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胡卯

希望之光试验室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1-7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之光试验室

[quote:2aq9fivr]其实我一直对兄弟团队的工作流程很感兴趣,并且觉得相互了解流程是找出差别的为一办法。
只是我的经验很少。同时时间不充裕,没有时间去到兄弟的地盘好好学习一番。

如果洪波兄有时间的话,大可以在这里对格桑花的流程作些稍微细致的介绍。

而我最感兴趣的大概有如下几个方面:
1.原始资料的获取途径。
2.调查的原则及完成调查率。
3.审核的标准及审核通过率。
4.发布率及失误率。

个人认为如上四点是影响孩子数量的最关键因素。至于发布系统,个人认为实际就是个站栏柜的,对于整体的效率影响甚小。

以上问题还望洪波兄不吝赐教,先谢谢了。

到得我有空时一定去你那里好好逛逛。

回复hongw916:
如果有空请您看看这2个地址的链接,会有您要的答案http://www.gesanghua.org/
<!-- m --><a class=\"postlink\" href=\"http://www.freewill.com.cn/zhuxue/index.asp\">http://www.freewill.com.cn/zhuxue/index.asp</a><!-- m -->
也欢迎您和我们认捐组组长Benny交流.[/quote:2aq9fivr]
Benny什么时候成了捐助组组长的?我记得是蛋挞和晨曦,应该没有搞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1-7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之光试验室

BENNY是我们认捐组老组长,现在在常务组也是分管认捐工作,所以要是问道那些复杂的数据找他最清楚,我只能定性的描述,定量分析还是得找认捐组的.
不过我们的助学点是以一个学校为最小单位,如果学校不合格,整个助学点砍掉,不论哪里真正有多少贫困孩子需要帮助,我们也不心软.和希望之光的采集有所不同.我们采集孩子比较多也是有一些投机取巧的办法.
我们首先培训来我们这里申报助学点的学校的专人负责调查的老师,然后他们按我们的要求家访.我们再派义工过去验收检查,包括抽查复查等手段.如果达到我们合格率,视为老师的家访值得信赖,可以开辟此助学点.目前效果比较好,因为我们把一个学校的贫困学生都资助掉,所以学校也比较积极配合.
我们采集了孩子回来以后,认捐完,还有多次不定期的抽查回访,一旦发现问题,将根据情节轻重和原因有不同的处理方案.目前也处理过一些个案,捐助人还都是比较满意的.
还有一些流程方面的问题刚才我已经和916私下聊了.
大家叫我洪波就好,不要叫洪波兄了性别有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1-7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之光试验室

其实格桑花这种方式是极其好的一种方式,特别适应在“普遍贫困”的地区应用。这种一刀切的模式在开始的时候固然有些“冷血”,但是由于格桑花较快地建立了资助方强势的地位,这么做反而给受助的学校造成巨大的竞争压力,同时如果配合定期与不定期的评估和抽查,学校的信用度会逐渐地建立起来。如此一来,那些之前有意作假的学校也会逐渐加入到适应资助方的行列里来。

在我看来这算是一种将资料提交工作部分授权与学校一方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工作的重点可以由确保单个孩子是否合乎资助标准转化为单个学校是否适合于授权完成孩子的提交和跟进。而格桑花的工作就是通过首次调查确定学校信用度,通过定期评估检测学校信用度,而通过不定期抽查补充信用评价。

但是,这个体系的应用对环境有着比较重大的依赖度。因为首先必须保证资助方优势,这就要求这一地区普遍需要资助,并且学校对资助的依赖程度必须与学生相差不多(比如等着资助以解决财务问题等等);而且这要求学校贫困生有一定的数量。

不过,即便这种条件完全理想化,格桑花的义工120分努力,一些违规的现象也无法避免。

至于类似的学校信用评价体系能否在别的地区建立起来,我想是一个很大,很中国化的问题。

如上是,对格桑花蜻蜓点水的一看之后的一点点心得,不对之处希望洪波和兄弟们多多包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1-7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之光试验室

任何模式都无法做到100%的完美,出现问题我们就解决问题,我们的调查和回访是完全公开的,我们每次实地调查也招募捐助人和普通网友参与,(不过每次实地调查回来以后那些捐助人和网友就变成了我们义工,)也欢迎他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帮助我们了解情况搜集信息完成对助学点的综合评估.这个评估和审查其实不仅是义工参与的,格桑花作为一个平台,工作是受到外界监督的,诚信公益的打造需要捐助人,义工,学校,老师和孩子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1-7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之光试验室

