这里占地2.5万多平方米,能驻守近万名官兵,即使遭到强敌围攻,也足可防守数月,等待援兵。

嘉峪关向南约80公里就是连绵的祁连山,山顶是层层白雪,反射着阳光,使蔚蓝的天空愈发晶蓝,浮云常常与白雪相映相称,高山绵绵两千余里,平均海拔约四千米,是河西走廊的南侧。

向西望看到的是一片茫茫的戈壁古原,黄白色调一望无际。这里曾经是一个古战场,我仿佛看到年仅19岁的西汉名将霍去病在艳阳如火的戈壁上,率领数万大军,驰骋征战的情景。

当年林则徐因禁烟被发配伊犁路过此地时曾赋诗云:“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立马蹄,飞阁蓬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方低,天山削摩肩立,瀚海茫茫人望迷,准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而今的嘉峪关城楼就那么凄楚地孤立在沙砾之中,远没有当年的气势,在这个关口前隆起的土堆上,不知留下了多少名士布衣之身影。

我徘徊在历史的浩瀚沙漠里,已经看不到征战者的血滴、人畜的白骨,跋涉离乡者的蹒跚步履。

俱往矣!

在嘉峪关我遇到了两个浙大的女学生,周灵和潘维力,她们利用假期出游,从西安来到嘉峪关,明天就要回去了。]她们听说我从北京骑车到这里,还要去新疆、西藏等地,很是惊讶,看着我沿途的照片,她们决定毕业后一定也要腾出一年时间出游,我告诉她们,最好毕业后工作三四年再外出。说话间,突然从后面钻出来一头羊来,顶她们俩,她们俩忙跳着躲避,那羊就翘头摆尾跑来顶我,很可爱的一只小白羊,但不知道它为什么爱顶人?我们三个成三角形,逗着小羊玩,累得我们气喘吁吁。

这时一个身穿盔甲,披红战袍的“古士兵”向我们走来,他是这里的“道具”,问我们是否愿意骑他的战马、披红色战袍和他合影,收费5元,我们爽快地答应了,大热天,他头戴铜盔,腰垮宝剑站在土埂上,潘维力还把宝剑拔出近3/4,合影留念。

我们互相留了Email,后来我不断把游记发给她们,10月底,潘维力还把我发给她的那段纳木错浪漫故事制作成了一个电视节目,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3-6-12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探险――一位网友的西行笔记(完全版)

14.沙漠奇观――月牙泉

7月12日我从安西县城出发到敦煌市,一路上100公里没有人烟,全是荒凉的戈壁和沙漠,很难想象在这茫茫沙漠戈壁之中竟保存着历史文化的缩影。

一路顺风,车速最高时竟达35公里/小时。

走在这条漫长的古道上,我少了许多的凡尘杂念,远离纷事,远离浮躁,回归生命的沉静,寻找那份潜藏在我们心中的善良、质朴、纯洁和清静。这里根本没有人烟。

中午到达了五敦乡中学,在这里又找到了一名失学的孩子杨阳,他父母双亡,家庭贫穷,今年初中毕业,已经考上了敦煌中学,没钱交学费。我去了他家,找到了他,这是个很沉稳成熟的孩子,说话有条理,逻辑性强,看问题很全面。我答应我先联系朋友,争取在开学前后把学费寄来。

(注:后来杨阳的学费由台湾朋友谢耀光先生提供,并书信保持联系)。

7月14日我骑车到鸣沙山和月牙泉。

鸣沙山,位于敦煌市南郊六公里的鸣沙山北麓,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处于腾格里沙漠边缘,与宁夏中卫县的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的响沙湾和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的巴里坤镇同为我国四大鸣沙山之一。所谓鸣沙,并非自鸣,而是因人沿沙面滑落而产生鸣响,是自然现象中的一种奇观,有人将誉为“天地间的奇响,自然中美妙的乐章。”

