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 100%
第一是很难过。我开始看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想,我要捐这个孩子。看了第二个发现一样让我难过,后来发现所有的孩子都是那么困难。Sigh。我本来想,很多朋友捐孩子肯定都有自己的倾向,比如学习好一点,特别困难的,可能会有一些孩子被落到最后,我想不如等着认捐这样的孩子。但是后来一想,上一批孩子被抢光的可怕情形。嘿嘿!还是先下手为强吧!不然等孩子被抢没了,后悔都来不及,没人讲义气让一个孩子给你的。所以提醒别的有类似想法的朋友,下手要快哈,不然来不及的。
我今天刚注册了ID,因为今晚24点我将守在电脑前争取在第一时间资助到我想帮助的孩子。认识这里,是我闲极无聊在天涯胡逛时无意看到的帖子,原本只是想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但是进入这个论坛后,我想我会一直留在这里。因为希望之光,是世上最美丽的光芒。今夜24:00,我会守在电脑前。想对这里所有的人说一声:认识你们,真好。
使用道具 举报
我已经历过三轮认捐,但是当新的一次来临,我还是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和冲动。 吃过晚饭,将孩子哄上床,来到义工聊天室。那里已经是熙熙攘攘,论坛登录人数也在直线攀升,一切都预示这次认捐会热闹顺利。 在公用QQ上挂了一会儿,回答了一些网友关于认捐程序和技术上的问题,离预定认捐开始时间只剩下不到20分钟。登陆论坛准备认捐的网友已经超过论坛设计的最高限度,网络支持组的番茄和无聊已经严阵以待,准备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网络问题;老糊涂、医生、维尼已经在倒记时,准备将认捐帖子开锁并开始值班;其他义工已经主动从论坛退出,将本已十分拥挤的网路让给认捐的网友们;猴子DD正摩拳擦掌,准备开始现场直播......一切都在焦急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午夜的希望之光弥漫着紧张和兴奋的空气。 北京时间17日0点0分,3个认捐帖子同时打开,跟贴如潮水一样涌入。聊天室里在焦急询问情况,猴子的现场直播不断传来:登陆人数突破50、认捐已经确认10名;登陆人数突破60、认捐已经确认17名;登陆人数突破70、认捐已经确认30名......医生MM负责值班的佳县帖子1最先传来捷报,11名孩子在35分钟内认捐确认完毕;维尼负责值班的佳县帖子2紧跟其后,11名孩子在39分钟内认捐确认完毕;糊涂GG负责值班的佛坪帖子中17名孩子在45分钟内认捐确认完毕。至此,第9批39名孩子在开帖后45分钟全部顺利认捐完毕!
今夜无眠。 这是一个美丽的时刻,虽然数九寒冬,夜深人静,但在希望之光的认捐现场,却如夏日炎炎,兴奋、等待、期盼的感觉,甚至已经盖过了平日的冷静从容。 希望之光第九批认捐活动从2003年1月17日0时开始,至1月17日0时35分结束,39名孩子在35分钟内全部认捐结束。 在如今的道义环境里,这是怎样一个令人激动的时刻呵。 行胜于言, 这是希望之光创立时的准则,参加第九批认捐的近百名网友同样无声的实践着这句话,或许就是这相同的气质吸引着我们聚集在希望之光。 我们深知,每一次认捐完成都不是结束,而是新任务的开始。希望之光的大家庭从此又添加了新的成员,每个学期义工们都要和孩子、和资助人联系,希望之光将会记住自己的诺言,尽己所能,跟踪核实捐款的去向。 感谢所有参加认捐的网友,感谢你们的信任、你们的付出。你们给予孩子的是一生的希望,给予希望之光的是前行的力量。 夜正深,路更长。爱心之旅,任重道远。 祝福网友们平安!