BENNY是我们认捐组老组长,现在在常务组也是分管认捐工作,所以要是问道那些复杂的数据找他最清楚,我只能定性的描述,定量分析还是得找认捐组的.
不过我们的助学点是以一个学校为最小单位,如果学校不合格,整个助学点砍掉,不论哪里真正有多少贫困孩子需要帮助,我们也不心软.和希望之光的采集有所不同.我们采集孩子比较多也是有一些投机取巧的办法.
我们首先培训来我们这里申报助学点的学校的专人负责调查的老师,然后他们按我们的要求家访.我们再派义工过去验收检查,包括抽查复查等手段.如果达到我们合格率,视为老师的家访值得信赖,可以开辟此助学点.目前效果比较好,因为我们把一个学校的贫困学生都资助掉,所以学校也比较积极配合.
我们采集了孩子回来以后,认捐完,还有多次不定期的抽查回访,一旦发现问题,将根据情节轻重和原因有不同的处理方案.目前也处理过一些个案,捐助人还都是比较满意的.
还有一些流程方面的问题刚才我已经和916私下聊了.
大家叫我洪波就好,不要叫洪波兄了性别有误


在希望的时候,我也提出过类似的方法

即对学校和地区进行评估,也就是在调查义工能够覆盖,有希望资助,并合作很好的地区,批量由学校提交需要资助孩子的名单,当然事先和学校沟通好(提交不实资料多的时候的后果及提交资料后,有专人调查),然后由调查义工统一调查,当提交的不实率超过某个比例的时候,取消这个学校的全部资助,当一个地区的不实率超过某个比例的时候,取消整个地区的资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1-7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之光试验室

我们格桑花的工作也存在很多不足,反馈迟缓,效率低下,协调成本高等等,欢迎大家到我们网站看看,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
我最近机器有点问题,上不了我们格桑花自己的论坛,所以泡在希望,向大家学习和交流.刚才和916聊天说道,格桑花论坛如果再上不去,我就要来希望申请义工了.这里能学到很多东西.
哪个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都不断有自己的问题需要解决,大家不要着急,慢慢来,毕竟是业余的,不要给义工压力太大,让参与的人更多一点,让每个人不要做得太累就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1-7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之光试验室

其实格桑花这种方式是极其好的一种方式,特别适应在“普遍贫困”的地区应用。这种一刀切的模式在开始的时候固然有些“冷血”,但是由于格桑花较快地建立了资助方强势的地位,这么做反而给受助的学校造成巨大的竞争压力,同时如果配合定期与不定期的评估和抽查,学校的信用度会逐渐地建立起来。如此一来,那些之前有意作假的学校也会逐渐加入到适应资助方的行列里来。

在我看来这算是一种将资料提交工作部分授权与学校一方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工作的重点可以由确保单个孩子是否合乎资助标准转化为单个学校是否适合于授权完成孩子的提交和跟进。而格桑花的工作就是通过首次调查确定学校信用度,通过定期评估检测学校信用度,而通过不定期抽查补充信用评价。

但是,这个体系的应用对环境有着比较重大的依赖度。因为首先必须保证资助方优势,这就要求这一地区普遍需要资助,并且学校对资助的依赖程度必须与学生相差不多(比如等着资助以解决财务问题等等);而且这要求学校贫困生有一定的数量。

不过,即便这种条件完全理想化,格桑花的义工120分努力,一些违规的现象也无法避免。

至于类似的学校信用评价体系能否在别的地区建立起来,我想是一个很大,很中国化的问题。

如上是,对格桑花蜻蜓点水的一看之后的一点点心得,不对之处希望洪波和兄弟们多多包涵。

格桑花的内容给你分析以后,我对格桑花的捐助模式有了比较深的理论认识,很有道理。希望如何借鉴,或者根据自身情况采取捐助方式,希望的义工应该多几个想你这样去思考解决办法的。

违规情况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的,这是整个世界都无法避免的,但是格桑花的方式可以将这种情况尽力减少。至于希望,能否有更好的模式,不妨广开言论,大家谈谈。不过前提是,希望确实有打算对自己的某些模式做出变更,在找到合适方法的时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1-7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之光试验室

