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风中追风

对不起,我是否可以对这次发布的资料提出一些疑问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3-10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我是否可以对这次发布的资料提出一些疑问

风中追风,一个很玄的名字!相信也是一位洒脱的人士
其实,还是很高兴您能就我们现在的情况提出问题的,毕竟:旁观者清。
讨论或许会引起误会,但是相信您和我们的目的是一样的,为更多孩子能够享受教育的权利。所以,如果我们在言语中有些不注意,还希望您多包含。
每一个网友的建议对希望而言或许就是革新的起点,请继续提出您发现的问题!
记得我在高中的时候,老师说过一句话:说你,是因为还觉得你有救。如果谁都不说了,那就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3-10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我是否可以对这次发布的资料提出一些疑问

这样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我倒是觉得,我们必须在对资助的标准更加明确后,再参照标准来做实地调查,调查表格也要根据资助标准来制定,这样我们的调查也许会更加有针对性,也更加方便操作,而审核工作也会变得简单很多.

在这里嘴来嘴去意义好象不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4-3-10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我是否可以对这次发布的资料提出一些疑问

这段时间在很多地方走访,发现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学校和学生家长把资助看作是一种劫富济贫,能宰就宰,因此在学校收费上,如果义工不一项一项的拉着学校方面核对争取,资助人就变成了猪头任人宰,第一个问题就是想问问调查义工在公布学校收费之前到底有没有一项一项的去仔细核对?
第二个问题是很多农村地方根本的生活水准就是这样的,无论是村长或者更贫困的,节约已经是深入民心,如果按城市的标准,晚上不点灯都已经算是贫困了,但在这些地方却不可以以这个为标准,我是希望调查者不要把个人感情写在调查报告里,去影响资助人的感情
第三个问题是虽然很多农村家里没有称量的工具,但是他们有特定的计量方法,例如有用袋的,有用箩的,但是调查者就应该从这些不同的标准中找到比较的方法,这是一个去当地调查必须要做的事情,因为别人不可能因为你计算不清楚再去调查一次的
第四个问题,种植的东西不同亩产不一样,这是最基本的常识,连种植的东西都没搞懂,还调查什么?
第6个问题就是国家政策到底在当地执行得怎样的问题,调查者连国家有什么政策都不知道,那如何怎么落实得怎样?
第7个问题是关系到资助人的钱是否可以真正落实到用处的问题,象这样的家庭,资助人的钱被他用的可能性到底有多高,不知道调查者有没有做过一个评估?
其他的我也不一一说了,但是,我希望不要看见别人提出问题就立即呱呱叫,作为一个调查者,提交的报告就是代表了所有信任你的人的眼睛和大脑,经不起别人提问的报告,根本就不能算合格,当然提问的人永远可以问到调查不到的一面,但是如果让别人这样轻易的就问到的,也太轻率了些吧?对于前面有个叫明天的义工,说自己在最贫困的农村生活了20多年,但是很遗憾,连很多早已经在80年代就公布的农村政策竟然都不知道,那么看起来,果真是在最贫困的地区了,估计连小麦都没种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4-3-10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我是否可以对这次发布的资料提出一些疑问

因此在学校收费上,如果义工不一项一项的拉着学校方面核对争取,资助人就变成了猪头任人宰,第一个问题就是想问问调查义工在公布学校收费之前到底有没有一项一项的去仔细核对?


学费是资助人帮助这个孩子的主要付出,希望之光在学费的问题上很谨慎的,每次的资料审核,关于学费问题是需要交代的最清楚的。。而我调查经验呢,学费仅仅从学校和孩子本人中了解还是不足够得到大家的信任的,关于学费核实问题,我个人的补充渠道是这样的:

1、遇见同村庄年龄大约相同的孩子会询问一下她们的学校收费情况,一般称呼她们小同学,象说家常一样问问,大约对话是:小同学你上几年级了?每学期现在要交多少学费啊,我那个时候要交学费还要叫书本费什么的,你们也是这么多收费嘛?当然中学生就会问起住校啊吃饭啊各种费用。。
2、在路上遇见同行的村民。也会打听一下他是否有孩子在上学,学费如何收,还会问问他们本地有没有乡镇企业,大约的工资标准是多少。如果可能还会打听一下她们熟悉的我们要去调查的孩子家庭情况。
3、会电话查询同意地区或者乡镇的学校电话号码,打电话过去询问一下她们的收费标准,如果言语得当说话客气,她们会乐意解释给你听的。。

一般经过这3点补充,就能确定这个孩子的精确学费,几乎不会出现错误。

第二个问题是很多农村地方根本的生活水准就是这样的,无论是村长或者更贫困的,节约已经是深入民心,如果按城市的标准,晚上不点灯都已经算是贫困了,但在这些地方却不可以以这个为标准,我是希望调查者不要把个人感情写在调查报告里,去影响资助人的感情
我没看明白你的话,虽然你的话我都赞同,但是我没看懂。。前者如何得出的后者结论,加个注脚吧。。

第三个问题是虽然很多农村家里没有称量的工具,但是他们有特定的计量方法,例如有用袋的,有用箩的,但是调查者就应该从这些不同的标准中找到比较的方法,这是一个去当地调查必须要做的事情,因为别人不可能因为你计算不清楚再去调查一次的
第四个问题,种植的东西不同亩产不一样,这是最基本的常识,连种植的东西都没搞懂,还调查什么?

