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讨论]很不喜欢现在这种审核气氛 [建议完善审核制度] 【讨
<!-- m --><a class=\"postlink\" href=\"http://www.luguhu.org/wdb/wdbread.php?forumid=14amp;filename=f_35\">http://www.luguhu.org/wdb/wdbread.php?f ... ename=f_35</a><!-- m -->
这些标准永宁助学可都是公开的,不会藏起来窝里自己搞,而且资料审核也不需要开大会举手通过,直接套用标准就可以了,实在套不进去的,可以做为例来成立,也就是以后有相类似的可以参照之前的处理方法
老铁反问我的意思,我也很清楚,实在是希望之光不敢再来招惹我,其实那三个问题,我们也没想明白,所以在制订这个标准的时候,是尽量宽松,在资助人方面来说,是以助为重点,在学生来说,是以学为重点,这两方面都不是以贫困为重点的,贫困并不是我们考虑的主要因素,只不过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而已,有些标准定出来把自己给捆住的,还不如不要,就好象家里有干部不资助这一条,很明显就是说做干部的一定会贪污,那如果人家确实是个清官,那不是冤枉死了?所以,永宁助学在制订这个标准的时候所考虑的是一个家庭在教育方面的支出和生活支出的比例,如果在教育上投入的比例过大,就说明这个家庭需要我们的协助,我们为什么要去调查人家是否富裕呢?那是政府的事情啊,而且在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的人员是根本没有办法去调查清楚的,也没有这个能力,即使象永宁这样有自己的全职工作人员也不例外
有些调查看起来确实很细致,但是为什么总是经不起推敲呢?原因很简单,所做的基本都是些表面功夫,很不到家,例如去调查人家家里养了几只羊,看起来,是确实很仔细了,但是,一只羊能在当地赚多少钱呢?不知道,那调查来干什么?说白了,不就是为了表面文章吗?既然这么累,还不如简简单单
说一下我们凭什么去调查别人吧,首先,这是一个诚信的观念,在调查之前,就已经把对方放在一个不信任的位置上,然后给自己一个好的理由,说是去替资助人调查的,如果是复查的话,这可以说得过去,但是,还没有找到资助人之前,你代表了哪一个资助人了?还不是代表自己的组织吗?也就是说,在没有诚信的立足基础上,调查不过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包括永宁在内,到现在还经常摆脱不了这个束缚,助学不引入诚信概念,始终是一个软肋
审核的标准应该谁来定呢?这要看我们是希望以什么为重点,如果我们是以贫困为重点,那么这个标准就应该由社会来定,但这是愚蠢和不切实际的,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的,我们也没有这个专业水平,所以往往定出来的标准不三不四,各个组织之间永远谈不到一块去,原因就是在这里,因为一直以来我们都太过于看重受资助的人是否足够的贫困,以这样来定标准,实际上已经脱离了助学的原本意义了,只能说是一个扶贫的另一种形式而已,助学到底和扶贫有什么区别呢?区别是很大的,我相信很多人都已经清楚,农村的孩子即使读了书,也不一定会脱贫,一个地区的脱贫是和很多因素有关的,整体素质只不过是其中很小的一个因素,所以,只有当我们不再以贫困为绝对的审核重点以后,我们才能确定怎样去定和如何去确定一个标准,要么就根据政府的标准,不过希望之光一直很抗拒政府的标准,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谁赋予我们去审核的权力呢?其实这个审核的权力不是资助人,往往资助人也不大愿意去做这个审核,恰恰相反的是受助人赋予我们去审核的权力,这个和第一点是相通的,因为引入了诚信概念之后,因为我是诚信的,我希望你们来了解真实的情况,我用自己的诚信换来解决孩子们在学习上的必要协助,这个观点确定下来,那么我们还需要费尽脑筋去考虑什么资助人的道德高地低地等等烦琐的问题吗?因为受助人是因为诚信而获得了别人的帮助和尊重,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