说说我昨晚的经过。 大约在23:56左右,“第九批认捐资料[佳县前11名」”已经有回复界面,迅速将准备好的首选“杨美美白涛涛”的资料COPY到回复栏,点击“发表回复”。系统显示未解锁,点返回继续“发表回复”。如此这般几次,最后发表成功,看到自己名列第二。 但“白涛涛” 已经被天下熙熙认捐。当时看到贺静曹海艳还无贴认捐,马上COPY贺静,发贴成功后看到已经晚了,再COPY曹海艳,又晚。 马上转到另外一帖“第九批认捐资料[佳县22名之后11名]”,看到牛列艳暂无人认捐,马上COPY准备好的资料,成功! 需要说明的是,因出差外地所以是在网吧上网,当时很多人在玩网络游戏,如果自己单机宽带上网,发贴力拔头筹也未可知,呵呵。
我也参加,填《鹊桥仙》词助兴,记当日胜况。 激流暗涌,巨风骇浪/一贴惊起百人痴/午夜梦徊因何扰/却见山门车马忙 呼天抢地,剑拔弩张/谁敢与我争锋芒?/倚天屠龙尽废铁
睡了一觉上来一看,怎么希望之光改证券交易所啦,大量“倒腾”孩子的“犯罪嫌疑人”在蠢蠢欲动。我们义工小青今天凌晨通宵达旦整理好的认捐资料顿时成为无用功之结晶。 严正声明――不是玩笑哦,论坛组准备严厉打击“倒腾”孩子的违法犯罪行为,已经干了就干了吧,谁叫咱们以前法律不完善呢。现在制度出台,以后不许再干啦。已经换完了的在下面跟贴说明一下,一个一个帖子去翻会折腾坏小青的,俺心疼啊。到此为止,下不为例。 如果没有这种混乱现象,确认信应该已经在今晚发出,可是现在……不要怪论坛组效率低下啊,实在是没有预料到会发生这样的情况。理解诸位的心情,现在希望之光资料发布有限,导致造成买卖方严重不平衡的市场,无论是抢是让,都是出于善心。我们一定努力工作,调整好供需关系,让“倒腾”这个词汇从希望之光网站消失。 据最新小道消息,最近将有少量认捐资料出炉,我们将优先考虑这次认捐被淘汰出局的选手。拜托诸位新兴“倒爷”们,金盆洗手吧。
曾有某义工言,他在LOH学到了不少东西,而这些对他有着极大的帮助,并促使他不断的前行。通过这名义工的话语,我们可以看到在LOH工作并不是一无所获。但为什么仍然有不少优秀义工是觉得在LOH太累,陆续的选择离开? LOH要思考几个问题: 1、排除了个人因素(现实生活中的工作和学习导致没有时间做义工工作),义工为什么选择离开? 2、LOH能否为义工创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工作环境? 3、LOH能否在义工工作之余,更好地为义工们创造一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4、LOH能否培养提高义工的知识和技能,并让这些技能应用到现实生活? 5、LOH能否利用本身固有的平台,让参与的义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6、LOH是否有效的激励了参与的义工,让他们觉得在LOH工作有动力? 故土说的这些,不仅仅是一个能力建设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如何吸引、留住优秀义工的问题。 否则人才不断的流失又不能有效的补充,将会是LOH人力建设最大的败笔。
大家应该发现了,LOH最需要、也是最缺乏的,就是没有专职的有能力的义工,可以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LOH的建设。 其实这和LOH的指导思想有关,LOH的组织理念是“形散神不散”和“来去自由”,它提倡的是义工在不影响个人生活的情况下从事义工工作。但这实际上又是一个矛与盾的问题,不投入,如何把工作做好?投入了,又怎么可能不影响个人的生活? 再做一个大胆的设想,如果LOH创立初期,没有小陆、passby、镜与灯、有不为这些人的全力投入,在他们离开后,如果不是现在的老糊涂以牺牲健康为代价,熬夜维持着论坛的运转(老糊涂不要反驳,故土有多次凌晨上网仍然看到你在论坛上),如果不是中西医、行者、依柳等诸多义工的努力和坚持,那LOH是否还能生存到现在,是否还会有今天这个局面?而他们,是不是都已经因为LOH,直接影响了自己的生活?
