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胡卯

希望之光试验室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1-7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之光试验室

支持无锚同学一把,大部分俺都比较赞同。 (-0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1-7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之光试验室

好贴 好贴

补充一下:这一次30个孩子审核通过了3个,不具有普遍性,这次是比较特殊的,以前很多次审核的通过率要高的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6-1-7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之光试验室

希望LOH逐步成长为健康社会的NG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1-7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之光试验室

我想先回答“安猪”关于希望之光到底做什么的问题:

希望之光想要做什么?希望之光做了什么?希望之光在做什么?一句话:

“希望之光的工作是为资助人提供值得信赖的受助人信息。”


      在这里,效率和规模任何时候都是一个让人激动到有些迷失的话题。而大多数的时候大家或许真的不知道希望之光在做什么,所以在衡量效率和规模的时候所采取的标准莫不是自以为是的概念。
    我总是坚信如此一个观念,人对于自我的了解不是天生的,而是源于学习和思考。同样对于希望之光的而言,对于希望之光的了解并不因为某个人在某年某月某一天成为loh一员而自然获得完善。每一个关心希望的人和希望的成员对希望的理解仅仅是冰山一角。然而,我始终认为对于希望在做什么这样一个必然需要理解的问题不应该出现如这片贴子般的冷场。
    我很失望,对于各位关于希望工作本质认识的混乱,也可以说各位对于希望工作本质认识的漠不关心。而我与这个回复开头企图回答的那一句话是我自认识希望以来一贯的观念。
    别的助学团队的情况我无暇了解,但希望却实实在在的做着这样一种信息采集和发布的工作。而这工作面向的群体,或者说希望负责的的群体,是广大的资助人。大家可以想想:
    希望义工和网友辛苦调查是为了什么?
    难道不是为了获取大量的孩子信息?
    希望在获取信息后严格审查又是为了什么?
    难道不是为了保证资助人的善良不受愚弄?
    希望之光发布资料又是为了什么?
    难道不是为了帮助资助人提供可靠的资助对象;难道不是为了资助那些真正贫困的孩子?
    希望之光面临的困境不过是在理想落在地面成为实践时的一种矛盾。本来的初衷(帮助失学儿童复学)无法通过直接方式实现,只能通过资助人的慷慨得以实现。于是乎,希望所要面的最重要的责任对象自然而然的变成了资助人,而希望从某种意义上又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家伙,对一种几乎不大可能通过严格检验的产品(受助人信息)负起了完全责任。而实现这种责任必然需要严格的审查机制来保证提供的信息为绝大多数资助人满意。这样的一种责任感和相应“服务对象”,毫无疑问使得希望之光的审核标准服从于最苛刻的资助人标准。
    当然,在很大程度上希望之光的如此做法有如画蛇添足般自我束缚。但是,我想如此的作茧自缚恰恰反映了希望之光创始人和后继者作为理想主义者的纯粹一面。
     在实际的运行中,希望之光虽说在绕了一大圈之后又回到了理想的面前,但此时的希望之光无论从初衷还是自私的角度,都无法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希望之光始终要对可能一生也无法谋面的资助人负责。而对于几乎是零距离接触那些孩子,不管承不承认,希望之光无论如何都无法直接负责。胡卯兄所言的矛盾恰恰就因之而生。一头(调查组/复查组)是理想中的服务对象,一头(审查机构)是现实的(某种意义上也是想象的)服务对象。而且那种理想上的同一性往往使同一个义工有一种错位的感觉,就像胡卯兄所感到的痛苦。
    那么问题在哪里呢?是希望之光太认真了么?反正没有看过其他团队工作情况的我不敢把这个命题当作问题的症结。而依了“凡事最怕认真”这句话,我始终觉得希望应该继续认真下去。
    那么我们该向哪里寻觅呢?“三羊”的回帖很有意思。“安猪”的提问更有意义。从安猪提问带来的效果看,问题出在希望义工对于希望的理解和交流上,希望义工的特质让大家保持了希望的个性,却也使大家特别是义工对于希望的理解也坚持得保持在个性水平上。而希望只有一个,希望的本质不可能真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般随心而变。
    就以调查和批复之间巨大的差距为例。何以调查组多选?我的答案是,调查组的身和心在调查时站在了孩子面前,完全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形象。而在投票处的人却站在资助人面前。两者的目标必然形成一定程度的对立。而一个有理想的人一旦实践起来,理想主义变成了他自己或是别人的陷阱。但造成这种对立的原因却应该归结到,希望之光惯有的议而不决的讨论风格上,一件事摆到桌上讨论之后就会丢会抽屉,直到再一次讨论。从而一切涉及到决定的原则都要去查一些故纸。常此而来,争议永远就是争议。虽然在表面上很是自由民主,本质上却多多少少透着不作为的情绪。
    当然,我的所言是以极端的形式表示问题的。就希望关于希望目的,工作性质之类讨论必须要有一个那怕是零时决议之类决定,等到讨论得到更好的结论后再来改进。这样才能保证民主的讨论接出民主的果实。就像科学的结论一样,明知道将来会要更杰出的结论产生也要先总结一个当下的结论。如此的目的不单是为了个当下一个值得信赖的指导,事实上这更是下一个结论赖以诞生前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1-7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之光试验室