第3个问题出现过嘛?? 在希望出现过吗?

第四个问题是常识,我没有看见那个调查报告没搞懂种植的作物啊? 也许粗心写的不是很明白,别人没看懂呢?? 我写帖就经常有错字的,外号白字先生呢。


第6个问题就是国家政策到底在当地执行得怎样的问题,调查者连国家有什么政策都不知道,那如何怎么落实得怎样?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待的,决定被资助的原则是我们所了解孩子实际情况而非国家政策,同时,国家政策的执行与否与我们认可的帮助不会有太大关系(大家也都了解些国家政策,实际有那种政策能直接让一个孩子上不起学的家庭即刻回复生机呢?国家做不到的,现有的能力和状况没有这个可能啊)。关于我们的调查,不是去了解国家农村政策的执行情况而是孩子的家庭状况。。当然,有一点很重要,灾害原因造成的贫困我们一定要了解国家的相应政策的。
第7个问题是关系到资助人的钱是否可以真正落实到用处的问题,象这样的家庭,资助人的钱被他用的可能性到底有多高,不知道调查者有没有做过一个评估?
这个问题,我想如果呢你了解希望之光的严谨运作,就不会提出来了,呵呵
这段时间在很多地方走访


我猜测的不错,
你果然也是在做类似的工作,向同行者致敬,:)

另外可否把你走访的感想发到希望之光来呢?我们互通有无。
另外,请一定在感想中谈谈你所了解到的国家政策在农村的执行情况,或者农民们从中如何得益,还有在国家的普遍政策下产生少数特困家庭的原因,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4-3-10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我是否可以对这次发布的资料提出一些疑问

  呵呵,其实许多人对农村的了解就是他看到的表面的那一点,而长期生活在农村的看到的是他的实质(所以有人主要注意的是家里几母地,产多少粮食,有人注意的则是房屋和家里的家具以及穿着,还有专门去看其厨房的伙食情况的)。还有就是这些年我个人走了大江南北的几个不同地方的农村,不同地方的地域差异是很大的,比如在南方种三季稻,到长江一带种的是两季,到了淮河就是南部一季稻然后一季麦,而黄河以北我就基本没常识了。而在陕北的佳县,则特殊的主要靠种红枣等等。所以在一个地方的农村得到的“常识”在另一个地方则不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4-3-10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我是否可以对这次发布的资料提出一些疑问

这段时间在很多地方走访,发现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学校和学生家长把资助看作是一种劫富济贫,能宰就宰,因此在学校收费上,如果义工不一项一项的拉着学校方面核对争取,资助人就变成了猪头任人宰


另外,想了解一下风中追风是进行什么形式的助学呢?怎么能得出如此可怕的学校和家长的印象??

希望之光是大家自愿建议的一种扶住关系,就我所去调查的学生家里,家长都是对愿意帮助她们的陌生人致以最真心的感谢的,她们用她们自己的语言和泪水表达别人带给他们的感动。。。我会因此感叹好多,真的,陌生人之间的世界啊,居然也能如此温暖善美。。

有空去信件版看看信件来往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3-10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我是否可以对这次发布的资料提出一些疑问

问题已经从最初的“提问-回答”转到对具体细节的追究,又转到讨论调查审核程序和制度,又转到争吵――陷入到“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坚决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坚决拥护”的泥潭中――从这里开始失去了理性。开始追求语言上的快感,但是这快感恐怕是可疑的,像吵架一样,激动时怎么刺激怎么说,都忘了自己平时一再克制的风度,忘了说话还是要有一点逻辑和道理的好。

现在好像又转回来了,这是好现象。


还是回到正题:(呵呵,我要成为这次讨论的众矢之的了)


1、究竟调查需不需要表格?怎样调查更有效?经验固然重要,事先的设计也不可少吧?我仍然坚持认为应该用表格。下面的意见基本都基于此,就是说,调查表格的使用是一个前提基础。如果有人看了要上火,请慎入。


2、调查中使用了表格,会给调查带来麻烦,而且使用了表格也不一定能收到效果――所以,不用表格――这样就推翻了第一点。怪圈在这里:表格都是觉得要用的,但是在实际调查时,是不好用的,于是不用,但是还是要讨论的。


3、网友对表格内容的要求是否太苛刻?“完美”这个词带着一种贬义出现。调查义工也许出于实际经验,都表现出一种“务实”的态度,认为只要最后的结论不出大问题就行了。这当然没错,但做过理科实验的人就知道,实验报告同时要求过程严谨。(调查不是做科学实验,这点谁都知道,但为什么不能尝试用这种严谨的态度来要求?)。实际调查的人认为表格的一些设计不合理,于是认为整个表格脱离实际,于是放弃那些项目,甚至抵触表格。这样没什么意义吧?(一个启示是:肯德基、麦当劳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但它们的生产程序仍然被严格遵守,包括炸鸡要炸几分钟都严格按规定操作,而不是说只要炸熟就行,管它几分钟。所以,他们的东西不管到哪里都保持了一样的品质。)