人如果越走越高,其想法与意识渐渐也从大地转向天空,不免忘了自己当初在山脚下所立之切实目标,越来越偏向理想主义了。这是大家需要警惕的,因为实力与环境注定不能扩张过头。 正如我一早说过的,“热情和善意”的“进攻”最难挡,但是,希望之光的务实原则是其生存和成功的基础,任何人情,任何事件,任何时期,都不能左右这一底线。现在的中国浮躁盛行,动辄一拥而上,旋及一夜散伙,缺乏理性的思考与计划,作为异类的希望之光应该以此为镜,切勿投身其中,在众人之中渐渐消失。
在故土看来,还是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的好,也不要把LOH看得太高、期望得太高。木秀于林,风必摧之。LOH不是英雄,它的创办人也不愿意它成为英雄,成为公众睹目的焦点。故土是小人物,更愿意去感受LOH在平凡中所带来的感动,能够实实在在的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小事,够了。 也许是故土过于担心了吧。LOH在大步前进的同时,不要忘了立足的根本。多读读静思、麻雀和创始之初的贴子,LOH需要的是理性、谨慎和务实,它的改变,需要慢火煲靓汤,而不是一下子把所有的菜都扔下去,否则,再好的汤,最终也只能倒掉。
之所以辞职,源于自己对常务工作的定位偏差。当选后一直很困惑,不知道该如何工作,以至于长时间无所事事,并累及整个常务组。就目前的loh来说,多数义工希望有一个高效、有魄力的常务组,而我则一直坚持“常务组相当于秘书组”的看法,很多事情上比较消极,最终导致整个常务组难以有所作为。
我做常务的时间虽然很短,却做出了不少感慨,写出来吧,至少可以拿自己做个反面教材:))) 记得竞选常务和刚到常务任上的时候,心里也有一整套的想法,甚至是勃勃雄心。那时候觉得希望之光旧人走的太快、新人进的太快,义工的沟通出现了问题,影响了希望之光的凝聚力。因此想发起点什么活动改善希望之光的人文环境,以增强其凝聚力,但是马上就有义工说“现在不是很好吗”、“没有觉得什么不妥”,我那自做多情的感觉油然而生,也许真的是我的感觉扭曲了。这应该算我做常务后遭受的第一个打击。 按照自己竞选常务的预定目标,然后我尝试拿资料组做试点,进行组内工作的自愿认领、定期汇报、组长监督制度,没过多久也是无疾而终了。因为这样的规定太牵强,“有谁愿意在8小时之外再给自己找个领导管着呢”? 在自己的常务竞选报告里,还有一个设想就是“对被资助学校和地区进行信誉评估”,被点评为“没分清轻重缓急”、“基本属于无用功”。因此也没有勇气开始着手进行。 自己竞选常务时的3点设想全部被否定而搁浅,是我当常务后遭受的第二个打击。因为那以后,觉得自己已经是在做着与自己的感觉完全陌生的常务了:(( .......... 最后是那个希望之光的制度整改,也许我一开始就采取了错误的方法,把希望之光所有的制度规章全部搬出来,希望大家多关注多提建议的。看着义工论坛那么多的置顶帖子而回帖寥寥,我终于不得不接受自己作为常务“碌碌无为”的现实了。
自由结社是成员的自由,希望之光没有权利阻止和打击,这是一条基本原则。 自由社团也应该明白,这里是在希望之光的小环境中而不是社会大环境。所以,社团的所做所为必须遵从希望之光存在的宗旨和目的,不能把批评变成无限制的斗争和对立,更不能有意制造对希望之光的不信任、不理解。这也是一条基本原则。 背离这两条基本原则的行为都是应该受到谴责的行为,维护这两条原则,是所有人的义务。在希望之光和自由社团之外,必须有整体舆论作为第三者并且是最高者。否则,出现的问题没有办法去解决。 自由社团可以完全不依赖于希望之光,同样,希望之光也不对这些社团承担必然的义务和责任。双方完全是独立的,没有要求对方做或不做的权利。双方之间的关系完全取决于各自利益是否一致。因此,无论希望之光还是自由社团,发展和消亡都取决于其自身行为的理智程度。 每一个人都是有独立判断能力的人,只有事实本身和理性才能获得最终的认可。