鸣沙山是由一座座大沙山连成一片组成的,山上没有一粒石头和一棵青草,全是细纱。我征求管理员的同意,把自行车也搬了进去,在一片荒漠中间有一凉棚,下面稀稀疏疏地坐着几位游客,几峰骆驼从我面前而过,走向那茫茫的沙漠中去。这里有滑沙运动,就是爬上200米的沙山顶部,坐在小竹筏里,从坡度60度左右的山顶乘坐小竹筏滑沙而下,我小心翼翼把竹筏摆正,坐了进去,双手紧抓竹筏边缘向下滑去,流沙如同一幅一幅锦缎张挂沙坡,若金色群龙飞腾,鸣声随之而起,初如丝竹管弦,继若钟磬和鸣,进而金鼓齐鸣,轰鸣不绝于耳,确实惊险刺激,远比在都市游乐园滑水可爱。


自古以来,由于不明鸣沙的原因,产生过不少动人的传说。相传,这里原本水草丰茂,有位汉代将军率军西征,一夜遭敌军偷袭,正当两军厮杀难解难分之际,大风骤起,刮起漫天黄沙,把两军人马全都埋入沙中,从此就有了鸣沙山。至今的沙鸣正是两将士的厮杀之声,、据《沙州图经》载:鸣沙山“流动无定,俄然深谷为陵,高岩为谷,峰危似削,孤烟如画,夕疑无地。”这段文字描述鸣沙山形状多变,其原因是流沙造成的。山体高达数十米,东西绵亘40多公里,南北纵横20公里,海拔1650米,宛如两条沙臂张仲围护着鸣沙山麓的月牙泉。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澈”。月牙泉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弯清泉,涟漪萦回,碧如翡翠。泉在流沙,扣,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蔚为奇观。历代文人学士对这――独特的山泉地貌,沙漠奇观称赞不已。

站在200米高的鸣沙山顶,一股股劲风扑面而来,狂沙乱舞,当我极力眺望四周而看到的全是沙丘感觉犹如到了另一个世界。然而就在这一片大沙山环抱之中,月牙泉宛如一弯新月,镶嵌在沙山深谷之中,水清如镜,天光星影,隐现其中,虽环以流沙而不被淹没,沙流水动,微波荡漾,不腐不涸,神奇莫测,当地人说,敦煌的鸣沙山和月牙泉最好.全是天然形成的。

站在这里,我感慨于造物主的神奇布局,按理说,以茫茫沙漠之沙淹去月牙泉之水,乃举于之劳,然而千百年来,它们却平安相处,互相印证着彼此的存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3-6-12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探险――一位网友的西行笔记(完全版)

15.敦煌莫高窟

7月15日我从敦煌市区出发骑车去莫高窟,莫高窟又名千佛洞,被沙漠环抱,距敦煌市有25公里。

一路上全是沙漠戈壁,狂风肆虐,黄沙弥漫,50步外不见人,70步外不见车,天沙一色,举步维艰。虽说我知道十几公里外的国道边有树、有果林,但当身处在如此一个环境中时,渺小的我感觉到的四周全是茫茫沙漠,我的躯体和灵魂已被古远的历史召回,在这里没有生命、没有时间、没有情感,我一个人在原始荒原上行走,可以是任何一个历史朝代的人,任何一个历史朝代的人在这里也必然和我一样,大脑发出的精神东西已经被凝固,走一步路再走一步路是躯体做出的本能机械运动。不思考有时也是一种享受。

直到我的手指被接连电击,我才恍惚下车检查车子,原・来自行车在此干燥的环境中,竟然摩擦起电了,开始我也不信,直到手指被电击了六七次后始信,才赶紧停车把极其有限的饮用水分给车轮和车把一些以消除静电。

将近莫高窟2公里处风力减弱,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这里我居然看到了一条小溪和片片绿荫。绿色离我太遥远了,树木、草地、鲜花和水都是我最想亲近的东西。在这里我遇到了从杭州来的朋友游良进夫妇,他们利用假期带着10岁的女儿出来写生,我们站在树荫下聊天。他们夫妇在杭州某画院工作,是自助旅游,过几天还要去新疆魔鬼城等地。他们参观莫高窟和普通游客有很大不同,莫高窟每年接待的游客有几十万人,但真正喜欢壁画和雕刻的人并不多,除了屈指可数搞艺术的人外,其他大部分人都是走马观花,泛泛看看而已,莫高窟珍贵的作品也不太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出于对文物保护的考虑,敦煌研究院决定只对普通游客开放部分洞窟,而一些美术工作者和研究古壁画的人可以凭专家票单独进入另一些洞窟。游良进一家今天花了600元参观两个洞窟,他们还乐嘻嘻地说便宜了,对于他们来说欣赏艺术品的享受和收获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他们说这两个完成于西魏时期的石窟壁画太美了,无论是壁画的布局、色彩,还是人物的神态、细节,都显现出一种惊人的厚实感,华贵而不粗俗,艳丽而不轻浮。他们认为,壁画最好的是285窟,雕塑最好的是45窟。