前几天还说起“916怎么好久不见了”呢~~~~~~~~~~~
尽管俺没大看明白916上面的长篇,还是支持一下。因为我相信,肯定会有其他人能看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98.75%

发表于 2006-1-7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之光试验室

一开始的判断是思维群的问题,后来觉得是缺乏创意管理,然后觉得是中层管理人员的思维定性问题,最近看了安猪引用的一句话,得了这样的感悟, 关于LOH的复杂及认真程度,我想说任何一个组织,过于崇尚技术和情感方式,不能以整体思维方法,断章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也有可能会成为明天的大问题。把焦点集中于技术和情感方式处理事情,走到一定程度,产生一定的集体意志。都会出现LOH现时的状况。
直觉告诉我,跳出这些人和事,会有一个简单的模式可以作为这个解.这些有待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来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1-7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之光试验室

[但是,最终,这30个提交审核的孩子,在希望之光的内部审核中,只通过了3个…… ]
目前的了解而言,的确是效率很低,换句话说,调查的成本太高。我不知道为什么,也非常困惑,每年200多人的资助数目,有点失望。如果我是断章取义的话,我觉得为了某些原因而制定过于苛刻资助条件,让人未免失望了一些。
做一个简单的计算,假设每一次小组调查人员5人,每人参加调查一次的费用,暂且定为1天可以往返的,其支出:车费20元/人,餐费5元/人,其他20/人。还有一些项目的支出是难以预算的。那么一次这样的调查花费为:5X20+5X5+5X20=225圆,大家都明白,其实大多数的调查消费远远不止于这个水平,其中还不包含请假或误工的补贴等等!而最终调查下来,资助的对象调查的10个可能没有1个,这是在做什么?是打着求精的旗号来浪费义工的付出?结果是让人可笑而又遗憾的,很简单的道理,很简单的计算。如果效率如此低下,必将损害义工的积极性。望诸位深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1-7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之光试验室

哈哈,居然今天才看到这个帖子。

希望就算是做个实验室也没啥,只要有人能从中学到经验,从中吸取教训。

目标?目标在心中啊,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1-7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之光试验室

前面讨论很多,撇开技术问题,我比较喜欢安猪所提的定位问题.
请问希望之光试验室最近是否有新的研究和产品面世和推广啊?大家很希望从这里学到一些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1-7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之光试验室

再说说存在的问题。

2006年,相距成立之初的2001年,已是四年多过去了,而希望之光在扩大外在包容力方面,作的远不如在内在精细化操作方面为多。也许当时的一些客观原因,使得希望之光为了生存的需要,必须给自己设定许多限制和规定,以避免可能的不能承受之痛,但时代在变革中,社会的观念也在更新中,希望之光同样到了要逐渐作出相应的调整,以应对这些改变,给自己的存在确立更为充足的理由的时候了。具体的改变可以一点一点开始,甚至真的改变了也并不会觉得困难,但观念上的改变却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决心。

这个帖子,如果能促进大家思考这个问题,起到这个作用,我想,就达到了楼主的目的。

是的,当年草根NGO的生存环境很艰难,现在已经不是当年了,整个社会都在发展,向着宽松前进,虽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毕竟在往好的方向发展,那么为什么希望不与时俱进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4-29 19:25 , Processed in 0.15871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