1、我们怎么看待即将整理出来的这些制度?它的作用是什么?它的效力又是什么? 2、如何处理以前的制度类文件?显然,以前的一些文件还是有效力的。那么保持它的效力是不是就只能是把他们不做改变的汇总在一起呢?它们是不是可以改动的?谁能决定这一点? 3、这是一次“立法”活动吗? 我们整理的文件从《总则》到各部门工作细则,范围涉及希望之光各个方面。那么,这么大的一次活动究竟定位为什么呢?是立法?还是汇编?两者是完全不同的。 4、采取怎样的体系?制度自然有它的体系,包括效力等级等。比如,最高的是《总则》,它需要绝大多数义工同意,修改也是很严格的程序。 最后补充一句:我们究竟是要制定一本《希望之光说明手册》还是一部希望之光“法典”?两者的思路是完全不同的。
以行胜于言的名义,像十月这样的人在LOH总容易被人指为夸夸其谈,同时令他们自己也不由得有了一种原罪感,只能选择离开。这样的人在LOH本来就少,后来便越来越少,其结果是,LOH从总体上越来越缺乏反省能力,而工作环节又越来越繁琐,以至于那些善于行动的人最终发现自己没有了行动的空间,也选择离开。 对我来说,十月的离开,困困等一批人的离开,都是非常痛心的事情。
另外一个可能不是理由的理由:由于我们两个人同在LOH,自己常常在一些具体问题上顾虑重重,不敢公开表态,不仅对LOH的工作不利,对自己的现实生活也有影响。
希望之光前义工“小张”于7月1日凌晨在香港去世。 小张加入希望之光的时间及退出的时间,以及小张为希望做出的贡献,请希望之光朋友帮忙提供。我在此提供简单简历。 张志军,男,1976年生于浙江省东阳市,1994年毕业于浙江省东阳中学,1998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直接保送到香港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4年7月1日凌晨,张志军同学永远离开了我们。 特此哀悼!并永远怀念我的同学--张志军!
小张!!!!!!!!!!!!!!!!!!!!!
记得在第五批认捐时,小张常常半夜三更整理资料和发信、回信。在那几个月的时间里,预登记信箱的管理一直是小张一个人在负责,每次认捐之前,他都及时将整理好的预登记资料提交给我,我们配合得很好!谢谢小张!!
小张,我很普通的一位高中同学,一个和我家乡任何书生一样吃霉干菜成长起来的小男孩。人就这么奇怪,你在哪一年认识的朋友,他在你记忆里就永远会定格在那个岁月,哪怕历史的车轮如何在我们脸上撵过。就像我记忆中的小张,他只能永远的那般矮个子,那般小小小眼睛了,居然敢比我的还小,实在是难得!现在好了,我终于又成了同学中眼睛最小的那一位,我的眼睛寂寞了。 ......... 毕业六年之后再次联系上小张,缘于希望之光,唉,我们都曾在这里没日没夜泡过并起劲地插科打诨过。我们已经几乎完全象个大人一样坐在一起交流思想。 在知道他已离开的那天晚上,我曾打开电脑,翻遍每一个QQ的版本,企图找到跟他交谈过的成K成K字节中的哪怕一小部分,都没有,我竟在之前与他彻底失去联系一年,而这一年,你知道QQ的版本是如何翻来覆去的升级,技术就这样刷新了我们之间所有的记录,我们所有曾作的对痛苦、甜蜜、理想与爱情的描述,竟归于零。 我婚礼的当天,同学把小张的硬盘带给我保管,我拿着它竟感觉小张来了我们的婚礼并一直在现场祝福我们。其实,小张,我是希望你早已离开荒芜的空寂,投在不知哪个幸福的家庭里,忘了我们这班前世的一切,还有你留给我的孩子以及孩子从家乡寄来的红枣。你的今世只有快乐和未来,还有,希望你眼睛还是不要太大,这样,笑,仍会很温暖。