解说员拿着喇叭来了,我与他们一家分手,随队进去参观。门票是66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3-6-12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探险――一位网友的西行笔记(完全版)

16.星星峡――前后300公里没有人烟的关隘

星星峡,位于新疆哈密至甘肃敦煌的交通要道上,前后300公里的山路和戈壁滩上没有人烟,属于哈密地区。

哈密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光、热、风能,年日照时数3170―3380小时,星星峡年日照时数达3500小时,有“日光峡”之称。

我于7月17日从柳园出发到星星峡,今天难得是个阴天,听说前两天这里下过雨的缘故。一路上一个人都没有,过路卡车也很少,还在是新修的公路,我什么也不想,只是埋头骑车,眼盯着路边的公路里程碑。中午过后,天气渐热,我把短裤脱掉,只穿一条小内裤,倒是十分凉爽,反正戈壁滩里也没有人,谁管我?

晚上到达星星峡,这里的人全是开饭馆为生,物价很贵,一份花生米10元,鸡蛋西红柿18元,为什么这么贵?服务员答,一度电在哈密市是0.38元,而在这里是2元,蔬菜和粮食全从200公里外的哈密运来,所以物价就贵了。餐厅里有一台电视机,因为停电无法看,但这里还有一台手摇发电机,服务员让我手摇着看电视,看完新闻后,我又手摇着看了潘长江的VCD小品。这里的夜色很美,山全是裸露的岩石,有青色的、红色的、蓝色的,在暮色中给人以冷静、深邃之感。

从星星峡到哈密有200公里路程,我计划一天穿过,前两天这里的室外温度高达48度,因为刚下过雨,今天天气凉爽了许多。这里的公路312国道刚修好6个月,原来全是沙石路面,现在已是平整宽敞的柏油马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3-6-12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探险――一位网友的西行笔记(完全版)

17.哈密瓜的故乡

早上6:30出发,一开始是下坡路并且顺风,骑行顺利,时速达25公里/小时,中午11:30分已骑了100公里,到达骆驼圈子的时候,天气热了起来,路已变为缓上坡了,顶头风吹着。

停车到马路边一个西瓜摊休息。摊主大姐是一个汉民,问我第一句话是,你是中国人吗,确认后,给我讲这一路有许多外国人路过,有骑车的、步行的,其中最不受欢迎的是日本人,沿途我碰到很多人,他们对日本人有很深的民族仇恨。有个开车的司机告诉我,把自行车前的五星红旗再做大一点,以免人看不到,他们开车在戈壁滩里见到日本人求援是不会停车的。在丝绸之路这条路线上,有一个日本人在一个月前徒步从西安出发到乌鲁木齐,背着一个30公斤的包,日行53公里,想必一路上也尝遍了酸甜苦辣。

说话间,马路对面来了一个约五六岁的小女孩,洋娃娃般漂亮可爱,头微低,眼睛小心向上看,惊怯而又好奇地望着我,小手指还在嘴唇边放着,还好似无意识地向我的自行车边移动。她是对面村里的维吾尔族小孩,到这里买瓜。我笑着叫她,问她,她就是不答话,很怕生的样子,摊主大姐告诉我,小孩听不懂汉语,上小学后,才会逐渐认识汉字。

摊主大姐问我能否等到下午再走?我问为什么?她说,下午3点多钟(当地时间为下午1点多钟),对面村里有一个维族女孩子会来买瓜,那是她们这里远近闻名的美女,19岁,高中毕业,梳着大辫子,身材高挑,皮肤白皙细腻,眼睫毛长而漂亮,还有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和俄罗斯美女一个样。接着大姐又补充说,咱汉族人没这么漂亮的,老外也不行,她也见过不少外国女人,胳膊腿上都有很长的黄毛,身上还有黑斑,不好看。