4、严谨的意思当然不只是说用某某设计的表格,而是说要客观准确。希望之光的调查有点类似社会学中的田野调查。完全可以借鉴这方面的知识。准确在实际中可能较难。客观却是可以做到的,我为什么反对在调查报告中出现感想判断或道德感染?因为这样会让报告看起来不客观。不用表格就不准确客观?当然不是,只是使用表格是最简单明了的达到这个效果的方式。


5、现在的表格不好用是表格不够好,而不是“要用表格”这个规范不好。这是一个前提。如果不承认这个前提,就没有讨论的基础。如果承认这个前提,那么所有讨论就应该是针对“表格”而不是针对“个人”的。网友要把表格设计得更完善,义工摆出一副“我就是不用,怎么样!”的姿态,那么就失去了继续讨论的意义。


6、网友建议义工用表格调查,不是要求义工炒菜要放多少糖(这个比喻很早就有人用过)。没这么具体,如果一定要用这个比喻,只能说,网友建议义工炒菜使用一本统一规范的菜谱。你觉得你的无招胜有招的方式炒的菜味道很不错,能使生意越做越大,那么就坚持吧。到时候可能自然而然也会有一本菜谱。


7、干活的人所做的活计受质疑(我认为这不是“指责”),这是很正常的事。赞扬的话我也会:就是好,就是好啊就是好,就是好。


8、关于调查表格的具体意见,我已经在1月6号说了。后面也催问过了。


9、以上通篇都在论证调查表格。并没有涉及什么具体数据和调查技巧。我对这一点也深表遗憾。“空谈误国”,就当我是在自娱自乐吧。


10、回帖中我个人认为熊的帖子最有质量,因为她关注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么,在大部分网友对目前提供资料基本满意的情况下,是否有内在的动力去实现,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希望之光的内在动力是什么?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仅仅是“爱心”?“责任感”?还是需要一些看上去“不近人情”规矩?仅有爱心和责任感够不够?当最初的热情和冲动渐渐消退后,靠什么维持发展?“内在动力”这真是一个既缥缈又实在的问题。


11、关于网友(或者说不干活的人)是否有权质疑义工所做的活计的问题。个人觉得这有点像热炒过一阵的“公众人物是否有隐私权”的问题。一种看法认为,公众人物既然是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的,失去一点隐私是必然的代价;另一种看法是,公众人物也是人,也应该享受隐私权。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这就是一个收益和代价的问题。现在国内的法学界好像也没有定论。
义工的调查资料既然是要用来让人掏钱资助的,那受一点质疑是完全正常的吧。这也是一种代价。让每一个质疑者都先去体会一下调查的感受。那就是让每一个热心(细心)的观众先去拍几部戏嘛。当然,义工们的工作是义务,收益也不是为自己,但是这不是问题的实质。

12、为什么T2000刚走,这么类似的激烈的争吵又出现了?


(这东西是早上开始的,一直没时间,现在有点离题了,不贴又可惜。别理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2%

发表于 2004-3-10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我是否可以对这次发布的资料提出一些疑问

赞同胡兄楼上的分析。
提倡这种平实的说理。
大家不用反问一样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可以表达的更好,更容易让他人接受。
讨论的目的不是证明谁错了,而是为了看能不能一起把事情做的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4-3-10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我是否可以对这次发布的资料提出一些疑问

另外,想了解一下风中追风是进行什么形式的助学呢?怎么能得出如此可怕的学校和家长的印象??

希望之光是大家自愿建议的一种扶住关系,就我所去调查的学生家里,家长都是对愿意帮助她们的陌生人致以最真心的感谢的,她们用她们自己的语言和泪水表达别人带给他们的感动。。。我会因此感叹好多,真的,陌生人之间的世界啊,居然也能如此温暖善美。。

有空去信件版看看信件来往吧。。

我想这个问题你最好去问信天吧,就我所知,这个有个小学是香港一对夫妻捐助了,想要盖一栋3层高一共6教室和6办公室,先和教办接触,报价是28万,结果香港夫妇认为过高,亲自监督来建,只用了10万
还有,有个学生在当地已经享受了国家的三免政策,结果老师帮忙隐瞒,再从另一方面接受捐助,直到去到教办核对名单时才发现,不知道LOH对这方面有没有更有限的监管?单靠某个老师,学校或者团委的承诺就真的可以做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3-10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我是否可以对这次发布的资料提出一些疑问

12、为什么T2000刚走,这么类似的激烈的争吵又出现了?


看到这儿我忍不住要说了,呵呵,确切的应该说:

为什么“T2000”这个id 刚消失,而不是T2000刚走哦,不准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4-29 00:37 , Processed in 0.61178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