初申请LOH,被发配每天看帖子问问题。“制度”那里的任何一个帖子都让人头脑发晕。最喜欢的事情则是开着义工名单,看看这些存在着或者已经绝迹的ID,遥想众人的意气扬发,顺便做着白日梦,琢磨何时自己的ID也能排进去。那时看到小张的ID都会愣,黑体,黑框。后来隐约听到原委,听到他在香港,出了意外。白发人要送黑发人,生命脆弱,生者更要继续活着,并且承受失去的痛楚。 随时间流逝,请耐心等待。来年再来年,带着鲜花来看你。
明天是志军的忌日。三年前刚刚知道噩耗的痛苦仍在心里。搜索了一下,网上关于志军的东西越来越少,只有这里的痕迹最多。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有很多人已经淡忘三年前离开我们的志军,然而,人来人往,和志军有关的记忆却越来越在我脑海里清晰起来……
时至今日,我不再苦苦思问你走的真正原因,唯有静静的来这里坐上一会,我想你应该也是喜欢的吧。不知你那边的世界如何,精彩吗?真希望你那边每天都是鸟语花香,阳光灿灿的......
明年的这个时候,你可能就会换一个角度来回忆:因为生命中有了这样的一些经历,而对命运充满感激和敬畏。 一般来说,6年。当年他们就是这样告诉我的。
希望之光现任义工梦天使,因病医治无效,上周末去世。 梦MM2003年9月加入希望之光,成为论坛组义工。在论坛组先后负责过QQ值班,联络资助人,和资助个案资料整理的工作。 我们将把梦天使MM的名字永久保留在希望之光,来纪念她和我们大家一起工作,一起努力,一起欢笑的那些美好的日子。
接到飞飞电话知道梦MM已经走了的时候,是中午,正在路上。感觉自己当时麻木了似的,没有痛苦,没有一丝异样感觉,神经冷冰冰的,像是在听飞飞转告梦MM请了几天假,进行确认一样。 挂了电话,才开始正视梦MM走了意味着什么。那是说,再也不能在QQ遇见到她了,再也不会被她追问木几哥哥有没有活给安排点了,再也等不到她身体康复回到论坛组的日子了 ............ 认识梦MM是在未加义工之前。刚来希望,认捐了个小朋友,注意同批中他还有个妹妹被梦天使认捐了。于是就加了她为好友,希望可以在资助的时候交流一下。那个时候的我上网就三件事,下碟片,打升级加聊天,也就很快发现梦MM那时上网大部分是下歌曲,锄大地。锄大地,当时我不会玩,被梦MM和她男朋友拉过去打了几次,总是输,就不想玩了......后来,她在QQ告诉我:猪看她整天在网上,就问她愿意不愿意加入义工。她是高兴的,很愿意的,只是她对自己没信心,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特别怕自己的语言障碍影响工作。那时,我只知道希望是通过网络来工作,具体怎么工作都不清楚,只能一直鼓励她,甚至是怂恿她。后来她决定参加了。 我不清楚她开始进入希望的第一个月,是否惶惶恐恐过。但我想,她由原来一个很自我封闭的心态,遇到希望里那么多行色各异的朋友,一定是有个转换的。后来,我进去的时候,她开始做资料版。做资料版的XDJM都清楚,那真是个折磨人的活。梦MM做得也很不顺利,她花费了很多的时间,还是被检查出错。在做资料版的过程中,猪猪给了她很大的帮助,让她在萌生退意和怀疑自己能力的时候,挺了过来。她对的猪猪的感激,在与我的聊天中,提到多次。 