我说我也想看看那个美女,就是后面还有80公里的路要走,都是上坡,还逆风,怕晚上赶不到哈密市。大姐说那太可惜了,那女孩子来的时候,她这里的瓜也卖得快,好多人都跑来买。

我怅然所失,继续上路,由于天气热,蒸发快,西瓜吃进肚里就变成汗被蒸发掉了。

下午3点多,我又看到马路边有一瓜摊,就停车休息。在一个凉棚下,坐着一个瓜农,面前堆着小山般大小的哈密瓜。哈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日照时间长,年、日温差大,干燥少雨,蒸发强。春季多风,夏季酷热,秋季晴朗,冬季严寒。这里最适合种甜瓜,当地人不直接称呼“哈密瓜”,他们管它叫甜瓜。

在这里,我真正尝到了哈密瓜的滋味。太甜了,连皮都是甜的,但它不解渴,一个四公斤重的瓜我刚吃一半,肚里已经饱了,但仍很渴,再喝水肚子已经盛不下了,不喝吧又渴得慌,真没办法。走的时候瓜农挑了最大的一个瓜送我,我付钱,他坚决不收,说你骑车两个月到了这里,哪能收钱?

下午5:00我到达哈密市。哈密市自古为西北重镇,被称为“西域襟喉,中华拱卫”,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战略要地和商道古城。它地处天山尾部,天山东部横贯全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与甘肃省酒泉地区的安西县和敦煌县相邻,北部、东北部与蒙古接壤。其中市区建成面积17平方公里。由维吾尔、汉、回、哈萨克、满、蒙古等20多个民族组成。

晚上我住进哈密宾馆,同屋的是位60岁的大叔,很健谈,说话掷地有声,原来是贵州某机械厂驻新疆某地的办事处主任,现已退休,带着孩子到哈密以北几百公里处的沙漠里开金矿,干了两年,已经赚到了十几倍于当时投资的钱了。但也有不少人开金矿赔本的,主要是买的地不好,没金子,而他在选地前,总要找专家勘测论证,然后选矿址,这样出来的矿石含金量就高,说着他从抽屉里拿出几块金矿石,说这些矿石的含金量是普通的20―50倍,我接过来一看,横截面上全是金粉,他把矿石砸开,给我一小块留做纪念,说别看这么一小块,光含的金子就能卖100元哩。沙漠里没有通讯光缆,手机也没信号,他就买了两部电台,申请一个频道,作为联系方式。

大叔对我骑车旅游并没有表示赞扬,反而持一种否定态度,他说,你年轻,身体好,还有头脑,应该到国家企业或事业单位里为国家做些事情,可你挣了点钱就跑出来旅游,只图自己高兴,其他什么都不管了,一出来就是一年,你们这一代人呀,思想都退化了,只知道吃喝玩乐,追求个人享受主义。

我说,我做了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有什么不好的?我是个守法公民,不打架不赌博,上了几年班,工作努力,和同事们关系也很好,我出来旅游是图自己高兴,但我思想没有退化呀,我也追求向上,崇尚美,到西部旅游是释放一下工作的压力,也是为下次更好地投人工作打基础,另外出来还可以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增长见识,了解国情,最重要的是青春苦短,我能在二十多岁时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尽情玩上一年,值!

值是值,但你一个人出来玩,这只是你一个人的事情,你要是到国家单位工作,能影响到很多人,不过现在像你这样的人太多了,我儿子也那样,你们这代人都没受过苦,太自由了。

大叔做事情很有魄力,我挺佩服的,当初他投资100万开金矿,才两年时间,就有人愿出资2000万欲收购那个矿,大叔舍不得卖,因为那个矿址含金量很高,能开采好几年,现在他把儿子也召唤到沙漠里,指挥工人们干活,学习基础管理工作,听说他儿子晒得像黑人一样。在工作上他和儿子是雇主和打工仔的关系,儿子和和其他被雇佣者一样,靠拿工资吃饭,大叔说年轻人要自立,金矿经营好了,再给儿子少些股份,要让儿子一步步成长,不让他靠祖荫生活。这话说得好。

晚上我们聊了很久,又一起出去买了个西瓜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4-28 21:17 , Processed in 0.08695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