在希望的时候,我也提出过类似的方法

即对学校和地区进行评估,也就是在调查义工能够覆盖,有希望资助,并合作很好的地区,批量由学校提交需要资助孩子的名单,当然事先和学校沟通好(提交不实资料多的时候的后果及提交资料后,有专人调查),然后由调查义工统一调查,当提交的不实率超过某个比例的时候,取消这个学校的全部资助,当一个地区的不实率超过某个比例的时候,取消整个地区的资助。


嗯。。无聊在希望的时候,已经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吧。我们为什么没能够把很多好的想法吸收在自己的流程里。我觉得就是一个问题。这个可能和白云提到的一些问题有些联系。就是说,很多好的想法,可能已经提过,但是希望还没有学会怎样有效地把这些想法转换为现实。作为一个团队,怎样能够有效地吸收好的意见和建议。怎样能够避免消化不良的问题,做得不好的话。逐渐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气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6-1-7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之光试验室

我们为什么没能够把很多好的想法吸收在自己的流程里。我觉得就是一个问题。这个可能和白云提到的一些问题有些联系。就是说,很多好的想法,可能已经提过,但是希望还没有学会怎样有效地把这些想法转换为现实。作为一个团队,怎样能够有效地吸收好的意见和建议。怎样能够避免消化不良的问题,做得不好的话。逐渐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气氛。


如果我是资助人,我资助了一个孩子,和孩子沟通得很好,一年过去,loh通知我说“由于这个孩子所在学校配合不默契,这个孩子不再在loh的资助范围里了,你如果愿意继续资助你就继续,我们不再负责核查和咨询工作。”我不会选择再在这里认捐的。当然我知道loh不在乎这个,反正loh有的是潜在资助人。

而作为义工,暂停每一个我认为孩子很无辜的个案(比如说,因为学校没有及时的反馈,因为资助人不及时和我们联系),我心里都会很难过,因为那个名字背后,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颗渴望上学的心。

因此,为了追求整理利益的最大化而放弃个别的孩子,固然是深谋远虑,值得称颂。但精心呵护每一个曾经被我们关注的孩子能持久得到资助,也不能就判断为绝对的愚昧。

建议当然要鼓励大家提,但是是不是一定要采纳?不采纳也固然有不采纳的道理。即使是好的建议,没有被采纳也并非就可以简单判断为倾听方的虚情假意。

听意见建议需要一个好的心态,提意见建议同样需要一个好的心态。辩证法大家都学过,很多事情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做到公婆兼听容易,但想做到公婆兼遵,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1-7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之光试验室

winnie说的很好。我前面说的对于达不到我们合格率的新的捐助点我们不会采集一个孩子,砍掉这个点,甚至牺牲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孩子,不论那里有多少贫困的孩子需要我们帮助。这样做是给学校压力,必须要老师做到认真负责和积极配合。如果做不到,我们完全可以做其他点的孩子,在目前中国不缺少需要帮助的孩子,我们是可以选择的。主观上弄虚作假的学校我们是坚决不会和他们合作的。

对于去年我们已经捐助的孩子,有的反馈迟缓,我们也积极分析原因,除了当地一些联系人老师配合不够积极以外,我们自己也有责任,比如称多县,我们在那里没有很好地调动起各个学区负责人老师的积极性,也没有对他们做很好的助学流程培训指导,把大量的反馈任务压在了达哇头上,没有考虑到他的实际困难。

所以今年我们捐助组专门派人到称多,对老的助学点进行评估,我们这次去不是家访采集孩子,而是更多的和当地老师交流,把反馈的压力分解到各个点。对于不配合的老师,我们也利用行政手段,要求称多县调换联系人老师,否则我们将停止对此助学点的捐助。我们也开展支教活动,送教到牧区,7月我们组织华师大博士团到称多,给当地老师培训教育新理念,并且给予牧区来县城参加我们培训的老师生活补贴。这也是一种变相的鼓励,感情沟通,我想通过这一系列的沟通交流。我们在称多的反馈工作今年会大有改观。

其实我们对于已经捐助的每个孩子,也是有感情的,有责任的,我们也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的。即使学校不配合,当地教育局不支持,我们也会采取其他办法为捐助人和孩子建立起联系,比如招募当地义工,比如我们内地义工每年自己过去单独解决这些个案.

对于和捐助人已经沟通的很好,反馈很及时,感情已经建立的,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也就不需要我们义工花更多的精力去做更多的联系和反馈工作了我们要取消的学校就是不积极协助我们为孩子和捐助人建立沟通桥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4-30 00:39 , Processed in 0.20325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