逐渐与好多人都熟悉了,TS开始盛行,就有好多人拉她去TS。开始的时候,她不敢去,害怕遇到别人让她讲话、让她唱歌的那份尴尬。后来,不知道从哪次开始她也去了,并找了个没有话筒的说辞。听说有次,她还在TS弹琴给大家听。 后来的某一天,收到她男朋友的QQ留言:梦MM病倒了,要去医院动手术。详细问了情况之后,才知道原来梦MM几年前在上学的时候就得了癌症,两年前已经动过一次手术,这次又病发。以前只知道梦MM不能讲话,从来没听她说起过得了绝症。想象这个在每个人面前都活泼可爱的丫头,背后要承受多少痛苦和委屈,这又需要怎样的坚强和忍耐。 这次治疗过程中,她还是表现得那么乐观。给她发的短信问候,每次她还都像在网上一样说笑。手术后,效果很好。她又开始断续上网,回到论坛组找活干。我们都以为,梦MM又挺过了一关。也许,我们实在找不到梦MM不康复的理由,并愿意相信上帝也是这样认为的。 可是,最终上帝还是把她带走了,带到一个每个人都最终要去的地方。那也是我们来的地方,有熟悉的亲人和环境,也会有越来越多的老朋友。
在希望里虽然日子不算长,但却就是喜欢上这里了。因为这里让我有三次兴奋的心跳,第一次心跳是我认捐成功了,第二次心跳就是申请义工通过了,第三次是义工转正。一直孤僻的我,这里却可以让我看到自己的开朗,虽然所做到的事情不多,却让我看到自己仅有的能力。 但让我最觉得幸福的,就是这里让我得到无限的爱护与鼓励。因为这份鼓励与爱护,让我在这个网络世界里装坚强装洒脱。但,我发现自己越来越讨厌现实中的我:我原以为一个人的单行最可怕最孤独,但现在我发现单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所有的人一起扶助,却没法让自己站起来。 在这里我说一句:“我退出义工”。请大家原谅我的无能。
子夜的雷声在窗外含糊的轰隆着,然后是嘈杂、且响亮的雨声。我不明白,怎么会这雷声和雨声比起来,能够一点都不更加响亮。 今天下午的5点,是一天的转折点。因为那个时候,我整理反馈资料,看到河南罗山小学的来信。吴铁钢,白血病不治。那孩子病了很久了,当年发布的时候,他的家庭就已经为治病举债十几万元。这个学期的期中考试,孩子还是坚持参加,耽误了化疗。这是我们失去的第二个孩子,去年比现在早一个月,车祸让我们失去汶川的蔡代强。我看第一遍的时候,好像没有反应过来那封信说的什么,重新读,却突然失声。 往窗外看,那时候还是阴沉沉的天。我把通讯录翻了两遍,特别希望能和一个人说话,我好像突然特别害怕单独的面对这份反馈资料。但是我的朋友都在国内,清晨6点,我没勇气把他们从一天最后一个小时的睡眠中惊醒,然后说:“是我。我是困困,有一个孩子死了。”我怕听到他们迷糊之中的询问,或者不明就里的安慰,只会让我更加孤独。我知道,那一刻的强烈冲击,只是对一个阴天的黄昏中的我,消息突然到来,没遮没拦的展现在那里,让我猝不及防。 去论坛发帖子,通知大家这个坏消息。我不喜欢噩耗这个词,因为大多数的情形对于大多数的人,噩耗这个词都程度太过。心情还依然不好,总觉得心里有什么东西堵着。洗脸的时候,竟然想到很多其它毫不相干的不愉快的事情。直到现在这个时候,我依然如每天一样洗澡,换睡衣,给眼角涂上眼霜,抱着电脑坐在这里。我突然觉得很模糊,不知道自己是为了那个孩子悲伤,还是因为不能找到一个人,可以在清晨6点的时候分享我那一刻骤然的痛苦。 去年蔡代强走后,打死曾经为孩子写过一篇文章。我却没有那样的力量。医生JJ今天说,也许对于逝者都是一样的,只是不一样的死留给生者的感怀却不同。我有的可能只是最简单的物伤其类的悲哀。我永远不可能超脱了,我注定在这个尘世执迷沉沦。我看着那封信的时候,轻轻的说过,我会坚持得更久,我会作得更多。
12月初,新佑卫门在调查组群第一次说话时,提起她一个同学在病中昏迷。白血病,已经报病危,颅内出血。烟波问,要如何祈祷。 心诚,答。 来祈祷,为这么一个青年人。 不想眼见生老病死,实在太痛。后来也没敢再问。很沉重的事情,不该用轻描淡写的口气传播。 那次,群里大家问起,“你会捐出什么?鲜血、骨髓、抑或其它?” 私下自问,那么我又会捐出什么?鲜血、骨髓、抑或其它? 曾留下梦梦最后的一段话给自己,想要一直记得。即使将来她的音讯被埋于纷乱的帖子里,仍然想要保持这么一段话,在清冷的时候,想起的瞬间,找出来,和她静静面对。 而这个纪念版,也要想保留下来。记住先离开的他们,为他们延续思念,想念,以及对于永远的执着,生命的热爱。 以此作为对于他们的纪念,也以此祝福还在这里的我们安康。“活着”是个动词,请为自己为关心自己的人健康地生活,喜怒哀乐兼具,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我们的生命一如盏盏希望之光,在继续前行的路上,彼此照耀,彼此温暖,直至很久很久。
又一个资助的孩子走了。 贵州的陈正伟,06年夏天在放牛的时候淹死了。 就挂在这里,做个纪念吧。愿在天堂,一切都美好。
再加一个,沉痛悼念资助人冷-血
这次5.12大地震中,希望之光资助的孩子中,不幸有三位孩子不在了。 他们是北川中学的景晓蓉、李贵兴,汶川漩口中学的王伟。 哀悼他们! 在天堂他们一定会平安喜乐!
整理一下今天电话情况: 四川省汶川县桑坪中学 陈老师 0837-6222831 电话无人接听,于是打电话到李雪茹在汶川县城的阿姨处,她说自己是李雪茹小姨,住在李雪茹家附近,常常去李雪茹家串门。据她说,李雪茹现在在家,没有上学。 汶川县教育局教育股电话无人接听。四川省汶川县团委陈琼英小姐接电话,说杨书记已经调离。陈非常热心,说汶川各中小学都知道希望之光。她表示自己愿意去落实那四个学生情况,过两天给我回话。 另外,她得到的消息是希望之光因为忙,已经暂停了原来的资助。她要求将我们现在资助的学生名单传真给她。 据她讲,汶川下一步可能全部农村学生都得到两免一补,但目前两免一补覆盖率可能只有20-30%,具体数据她答应再去了解。 还有,萝卜寨小学的高年级学生在雁门小学上课。
今天电话情况: 张萍,四川省汶川县萝卜寨小学4年级,虽然家庭贫困,因为超生,不能享受两免一补。经老师动员,她与其姐姐都回到学校读书,但到目前所有费用仍由学校教导主任垫付着,老师非常担忧:这学期已经过了大半,费用还欠着,下学期怎么办?是否要帮她订下学期的课本?学校老师请希望之光特别关注这个孩子,尽快找到资助人。 张萍本学期费用如下:杂费90,课本费75,作业本费15,信息技术费30,教辅费35,共计245元。 李雪娇,四川省汶川县雁门小学6年级2班,成绩优秀,老师多次劝说才坚持读书。已享受两免一补,共175元,其中书费75,杂费100。仍需缴纳的费用构成仍需继续查询。 另外两名孩子的老师还是没有联系上,团委陈琼英小姐答应今晚再回话。
今天电话: 李雪娇,其余有待资助的费用为:教辅35,信息费30,作业本费15,共计80元。 王开成,四川省汶川县桑坪中学初一三班,家庭困难,但因申报晚了,只获得两免一补费用75元(课本费155元的部分)。总费用为425元,其中:杂费135,课本费155,作业本费20,信息费40,教辅75。减去两免一补的75元,王开成还需要缴纳350元。 李雪茹,四川省汶川县桑坪中学。通过向其小姨和校方查证,确定李雪茹没有复学。
姓名:易YX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92年7月 家庭地址:广西容县石头镇xx村xx队 家庭成员情况:5岁时母亲去世,10岁时奶奶去世。父亲据说“脑子有问题”,常常无端暴怒、打骂孩子,因此奶奶去世后孩子被迫住到伯父家。父亲生活能自理 。 住所及屋内陈设:孩子伯父家条件还算好,但她自己家仅一间泥砖房,里面只有一张床、一张椅子和一个凳子,椅子上放着一个旧木箱,棉絮、衣服等堆在凳子上。父亲一个人住在里面。 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及收入情况:家里分到几分田,父亲种。易YX自己平时靠采摘八角攒点自己的学费。八角最贵时10元一斤,但去年已跌到1元,今年更是只能卖5毛钱。孩子说,还可以拣八角叶卖。一般一年自己靠摘八角和拣八角叶可以攒到两百多块钱,今年到现在她手上已经有八十多元了。 家庭主要经济负担及负债情况:父亲收入仅能供他自己花销,孩子靠伯父家接济及自己摘八角维持。但伯父家的主要劳动力、孩子的大堂兄今年病了,已在春节前住院,医生说至少要住3个月。今后的花费还说不清。还好小堂兄刚刚大学毕业,以后有希望支持一下家里,但易YX的费用,对伯父家就不胜重负了。易YX说,自己内心也非常不安。 总体评价:非常贫困 调查附记:这个15岁的孩子笑容灿烂,看不出她经历了很多苦难:5岁没了母亲,10岁奶奶去世,如今寄人篱下。两三岁时因为想给奶奶和自己洗几个桃子,不慎掉进门前小溪里,幸好被过路人救起。四岁时家里夜半失火,孩子全身被烧伤,留下明显的疤痕。“还好我喜欢趴着睡觉,脸上还好”,易YX笑着说。孩子的情况主要是她伯母叙述的,易YX则零星地补充几句。整个过程中,这个女孩子始终带着轻松、又极甜的笑容,倒让我们这些旁观者差点泪下。 调查结论:建议资助
这个孩子家是我们此次调查、复查30多个孩子中最破烂的,超出想象。原来的老屋墙裂了,自己搭个偏房住,屋里除了乱堆的衣物和床外看不见别的家俱,屋顶上全是拣来的各种颜色的塑料布和油毛毡,大大小小地叠在一起,有的垂在屋檐下。梁LG的屋子干脆就是用竹片稀疏地编起来的,外面包上一层塑料布。面前80多岁、颤颤巍巍的老奶奶和两个孤苦伶仃的孩子,如此情形,刺得人心痛。弟弟梁LQ还不懂事,穿着脏脏的衣服,很快乐的样子。哥哥梁LG虽然还是个14、5岁的孩子,却要像一个成年人那样,负责地里的主要农活,耕地、育秧、插秧、施肥、耘田、收割。糊涂后来一直说,梁LG这个孩子将来一定能有一番出息。回来的路上,孩子姑姑给我们指了他们家的地,零星的两块,刚刚翻耕好。别人家耕田用拖拉机或牛,而两兄弟则是用锄头花了两天时间才翻完。据说奶奶也要下地干活的。
外联今年1月从学校老师那里获悉孩子已经退学,LOH已经作为结案处理。但当我们询问梁LG时,他显得非常愤怒,说自己从未说过要退学。据他和姑姑讲述:去年9月梁LG与同学打架,双方都有轻伤,对方家庭比较有势力,不依不饶,以至于老师多次上门要求梁LG家赔偿100元。梁LG感觉不公,因此而旷课一周。我们推测:就是此事导致其与班主任关系不佳,在外联询问时,谎称孩子已经退学。姑姑说梁LG曾经有过不读书的想法,因为家里实在太需要一个能挣钱的人了,但经过姑姑多次开导,他现在已经打消了这个念头,决定好好读书。我们也跟他交换过看法,感觉他现在的态度的确是决心要读书的。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4-24 17:41 , Processed in 0.34701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